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磬、攒、琉璃、藻井、中轴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JII页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故宫博物馆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
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L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图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N酹;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
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
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JI质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
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三、自学探究感知目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矗立(由口)鳌头佰o)湛蓝(zhan)琉璃(1讪)
殿檐(y台n)藻井(z3o)蟠龙(p名n)中轴线(zh07u)
金銮殿(lu台n)击磬(qing)檀木他n)攒(cu白n)
乾清宫(q谄n)坤宁宫(kUn)肃穆(m。)奏报(z06u)
慈禧(xi)额楮(fang)妃嫔(pin)翊坤宫(yi)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们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四、展示质疑理解目标
1.明确空间顺序。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五、延伸拓展升华目标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一8段,思考:
⑴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六、快乐过关检测目标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111页序口头介绍故宫。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间房屋,九十多万怫品,
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
八、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
《故宫博物院》教案2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
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夕厚五十多米宽
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
-,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
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
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
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
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的殿堂。在湛蓝的天
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彷、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
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
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
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杨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
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
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每逢
大典,皇帝端坐在宝座上,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大
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座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
圆镭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时,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不[W。雍正以后,这里是举行一级考试一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个长方形小广场.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
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
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
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
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
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风、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亳无拥挤和重复的感
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
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门一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据说景山是明代修
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
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颊羊,这
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故宫博物院》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餐、銮、蟠、磬、鎏、”等13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防、迥然不同、藻井"
等6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
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
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
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
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生自由回
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
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
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
文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生齐读课题:
《故宫博物院》,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L提出读书要求:根据不同的任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
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⑴重点指导:紫禁城(jin)螯头(白。)金銮殿(lu台n)额彷值ng)蟠龙(p台n)攒(cu台n)磬(qing)鎏
(1讪)迥然不同(jibng)中轴线(zh6u)藻井传。)
⑵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师引导: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你应该重点阅读哪几个材料呢?
学生交流: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师:阅读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出故宫参观路
线图。
Q)学生边读边画出行踪词和方位词:
①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
到……”"从……出……就到……”
②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学生交流,师点拨:(课件出示: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加文字介绍。)
(3)小组合作:画出故宫参观的路线图,并讨论、交流。推荐优秀小组用投影仪,展示解说,
其他小组可以相继补充.
师点拨,学生总结: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一中和
殿一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2.快速阅读材料一,思考: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按什勾好进行说明的?运用
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
(1)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外到内)。
⑶说明方法:
①列数字: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
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②打比方: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③作比较: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
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3.仔细阅读材料一5-8自然段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思考:
(1)第6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师引导学生找: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
向后、向左右两旁写。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2)文章强调中轴线的用意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说明建筑意图一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
(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为什么多次写龙?
师引导学生交流:
①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太和殿。另外,太和殿也是
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
②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
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鬲乍为皇权的化
身。
四、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故宫博物院》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说明文的枯燥性。观看后学生谈谈自己
的感受。
2.选择一两个景点,作讲解。
温馨提示:要选好立足点,用准方位词,按照空间顺序有序的讲解说明。
3.师总结: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
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我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同学们,为把我们的祖国
建设得更加美好,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吧!
五、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完善本节课画的故宫参观路线图。
2.小练笔:我的书房
要求:
(1)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按照空间顺序,由外到内,来介绍书房的总体特点。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的介绍我的书房。
(3)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故宫博物院》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抓住中轴线,由南向北,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
筑及其布局和功用.我着重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去研读文本;
让学生自己总结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自选作业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
生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本节课上的比较成功的地方是: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以播放故宫图片作为情境引入,这
一活动的设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概括
故宫建筑物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运用空间III页序进行写作,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只能凭空想象很难再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影像;建筑群宏伟壮丽、精美的艺术感和统一
的布局对学生来说只是抽象的概念。鉴于此,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辅助教学,主要用以下整合突破:
(1)用故宫的图片导入,激发兴趣,贴合文本。
(2)通过多媒体展示故宫建筑平面图帮助学生直观的梳理写作顺序.
