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_第1页
通识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_第2页
通识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_第3页
通识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_第4页
通识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识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2016年12月珠海主要内容通识教育课程一、内涵与外延二、问题与挑战三、对策与出路多彩的概念,丰富的内涵

中国: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通才教育、通识教育香港、台湾地区:全人教育、通识教育日本:教养教育、通识教育美国:generaleducation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通识教育古希腊:liberaleducation自由教育、博雅教育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通识教育通才教育博雅教育自由教育全人教育素质教育的概念漂移一、内涵与外延通识教育:通过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具备“择其善而识之”的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人格健全、视野开阔、和谐发展的完整之人。通识课程:面向不同学科专业背景学生,着力于人格完善、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非专业教育。作用:拓宽视野打实基础(专业学习+一生做人)G1正式的通识教育课程G2非正式课程:大学生活指导,校园文化活动,潜在课程等G11共同必修课G12多种形式的通识课程狭义的一般的广义的G除专业教育内容之外的所有教育参考文献-庞海芍《通识教育:困境与希望》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本科课程体系结构比较美国:语言+通识核心课+主修课+任意选修课日本:教养教育+专业教育,124学分台湾地区:共同必修科+通识课+专业课香港地区:核心课程(中文英文,通识教育,信息,体育)+主修课程,124分中国大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选修课?)通识课程比较与分析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大陆高校的通识课程实践: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大学素质教育内容体系正式课程通识课程公共必修课思想政治课,军训,体育英语、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中文?文化素质/通识选修课/几大门类,几十门或百门以上6-26学分专业课程渗透??非正式课程,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课外讲座读书活动科技竞赛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等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二、问题与挑战

三个问题

三大挑战问题1:通识必修课没有很好

体现素质/通识理念

突出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技能掌握:外语,计算机服务于专业学习的自然科学基础教育难度不够,要求偏低水课,营养学分,选休课…..选修性?无用乎?发展历程:任意选修课—全校公共任选课—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通识选修课与专业课相比的无用性问题2、通识教育选修课内容杂、

结构乱、质量差、地位低

问题3、通识课程教与学

面临挑战

没人愿意管!没人愿意教!没人愿意学!社会无需求,教师无精力,学生无兴趣教师:美好的育人理想与考核指标矛盾缠绕大学生:完善自我的理想与职业需求矛盾交织表面分析:学分比例不低,

通识,人文

深入对比:课程品质不同

缺乏文化性、整合性、多样化

T大学工科专业学分构成MIT学分构成参考文献-庞海芍《通识教育:困境与希望》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学习效果与投入精力投入精力二、问题与挑战三大挑战:大学理念:社会本位OR个体本位?教育内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平衡?大学功能:教学科研如何平衡?育人第一使命三、对策与出路

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相结合的培养制度

2016年3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教育理念与制度设计教育目的:个体本位-社会会本位?培养目标:专门人才——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大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运行机制组织机构课程体系素质(通识)教育的三个层面大学本科教育素质(通识)教育理念通识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安排包容共存对应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1.教育理念与课程设计专业教育:专才—专业课——学科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健全人——素养+能力+一技之长例:中文(大学语文),数理化对策:公共必修课通识化(核心化)通识选修课精品化大学语文思考:为何难以成为理工科必修课?大学语文:对于人类精神文化传承、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形成、审美能力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定位为通识课程——钱理群美国、港台:必修课中文、英文1952年,作为公共必修课取消;1978年后,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自发恢复当今:综合大学或文科专业开设,亟需加强人文素养的理工科反而开设不多。为什么?学分制约,师资困扰?课程的工具性,为专业服务的目的性,而不是通识作用。自然科学基础课(理工科)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分比重很大,占基础课的40%。教学:侧重于为专业学习打基础?还是训练思维,服务于素质通识目的?思考:是否属于“通识教育课程”?所有大学生均需要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素养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如何讲授?能否开出?师资制约:南开大学“科学素养课程”浙江大学的本科课程结构: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政类、军体类、外语类、计算机类、通识核心课程类2.大类课程3.专业课程4.实践教学环节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三大板块:1.体现国家意志的四大专项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外语、军事、体育共30学分;2.凸现复旦价值的通识核心选修课,七大模块3.开拓知识视野的通识选修,三大类通识核心课:名师授课、小班辅导、阅读经典、深度讨论,定期复评,经费支持

本末说,阴阳论,倒置说阴阳论:对立统一之中的和谐统一在目标:培养什么人-高素质人才矛盾在路径:如何培养人—时间精力有限2.厘清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通专关系本末说

梅贻琦1941,大学一解:窃以为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困局:通专关系本末倒置

通识教育还远没有成为大学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文化素质)仅仅是作为专业教育的基础、补充、纠正。“通识”只是拓宽知识、开阔视野,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实施素质教育、通识教育需要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也必将涉及到大学的管理体制乃至组织制度的变革。3.组织变革:素质教育理念下的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伯顿.克拉克:专门知识是学院和大学占支配地位的特征,学院和大学的组织与权力是围绕在专门知识的周围。大学的专业属性?大学功能与组织架构:专业学院主导没有学科归属的通识教育如何在大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识教育何以得到重视和发展?通识教育面临的根本制度困境。一些大学在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下,率先从管理体制、组织制度上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01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复旦大学复旦学院,2005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求是学院,2008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学院,2007中山大学博雅学院,2008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基础学部,2003西安交通大学书院,2005/06西南财经大学通识教育学院,2007宁波大学阳明学院,2008台湾:清华学院、政大书院、东海大学博雅学院HowtoChange?UniversityStructureProfessionalschools1,23…FacultyUndergraduatestudentsGraduatestudentsLiberalartscollegeGeneraleducationcollegeResidentialcollegeDoctoralstudentsPartofUnder-graduatestudentspossess大众化时代培养目标调整本科教育属性?高等教育基础化高级专门人才—一技之长的高素质人才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通识基础化专业教育为什么大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更为重要适应变化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2017年年会

暨第五届高层论坛2017年3月9日星期四;10日—11大会及论坛地点:南京农业大学,南京钟山宾馆主题:素质教育与一流大学建设素质教育与一流本科教育;素质教育理念下通专结合的培养制度构建;教师发展与通识课程建设;素质教育思想体系研究;大、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衔接;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