《南海地区土台风的特征探析》8400字(论文)_第1页
《南海地区土台风的特征探析》8400字(论文)_第2页
《南海地区土台风的特征探析》8400字(论文)_第3页
《南海地区土台风的特征探析》8400字(论文)_第4页
《南海地区土台风的特征探析》84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等对登陆我国热带气旋中心最低气压和最大风速关系的研究,只有当登陆压强P≥940Pha,风速≤50m·s-1时,压强和风速才能呈现较强的线性关系。根据REF_Ref2122\h图STYLEREF1\s3-1可知,南海土台风的最低中心气压极值的范围是950~1000Pha,多数最低中心气压值在980Pha以上,占78.7%,只有4个土台风的最低气压极值在960Pha以下,迄今为止出现的极端最低中心气压(1980-2020年生成的所有南海土台风中心气压的最小值)为950hPa(8613号台风Wayne)。根据REF_Ref2122\h图STYLEREF1\s3-2可知,南海土台风的近中心最大风速极值的范围是18~45m·s-1,其中68.9%的土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小于30m·s-1,有5个土台风的最大风速极值达到45m·s-1,是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风速极值。对比两种表达方式可知,南海土台风的频数主要集中在低强度附近,高强度的土台风频数较少。图STYLEREF1\s3-SEQ图\*ARABIC\s11南海土台风中心气压极值频数分布图STYLEREF1\s3-SEQ图\*ARABIC\s12南海土台风最大风速极值频数分布强度极值的月份特征已知南海土台风的生成频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根据REF_Ref2340\h图STYLEREF1\s3-3和REF_Ref2370\h图STYLEREF1\s3-4可以看出最大风速极值和中心气压极值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6-9月是一年中土台风强度较强的月份,其中9月和6月的强度最强,平均最低中心气压极值为981Pha,平均最大风速极值为29m·s-1(4月份的强度虽然达到970Pha,35m·s-1,但是由于只有一个统计数据,不具有代表性,因此不将结果作为此项统计规律);1-3月是一年中土台风强度较弱的月份,其中2月没有土台风产生。其他月份介于这两者之间。图STYLEREF1\s3-SEQ图\*ARABIC\s13南海土台风中心气压极值的月平均值图STYLEREF1\s3-SEQ图\*ARABIC\s14南海土台风最大风速极值的月平均值不同强度的生命期特征根据REF_Ref18024\h图STYLEREF1\s3-5可以看出,不同强度的南海土台风,生命期的长短差别较大。强度在TS等级的土台风生命期主要是2-6天,占TS总频数的85.7%,随着生命期的增长,TS频数迅速减少;强度在STS等级的土台风生命期主要是3-7天,占STS总频数的81.3%,同样随持续时间的增加,STS频数明显减少;强度在TY等级的土台风生命期主要是5-7天,占TY总频数的64%;强度在STS等级的土台风生命期为6-21天,主要集中在6-10天。可以看出,随着土台风强度的增加,长生命期的频数逐渐增加,短生命期的频数逐渐减少,生命期为1天的只有TS等级的土台风,生命期为21天的是STY等级的土台风,因此,土台风强度越强,其持续时间越长,对海域内造成的危险越大。图STYLEREF1\s3-SEQ图\*ARABIC\s15不同强度南海土台风生命期频数分布图结论本文所选用的数据来源于CMA-STI整编的1980-2020年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对研究区域(5°~25°N、105°~125°E)内生成土台风的频数和强度进行分析,得到以下影响南海海域及沿海地区的土台风特征的结论。(1)1980-2020年间共产生南海土台风164个,平均每年4个,但是年际变化不均匀,频数最多的年份(2017年)产生8个土台风,频数最少的年份(1991年、1993年和2006年)只产生1个土台风,并且TS等级的土台风频数远高于TY等级的土台风。南海土台风的生成频数年代际变化呈现16年左右的周期性,且近41年低强度土台风生成频数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高强度土台风生成频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2)南海土台风频数具有明显季节特征,夏秋季节土台风生成频数明显高于春冬季节,其中8、9月份土台风频数最多,占总生成频数的41.5%,南海土台风生命期为1-21天,以2-6天为主,但不同季节南海土台风的生命期有所不同,生命期超过7天的以夏秋季节为主,因此夏秋季节,南海土台风频数多,活跃时间较长,要格外注意提前做好防台避台决策。南海土台风的源地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带特征和经度带特征,经纬度区间(15°~20°N,115°~120°E),区间(15°~20°N,110°~115°E),以及区间(10°~15°N,110°~115°E)内土台风源地频数较为密集,区间(10°~15°N,115°~120°E)内土台风频数明显少于其他相邻区间的台风频数,可以看出,南海海域在东北-西南方向上的台风源地频数远远大于西北-东南方向。