(3)用故宫建筑群直观的图片和故宫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建筑群规模宏大、布
局统一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3、条理清晰,学习循序渐进。学习过程从情境导入到自主学习到重点研读到课堂小结再到
拓展延伸。条理清晰、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故宫博物院》教案3
一、学习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了解故宫博
物院的特点。
2、体会、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3、认识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课前自学
1、本文选自《》,原题为"",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当代作家。
2、读准字音。
黄传惕()金銮()殿恩()立鳌()头湛()蓝
蟠()龙击磬()攒()鎏()金嫔()妃
3、阅读1-2段,了解故宫概况与全貌。(抓住文中关键语句作答)
整体印象:
整体布局:
故宫特点:
4、本文可看作是一篇解说词。根据全文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的"故宫示意图"。
(直接在书上批注)
由此得知:本文采用了的说明顺序。
三、课文研讨与交流
1、故宫总体上分为哪两部分?每一部分的代表性建筑是什么?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太和殿的?结合语句说说文章如何介绍写太和殿?(可从说明方法
或用词的准确性角度)
方面:
①
②
四、自测自评
1、正确书写.
白o()头chli()立1iU()璃zh咨n()蓝z3o()并击qing()uan()
殿p£n()龙中zh6u()线
重y2n()屋顶
2、依课文填空。
(1)故宫博物院,坐落在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的古代宫
殿建筑群,有年历史了。这是两代的皇宫,当时叫(2)本文
可看作一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是由
__________到的中轴线。
3、理清说明顺序
请从文中找出这样标志性的词语,准确地找出文章的行踪路线的。
《故宫博物院》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
2、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在选材组织上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的方法.
4、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并学会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媒体
投影仪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故宫博物院)
(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三)作者简介。
(四)初读课文,整体解口
1、速读课文,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说明对象一故宫博物院
说明顺序一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作者的参观路线)
3、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哪些建筑?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各个建筑)
明确: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
内廷一后三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
(五)再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整体特点。(总)
第二部分(第2~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分)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从景山回望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总)
(六)重点研读
L故宫博物院里建筑繁多,作者主要介绍了哪座建筑?(太和殿)
2、课文哪些段落介绍了太和殿?(5—8段)
3、仔细阅读这四个段落,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5段:外观特征
6段:内部装饰
7段:建筑位置
8段:用途
说明顺序:由外到内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明确: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
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
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小结:课文在组织材料上突出重点,详略搭配的特点。
(七)课堂小结
(A)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作文,介绍学校或自己的房间。
要求:按照空间说明顺序,重点突出,300字左右。
《故宫博物院》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和用途,理解故宫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学会本文的介绍顺序和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是如何有序地介绍故宫建筑的布局与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朗读法
课时数:2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图片,结合抗战70周年大阅兵来进行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故宫简介
四、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五、字词积累
(一)读一读
金銮(lu台n)殿鎏(同金湛(zhM)蓝翊(yi)坤宫击罄(qing)矗立(chdi)鳌头9。)
琉璃(1泊)蟠龙(p台n)中轴线(zh6u)攒(cuQn)在一起乾清宫(q诒n)额杨他ng)
藻井他。)矫健他。)迥然不同(jibng)
(二)记一记
玲珑蛊立横贯矫健缭绕掩映
井然有序错综迥然不同
六、整体感知,分组讨论
1.故宫有什么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故宫的‘特点:a、宏大壮丽b、建筑精美c、布局统一
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了它的风格独特
2.填好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图。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做介绍的?
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由南向北(空间顺序)
七、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
故宫概况(位置、历史、价值)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全貌
2.疏通文章结构(总分总)
总:概括故宫历史、地理概貌以及建筑总特点
1-2)
前朝太和殿
三大殿中和殿
文分保和殿
章3-15)结内廷乾清宫构交泰殿
坤宁宫
御花园
总:从景山俯视故宫
16)
空间顺序(南一北)
第二课时
一、版果文,合彳佛讨
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为什么?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3.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立足点是什么
?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4.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装饰?
