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4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吃得健康,用得放心”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鲜期B.霉变的花生清洗后也可以吃C.少用塑料袋有利于防止“白色污染”D.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以增加瘦肉含量2、下列运动设施中主要用到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塑胶跑道B.比赛使用的铅球C.发令枪D.双杠中的木制横梁3、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C.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4、每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有关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B.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在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5、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rm{A_{1}(C_{20}H_{30}O)}会引起夜盲症。下列关于维生素rm{A_{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rm{(}rm{)}A.维生素rm{A_{1}}属于无机化合物B.维生素rm{A_{1}}中rm{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C.维生素rm{A_{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rm{2}rm{3}D.维生素rm{A1}由rm{20}个碳原子、rm{30}个氢原子、rm{1}个氧原子构成6、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对水进行杀菌消毒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有益人体健康7、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C.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D.1克甲烷和2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克二氧化碳和2克水8、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吸入空气;关于空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有很多物质;其中只有氧气是有用的,其他成分都有害。

B.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而氮气不能供给呼吸,但对人呼吸无害。

C.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对人类的生存更有宜。

D.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各气体含量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矿石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C.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进行于运动D.温度计中水银受热膨胀,说明了原子的体积发生了变化10、使用酒精灯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用焰心加热物质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C.酒精灯熄灭后才能添加酒精D.添加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三分之一11、“塑料大棚”种植技术的推广,使我们一年四季都能从市场上买到新鲜蔬菜.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可透光的塑料薄膜,有利于蔬菜进行光合作用B.使用不透光的塑料薄膜,以利于保温保墒(湿度)C.禁止在大棚内施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污染D.可在大栅内适当施用CO2气肥,以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12、下列物质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分离开的是()A.氯化钠和硝酸钠B.碳酸钠和碳酸钙C.木炭和氯化铜D.酒精和水1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14、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增加的是()

A.硫酸铜溶液。

B.硫酸溶液。

C.硫酸亚铁溶液。

D.稀盐酸。

15、下列符号既有微观含义,又有宏观含义的是()A.O2B.2O2C.OD.2O16、将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实验均作用完全):①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后;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试推断原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A.H2、CO、CO2

B.CO、CO2、H2O(气)

C.H2、CO2、N2

D.H2、CO、H2O(气)

17、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研究分子的运动C.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试从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硫五种气体中选择正确对象并按要求填空: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它属于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当人出现高原反应时应立即吸入的气体是____.

(3)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____.

(4)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请你写出酸雨的一种危害____.19、炼钢需要氧气,这是因为氧气能____,医疗抢救、登山运动、潜水作业等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____.20、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所得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填物质名称),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填离子符号)21、a粒子是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α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有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现象分析,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22、工业的不断发展;逐步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化石原料的大量燃烧,造成大气中的____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温室效应.

(2)合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生活,但是废弃塑料带来的____也很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答一条即可).23、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式:

(1)三个氧分子____.

(2)2个硫酸根离子____.

(3)氧化铜的化学式并标明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

(4)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24、(1)硝酸可发生如下反应:4HNO34NO2↑+X+2H2O,据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____,硝酸的保存应注意____;

(2)如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3℃时,MgSO4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把t3℃时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

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21分)25、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____(判断对错).26、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无人的方向.____.27、爆炸一定是化学反应____.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9分)28、氢氧化钠固体及溶液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变质生成碳酸钠.

(1)甲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b.将步骤a所得的液体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拓展探究】甲同学又尝试通过实验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方案如下:

向该溶液中加入____,充分反应后,经____操作;即可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

(2)乙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少量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尝试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设计和进行实验】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取10.0g待测样品,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a.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c.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83.4g;

d.关闭弹簧夹;慢慢滴加Y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e.打开弹簧夹;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f.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84.5g.

【交流讨论】

①试剂X、Y、Z依次最适宜选用____(选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B.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浓硫酸D.浓硫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②步骤e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

③若没有装置C,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没有装置E,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共1题,共3分)29、(2015•松江区一模)如图所示;将一定量氧化铜与碳的混合物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记录A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100秒后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s)0608090100A中固体质量(g)9.69.68.67.47.4①0-60秒内固体质量不变,原因是____;

但导管口已有气泡冒出,该气泡是____(填“空气”;

“氧气”或“二氧化碳”);实验中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是____;选择100秒后停止加热的理由是____.

②反应共生成____克二氧化碳.

③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A;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

B;根据霉变的花生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判断;

C;根据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判断;

D、根据含“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体的危害分析.【解析】【解答】解:A;甲醛有毒;所以不能在海产品中加适量的甲醛溶液浸泡,故A不符合题意;

B;霉变的花生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且通常加热条件不能破坏,所以不能食,故B不符合题意;

C;“白色污染”即是废旧塑料造成的污染;少用塑料袋有利于防止“白色污染”,故C符合题意;

D;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应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2、A【分析】【分析】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塑胶跑道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废轮胎橡胶、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其中含有聚氨酯预聚体、废轮胎橡胶等多种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B;比赛使用的铅球;是铁壳里灌铅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发令枪是用钢制成的;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双杠中的木制横梁是用木材制成的;木材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3、C【分析】【分析】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设计.【解析】【解答】解: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故A错误;

B;在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作对照;可以说明温度都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才能燃烧,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故B错误;

C;图1中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C正确;

D;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D错误.

