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课件_第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课件_第2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课件_第3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课件_第4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1/191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

儿少卫生学教研室

2025/1/192主要内容一、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二、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三、学校流行传染病的情况四、学校传染病防治基本要求五、学校传染病防治措施六、学校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防制2025/1/193一、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1、全球人类早期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康菌素的发明之前)20世纪末

传染病死因构成比由19世纪的50%-60%下降至10%以下2025/1/1942、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急性传染病死亡位居死因第二位20世纪70年代:已退出前十位死因(居首位的是心血管疾病)2007年: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发病率280.8/10万;死亡率0.85/10万(总人口中);病死率0.26%(患者中)。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梅毒和淋病;(我国结核病居印度之后为第二位,主要是贫困农村、大学生;我国性病患病率居第4、5位)病死率居前五位的是狂犬病(100%死亡率)、鼠疫、人禽流感、艾滋病(发病后平均2年寿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25/1/195当前传染病的流行趋势1、老传染病卷土重来结核病鼠疫(烈性传染病)白喉霍乱(烈性传染病)疟疾性病2025/1/196全球结核病约1/3人口感染结核杆菌2005年新报告病例881.1万,患病人数1400万死亡157.7万。

2025/1/197我国结核病2000年:活动性肺TB患病率为367/10万菌阳患病率为160/10万肺TB的发病率为43.75/10万肺TB的死亡率为0.03/10万2006年:肺TB的发病率为86.23/10万肺TB的死亡率为0.26/10万2025/1/198霍乱2025/1/199疟疾全球至1994年有100个国家受威胁WHO估计病例数可能高达3-5亿每年死亡150-300万2025/1/1910我国疟疾2006报告发病率为4.6/10万病死率为0.27%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报告数第八位病死率第十六位2025/1/19112、新传染病不断涌现艾滋病军团病SARS禽流感?三、流行现状

(一)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余年,但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2700多万人死亡。每年新增感染者500多万。

2、到2005年底估计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存活人数:4030万;死亡:310万;新感染人数:490万。3、一半左右的新感染发生在15–24岁年轻人,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2025/1/1913(1)HIV:全球至2007年11月20日止:全球累积存活HIV感染者人数达3320万2007年新感染250万目前全球每天新增HIV感染者6849人2007年全球因AIDS死亡210万博茨瓦纳

因AIDS病使其人平寿命从70岁降至50岁。截至2006年底,全球估计HIV/AIDS人数总数:约4000万西欧和中欧610000北非和中东540000

次撒哈拉非洲2540万东欧和中亚140万南亚和东南亚

710万澳新35000

北美100万加勒比440000拉美170万东亚和太平洋110万---datafromUNAIDS

艾滋病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由于艾滋病,人类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倒退。”

---安南(二)我国艾滋病流行状况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1995年1989年1998年1985年1、流行形势

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

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截止2008年9月30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

艾滋病26430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77753例;死亡34864例。

2008年11月30日卫生部发布截至到2008年9月30日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其中异性性传播占40.4%,同性性传播占5.1%;全国接受抗病毒治疗者53330人,其中儿童1144人;全国免费自愿监测服务已覆盖全国,自愿监测点5980个。截至2007年4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203527人,其中年龄在15〜30岁的艾滋病感染者已上升到约占感染者总数的50%。

根据计算,如今平均每14秒就有一名青年感染艾滋病病毒。2、流行特点1985-2005年全国报告HIV感染者按年份分布

(数据为卫生部公布各省当年报告数汇总)

陕西省于1992年报告

首例HIV感染者。

截至日期2007112520081125增加累计监测各类人群(万)40744740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8961209313男665899234女

23131079男女比2.88:12.9:1病人27031848死亡12815729截至日期20071125(896例)20081125(1209例)一年增加(313)本省籍HIV累计感染者

547人(包括外省反馈97人)(占61.05%)778人(包括外省反馈156人)(占64.4%)231外省(外国)及户籍不详累计感染者349人(占38.95%)431人(占5.6%)82陕西省艾滋病传播途径变化截至日期20071125(896例)20081125(1209例)一年增加(%)性接触198人(占22.1%)377人(占31.2%)9.1其中经男男同性性接触38人89人静脉吸毒363人(占40.5%)446人(占36.9%)-3.6采供血218人(占24.3%)247人(占20.4%)-3.9母婴传播

12人(占1.3%)15人(占1.2%)-0.1传播途径不详者105人(占11.8%)124人(占10.3%)-1.5陕西省HIV/AIDS的年龄分布年龄截止到20081125(1209例)%<10181.510-1972620-2938932.230-3947339.140-4919015.750-59443.6>60231.9陕西省HIV/AIDS的职业分布职业20071125(896例)20081125(1209例)一年增加例数家务及待业340人(占37.95%)444人(占36.7%)104农民及农民工321人(占35.83%)439人(占36.3%)118商业服务63人(占7.03%)72人(占6.0%)9工人61人(6.81%)69人(5.7%)8干部职员25人46人(3.8%)21学生33人,45人(3.7%)12其他及不详53人(教师7人,学龄前儿童6人,医务人员3人,其他及不详37人)94人41陕西省2008HIV/AIDS地区分布