5."后三官”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二、跳读课文,理清方法
全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作用: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作用:突出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作用: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
三、拓展延伸
展示一组故宫的图片,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
介绍本县或者本校最有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要求:注意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方位
词语),选定立足点.
《故宫博物院》教案6
1、知识目标:
⑴积累"磬、攒、鳌头、蹒、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
和词义。
⑵概述祖国保守的建筑艺术和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绩。
⑶简述方位词在依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1)能够整体掌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II质序学会依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⑵灵活运用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3、情感目标:
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
发明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揣测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
容。延伸拓展法。别具一格,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时。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JI质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
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
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J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一、导语设计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
群,19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
作者的指引去观赏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
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身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
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
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
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多媒体显
示):
1、辨明字音:
磬()攒()鳖()头琉()璃
藻()龙()井銮()殿
2、辨析字形:
卸一御拢湛一斟缀
谐一楷赐一踢琐T蟠T
3、解释词语并用词造句
玲珑湛蓝布局肃穆
幽雅悠扬井然有序
选几位同学回答,明确:
1、qingcuanaoliuzaopanluan
2、隹U(推卸)一御(抵御)拢(合拢)f(玲珑)
湛(湛蓝)一斟(斟酌)缀(点缀)一辍(停学)
谐(和谐)一楷(楷体)赐(赐予)一踢(踢球)
琐(琐碎)一锁(枷锁)蟠(蟠龙)f(藩篱)
3、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布置。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1、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2、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观赏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观赏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天安门一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一太和门一三大殿(太和殿一中和殿一保和殿)
一小广场一后三宫(乾清宫一交泰殿一坤宁宫)一御花园T顺贞门T神武门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II页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不眦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
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示。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⑵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依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依照游览观赏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
次介绍的。
⑶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教师总结本文在布置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
作者沿着观赏路线,以天安门为中国,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
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
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
宫以和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考虑,明确:
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
内廷两局部分别加以说明。
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
殿(9)、保和殿(10).
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
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故宫博物院》教案7
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蟠龙、金懒”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3.学习按照空间厕室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能力目标:
1.掌握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法;
2.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II页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体会本文紧扣说明对象特点、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
学写说明文。
德育目标:
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
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图示法、合作探究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网络课件
一、导语设计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
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看作
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进入网页,《故宫印象》等栏目,欣赏故宫博物院图片.
提问:1、用简单的语言谈感受:布局统一很雄伟、很壮观、很精美.
提问:2、面对这样雄伟壮观、浩大连绵建的筑群,你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大家做一个
介绍说明呢?(有难度)
教师指导:怎样准确的说明事物,明确对象、确定说明顺序、确定说明重点、选择恰当的说
明方法。
下面我们看看14课《故宫博物院》的作者是怎样将我国最宏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以文字
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在教师指导下进入《检查预习》栏目(借助课本和在线词典自主掌握):
磬、攒、鳖头、琉璃、蟠龙、金銮殿
玲珑:精巧细致。湛蓝:深蓝。
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2、教师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根据示意图的指引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结构布局。
3.教师要求学生点击《动画模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一中和殿一保和殿)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一交泰殿一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5、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
次介绍的。
四、再读课文,紧扣文本收集信息
学生点击《故宫知识知多少?》结合文本解决下列问题:
有多少皇帝住过故宫?
故宫的规模有多大?
皇帝的金銮殿在什么大殿中?
状元在什么大殿产生的?
故宫中装饰最多的是什么图案?
故宫博物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五、品读课文,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重点分析课文5~8段)
点击《太和殿》:显示太和殿图片,及相关介绍文字;学生齐读5~8段.
