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2024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9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列宁的革命口号和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反映出战后国际政治思维方式的变化,但相继夭折,留下老迈的英法两国勉为其难地支配着充满危局的欧洲乃至世界事务。这一“危局”是指A.协约国对苏俄的干涉B.民族自决原则下的矛盾C.殖民体系的日趋崩溃D.凡——华体系内的不平衡2、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名称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3、印度、伊拉克、伊朗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人口压力、粮食短缺、经济单一B.人口压力、边界争端、教派纷争C.教派纷争、边界争端、市场狭隘D.粮食短缺、经济单一、市场狭隘4、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聚会,会后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灭亡。同时,也是人类打破画地为牢的陋习、消除意识形态差距、共同承担起道义和责任的先例。这一“历史性的聚会”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5、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6、“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会讨论’。津埠民众运动达到高潮。”上述史实发生于A.五四运动期间B.巴黎和会期间C.华盛顿会议期间D.开罗会议期间7、凡尔赛体系的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A.战后需建立新的世界秩序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D.和平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8、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合法性比较表。理念价值基础国际规制基础协调赞同基础合法性层级海湾战争。
(1991
年)
强强强合法性充足尊重和坚持了国家主权原则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决议,得到了联合国正式授权经过广泛协商沟通取得共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经过广泛协商沟通取得共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阿富汗战争。
(2001
年)
较强较强强合法性去掉不足以“反恐”、“自卫”为目的,揉进了人权“因子”。师出有名。但战争的目的具有很大的工具性绕开了联合国“单干”,但得到了联合国追授权;挑战依据国际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说服国际社会和联合国与已同仇敌忾,取得了较大效果说服国际社会和联合国与已同仇敌忾,取得了较大效果伊拉克战争。
(2003
年)
弱较弱较弱合法性缺乏公然蔑视和践踏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尊重的国家主权原则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批准或授权;“先发制人”的“自卫权”难以立足;发生虐囚事件致使战争过程严重“犯规”协商赞同基础极为虚弱协商赞同基础极为虚弱——摘编自朱同银《“冷战”后美国发动的主要战争的合法性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战争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次战争在合法性方面的突出特点。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是关于国际联盟作用的漫画:
——转引自香港教育图书出版公司《会考世界历史》
材料二国联的使命是维护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此说国联是“强盗的联盟”是非常适当的。但是,自德;意、日法西斯出现,国联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虽然联盟对抵制法西斯对外扩张不力,甚至纵容侵略者,但国联也进行了抵制侵略和维护和平的尝试。如宣布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为侵略行为,伪满洲国是非法的;国联发起的裁军运动实际上延缓了德国的扩军速度,对意大利的制裁是国联反法西斯的重要行动。
——陈旭东《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
请回答:
(1)漫画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根据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国际联盟的作用。1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期间;英国曾对美国展开战争宣传,说:“德国士兵曾砍断了比利时儿童的手指,把战俘钉在十字架上。”这大大地激发了美国人民的仇恨,一种原始的疯狂与冲动控制着人们的心灵。在新英格兰举行的一次群众集会上,有人提出,抓住德皇以后,要把他下滚油锅。这时,“整个观众席都站了起来,歇斯底里地尖叫,表示赞同”。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也利用战争造成的危机;在工人;士兵中宣传革命思想,主张变对外战争为国内战争,趁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这在俄国变成了现实。
——摘编自熊伟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战争宣传目的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俄两国宣传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一战的影响。1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结束后;欧洲经历了两个寒冷的冬天。煤炭开采几近停滞,粮食作物减产,牛奶;肉类以及谷物的产出下降了20%~30%。欧洲国家深受其害,德国的问题尤为严重。从1945~1947年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跌了70%。占领区经济和社会失序状况迅速蔓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美国人开始认识到,应该优先考虑德国的经济复苏而不是支付赔款。当时,整个欧洲的困境与德国的困境紧密相连,西欧国家资本输入的最主要来源是德国,而且德国也是欧洲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场。因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战后德国贸易停滞也成为当时欧洲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面临欧洲和德国持续的困境,为了恢复欧洲经济,美国的对外战略也开始逐步关照德国的利益,对德国的约束逐渐变得宽松。但要让德国和欧洲的经济尽快得到恢复,仅仅解除约束还不够,还需要美国的帮助,战后大规模援助欧洲的计划正在逐步酝酿。
——摘编自威廉·科勒主编《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对欧洲援助产生的影响。1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条约义务支付赔款为理由,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德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停止支付赔款,鲁尔的矿山和企业全部停工。鲁尔危机造成的严峻政治经济形势,以及长期对抗带来的两败俱伤,使法德两国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政策,寻求和解。英国在西欧关系中处于特殊地位,也极力促成法德和解,1925年,德;比、英、法、意、波、捷七国召开洛迦诺会议,讨论欧洲安全问题,最终签署了包括《莱茵保安公约》在内的多个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其主要内容有:德法、德比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不得诉诸战争,一切争端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方法解决;英、意作为该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法国和波、捷签订互保条约;准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等。《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它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德国同法国的紧张关系。1939年4月,纳粹德国正式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随即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法德两国关系的演变,并概括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洛迦诺公约》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86年2月;印军在实际控制线附近大规模军事演习,有5万印军被调往中国藏南地区。为了防止印军进一步蚕食,中国把军队派到实控线中方一侧与印军对峙。1986年底,印度将非法侵占的中国藏南升格为“邦”。1987年4月,印军在桑多洛河谷地区建立了直接威胁中国军队哨所的尖兵哨。印军熟悉地形,装备有大量运输机和作战直升机,可提供给养;支持地面攻击。印度国内的鹰派言论已被煽动起来,舆论频频向中国发难。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表示,如果印度坚持在边界沿线进行侵略性刺探,中国将不得不做出反应。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认为,从地缘政治和后勤方面考虑,无论胜负,同中国开战都是得不偿失的。拉吉夫·甘地在一次群众集会上说,有关中印边界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1988年12月,拉吉夫·甘地访问中国。1993年,两国签订了协定,协定中引入了“平等互利”的安全原则,以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和平。至此,这场边境危机终告化解。
