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镜》章节检测卷带答案_第1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镜》章节检测卷带答案_第2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镜》章节检测卷带答案_第3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镜》章节检测卷带答案_第4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镜》章节检测卷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镜》章节检测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音和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当某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在河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的奇景,“鱼”和“云”分别是折射和反射形成的2.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丙中,钢笔“错位”了是因为光的反射D.图丁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3.下列关于物理知识分析描述正确的是()A.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B.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说明音调和振幅有关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说明了次声波可以传递能量4.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5.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次实验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B.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C.只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6.如图甲是猫追老鼠的画面,小明把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大玻璃杯放在画前,惊奇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B.装水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将水杯逐渐靠近画面,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始终是掉头的D.将画面离水杯远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瘦”一些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日食和月食B.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了C.水中的倒影D.雨后的彩虹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4cmB.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将蜡烛放于光具座40cm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像D.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到40cm处,光屏上可出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二、填空题9.图中是利用f=cm的凸透镜在研究成像规律时物距与像距变化关系的图象。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会得到一个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10.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透镜,所成的是(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cm.11.眼睛是靠调节的平凸程度来改变焦距而获得清晰的像;而照相机和物体的距离一定时靠改变来获得清晰的像的.12.纸币或商标通常用荧光物质做防伪标志,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识别这些标志,这是因为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常用紫外线灯.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生长和身体健康都有好处.13.“老花眼”所佩戴眼镜的镜片应为透镜.(选填“凸”或“凹”)14.若用镜头焦距为f的照相机拍照,被拍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2f(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要使取景范围变大一些,则照相机镜头距景物的距离应(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则镜头应向(选填“外伸”或“里缩”三、作图题15.完成图(1)(2)的光路图,图(3)中,S为点光源,画出S经平面镜反射且反射光线经过P点的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生活中的(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3)某次实验时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是(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填“近视眼”或“远视眼”);(4)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需要(填“向上”或“向下”)调节透镜;(5)在(2)实验基础上,蜡烛和光屏不动,换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若光屏位置不动,适当(填“向左”或“向右”)移动蜡烛可以使像变清晰。17.小张在用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2)接着小张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实验中,小张还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他只是将凸透镜适当(选填“左右调整”“上下调整”或“扭转一定角度”),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解答】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B不符合题意;

C、当某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C不符合题意;

D、在河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的奇景,“鱼”光是折射,“云”是光反射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A、超声波不仅具有能量还能传递能量;B、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C、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成轴对称图形;D、从空气中看到水下物体的像是水下物体的光射到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从空气中看到水上物体的像是水上物体的光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2.【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要知道光在发生反射时,要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

小孔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实像.

要了解光的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色散时,紫色光线偏折程度最大红色光线偏折程度最小.【解答】图a中虽然发生了漫反射,但每条光线也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A错误.

图b中木工师傅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检测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所以B正确.

图c中小孔成的像是实像,所以C错误.

图d中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散射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应最大,所以D错误.

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现象中的光的反射、色散以及直线传播,考查得很全面.3.【答案】A【解析】【解答】A.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都是起放大镜的作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符合题意;B.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形成影子,所以,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C.由于玻璃瓶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在敲击时玻璃瓶的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C不符合题意;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说明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望远镜;声音不仅可以传播能量,例如声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听收音机、听老师讲课;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对应的是光的直线传播。4.【答案】D【解析】【解答】解:(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景物照相时,景物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u>2f.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正确;(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故AB错误.故选D.【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5.【答案】A【解析】【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像距大于物距,则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A正确;B.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此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C.只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处时,物体在一倍焦距上,音叉不成像,故C错误;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根据“物远相近小”的规律可知,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D错误。故选A。

【分析】A.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大小,从而确定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BC.比较物距和焦距大小,从而确定成像特点和应用;

D.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判断。6.【答案】D【解析】【解答】A.此时的水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小明看到老鼠变胖,还掉头奔向猫,说明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装水圆柱形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B错误

C.将水杯逐渐靠近画面,物距变小,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可能是正立的,故C错误

D.将画面离水杯远一些,物距变大,像会变小,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瘦”一些,故D正确

故选择D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三种情况,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在成实像的过程中物距越大像越小7.【答案】C【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了解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由于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所以把白光折射分成各种色光.彩虹就属于色散现象.

【解答】日月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日月食都是由于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若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光便为日食;若地球在中间挡住太阳光,则为月食.所以A说法不符合题意.

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所以B不符合题意.

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C符合题意.

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同时还考查了光的色散,知道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8.【答案】D9.【答案】10;放大【解析】【解答】解:(1)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因此2f=20cm,则f=10cm;(2)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此时物距u=15cm,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10;放大。【分析】结合u-v图像,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解答.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f<v<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u=2fv=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v>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

投影仪10.【答案】凸;缩小;实;20【解析】【解答】解: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10cm,人的脸距离凸透镜大于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凸;缩小;实;20.【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11.【答案】晶状体;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解析】【解答】解:人的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焦距变短,反之亦然;而照相机的镜头是用玻璃做成的,其曲度不能调节,一般是通过调节像距,即靠改变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使像变得更清晰.故答案为:晶状体;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人眼成像和照相机成像的不同之处,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即焦距,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呈现清晰的像,而照相机是焦距不变,改变像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像变清晰.12.【答案】发光;消毒;骨骼【解析】【解答】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