点击《合作探究》:完成下列习题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故宫博物院》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的结构特点以及有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2、学习本文按照空间II页序,详略有致的说明事物的写法。
3、学习本文简明平实的语言,体会文章运用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按一定的说明M页序介绍建筑物。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解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以及和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等资料。
2、导课
开展有关故宫知识的竞赛:
①故宫建成于什么时候②故宫的主要设计者是谁③故宫的规模有多大④你知道哪些与故宫
有关的,历史事件⑤故宫博物院的题字是谁写的⑥故宫的房屋有多少⑦历史上先后有多少位皇帝
住在故宫
3、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拿一支笔,画上一张简图,把那游览路线,宫殿的方位,名称等记下来。
4、请学生在显示屏的故宫结构示意图上标出故宫建筑的位置。
5、就示意图,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作者的行踪.
6、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明故宫特点的语句:
故宫建筑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7、故宫的特点,在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分组讨论:
(1)规模宏大壮丽:
(2)建筑精美表现在:
(3)布局统一表现在:
(4)独特风格表现在:
8、讨论:文章是怎么把故宫给我们解说清楚的学生各抒己见。
首先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文章抓住了故宫总体特点,还抓住了局部建筑的特点,如对太
和殿的说明。要明确说明的顺序,有序则不乱。介绍建筑的时候沿故宫的中轴线按空间厕氧
介绍养心殿的时候,为讲述其功能的时候,又以时间为序,说明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
要准确使用方位词。介绍太和殿内景像的时候,就运用了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
中央、周围等方位词
要突出重点,把对象的特征呈现出来。仍以太和殿为例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
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描绘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写建
筑位置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都抓住
象征皇权的特点。
9、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现在同学们完成两个说话训练。
请你当导游
(1)假说你带着你的旅游观光团,已经到了太和殿门前,你将怎样向你的顾客介绍
(2)假设你带的旅游团那天是从神武门进入故宫,你该怎么向你的团员介绍
《故宫博物院》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
短语)
4、体会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
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
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
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略)从刚才同学的回答来看,大
部分同学未到故宫,那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二)新授:
1、正音解词:
蛊立(chu)鳌头(ao)湛蓝(zhan)琉璃(liu)
蟠龙(pan)中轴线(zhou)金銮殿(luan)击磬(qing)
檀木(Gn)攒(cuan)乾清宫(qian)坤宁宫(kun)
肃穆(mCi)奏极(zdn)额柏(fang)藻井(zao)
矫健(jiao)妃嫔(pin)翊坤宫(yi)迥然不同(ji6ng)
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
(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空间顺序)
(3)给课文划分段落
(1)介绍故宫概貌.
(2)分别介绍故宫中的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
(3)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
3、课文分析:
方位词的准确运用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之一,请同学们用彩色笔糜着我们讲解课文划下来。
第一部分
朗读这一段,看看这两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一节介绍了故宫哪几方面的内容?
(位置、历史、地位)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故宫有几个名称?谁能说出它们的由来?
(1)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个建筑群在城墙内,表示皇帝的最高权威,在北京城中心,
又称城中之城,墙为赭色,因Itt菊赭色城的禁区为~。
(2)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明清两代是早
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0
(3)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院"指全国性的最大规模
的。)
挂图,让同学说明2节介绍了哪些地方。
(城墙;四座城门;宫城的形状占地,宫殿和房屋的数目;护城河;角楼)介绍了故宫的总
体布局。这一节哪句话介绍了故宫的艺术风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讲出了建筑群的特点,是
全文的总领句,请画下来记住。
第二部分
从第3节开始,作者带领我们按空间顺序游览故宫,那么从文中看来,作者游览故宫是从
哪开始的?
(天安门)我们将由南向北游览故宫。
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把我们从天安门带到故宫?(见书)
这些词的运用体现了什么?(空间方位的转移)
“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一三大殿’
课文用了几节来写三大殿(4—10节)
4节、总写了三大殿,三大殿外观上的特点是什么?
