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基础练习题(含解析)_第1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基础练习题(含解析)_第2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基础练习题(含解析)_第3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基础练习题(含解析)_第4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基础练习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基础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

一、单选题

1.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

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冷锋B.暖锋C.台风D.寒潮

O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一60〜20℃

3.关于图中①©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4.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

下图是某区域形成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百帕

1010

5.关于图中四个箭头代表含义正确的是

A.a-风向B.b-摩擦力

C.c-地转偏向力D.d-水平气压梯度力

6.关于影响风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且大小与地转偏向力相等

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7.某同学在图示区域背风而立,高压区域在他的

A.右前方B.左前方C.右后方D.左后方

8.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下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偏低的原因是()

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②深居内陆,冬季低温时间长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小④受千岛寒流影响大

A.①②③B.®®®C.①③④D.②③④

10.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A.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

B.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

C.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多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

D.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

实验(图a)并获了相关数据(图b)。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该时段数据变化(图匕)的因素是()

①纬度②太阳高度③下垫面状况④天气状况

A.①④B.②@C.②④D.③④

12.实验小组认为两组实测数据的差距与预估相比不够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

A.将瓶子悬空放置B.将瓶底涂成黑色C.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D.将纵坐标

间隔扩大

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A.海南岛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准喝尔盆地

14.下列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A.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C.全年降水稀少D.冬季温暖湿润

下图为北半球某季节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

A.甲-因冷气流爬升形成B.乙-盛行风向为东北风C.丙-盛行下

沉气流D.丁-性质温暖湿润

16.图示季节,我国()

A.东北地区积雪融化补给河流B.北方地区河流处丁枯水期

C.塔里木河流域降水多迎来汛期D.黄河中游河段出现凌汛现象

下图为北半球某锋面气旋云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甲地的风向为()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18.此时,乙处()

A.暖气团主动抬升,阴雨连绵B.冷气团主动抬升,狂风暴雨

C.暖气团被迫抬升,狂风暴雨I).冷气团被迫抬升,风沙肆虐

二、填空题

19.对流层温度变化?_

20.结合季风环流知识填空。

东亚季风南亚、东南亚季风

季节夏季冬季夏季冬季

风向————

风源

成因———

性质————

强弱

分布——

类型——

21.读图“某年4月5日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的风向为o丙气压中心的垂直气流方向为O

(2)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判断依据是o

(3)图中A天气系统为锋,该锋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是

(4)A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__(选择填空)。

A.台风B.寒潮C.泥石D.沙尘

流暴

三、综合题

22.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在一

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的两侧分别

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

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

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_______地理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

(填左或右)偏。

(3)根据实验过程绘制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状况。

▲压--------▲压

电炉冰块

(4)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则电炉表示,冰块表示_______。若该实

验模拟城郊之间的城市风,那么表示城市的是o

参考答案:

1.B

【详解】由该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示意图,可以明显看出该地区经历了一次升温

过程,这说明该地区最初是被冷气团控制,随着图示天气系统的到来,转而被暖气团控制,

这表明该天气系统为暖锋,B正确;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寒潮为冷锋天气,故AD错误;

台风过境时带来强降水,气温、气压降低,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及

【点睛】锋面系统的比较:

类型冷锋暖锋

气团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过境时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云层增厚、多连续性降水

锋面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

过境后气压降低,气温上升,天气转晴

天气好

降水主要在锋后主要在锋前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寒潮、沙

实例一场春雨一场暖

尘暴天气

2.D3.C

【分析】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随高度的变化,故A项错误;不

同大气层,其温度的垂直变化不同,故B项错误:距地面20km处气压不到地面的一半。故

C项错误;读图可以得到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一60〜20Z,故D项正确:排除

A、B、Co故选D。

3.由图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

氧吸收紫外光;对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平流层天气晴朗,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

于飞行。故选C。

【点睛】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平流

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再升高。

4.C

【详解】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而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因此近地面大

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C符合题意,排除A;大气辐射及大气逆辐射均是大气

释放能量的方式,不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排除BD。故选以

5.C6.C7.C

【解析】5.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水平气压梯

度力始终垂直等压线且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决定了风的初始方向,是风形成的直接动力;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改变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影响风

向,减弱风力;近地面风受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且由高压区指向

低压区,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与其相反,即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图中a为

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风向、c为地转偏向力、d为摩擦力,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故A项错误;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减小风速,