故选C.4、D【分析】【分析】A.根据火场逃生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分析;

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析】【解答】解:A;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正确;

B;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故正确.

C.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所以要严禁烟火,故正确;

D.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故错误;

故选D.5、B【分析】解:rm{A.}维生素rm{A_{1}}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错误;

B.维生素rm{A_{1}}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rm{(12隆脕20)}rm{(1隆脕30)}rm{16=120}rm{15}rm{8}可见其中rm{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故正确;

C.维生素rm{A_{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rm{(12隆脕20)}rm{(1隆脕30)=24}rm{3}故错误;

D.维生素rm{A_{1}}中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rm{B}

A.根据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有机物的概念、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rm{B}6、B【分析】解:A.活性炭因其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而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吸附一些细小的颗粒物等,如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用于消毒。故错误;

B.煮沸过程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化合物会转化为沉淀,而达到软化的目的,故正确;

C.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硬水中溶有较多的含钙物质;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活性炭的作用分析;

B.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的结论分析解答;

D.根据硬水的危害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解析】B7、C【分析】【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解析】【解答】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该反应可读作: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读法错误.

B、从微观上,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故选项读法错误.

C、从微观上,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故选项读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质量的水,则1gCH4和4gO2在点燃条件下能充分反应;故选项读法错误.

故选C.8、B【分析】

A;空气中有很多物质;有广泛的应用,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故A说法错误;

B;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而氮气不能供给呼吸,但对人呼吸无害.故B说法正确;

C;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不利于人类的生存.故C说法错误;

D;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随着大量物质的排入,有些气体含量发生了改变.故D法错误.

故选B.

【解析】【答案】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分析判断.

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AC【分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答】解:A;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故说法正确;

B;矿石粉碎是矿石由大到小;没有产生新物质,分子本身没变,是物理变化,而分子在化变化中才能再分.故说法错误;

C;将一滴红墨水加入到一杯水中;由于分子在不断进行运动,整杯水慢慢变红.故说法正确;

D;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遇热间隔变大,遇冷间隔变小,而分子大小是不能改变的.故说法错误.

故选AC.10、AD【分析】【分析】A;用外焰加热物质;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后再添加酒精;

D、添加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三分之二.【解析】【解答】解:A;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热物质,而不是焰心,故错误;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故正确;

C;熄灭酒精灯后再添加酒精;故正确;

D;添加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三分之二;故错误.

故选AD11、AD【分析】【分析】A;依据植物生长一定要进行光合作用分析解决;

B;依据光合作用需要光分析判断;

C;依据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特点分析判断;

D、依据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植物生长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需要太阳光,因此塑料薄膜一定要透光;

B;使用不透光的塑料薄膜;则蔬菜的光合作用无法完成,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所以不合适;

C;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使用一定量的化肥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为防止病虫害的危害也需要使用一定量的农药,但不管是使用化肥还是农药都必须要合理使用,而不是禁止使用;

D、植物进行光和作用时需要二氧化碳,所以为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可在大栅内适当施用CO2气肥;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故选AD12、BC【分析】【分析】能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进行分离的物质,必须是不溶性物质和易溶性物质混合物,所以可根据选项中各物质的水溶性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

A;氯化钠和硝酸钠都溶于水;故不能用此方法分离,此项错误;

B;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溶于水,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正确.

C;木炭不溶于水;氯化铜溶于水,可采用过滤法分离.正确.

D;酒精和水都是液体;且能互溶,不能采用过滤法分离,错误.

故选BC.13、AD【分析】

A、由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由溶解度的意义可知,在6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故A说法不正确;

B、由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在升高温度时,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都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说法正确;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C说法正确;

D、由于在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在降温至t1℃时;不一定都有晶体析出.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D.

【解析】【答案】A、根据t1℃时;甲的溶解度进行计算;

B、根据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计算;

C;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分析;

D;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

14、BD【分析】

A、把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生成FeSO4溶液;且每反应一个铁原子则置换出一个铜原子,也就是质量56份的铁原子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原子,故溶液质量减少,故A错;

B;铁与硫酸溶液反应后;生成硫酸亚铁溶液,且每反应一个铁原子则置换出一个氢分子,也就是质量56份的铁原子会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分子,故溶液质量增加.故B正确;

C;铁与硫酸亚铁溶液不反应;溶液质量不变,故C错;

D;铁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且每反应一个铁原子则置换出一个氢分子,也就是质量56份的铁原子会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分子,故溶液质量增加.故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首先分析;把铁加入下列溶液,是否反应;如果反应,再看反应后,生成的溶质的质量是增大或减小,从而判断出溶液的质量的变化.