210例本省籍(2008.1.1–11.25)地区HIV/AIDS新发现构成比(%)西安6932.9咸阳2913.8安康2411.4商洛104.8宝鸡167.6渭南157.1汉中2712.9延安83.8铜川62.9榆林62.9陕西省本省HIV/AIDS分布地区20071125(547例)20081125(778例)增加西安23129665咸阳8711831安康7710629商洛395011宝鸡335017渭南315120汉中205030延安102010铜川7147榆林市4106杨凌区440地址不详495截止2007年349例外省籍HIV/AIDS主要来自

四川省121人,占34.67%;

新疆74人,占21.20%;

河南55人,占15.76%;

山西36人,占10.31%;

甘肃16人,云南7人,湖北6人,贵州6人,

青海5人,广西3人,广东2人,重庆2人,

天津等省、市及境外人员共16人。年份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1992~2001(10年)68391220024314112004883120200620763172008(截止11月25日)2785117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

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怎样才会感染?皮肤或粘膜上有缺口有足够量的病毒进入体液特定的传播途径人体体液HIV的含量1.血液2.精液3.阴道分泌物4.乳汁5.尿液6.汗液、眼泪和口水艾滋病病毒是如何传染的?

有明确的三大传播途径:

血液接触性接触母婴传播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1)食物、饮水、空气;一起吃饭;(2)公共场所的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如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各种公共座位、办公用品,车间工具,以及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接触;

(3)礼节性亲吻、拥抱;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的握手;(4)公用马桶、浴缸、电话、茶杯、毛巾;纸币、硬币、票证。(5)蚊虫叮咬。(1)通过输入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2)共同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针炙针或其它侵入人体的器械(牙科、美容);(3)被污染的针头或锋利的器具意外刺扎伤(感染机率0.5%);4)共用剃须(刮脸)刀及共用牙刷等传播。(1)血液接触伤口或容易破损的粘膜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或血液,就有机会构成感染。(2)性接触阴道交口交怀孕期间分娩期间母乳喂养期间(3)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的机率约为30%2025/1/1944河南省某村艾滋病病人--20032025/1/1945SARS(非典)

2025/1/1946我国SARS至2003年6月确诊5327例死亡348例2025/1/19472025/1/19482025/1/1949二、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传染病(二)传染病的特点(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四)传染病流行过程(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六)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2025/1/1950(一)什么是传染病

(Infectiousdisease)

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人---人流感、病毒性肝炎人---动物禽流感、狂犬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1、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进入人体繁殖或产生毒素所致。2、有传染性。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4、免疫性。2025/1/19512025/1/1952细菌破伤风病毒脊髓灰质炎立克次体恙虫热支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衣原体沙眼螺旋体梅毒霉菌和寄生虫脚气血吸虫病病原体(pathogen)(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1、传染源: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昆虫。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气飞沫、血液。3、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的儿童。2025/1/19532025/1/19541、传染源

(sourceofinfection)定义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分类病人(注意其潜伏期和传染期)霍乱病原携带者乙肝受感染的动物鼠疫2025/1/19552、传播途径

(routeoftransmission)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者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2025/1/1956传播途径分类

直接或间接水痘、结膜炎(红眼病)空气或飞沫水痘、流感、肺结核经水传播霍乱、血吸虫食物传播痢疾、伤寒

接触传播淋病、疥疮、艾滋病血液或体液乙肝、艾滋病

昆虫或动物乙脑、疟疾、狂犬土壤传播炭疽、破伤风

医源性传播丙肝、艾滋病围产期传播风疹、梅毒、艾滋病多途径传播艾滋病2025/1/19573、人群易感性

(herdsusceptibility)

定义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特征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2025/1/1958传染源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易感者传播途径携带者患者获得免疫者死亡(四)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病人动物2025/1/1959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病人携带者受感染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接触血液水食物医源性垂直媒介土壤易感人群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理2025/1/1960(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冬春季寒冷干燥、门窗紧闭地理因素: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2025/1/1961(六)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1、管理和控制传染源:根本措施2、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措施3、保护易感人群:重要措施2025/1/19621、管理和控制传染源1、对病人隔离、治疗、管理2、对家属和接触者监控、检疫3、灭鼠、管狗2025/1/19632、切断传播途径1、灭蚊、改水、规范采血输血2、通风换气、环境卫生、医院管理3、戴口罩、不去公共场所4、卫生与行为习惯:洗手、安全套2025/1/19643、保护易感人群1、主动免疫:疫苗接种2、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抗狂犬血清、乙肝免疫球蛋白等3、体育锻炼2025/1/19652025/1/1966三、学校传染病的流行形势学校流行传染病的情况1、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中,约80%是呼吸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2、我国学校发生的传染病流行事件中,前5位病种为: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细菌性痢疾。3、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发生的高峰时间一般是4月和11月。4、农村中小学传染病的发生率高于城镇中小学。2025/1/19672025/1/1968学校易发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学生处于发育阶段,免疫力较低,易感性高;环境封闭,人群集中,接触密切;学生预防传染病知识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自我保护意识差;与学生寒暑假活动有密切关系,寒暑假学生返校可能将外地的传染源带到本地和学校,在学校中造成传播和引起社会上更广泛的传播。2025/1/1969学校如何预防传染病1、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2、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3、保持个人卫生,积极预防传染病4、学校不同场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四、学校传染病防治基本要求