又影响风向,故B项错误;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故C正确;在三个力共同

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D项错误。故选C。

7.根据风压定律,人背风而立,在北半球高压在右侧;南半球高压在左侧。图风向右偏,

为北半球,若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故选C。

8.D

【详解】大气的水平运动是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

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风向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也就是风吹米的方向。

【答案】

9.A10.B

【分析】9.奥伊米亚康东、南、西三面较高,仅北面地势较低,北方来的冷空气可以长驱

直入,并在谷地中停滞积聚,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①正确;奥伊米亚康深居内陆,冬季受

海洋暖湿气流影响较小,②正确;北大西洋暖流对圣彼得堡影响较大,但无法对奥伊米亚康

产生直接影响,③正确;千岛寒流对奥伊米亚康的影响很小,④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

意,排除BC及故选排

10.该地纬度高,夏天昼长可达21小时,夜晚非常短,A不符合题意。该纬度较高,当地

土地都是永久冻土,C不符合题意。该地降水大部分以降雪的形式存在,D不符合题意。该

地气候大陆性特征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非常大,B不可信,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奥伊米亚康被称为“地球寒极”。该地气候严寒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纬度:纬

度较高,冬季太阳高度角小且白昼时长短,所以接受的太阳辐射少;2.地势:地处东西伯

利亚地区,海拔高,气温低;3.地形:处于山地环绕的盆地之中且地形北低南高,南下冷

气流至此抬升并积聚,使盆地内部更加寒冷;4.海陆位置:地处大陆内部,受陆地冷气团

影响,降温快。

11.C12.B

【分析】11.图b表示的空气和C&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状况;该时段内的纬度、下垫面状

况均不会有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进而影响空气温度,一天中太阳

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天气状况的变化也会影响气温的变化,②④正确。故选C。

12.将瓶子悬空放置,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减弱,减弱了效果,A错误;将内瓶底涂成黑色

增加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B正确;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

则测量的不是空气的温度,C错误;将纵坐标间隔扩大不能使实测数据变化,D错误;故选

Bo

【点睹】影响大气温度的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天气状况等:第二题若对比

显著则应从增强CO2的保温作用入手,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所以增强地面温

度能够增强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温度。

13.D14.C

【解析】13.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准喝尔盆地风

蚀地貌发育显著,故D正确;海南岛、四川盆地、华北平原风蚀作用较微弱,ABC错误。所

以选D。

14.准喝尔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全年降水较少,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

Co

【点睛】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

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c图中景观属于风力侵

蚀地面,故应形成于干旱地区。

15.C16.B

【分析】15.图示为北半球某季节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甲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因暖气

流爬升形成,A错误;乙为西风带,盛行西南风,B错误;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

气流,C正确;丁为东北信风带,性质为干燥,D错误。所以选C。

1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气压带风带整体位置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积雪

不一定融化,A错误;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河流处于枯水期,B正确;塔里木河流域降水少,

C错误;黄河中游河段不一定出现凌汛现象,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整体位置偏南;北半球夏半年,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整体位置偏北。

17.A18.C

【解析】17.甲处东侧为气旋中心的位置,甲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东方,区域位于北

半球,水平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与等压线斜交,甲处风向应为西北风,故选A。

18.根据锋面气旋结构可知,乙处云系受锋面系统的影响,乙处大致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结

构中偏左侧低压槽附近,其锋面应为冷锋,冷锋大致向东南方移动,冷气团向暖气团底部插

入,乙处暖气团被迫抬升,水汽短时间内大量凝结,易出现狂风暴雨天气,A错,C正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面的下部,抬升的是暖气团,BD错。故选C。

【点睛】对于锋面气旋而言,无论南北半球,锋面一般出现在低压槽附近,且左侧低压槽为

冷锋,右侧低压槽为暖锋,如下图:

1020

1020A

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19.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详解】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

1000米,气温大约下降6℃。

20.东南西北西南东北西北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印度洋蒙古、

西伯利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暖湿

润寒冷干燥高温高湿温暖干燥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我

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分析】本大题以季风气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等相关内容,考查学

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东亚地区季风主要包括温带季风气候

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其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的影响,冬季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盛行西北风,大部分地区气候表现为寒冷干

燥;夏季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盛行东南风,大部分地区的气候表现高温多雨,由

于东亚地区整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季风整体上强于夏季风;而西亚季风主要是热带季

风气候,其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我国西南地区,其形成因素除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