15、AC【分析】【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元素符号、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微粒(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含义,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A.O2宏观表示氧气或氧气这种物质;微观;表示一个氧分子;故A符合题意;

B.2O2表示2个氧分子;只有微观含义,故B不符合题意;

C.O宏观表示氧元素;微观表示一个氧原子;故C符合题意;

D.2O表示2个氧原子;只有微观含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16、AD【分析】

①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后,气体体积变小;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体积会减小,这证明混合气体中至少含有CO2、H2O(气)中的一种;而且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后全部吸收;

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可能有CO还原氧化铜,也可能是氢气还原氧化铜,也可能是两者都有;

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证明有水生成,而这部分水来源于氢气还原氧化铜时生成,所以必须有氢气;

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来源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所以必须有一氧化碳.

综上分析:混合气体中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H2O、CO2中的一种;

故选A;D.

【解析】【答案】①中通过了氢氧化钠固体后,气体中无CO2、H2O(气);②通过炽热的氧化铜,CO和H2会把氧化铜还原成铜单质,同时生成CO2和H2O,H2O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CO2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以此来判断原混合气体的组成.

17、AC【分析】试题分析: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A符合题意;B、烧杯A中的酚酞试液和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属于对照试验,烧杯A置于放有浓氨水的烧杯附近;烧杯B置于空气中,在空气中没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烧杯A中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烧杯A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就是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产物的验证,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C符合题意;D、纸花都是用石蕊溶液染成,都与二氧化碳接触,变量是一瓶内纸花中有水,一瓶内纸花中没有水,由实验可知没有水的纸花没变色,含有水的纸花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酸使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答案】A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略

【分析】【分析】(1)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进行解答;

(2)根据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性质进行解答;

(3)根据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4)根据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甲烷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填:甲烷;有机物;

(2)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性质;所以当人出现高原反应时应立即吸入的气体是氧气;故填:氧气;

(3)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

(4)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酸雨的危害由使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等.故填:二氧化硫;使土壤酸化.19、略

【分析】【分析】氧气能支持其他物质燃烧,能供呼吸.【解析】【解答】解:炼钢需要氧气;这是因为氧气能助燃,医疗抢救;登山运动、潜水作业等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供呼吸;

故答案为:助燃;供呼吸.20、银Mg2+、Zn2+【分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此知识分析即可.【解析】【解答】解: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锌>氢>铜>银,故锌不能与Mg(NO3)2溶液反应,而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可以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根据“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所以说明锌完全反应,而无法确定AgNO3、Cu(NO3)2中金属离子是否全置换出;但滤渣中一定会有银;所以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会有锌离子和没有反应的镁离子.

故答案为:

银,Mg2+、Zn2+21、略

【分析】【分析】可以根据原子的构成及其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解答】解:(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子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里存在相对较大的空间.

故填:原子核很小;原子里存在相对较大的空间.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的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

故填:金的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

由此可知:A;原子核体积很小;正确;

B;原子核带正电;正确;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正确;

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错误;

所以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原子是实心的球体,故选D.22、略

【分析】【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酸雨形成的原因分析;

(2)根据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现象分析.【解析】【解答】解:(1)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2)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回收利用是废塑料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白色污染;回收利用废旧塑料.23、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析】【解答】解:(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三个氧分子表示为:3O2;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故2个硫酸根离子符号为:2SO42-;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铜的化学式并标明铜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O;

(4)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其分子符号为:H2;

故答案为:(1)3O2;(2)2SO42-;(3)O;(4)H2.24、略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根据反应方程式4HNO34NO2↑+X+2H2O可以知道反应后比反应前少了两个氧原子,所以可以判断X的化学式为:O2;同时根据化学反应条件可以知道硝酸在光照的条件下易分解;所以应该密封;避光并且存放在阴凉处;

(2)A、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看出氯化钠和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有两个交点,分别为t1℃和t3℃所以t1℃和t3℃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都相等;故A说法错误;

B、t1℃~t2℃时,MgSO4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t2℃~t3℃时,MgSO4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说法错误;

C、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看出在t2℃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最大,所以在该温度下的MgSO4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说法正确;

D、t2℃~t3℃时,MgSO4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温度从t3℃降到t2℃;不会析出溶质,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

(1)O2;密封;避光、存放阴凉处;

(2)C.

【解析】【答案】(1)根据题给的化学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来进行判断X的化学式;根据反应的条件可以判断硝酸的保存方法;

(2)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来解答;其中曲线的交点为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时候,而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的物质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也大,可以据此来进行判断.

四、判断题(共3题,共21分)25、×【分析】【分析】从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分析.【解析】【解答】解: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26、√【分析】【分析】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答】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为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试管口应朝着无人的方向,并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故答案为:√.27、×【分析】【分析】爆炸包含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有新物质生成的爆炸是化学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爆炸是物理爆炸.【解析】【解答】解:高压锅爆炸;气球爆炸等;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五、实验题(共1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