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小学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仿照课文,用“……像……”的句式说句子,积累优美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运用“……像……”的句式。-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场景,这是理解诗歌的关键。例如在学习《溪边》这一小节时,文中描写“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里通过垂柳、溪水、人影、钓竿、红蜻蜓等事物,勾勒出一幅溪边垂钓图。学生要能够想象出溪边垂柳依依,溪水清澈平静如绿色的玉带,垂钓的孩子身影倒映在溪水中被染绿,钓竿上停着一只红蜻蜓的画面,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境。2.难点-体会诗歌中儿童生活的快乐、纯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法并进行创作。-诗歌的表达比较含蓄,如《江上》中“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这里的“水葫芦”是指在水中嬉戏的孩子,这种借喻的手法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这种独特的表达效果。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诗歌的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如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歌的韵味。2.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例如在讲解《溪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溪边的美景图片,播放潺潺的流水声,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溪边,更直观地感受诗歌中的画面。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诗歌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如在探讨诗歌的表达方法时,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4.仿写创作法-学习诗歌的表达方法后,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3分钟)-播放一段关于童年生活的视频,视频中包含孩子们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在林中嬉戏等场景。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视频中的场景让你们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吗?你们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从而引出课题《童年的水墨画》。1.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诗歌的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或工具书理解其含义。-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出示生字词:“水墨画、染绿、钓竿、扑腾、扇动、戏耍、拨动”等,指名学生认读,正音。-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童年生活的场景?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文分别描写了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这三个场景。1.2精读课文,感悟意境(25分钟)1.2.1学习《溪边》(10分钟)-学生默读《溪边》这一小节,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描述。如“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垂柳的柔美和溪水的清澈平静,这里把溪水比作镜子,把山溪比作绿玉带,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特点。-再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影会被溪水染绿呢?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是因为溪水是绿色的,倒映在溪水中的人影也就被染绿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读出诗歌的意境。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轻柔、舒缓,表现出溪边的宁静和美好。1.2.2学习《江上》(10分钟)-自由朗读《江上》这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中的孩子在江上做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孩子们在江上戏水时的欢快场景。-重点理解“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这句诗。让学生讨论“水葫芦”在这里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引导学生理解“水葫芦”是指在水中嬉戏的孩子,因为孩子在水中像水葫芦一样灵活,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有趣。-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读出孩子们的欢快、活泼。1.2.3学习《林中》(5分钟)-快速朗读《林中》这一小节,找出描写蘑菇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这里把松针上的雨珠比作松树洗澡后的水珠,把小蘑菇比作戴斗笠的山花,充满了童趣。-让学生想象林中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1.3体会表达方法(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思考: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教师总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等,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动静结合,如《溪边》中既有垂柳、溪水等静态的描写,又有人影、钓竿、红蜻蜓等动态的描写,让画面更加鲜活。-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表达方法,用“……像……”的句式说句子。例如:“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月亮像一艘弯弯的小船。”1.4课堂练习(10分钟)1.4.1看拼音写词语-mòshuǐhuà(水墨画)rǎnlǜ(染绿)diàogān(钓竿)-pūtēng(扑腾)shāndòng(扇动)xìshuǎ(戏耍)1.4.2填空-《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这三个童年生活场景。1.4.3仿照例句,写句子-例句: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仿句:(花朵把草地当作展示美丽的舞台。)1.5总结全文(5分钟)-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也能像作者一样用文字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仿照课文,写一首关于童年生活的小诗。五、教学反思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情境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之间房屋装修借款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苗木种植基地土地流转与租赁合同
- 2025年高端酒店集团品牌合作资金引进居间协议3篇
- 2025年度投资融资经纪代理委托合同规范范本3篇
- 上海二手房交易细节须知协议指南(2024版)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古典园林罗马柱安装服务协议3篇
- 专利申请处理专项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货运保险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地产租赁买卖合同3篇
- 临时工聘用合同书2024学校专用版一
- 湖北省石首楚源“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可研报告
- 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使用手册
- 碳排放管理员 (碳排放核查员) 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四级
- 撂荒地整改协议书范本
- 诊所负责人免责合同范本
- 2024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 会阴切开伤口裂开的护理查房
- 实验报告·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主讲
- 电气设备建筑安装施工图集
-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第10章-地下建筑抗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