响外,还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温暖干燥;夏季盛

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高温多雨;由于南亚地区纬度较低,其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21.西北风下沉乙地乙地比甲地等压线稀疏冷大风、降温、可能伴有

雨雪天气BD

【详解】第(1)题,甲地的风向为西北风,如下图所示。丙气压中心的垂直气流方向为下

沉气流,因为丙地为高压中心,反气旋。

第(2)题,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乙地,判断依据是乙地等压线较甲地的稀疏。

第(3)题,本题考查冷锋的判断方法与过境时的天气特征。图中A天气系统为冷锋,该锋

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是降温、大风、阴雨天气。

第(4)题,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影响。冷锋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寒潮和沙尘暴天

气。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几点:(1)风向的判断方法,要先判水平气

压梯度力,再判风向,根据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的原则。(2)明确等压线疏密与风

向的关系。(3)知道各天气系统的判断方法,并熟悉各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现象。

22.热力环流右左切勿勿勿勿勿勿勿陆地海洋电炉

【分析】本题借助地理实验,考查热力环流,题目很基础,但综合性强,这也充分考查了学

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应用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引起

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详解】(1)根据材料可以分析该实验验证的是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2)电炉加热导致附近温度升高,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对应空中形成高压;冰块

处气温低,近地面处形成高压,气流下沉。对应上空形成低压。在水平方向上,大气总是有

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所以纸片A向右偏,纸片B向左偏。

(3)电炉加热导致附近温度升高,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对应空中形成高压;冰块

处气温低,近地面处形成高压,气流下沉。对应上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气流近地面由冰块

流向电炉位置,上部由电炉上空流向冰块上空,呈顺时针。

(4)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升温慢,温度低于同纬度陆地,近地面形

成高气压,所以陆地对应电炉,海洋对应冰块;城市人口多,释放热量多,所以气温高于郊

区,城市对应电炉。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短波)(12hmax)-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13hmax)-大

气增温-大气(逆)辐射(长波)(14hmax)-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他-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

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人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阴天的昼夜温差小,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

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7.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8.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9.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

天。

10.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D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一垂直气流上升一一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遁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一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一冷

(6)来自海洋的气流一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

岸风)一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1.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

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2.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

速愈大。

13、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

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4.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

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15.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一城市、海风、谷风)夜晚(城市一郊区、陆风、山风)

16.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一高度(近地面)T气温高、气压低;气压低'气

温高;

不同高度T越往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

17.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平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暴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8.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夏季的暴雨、冬

半年我国的寒潮(初春、秋末对农业的影响最大)。

19.要求你自己绘制出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热力环流图(要求绘制等温线与等压线)

20.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旋中心一定是低压,锋面只会发育在低压槽内,左侧槽部发育冷锋,

右侧槽部发育暖锋。北部为冷气团,南部为暖气团控制。

21.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氐气压)垂直上升,北半球近地面逆时针辐合,天气阴雨台风。

②反气旋德气压)垂直下

沉,北半球近地面顺时针辐散,天气晴朗伏旱(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7月中旬到8月

中旬)。

22.气压中心名称: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7月

副热带高气压被大陆的热低压切断

大陆

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北美低压

海洋

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

1月

副极地低气压被大陆的冷高压切断

大陆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北美高压

海洋

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冰岛低压(北大西洋)

23.风压带成因与特性;

风向

气候影响

风压带名称

(个数)

成因

特征

气候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高气压带

2

热力原囚

冷高压

冷干

东北

东南

冷干

极地东风带

2

副极地低气压带

2

动力原因

冷低压

温湿

西南

西北

温湿

中纬西风带

2

副热带高气压带

2

动力原囚

热高压

干热

东北

东南

干燥

低纬信风带

2

赤道低气压带

1

热力原因

热低压

湿热

2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5.东亚、南亚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类型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源地

副热带太平洋

西伯利亚-蒙古

印度洋赤道附近海域

西伯利亚-蒙古

风向

东南

西北

西南

东北

性质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低温干燥

强弱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影响范围

我国东部、朝日

我国大部、朝日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26.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华南再一次经历短暂的雨期。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

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7.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8.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除下表外,熟记模式图-见下一页本单元结束部分):

冷热月

最冷月

最热月

月均温

>15*C

0-15°C

<0*C

>10*C

仅三个月

<wc

<0℃

雨型

年南

夏雨

少雨

年雨

夏雨

冬雨

夏雨

年降

水・

>1200

mm

<1200

mm

>400

mm

<400

mm

气候

类型

热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