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腊八粥》教案设计_第1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腊八粥》教案设计_第2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腊八粥》教案设计_第3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腊八粥》教案设计_第4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腊八粥》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小学语文《腊八粥》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腊、粥”等15个生字,会写“腊、粥”等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分清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1.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学习作者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感受传统节日习俗中蕴含的亲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2.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八儿的心理变化,感受亲情。-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在教材知识点方面,以生字学习为例,如“粥”字,通过字形分析(左右结构,弓字旁加上米字和两点),结合文中语境(腊八粥是用多种食材熬制的),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并准确记忆。再如描写八儿心理变化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找出表现八儿从渴望到急切再到惊喜等不同心理的关键词句,这是理解文章情感的关键知识点。2.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并能在习作中运用。-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和亲情的温暖。例如,文中对腊八粥食材的描写,不仅仅是在介绍食物,更是在传递传统习俗的丰富内涵,学生需要透过文字体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3.教学方法3.1朗读法-这篇课文语言富有童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八儿的心理变化,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八儿等待腊八粥熬好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焦急的语气朗读相关语句,能更好地体会人物情感。3.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八儿的家中,感受腊八节的氛围。比如,在讲解腊八粥的食材时,可以展示各种食材的图片,甚至可以准备一些食材样本,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腊八粥的丰富,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八儿闻到腊八粥香味时的馋样。3.3问题引导法-设计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八儿为什么对腊八粥如此渴望?”“作者详写八儿盼粥的过程有什么作用?”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4.教学过程4.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学生回答)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往往都有一些特色美食。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腊八节,去品尝一下腊八节的美食——腊八粥。(板书课题:腊八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腊八节人们喝腊八粥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关于腊八节习俗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腊八节的氛围,引出课文。4.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识字教学:-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如“腊八粥、甜腻、咽下、汤匙、浓稠、肿胀、熬粥、褐色、染缸、脏水”等,让学生自读,会读的直接读出来,不会读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小老师领读,然后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开火车读,读对的同学大家跟读,读错的同学及时纠正。-交流识字方法:-利用形声字识字,如“粥”字,从字形上看,是由“弓”和“米”组成,“弓”表示熬粥时的翻滚状态,“米”表示食材。“腻”字,左边是“月”字旁,与肉有关,右边是“贰”,可以联想到食物过于油腻的感觉。-生活中识字,如“匙”,可以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汤匙来记忆。-字谜识字,如“一人一口锅,锅里煮着米”(谜底:粥)。-整体感知:-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八儿盼望吃腊八粥的过程,以及一家人吃腊八粥的情景。4.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腊八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找出描写腊八粥食材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细描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分析作者描写食材的方法:作者通过列举多种食材,生动地写出了腊八粥食材的丰富,再加上对腊八粥“叹气似的沸腾”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闻到腊八粥的香味,感受到人们对腊八粥的渴望。-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语言富有感染力,要读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学习第2-19自然段:-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部分主要写了八儿盼望吃腊八粥的过程,可以分为八儿盼粥、八儿分粥、八儿猜粥、八儿看粥四个部分。-学习八儿盼粥部分(第2-8自然段):-指名朗读第2-8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八儿盼粥?-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这些语句通过对八儿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八儿盼粥时的急切心情。-分析八儿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喜得快要发疯”到后来的焦急等待,再到不断地询问妈妈,八儿的心理逐渐变得急切。-指导朗读:读出八儿的急切心情,注意语调的变化。-学习八儿分粥部分(第9-12自然段):-自由朗读第9-12自然段,思考:八儿分粥时提出了什么要求?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八儿提出“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他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他太想吃腊八粥了,想尽可能多吃一些。-分析八儿的语言特点:八儿的语言非常天真、孩子气,充满了对腊八粥的渴望。-指导朗读:读出八儿的天真和渴望。-学习八儿猜粥部分(第13-14自然段):-指名朗读第13-14自然段,思考:八儿猜粥时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八儿猜粥时想到了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他的这些猜测都是基于对腊八粥食材煮熟后的想象,进一步表现出他对腊八粥的渴望。-分析八儿的心理:八儿在猜粥时,脑海中充满了对腊八粥美味的想象,这种想象让他更加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指导朗读:读出八儿的好奇和期待。-学习八儿看粥部分(第15-19自然段):-齐读第15-19自然段,思考:八儿看到腊八粥时的反应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八儿看到腊八粥时,“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他看到了粥的颜色、食材的状态等,被腊八粥的样子所吸引。-分析八儿的心理:八儿此时的心理是惊喜的,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盼望已久的腊八粥。-指导朗读:读出八儿的惊喜之情。-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指名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一家人吃腊八粥的情景,以及八儿吃粥后的满足。-体会文中的亲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腊八粥,其乐融融,这种亲情在吃粥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指导朗读:读出一家人的幸福和满足。4.4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文详细描写了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的过程,而对于一家人吃粥的过程则写得比较简略。-分析详略得当的好处:这样写能够突出重点,把八儿盼粥的急切心情和对腊八粥的喜爱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运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举例说明:如写一次春游,可以详细描写出发前的期待、在春游地点的活动,而简略描写回来的过程。4.5课堂小结-回顾课文内容: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八儿盼望吃腊八粥的过程,展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习俗中蕴含的亲情。-总结写作手法:学习了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能够运用。-强调情感:腊八节的腊八粥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亲情的象征,希望同学们珍惜亲情,传承传统文化。5.课堂练习5.1字词练习-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腊(là)(腊月)、粥(zhōu)(米粥)、腻(nì)(油腻)、咽(yàn)(咽下)、匙(chí)(汤匙)。-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合拢(聚拢)、叹气(叹息)、搅和(搅拌)。5.2阅读理解练习-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1)从“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八儿怎样的心情?答案:可以看出八儿盼望吃腊八粥的急切、兴奋的心情。(2)“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这句话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