——摘编自张加军《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第二次中印战争几乎爆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的结果及意义。1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人们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的呼声日趋高涨,1920年,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联盟正式成立。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人们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的呼声日趋高涨,1920年,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摘编自刘洋《国际联盟的当代价值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联成立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国联进行评价。1937年埃及最后一个加入国联时,加入国联的国家达63个,这只是占当时世界国家总数的30%。由于缺乏作为世界性组织应有的作用,在解决国际争端时,国联没有权威性,在处理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时就显得软弱无力、只有在“极少见的情况下,也就是会员国中的大国利益不受妨害、或各会员国至关重要的共同利益似乎用得着国联时”,国联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它成立的短短20年间,1946年4月18日,出席国联会议的43个会员国一致表决,宣布从次日起国际联盟不复存在。国联尽管失败了,但它为建立一个全球性国际安全机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正是由于它的第一次实践,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指明了国际组织发展的方向。16、[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4年;美国人摩根索制订对德政策计划,其内容是:使德国“彻底非工业化和重新农业化,全部拆毁化学;冶金和电子工业,并坚定地将德国经济改革为农业经济”,要求“摧毁或拆除德国所有可能用于战争目的的工厂和设备切重工业,占领当局只允许生产消费晶”。罗斯福对此表示支持,其理由一是要给德国人一个教训,二是有助于向苏联表达善意。
意识到德国将在未来的美苏权力政治博弈中起关键作用;美苏竞相公开拉拢德国人民,互相指责对方破坏了在德国问题上的合作;1946年,苏联抨击西方分裂德国的企图,“或将其领土包括重要工业中心分割出去的进程”。美国则回应,反对将鲁尔和莱茵区分割出去,或将这些地区置于外国控制和监督之下;德国东部边界并没有最后确定,将与波兰协商予以修改。美国还许诺将减轻德国的经济负担,并暗示愿意帮助建立一个西德政权。德国人民以“解放者”看待美国的占领。
——摘编自叶晓东《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与联邦德国关系研究1958—196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德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摩根索计划”。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7、阅读如下图示。
史料展示了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条约或会议。
。时间。
会议或条约。
简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919年。
《凡尔赛和约》
共15部分;包括440个条款和一项议定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条约围绕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联合国宪章》
共分19章111条。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
1968年7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共有187个。
2019年5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文明发展;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材料列举了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条约,其中蕴含着全球治理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6分)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2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关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话,那么您就会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无论是还没有丧失理智的资本家,还是不仅能够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人从问世之日起,一般来说是反对国家间的任何战争和捍卫和平事业的,我们始终把战争视为灾难,而不是把它当成儿戏,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战争是我们的敌人,对各国人民来说是灾难。
如果您真的关心和平和本国人民的幸福;那么这也只能算是您作为总统应尽的义务,而我作为部长会议生席也应对自己的人民表示关怀。此外,维护全球和平应是我们其同美心的事业,如果在现代条件下爆发战争,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战争,因为美;苏之间其实并不互相谋求什么,但战争将是全球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所持的态度及其积极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留下老迈的英法两国勉为其难地支配着充满危局的欧洲乃至世界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华体系内部存在着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整个欧洲必然存在着危局,D选项符合题意。协约国对苏俄的干涉与欧洲危局无关,属于西方国家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敌视,A选项排除。民族自决针对的是殖民地,B选项排除。殖民体系的日趋崩溃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凡——华体系的内部矛盾,C选项排除。2、D【分析】【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D项符合题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共产党军队改为八路军;新四军。A项不合题意;1946年——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军队称为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参加了辽沈战役。BC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是解题的切入点。由此可知是抗美援朝。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企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威胁了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由此确定答案。3、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和比较共性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因素严重阻碍印度经济的发展;伊拉克和伊朗由于人口多、边界争端、教派纷争和经济利益冲突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两伊经济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B。4、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会后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灭亡“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5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的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第二战场,故B项正确。A项,1943年11月27日开罗会议提出“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排除。C项,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在于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排除。D项,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的召开在于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排除。5、D【分析】【分析】