而且土台风源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移动,夏秋季节,土台风源地主要集中在15°N以北,春冬季节时,土台风源地主要集中在15°N以南。季节对南海土台风源地的经度分布没有明显影响。南海土台风登临陆地的频数占总生成频数的82.9%,其中登临我国的登陆总频数的64.7%,登陆频数的时间分布跟生成频数的时间分布具有相似的年变化和月变化规律。登陆位置主要有越南、广东、海南等地,还有少部分在土台风在南海东北部海域移出,在南海西南部海域消散。土台风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为华南沿海和浙江以南的华东沿海地区。(5)南海土台风的频数均集中在低强度附近,高强度的土台风频数较少。强度极高值主要分布在6-9月份,1-3月份强度较弱。随着土台风强度的增加,长生命期的频数逐渐增加,短生命期的频数逐渐减少,生命期为1天的只有TS等级的土台风,生命期为21天的是STY等级的土台风

【参考文献】张永宁.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蒋迪,黄菲,郝光华,黄健,吕卫华.南海土台风生成及发展过程海气热通量交换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12,28(06):888-896.关芬呈,谢清华.南海台风的统计特征[J].海洋通报,1984(04):19-27.聂桂珍.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活动初步分析[J].海洋通报,1990(02):27-32.程撼,梁楚进,董昌明,刘正礼.南海土台风和非局地台风的对比研究[J].海洋学研究,2014,32(01):19-30.黄昌兴,周国良,郑磊,杨明珠.登陆我国台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J].水文,2014,34(06):81-85.陈敏,郑永光,陶祖钰.近50年(1949~1996)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的再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1999(01):11-17.吴迪生,赵雪,冯伟忠,马毅.南海灾害性土台风统计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5(03):309-314.陈润珍.南海热带气旋纬向分布特征[J].台湾海峡,2007,26(4):465-469.薛淑君.南海土台风强度变化特征分析[J].海洋学究,2018,36(03):1-16.许映龙,黄奕武.2015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活动特征及主要预报技术难点[J].海洋气象学报,2017,37(01):31-41.王继志.近百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Ying,Mingetal.AnOverviewoftheChina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TropicalCycloneDatabase[J].JournalofAtmosphericandOceanicTechnology,2014,31(2):287-301.《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2006年6月15日实施[J].浙江气象,2006(02):36.AndyZung‐ChingGohandJohnnyC.L.Chan.InterannualandinterdecadalvariationsoftropicalcycloneactivityintheSouthChinaSea[J].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matology,2010,30(6):827-843.GuihuaWangetal.TropicalcyclonegenesisoverthesouthChinasea[J].JournalofMarineSystems,2006,68(3):318-326.白莉娜,王元.南海源地热带气旋生成和登陆频数的气候变异[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06):757-768.杨亚新.1949~2003年南海热带气旋的发生规律[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5(04):16-19.殷成团,张然,熊梦婕,章卫胜,张金善.登陆我国热带气旋中心最低气压和最大风速关系研究[J].气象科学,2019,39(06):834-838.廖菲,李文婷,张子然,苏冉,齐彦斌.1949–2017年南海海域热带气旋强度和路径快速变化统计特征[J].海洋学报,2019,41(09):126-135.阎俊岳,张秀芝,陈乾金,黄爱芬.热带气旋迅速加强标准的研究[J].气象,1995(05):9-13.KerryEmanuel.Increasingdestructivenessoftropicalcyclonesov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