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六年级科学教案_第1页
2024年六年级科学教案_第2页
2024年六年级科学教案_第3页
2024年六年级科学教案_第4页
2024年六年级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六年级科学教案

六年级科学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

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

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

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爰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

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

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

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

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教学班有40人,其中女19人。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

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

言不够积极,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

力。

三、教学目标

㈠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I搬。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

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

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

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直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

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

代科技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

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弓I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教学关键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年级科学教案2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5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彳髅提高到一万倍。2

0世纪9。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

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

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

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

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

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

够)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E勺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混,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

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六年级科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银河系的组成,银河系的特点和形状,银河系的直径和厚度,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

2.通过计算体会银河系的确非常非常大,知道光年是长度单位。

3.通过上网、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了解银河系更多的信息。

4.通过动手制作银河系模拟示意图进一步体会银河系的形状。

5.使学生意识到宇宙之大,从而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

教学准备

1.教师、学生均搜集相关银河系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网页等。

2.小组活动材料:硬纸板、沙、抹布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了解学生对银河系的了解情况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天上的星星吗?它们是什么样的?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提问:晴朗的夏夜,仰望天空,你是否发现天上有一条比较明亮的光带,它是什

么?

(4)教师谈话:人们把这条光带叫"银河",你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银河的哪些情况?

2.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银河的情况

(1)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2)小组活动:每个学生将自己知道的或搜集资料得到的有关银河的情况写下来,然后进

行小组讨论,小组内将大家认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另一类。

(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4)根据小组的汇报,将汇报结果汇编成的班级记录:

对于银河相同的看法对于银河的不同意见......

(5)教师谈话:你们形成的共识都是正确的吗?存在的争议到底谁的看法对?

3.教师出示相关资料(文字、图片、有条件的可用视频),学生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资料供学生学习。

(2)提问:根据这些资料,你了解了银河的哪些情况?

(2)简单归纳并且板书银河的基本信息。

(3)同学们对银河系了解的记录,哪些是对的?哪些不对?

4.学习课本上的资料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许多银河的情况,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

课本上给我们的资料。通过学习你们又有哪些收获?

(2)学生看课本上的资料。

(3);口艮自己的收获。

(4)教师提问:谁能说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5)教师谈话:银河大约包含20xx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1000亿颗,太阳就是其中

典型的一颗。人们把由众多恒星组成的这一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

(6)提问:银河系有什么特点?

(主要让学生了解银河系形状像一个扁平的盘子,更像运动员投掷的铁饼。银河系中心被一

庞大而近于球形的晕所包围。

(7)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旋涡状星系?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80000光年。中间部位厚度约为6000光年)

(8)谈话:通过上面的研究,大家对银河系的了解现在是怎样的?

(9)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5.教师介绍目前人们对银河系探索的状况,小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

6.布置作业

课后继续搜集银河系的资料,了解更多银河系的信息。

第二课时

1.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回家后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2.提出研究问题

观察银河系的图片,了解银河系的的特点。

教师提问:银河系到底有多大?如何让大家清楚明白的知道银河系的大小?什么是光年?

3.了解光年的概念

(1)谈话:为了了解银河系的大小,先必须了解光年?谁知道什么是光年?

(2)光年是计算天体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离。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

千米,算一算,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

(3)全班同学计算。

(4)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向全班同学讲解。

1光年=300000x60x60x24x365=9460800000000

4.计算银河系的直径、中间部位的厚度

(1)谈话:我们知道了1光年等于9460800000000千米,那么,银河系的直径是多少千

米呢,中间部位的'厚度是多少千米呢?

(2)学生计算。

(3):匚报计算结果。

银河系的直径是80000光年=300000x60x60x24x365x80000

中间部位的厚度是6000光年=300000x60x60x24x365x6000

(3)谈话:通过刚才的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银河系的确非常非常尢太阳系在整个银河系

中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颗小水滴,更不用说我们的地球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更加渺小了,因此,

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不要因为有了一点成绩就觉得了不起,同时还要有宽阔的胸怀,不要因为

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

5.制作银河系的模拟示意图

(1)谈话:上次课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带一些沙和大白纸,下面根据我们所学到的银

河系的形状,做一个银河系的模拟示意图。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每一组的成果。

(4)请组长来雨介大家的成果。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制作,我们发现大家对银河系的形状掌握的很好。同时在活动

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团结协作,共同配合,使每一组都获得了成功。

6.布置作业

进一步搜集银河系的资料和图片,把你认识的银河介绍给大家。

六年级科学教案4

科学概念: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

L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本课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