(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台基上,台基有三层
②奇(台基):(见书划线处〉)
大家试想一下,下雨的时候,水从鳌头里流出来,象不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
作者将立足于七米高的台基上,依次介绍三大殿。
对于三大殿,作者所用笔墨并不平均,而是重点介绍了太和殿,5节是从哪方面介绍的?(外
观)
读课文,作者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金黄、大红看上去富丽堂皇,再衬上蓝天,白玉石台基,更是艳
丽夺目,金碧辉煌,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宏大、壮丽"。
6节、作者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对内景的描写,哪个字用得最多?("龙")
这一节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双龙戏珠,单龙飞舞"以及"行龙、坐
龙、开龙、降龙”等多姿多态的龙,并且在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使得这些图
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联想到台基上看到的一千多个龙头,我们简直到了"龙"的世界。
做书后练习四
7节、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轴线上?象征皇权.
(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
世不变)
8节、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大典是什么样的呢?文章描绘了大典
时的场面,台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两边的仪仗,端坐于宝座上的皇帝,以及钟磬鼓乐的幽远声,
烟雾迷蒙,缭绕着一种神秘莫测,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对于太和殿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那么他又是如何写中和殿、保和殿的呢?
对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仅仅指出了他们的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的方法,使得重点突出,因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宫的特征和本质。
第二课时
朗读11节,并说明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我们看课文"AB",这说明紫禁城以小广场为界,可以分为两部分,用旨出"C",这里回
顾照应了前一部分,接着又提示了后半部分所写的主要内容"D",这就为我们提示了后半部分
的'主要层次,因此这节在文章结构上起分界,枢相的作用。
12、13节、写了哪几个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官)是从哪方面来写这后三宫的?
(用途)
14节、合写后三宫,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宫中凤凰图案增多)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
(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
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我们可以看到,这节和6节写龙的装饰相比较,所用词语②式都相
似,彼此相映成趣。
15节、大致介绍了东西六宫,16、17节则重点介绍了养心殿,作者介绍养心殿时,用了哪
个修饰词?(引人注目)
前面加上一个"最",使程度又加深了一步,那么养心殿为什么最引人注目?
正是由于养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
目。
18节、从养心殿往北到了什么地方?(西六宫)
对于东西六宫的建筑,作者只介绍了长和储秀宫,原因是什么?(这两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
地方)
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慈禧五十岁生日的场目,为什么?
(揭露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奢侈浪费的罪行)
19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作者的立足点已转移到御花园,这段的文字比较生动
活泼,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概括描述)
作者从一个观赏者的感觉出发为我们介绍了御花园的总体特色。(读20节第1句)"景山"
是在故宫内部吗?从哪看出来的?
(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
朗读"站在……惊叹"作者把我们带到景山高处,回望故宫全貌,同时又点出故宫宏伟、壮
观、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是什么写法?(首尾呼应)
(板书)总体布局
总概貌艺术风格: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封建统治中心、一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一憎
《故宫博物院》教案10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作
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封建帝
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重点:
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的特点而定。
教学难点:掌握详略得当。
教学关键:同难点
教学方法:
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
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方式进行。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金銮殿蟠龙鎏金
玉玺纪嫔湛蓝
上谕傀儡翊坤宫
修缮击罄诏书
2.解释划线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
率土之滨(沿着)残破不堪(忍着、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的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做口述。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嬲口养心殿.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
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4.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
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五.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作
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封建帝
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重点:
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的特点而定.
教学难点:掌握详略得当。
教学关键:同难点
教学方法:
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
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方式进行。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金銮殿蟠龙鎏金
玉玺纪嫔湛蓝
上谕傀儒翊坤官
修缮击罄诏书
2.解释划线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
率土之滨(沿着)残破不堪(忍着、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TB分的主要的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做口述。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初中历史八下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大型不锈钢铸件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化妆品级枯草菌脂肽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光纤导管静脉激光治疗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铜缆高速连接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国际(非独占)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 2025农业种植生产产销合同书
- 餐饮业合同年
- 2025室内装修设计合同范本
- 房屋租赁续签合同模板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医保政策与健康管理培训计划
- 策略与博弈杜塔中文版
- 无人化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试题(原卷版)
- 学生春节安全教育
- 2024-2025年校长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议上讲话
- 2025届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高三日语一轮复习助词「で」的用法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铷铯及其化合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散货物流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