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文《与元九书》、《毛诗序》、《诗品序》整合学习_第1页
高中古文《与元九书》、《毛诗序》、《诗品序》整合学习_第2页
高中古文《与元九书》、《毛诗序》、《诗品序》整合学习_第3页
高中古文《与元九书》、《毛诗序》、《诗品序》整合学习_第4页
高中古文《与元九书》、《毛诗序》、《诗品序》整合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文整合学习与元九书+毛诗序+诗品序《与元九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学习目标基础目标:1.掌握三篇选段中出现的重点实词等文言知识。(重)2.能够充分理解选段的文意。拓展目标:3.了解体会《诗经》的重要地位和价值。(难)什么是《诗经》?《诗经》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起点。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与元九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给友人元稹的一封书信,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想,可以看作研究白居易心迹和思想的重要文献。该书信也对后世文坛和现实主义诗歌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有着文学与审美、认知与了解、感悟与激励三方面的阅读价值。自主阅读,标记《与元九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自主阅读,标记产生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就是毛诗,今本《诗经》即由毛诗流传而来。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大序,即指《毛诗序》。《诗经》所收录的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纯文学作品,因此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实际上是文学的代称,关于诗的理论批评也就具有文学批评的普遍指导性.《毛诗序》是中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对于诗歌的基本特征、内容分类、创作原则、表现手法、社会作用等,都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是一篇封建时代正统文艺思想的纲领性文献。自主阅读,标记其诗学观点主要有:一、《毛诗序》详细描述了诗歌产生的情况,在对文学本质的探索中,揭示出诗歌抒情与言志相统一的艺术特性。二、《毛诗序》将诗教理论纳入政教体制之中,完善了诗歌的两种社会教化功能,即自上而下的风化和自下而上的讽谏。前者强调诗歌“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功利目的,主张文艺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后者则提供了民间诗歌干预政治的途径,可以表现某种不满情绪,也可以用诗来批评统治者。《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成就自主阅读,标记《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三、强调诗歌与政治、时代的关系,说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作品,揭示了政治、道德、风俗与诗歌创作紧密相关的原理;四、就诗歌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提出了“六义”说,其中风、雅、颂是三种诗体,赋、比、兴是三种手法。在后来的诗歌创作中,成为诗学史上的重要概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走向成熟的时期。以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及钟嵘的《诗品》为代表一大批论著的出现,宣告着“文的自觉的时代”(鲁迅语)的到来。钟嵘的《诗品》品评汉魏以来五言诗的优劣,论及一百二十二位诗人,对他们的创作追溯源流,评论得失,诠次品第,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论诗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纯文学意义上的诗学著作。而在此之前,诗学还处于经学附庸的地位,“诗”大抵是指《诗经》而言,对于诗的探讨也止于对《诗经》的研究,因此“诗学”实际上是等同于《诗经》学。《诗品》品诗不仅撇开了《诗经》,而且也抛弃了经学从政治、道德角度论诗的批评方法,而代之以对诗歌本身审美特征的探讨,指明了一种更为科学的批评趋向。所以《诗品》的出现更显得意义重大。自主阅读,标记《诗品》的体例很有独创性,它以三品论诗,即把所论自汉至梁的五言诗代表作家按成就大小分上、中、下三品,每品为一卷。原本每卷前各有序言(从“气之动物”至“均之于谈笑耳”为上卷序;“一品之中”至“请寄知者尔”为中卷序;以下为下卷序),后人将三卷序文合而为一,统称《诗品序》。序言明确指出作者写作《诗品》是有感而发。序言采用了破立结合的写法,时而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时而借助批评南朝诗风申明自己的诗歌主张。《诗品》本就有感而作,这种写法就更增强了文章的针对性与现实性。作者疏理五言诗的发展脉络,列举五言诗的名篇名句,评述前代文论,分析某类诗的弊端,仅仅两千多字的短小篇幅中包容了十分丰富的内涵。自主阅读,标记合作学习:6′

讨论明确三篇文段释义(翻译原则!)重、难1、《与元九书》中论述《诗》为何能打动人心呢?2、《毛诗序》中认为《诗》是什么?(重)3、《诗品序》中作者认为《诗》有什么作用?是如何论述的?(重、难)4、试结合三则文段概括《诗》有哪些特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能够打动人心的事物,没有能超过情感的,没有不是从语言开始的,没有比声音(韵律)更切合的,没有比道理更深入的。《诗》,以情感为根,以语言为苗,以声音为花,以道理为果实《与元九书》中论述了打动人心的关键是什么?情感、语言、声音韵律、道理,这是《诗经》打动人心的关键要素。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是人用来表现意志的,在心里叫意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激荡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来继续它,吁嗟叹息还不尽情,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仍不满足,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判断句用言语表达出来在心里激荡还不尽情通“咏”表现所以情不自禁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问题思考:诗的性质是什么?言志:在心一—发言一一嗟叹一一咏歌一一手舞足蹈《毛诗序》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现形态,并认为所有艺术形态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问题思考:诗的作用是什么?言志:表达情感拓展地位:《毛诗序》是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文学史上第一篇诗歌专论。即此而言,它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上所具有的开创之功,已经是十分令人瞩目的了。然而更重要的是,它首先注意到了诗歌创作最本质的情感因素,并且明确地将情与志紧密联系在一起,去论述产生诗歌的动因,提出了抒情言志的新观念。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至于大寒。美好的宴会指屈原被放逐王昭君和亲匈奴而辞别汉朝宫廷北方飞转的蓬草抵御敌人的气概守边战士指丈夫久征不还的妇女解去佩物,以示辞官女,指汉武帝李夫人。蛾,蛾眉。扬蛾,犹扬眉,女子获宠而志得意满之态。再盼倾国,喻女子貌美,见《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结交朋友怨刺不平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四季的节令气候给人的感触表现在诗歌里的。好的集会寄诗来寓托亲情,离开群体依托诗来表达怨恨。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的女子辞别宫廷,有的尸骨横在北方的荒野,魂魄追逐着飞去的蓬蒿;有的扛着戈矛出外守卫,战斗的气氛雄起于边地;在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配印辞官离朝,一离去就忘掉回来;女子有扬起娥眉,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姿色动人),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心灵,不作诗用什么来舒展它的情义?不用长篇的歌咏用什么来畅抒它的情怀?所以(孔子)说:“诗可以(使人)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作者是如何论述“诗可以群,可以怨”的?举例论证反问引用诗具有什么作用?总结归纳《与元九书》点出了诗具有感人心的作用《毛诗序》点出了诗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诗品序》通过大量举例,论述了诗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试结合三则文段概括《诗》有哪些特点当堂检测1.在《古代文论选段·毛诗序》中,作者先是对“诗”下了定义,认为诗歌是

接着阐释了诗歌在内和在外的两种表现形式是

。“_志之所之也。_”,“__在心为志,发言为诗_”若乃风鸟,秋秋,夏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去境,辞宫;或骨横,或魂逐;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衣单,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非?故曰:“《诗》可以,可以。”《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对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形成了深远的影响。现实主义精神的开创。《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点拨拓展:《诗经》的重要影响艺术手法的创新。《诗经》的艺术手法,如赋、比、兴,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这些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为后世的诗歌、词、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