并在后续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

一、制订计划:

1、谈话导入:

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

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

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2

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

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木才、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

项……

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

二、实地考察:

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

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

(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三、观察讨论:

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我的考察报告

水域名称

地点

水域周围的环境

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

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

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

水质情况

颜色

气味

是否浑浊

水中杂物

其他

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

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

3、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可以组织学生撰写相关的环保小论文。

六年级科学教案5

教材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

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

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它分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其中第

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

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

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本课教材的安

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

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

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

累。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

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教

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

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很较直

观,很清晰。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

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

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

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

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

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

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

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

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六年级科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够有依据的自行划分人的生命周期。

2、知道可以将人的一生分为幼年期、青春发育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3、体会到人在婴幼和老年期需要特殊照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难点:能够有依据的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教学过程:

导入:(听你们的老师说咱们班是学校的智慧之班,我来到这里上课感到非常高兴,不过

要想让我承认你们的智慧我还要简单的考验你们一下)

1、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么同学们听老师给你们讲故事,但是要仔细听,因为我有问题要

古希腊曾记载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是在庇t匕斯城外的峭崖上有一个名叫斯芬克斯的人面

狮身的女妖。她向每个路过峭崖的庇比斯城人提出一个谜语:有一种动物,在开始的时候用四条

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最后用三条腿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

的生物。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对于这个谜语,凡猜中者即可活命,猜不中者一律被吃掉,可过路的庇比斯城人全部被吃掉

了,这时聪明勇敢的俄狄浦斯路过此地,会见了女妖,并猜出了谜底。

(在俄狄浦斯说出答案之前,谁想试着猜一下)

(哇!同学们不简单啊,竟在俄狄浦斯之前猜出了这个秘'密真不愧是智慧之班)

(但是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吗?)

说的真好,这正人啊,在人生旦晨的时候,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

命的中午,他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住了拐

杖,作为第三只脚。”

2、从这个谜语我们可以看出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分成了哪几个阶段?(板书幼年、成年、

老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人生之旅》(板书课题)

思考一下,人在这几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二、划分人生

1、对于人生我们还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除此之外,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划分为若干时

期,你准备怎样划分?

2、划分之前,同学们先看一个短片,只有几秒,但是概括了人的一生,所以你们一定要瞪

大眼睛仔细看,不要错过人物的每一个变化。

3、下面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短片和我分给你们手中的图片,小组内观看、讨论、交流,一会

儿把你们小组的划分结果和理由由小组长汇报给我。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每种结果只要大家同意划分依据就可通过。

5、同学们划分的真不错,可是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应该做些什么呢?

6、同学们现在处于人生的哪个时期呢?知道这个时期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吗?课前老师让

你们搜集了你最喜欢的科学家年少的小故事,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7、这几位科学家年少时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说得好,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人生,我们总感觉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是

身边的长辈,也是在不经意间才发现了他的皱纹,他的银发,如果每年与父母合一次影,几年后,

也许我们会有新的感悟。

三、看组图,学生观察图片

1、谈话:我们再来看这组照片,认识吗?你有什么发现或感想?

2、我们发现周杰伦个子越来越高了,你们想不想长高?想不想知道长大后你会有多高?

3.老师教给你预测方法好不好,课件展示预测方法。

4、下面同学们选择自己认为最可靠的方法计算一下,其中公式是老师发给你的第一张表,

表1是第二张,表2是第三张。

5、对你的身高满意吗?

6、同学们把表收起来吧,老师把它送给你,你可以给亲戚或邻居家的‘小朋友预测一下。

7、其实预测结果并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殿炼和营养

等。

8、看同学们的表情就知道我们都期待着能长得更高些,个子高了强壮了有什么好处?

9、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长大后我们不再让父母去照顾我们了,而

且可以去照顾别人了,对吗?刃触们都应该去照顾谁?

10、只有自己的亲人需要你去照顾吗?在人生之旅中,哪些阶段的人需要照顾?

11、孟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12、所以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照顾需要帮助的人。

四、总结:

课就上到这里,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畅谈收获

五、作业(写一份调查报告)

1、你们家里或邻居家里有婴儿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

2、你家里或者邻居家有老年人嘛?在你眼里,他们是什么样的?