1、完善组织

2、明确职责

3、制度保证

4、健康教育

5、监测与报告2025/1/19712025/1/19722、明确职责2025/1/1973教育部门内部各成员之间的职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负责人员编制、人员培训、经费投入、健康教育课时和内容的确定及相关制度的建立等,并督促学校执行;学校应有一名副校长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治的人员、经费及各项措施的落实与协调,并负责有关硬件设施的建设;2025/1/1974教育部门内部各成员之间的职责校医或卫生保健教师负责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协助学校领导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具体包括宣传教育、健康教育课、收集和保存健康信息、负责与卫生部门沟通;

班主任老师应积极配合校医做好健康教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协助开展健康调查和计划免疫,认真做好晨检,登记和报告缺课学生等;所有教师都有义务发现和报告学生的异常情况。2025/1/19753、制度保证2025/1/19764、健康教育

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安排0.5课时,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期要安排4~8节健康教育课。还应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中小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要充分利用板报、校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2025/1/1977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包括: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以增强体质;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决不随地吐痰、决不随地大小便等;3、生活要有规律,要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2025/1/1978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包括:2025/1/19795、监测与报告

监测与报告是传染病控制的重要环节。应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应有专人负责。条件许可的地区,应使之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报告网络相联系。2025/1/1980五、学校传染病防治措施平时的措施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2025/1/1981(一)平时的措施2025/1/1982(一)平时的措施2025/1/1983传染病报告的要求

根据2004年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炭疽、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025/1/1984传染病报告的要求

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2025/1/1985报告时限

甲类和乙类(艾滋病、SARS、禽流感、肺炭疽)

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

乙类城镇12小时,农村24小时2025/1/1986(一)平时的措施2025/1/1987(一)平时的措施

4、要严格执行小学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小学每年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对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对流动人口及外地儿童要进行重点查验,发现漏种儿童,要立即通知家长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补种,使学校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降低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2025/1/1988(一)平时的措施

5、要结合学校的健康教育,针对教师及学生开展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学校要保证教室符合卫生要求,班级人数合理,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内清洁,坚持教室的湿式清扫,冬春季要增加教室及学生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频次,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2025/1/1989(一)平时的措施

6、有校办医院和卫生室的学校要建立消毒及隔离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7、要加强对校内食堂及学生饮用水源的管理,保证各种食品、饮用水符合卫生要求,食品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有自备水井的学校要加强对水源的管理,要按要求进行水质消毒及处理,保证供水安全。2025/1/1990(一)平时的措施2025/1/1991(一)平时的措施2025/1/1992(二)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2025/1/1993(二)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2025/1/1994(二)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2025/1/1995(二)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3、早诊断:高等学校的校医院要尽快组织专家对疾病进行诊断,同时将诊断结果和诊断依据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没有条件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学校,应协助卫生部门采样、调查,使之能尽快做出诊断。2025/1/1996(二)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2025/1/1997(二)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2025/1/1998(二)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2025/1/1999(二)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2025/1/19100六、学校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防制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2025/1/19101(一)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要注意室内通风,并喷洒来苏尔或熏蒸食醋进行消毒;儿童避免到病童家,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学校要暂停各种聚会,必要外出时应戴口罩;必要时可在中、小学进行药物预防;在疾病流行期间,不管有无传染到疾病,可坚持早晚用温盐水嗽口或用3%硼酸水嗽口,这样可减少口腔中病原的存留;对厕所或浴室可用3%的漂白粉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一小时;手的消毒可用过氧乙酸浸泡。2025/1/191021、流行病性感冒2025/1/191032、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如鼻病毒、線病毒及合胞病毒等,通过飞沫传播,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预防措施以经常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增强自身抵抗力(防止受寒)等为主,也可以每天服用1-2克维生素C或1-2次板兰根来预防。2025/1/19104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冬春季多发,经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和腮腺部肿胀;以休息和对症处理为主;潜伏期12-25日;复课:腮腺肿胀后9天。可在易感人群中应急接种腮腺炎疫苗,有条件的可接种由恢复期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