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阳谷四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阳谷四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阳谷四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阳谷四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阳谷四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水平调研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万园之园”被焚毁的罪魁祸首是(

)A.英法联军 B.美英联军 C.英国军队 D.八国联军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是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指(

)A.《十二铜表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由此,左宗棠采取的行动是()A.收缴鸦片 B.编练新军 C.收复新疆 D.进行改革5.“吾国四千年大梦已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与“割台湾、偿二百兆”有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6.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7.晚清时期的外交机构经历了从五口通商大臣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变迁,是社会急剧变化的缩影。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的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A.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8.“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④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有()①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了实际的约束效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统一的国家军队 B.辛亥革命不彻底

C.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D.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11.“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材料中“真正轰动一时”的原因是(

)A.掀起文学革命 B.传播马克思主义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主张实业救国12.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1922年5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这在中国革命史和青年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下口号出自五四运动的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3.中共一大上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而在中共二大上又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这说明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A.在探索中已彻底走向成熟 B.对现实国情有了进一步认识

C.对革命性质理解有待深化 D.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道路14.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主要是()A.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5.金一南将军曾说:这次会议之后的中国工农红军、哪里还有宗族观念、地域观念、非组织观念?可以说完全转变了。工农红军是一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的理念,成为这支队伍坚定的信念,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就此诞生了。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16.红军长征中的“三大主力军”,西北高原胜利会合了。欢呼三个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材料中的“三大主力军”会合的地点是()A.甘肃腊子口 B.陕西吴起镇 C.甘肃会宁 D.陕西延安17.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1940年2月,在与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是(

)A.左权 B.谢晋元 C.张自忠 D.杨靖宇18.《时代》周刊1938年1月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粉碎日本“时间表”的是()A.一二·九运动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19.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进攻,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地区的大部分和贵州的一部分。这与抗战后期国民党的哪一抗战态度有关(

)A.反对内战,一致抗日 B.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C.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寇不抵抗 D.消极抗日,积极反共20.陈赓在日记中记载:“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这次“胜利”是()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21.1937年至1944年夏,八路军、新四军以不足全中国抗日兵力6.7%的力量,抗击了45.9%的侵华日军,毙伤了110万的日伪军。材料表明(

)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正面战场取得了巨大胜利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 D.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22.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签署了“双十协定”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通过了“共同纲领”23.毛泽东说,淮海战役是一锅夹生饭,硬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煮熟夹生饭的火,就是老百姓的心。解放军主力兵团兵力不占优势,但是解放军背后有500万老百姓。由此可知淮海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军绝对的兵力优势 B.毛泽东高明的指挥艺术

C.解放区雄厚的物质基础 D.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24.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表明上海(

)A.观念开放,崇洋逐新 B.政治改良,革除陋习

C.洋布流行,土布淘汰 D.全盘西化,倡导民主25.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茅盾——《愚公移山》 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10分)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材料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英国一家报纸评论这场战争道: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材料四

1900年,西方列强怦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前中国在正当贸易中的地位是什么?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条约里?该条约内容最能体现该国发动这场战争目的条款是什么?(3分)(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1分)(3)材料三这场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有哪些?根据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三中英国报纸为什么有这样的评论?(4分)(4)材料四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当时政府存在最屈辱的问题是什么?(2分)

27.(10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材料一

面临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曾国藩)、李(李鸿章)、左(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他们“师夷长技”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维持清朝的统治;二是在与外国侵略者保持“和好”的条件下,徐图自强,免遭沦胥(泛指沦陷、沦丧)。——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材料二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指出变法的必要:“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建议光绪帝效法日本,推行新政。《同盟会宣言》中宣布:凡为国民,皆平等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共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享。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三

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孙中山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洋务派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提出了什么主张。其目的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所选择的道路有何异同。(4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说你怎样理解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4分)

28.(10分)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在100多年的历程中总结了许多精神力量,一直鼓舞、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不断奋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年,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二

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

——1928年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材料三

(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中“这个特别的日子”发生了什么事件?此事件有何重大意义?(3分)(2)据材料二分析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巩固的关系?(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的理解。(3分)(4)从中共一大的“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再到“长征精神”,不同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却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些精神有哪些共同内涵。(2分)

29.(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名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

材料二

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

“兵谏”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内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则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估计事变发展有两种可能的前途:或者爆发内战,或者和平解决。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

(1)材料一中“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张学良“彷徨无策”的原因是什么。张、杨为此有何惊世做法?(4分)

(3)“兵谏”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对此主张如何解决?结果如何?(4分)

30.(10分)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材料三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概述这次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图二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1分)(2)在材料一中图三所示会议上写入党章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这一举措有什么重要而深远的意义?(4分)(3)材料二中的诗歌是对哪次战役的描述?这次战役重大战果是什么?(3分)(4)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党一百年来能够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1.A 2.A 3.B 4.C 5.B 6.B 7.D

8.C 9.A 10.C 11.B 12.C 13.B 14.C

15.C 16.C 17.D 18.B 19.D 20.A 21.A

22.B 23.D 24.A 25.C 26.(1)地位:出超。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3)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的取胜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7.【小题1】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小题2】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同点:康有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