3、把你的观察和想法写下来。

六年级科学教案7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人铁架台、1个大轮、1

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清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

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

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

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

(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L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

删仑换大些会怎么样呢?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T,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

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

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

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钻辘、门把手、扳手、

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六年级科学教案8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

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4逐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

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峻(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

质)

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

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艘?说明什么?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

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

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

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六年级科学教案9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重在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即是前两课的延伸与扩展又是后一课的铺垫,地位很重

要。本科内容逐渐递进,从生物间广泛的"伙伴"关系和"竞争”关系入手,深入到具体的食物

关系,引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展现生物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再由此启发学生思考食物关系

的断裂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人类在其中可能发挥的破坏作用,为下一课学习生态平衡做好

准备。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一是研究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初步了解食物网。二是思考

破坏自然界食物关系断裂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科学已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探究学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

接触《科学课》已有3年多的时间了,已形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学生也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对自然界的动植物充满着好奇,喜

欢多方位的观察与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在教学中老师如何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进行有组织、

有目的的观察探究将受到很大的挑战。为此,我对本课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对学

生进行科学地探究思考起到有效地引导。而自然界中动植物间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对于学生来收有

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各种食物链的资料。

2、能够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2、知道食物链的组成。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并会书写食物链。

3、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

2、知道食物链被破坏的后果,能自觉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生物之间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二)教学难点:能够完整的找出、写出食物链。

五、教学方法创新:

(一)选择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本课宜采用由直观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教学方法。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图片、动画及影视等手段把各种动物之间食物关系演示出来,变得直观、具体、形象,

学生易于理解。

(三)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人人动手画出几种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

演绎、归纳总结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运用问题驱动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发挥"整合”的作用。

让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使更多的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符合儿童身

心、智力发展的有效活动。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区域里往往生活着许多不同的生物,它们有的是相互合作

的“伙伴”,像蜜蜂和花。有的是相互敌对的“竞争者",像田鼠和猫头鹰。但是,到底是什么

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联系在一起的呢?

2.探究新授: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请同学们在看地过程中思考,在这个故事中有几种动物?

这些动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结果怎样?(课件播放)动画看完了,谁能回答刚才老师提出

的问题?你能给这段故事用一个成语起个名字吗?螳螂以蝉作为自己的食物黄雀以螳螂作为自

己的食物,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蝉螳螂黄雀)科学上,规定了用箭头来表示这

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要指向吃者。(统一用"T表示"谁被谁吃"的关系)

(2)那蝉又吃什么呢?(完善板书)这样我们的食物关系就完整了,就像这些动植物一样,

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板书:食物链)

(3)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的食物链,像这样的例子你还能说出几个吗?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

验不是很丰富,大家还需要多用心观察生活。

(4)这次,老师请来了3位生物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浆果、田鼠、猫头鹰),咱们

来看看他们分别是谁?请小组同学合作找到他们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小组讨论1分钟、生汇

报)

(5)我们来观察一下这几组食物链,它们有什么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这几条食物链是从

什么开始到什么结束的?学生讨论1-2分钟。

(6)(食物链的源头都是植物,终点都是凶猛的食肉动物)在每条食物链里,植物充当什

么角色,我们同学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科学家把像绿色植物这样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命名为生

产者。(课件出示)那么凶猛的食肉动物呢?咱们也来给它起个名字!科学家把像动物这样以其

他生物为食的生物叫做消费者。但是,植物的养料又从哪里来的呢?(生答:阳光、水分、空气

等)除了大家介绍的这些无生命物质,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在植物养料供给上的重要角色,

它就是分解者。(媒体介绍什么是分解者)分解者不仅分解小动物的粪便,还分解一些动植物的

残骸,把它们分解为植物可以吸收的养料。哪些生物可以充当分解者呢?同学们了解地真多,比

如说:蘑菇、蚯蚓、细菌、屎壳郎等等它们都是分解者。但是,我们在食物链中并不能发现它们。

因为他们无"捕食"行为,也没有“被捕食”行为,所以不写进食物链。

3.合作探究,理解新知

(1)(课件出示图片)咱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下面这些生物之中,哪些是生产者?(生

答)哪些是消费者?(生答)哪些又是分解者?(生答)先请一名同学说说都有哪些植物?(1

名同学发言)

(2)在清楚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后,我们来个小竞赛,有信心获胜吗?老师给大

家带来了几种生物,(鹰、青草、蛇、鸟、牛、老鼠、谷物、兔、鹿、狐狸)请一名同学说说它

们都是什么?请小组同学合作在记录单上画、写食物链。比一比,哪组画地多。

汇报:很好,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

同学画出了这么多的食物链,老师课前也画好了,同学想看吗?

4.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观察这些连接在一起的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这些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什么形状呢?

科学家给它取个形象的名字,叫做食物网。特别注意一下老鼠和鸟,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

多少种食物?也就是说,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2)说一说: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维护生态平衡,下节

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3)人类与大自然也通过食物链和更复杂的一些食物网而相互联系,如果,在这张图上我

们再增加人,你还能找出一些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吗?这个研究任务就留给同学们课后去完成好

吗?

5.板书设计

食物链

树叶一蝉一螳螂―黄雀

(学生举例)

浆果T田鼠T猫头鹰

六年级科学教案10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L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

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

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

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

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

(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

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师: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

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

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勺即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

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蝇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

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蝉螂、蚱螭、

蝇虫、瓢虫、蜜蜂……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一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一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教学后记:

六年级科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神秘的月球。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47人,分为8组,每组6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

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两介,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

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

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

“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

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

7.播放课件: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

1.一棵"顽强”的4俐

第一课时

编写时间9月3日执行时间9月日总序第(1)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

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3.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

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

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

第二课时

编写时间9月6日执行时间9月日总序第(2)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分析实验雌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一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教学导入:

上星期我们组装了一些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二.交流各组装置所观察到的情况

1.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

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语言简洁、过程清楚。

3.各小组出示各自的装置。

4.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要求:思维严密、条理性强。

三.活动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2.提问:从课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现象?

3.学生汇报。

4.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确: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动的现象画下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

六年级科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了解多级火箭的发射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5.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6.体会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7.意识到太空探索是一项光荣而危险的任务。

8.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1.发射火箭的录像或图片

气球、喷气车,可旋转的大塑料瓶、水、打气筒。

第一课时

一、情景创设。

1.播放视频——20xx年10月12日9点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精彩瞬间。

2.学生描述发射瞬间火箭运动状态。

3.观看一些火箭图像。使学生知道飞向太空是人类千年的梦想,要进入太空就必须有足够

的速度,目前采用的推进工具是火箭。

二、教师提出问题。

火箭能升空,大家认为它的力量从哪里来?

三、学生进行假设,教师对大家的假设做整理。

四、验证假设。

1.师:小结大家的假设,我们看到的火箭在飞行时,总是一部份向前运动,另一部份向反

方向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有这种类似的运动现象吗?

2.师:我们能借助这些现象,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吗?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对提出方法作适当评优

4.教师演示自动喷水器。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制作自动喷水器需要哪些材料?

我们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那些现象?

5.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

如:向筒内倒水后有什么现象?水从喷口向哪个方向喷出?筒朝哪个方向转动?

五、制作、实验,搜集证据并作记录。

六、交流观察现象,并作解释。

学生描述,并上台画示意图,也可以.画箭头并说明意思。

七、对反冲现象进行小结。

1.如果从物体内喷出的不是水而是气,物体会不会运动?运动方向又怎样呢?还可以做哪

些实验?

2.演示实验:反冲小船

3.教师小结: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的方

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4.师生解释、交流:火箭飞离大气层,它的飞行与反冲作用有关。

八、拓展应用。

除了火箭,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反冲现象?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揭示任务。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反冲现象,今天我们来做模拟火箭。

二、制作火箭,了解火箭升空的道理。

1.观察"火箭”的结构,明确模拟火箭的制作材料。

(1)小组观察并讨论,并作记录:

"火箭”有哪些部分组成?制作"火箭”需要哪些材料?"火箭"起飞的动力从哪里来?

2.分小组制定做火箭的方案

教师要求:

(1)记录时力求文字简练,提倡图文并茂。

(2)提倡记录预测结果。

(3)思考:需要装多少水?水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需要打多足的气?空气的多少影

响火箭的飞行吗?

3.小组交流方案,并相互质疑。教师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先要明确学生的意图,针对核心

问题进行质疑。对不能达成共识的方面可做记录。

4.小组按设计方案做火箭。

5.分小组放飞火箭

教师要求:

(1)装水,打入气体,增大封闭气体的压强,在水火箭尾部加接T艮轻绳,便于实验安全

和回收方便。

(2)请仔细观察"水火箭”起飞后的现象,作好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记录。

(3)按照设计方法反复做几次,如果需要可以修改设计方法。

(4)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器材,做好交流准备。

6.小组交流放飞火箭中的现象,提出更好的改进方法。

7.解释火箭飞行的道理。

火箭飞离大气层,必须自带氧化剂,火箭的飞行主要靠向后喷出燃气的反冲作用。

六年级科学教案13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

一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一

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

6,科学记录本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

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

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

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

t盛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

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

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

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

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比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

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

气。

六年级科学教案14

过程与方法: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

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

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