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由“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表明以福州为中心的纺织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生产,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C错误;“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体现出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D正确。
【详解】6、C【分析】【详解】
由材料信息“与日交涉原则”“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在美”“太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议中涉及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交涉问题,“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说明,当时日本已经占领山东,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史实发生于华盛顿会议期间,故选C。
【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名师点睛】本题华盛顿会议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的能力。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7、B【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故B项正确;ACD项不是实质,排除。8、B【分析】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关键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的平台,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排除;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排除C;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在1980年,排除D。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9、略
【分析】【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三次战争爆发都是在苏联解体以后。所以时代背景联系所学可从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意图建立全球霸权的角度进行概括。
(2)根据“得到了联合国正式授权”可知海湾战争海湾战争遵守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决议等国际规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其战争合法性充足;根据“绕开了联合国‘单干’,但得到了联合国追授权”可知,阿富汗战争开联合国,战争合法性弱化;根据“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批准或授权;‘先发制人’的‘自卫权’难以立足;发生虐囚事件致使战争过程严重‘犯规’”可知,伊拉克战争违背国家主权原则、单方面动武、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支持,其合法性缺失。【解析】(1)背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以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试图领导世界。
(2)特点:海湾战争遵守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决议等国际规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其战争合法性充足;阿富汗战争绕开联合国,战争合法性弱化;伊拉克战争违背国家主权原则、单方面动武、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支持,其合法性缺失。10、略
【分析】第(1)问;由漫画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可知,该漫画表现的主题是脆弱的国际联盟。“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国联内部矛盾重重;国际主要力量的对比发生新变化,必然引起国联内部结构的变化;美国没有加入,严重削弱了国联的影响力等角度回答。
第(2)问,“作用”,由材料信息“国联的使命是维护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此说国联是“强盗的联盟”是非常适当的虽然联盟对抵制法西斯对外扩张不力,甚至纵容侵略者,但国联也进行了抵制侵略和维护和平的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前期主要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英、法等大国维护殖民利益和霸权地位的工具;后期进行了一些维护和平、抵制侵略的斗争,但由于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加之世界主要政治势力矛盾重重,没有协调行动,国际联盟没能制止法西斯侵略。国际联盟后期总的来说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解析】(1)主题:脆弱的国际联盟。(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国联内部矛盾重重;国际主要力量的对比发生新变化;必然引起国联内部结构的变化;美国没有加入,严重削弱了国联的影响力。
(2)国际联盟的作用前后有所变化:前期主要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英、法等大国维护殖民利益和霸权地位的工具;后期进行了一些维护和平、抵制侵略的斗争,但由于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加之世界主要政治势力矛盾重重,没有协调行动,国际联盟没能制止法西斯侵略。国际联盟后期总的来说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11、略
【分析】(1)依据材料一“大大地激发了美国人民的仇恨”归纳英国的目的;依据“在工人;士兵中宣传革命思想;主张变对外战争为国内战争,趁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这在俄国变成了现实”归纳俄国特点。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激起美国人对德国法西斯的不满,促成了美国的参战。以及俄国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俄国参展等加速了一战的结束回答。【解析】(1)英国:争取美国的同情和支持;推动美国参加一战。俄国:发动群众,实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2)效果:①英国:激起美国人对德国法西斯的不满;促成了美国的参战。②俄国:点燃了革命激情,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影响:美国参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同盟国的溃败;俄国在十月革命后退出了一战,并推动了参战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二者都加速了一战的结束。12、略
【分析】(1)由材料“二战结束后”“两个寒冷的冬天”“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跌了70%”“占领区经济和社会失序状况”“战后德国贸易停滞”;可以归纳出原因,可以答为:世界大战的破坏;寒冷的天气;社会秩序混乱;德国贸易停滞。
(2)由材料“德国和欧洲的经济尽快得到恢复”,可见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由“还需要美国的帮助,战后大规模援助欧洲的计划正在逐步酝酿”,可见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道路。而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1)原因:世界大战的破坏;寒冷的天气;社会秩序混乱;德国贸易停滞。
(2)影响:恢复了欧洲的社会秩序;有助于西欧经济复苏;巩固了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秩序;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道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3、略
【分析】第一小问依据“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条约义务支付赔款为理由,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寻求和解”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中信息从“欧洲安全保障问题被提上日程;鲁尔危机后以及道威斯计划实施后”三个时段回答。
依据材料中“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它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德国同法国的紧张关系”的信息归纳回答。【解析】(1)关系:由对抗到和解。
背景:欧洲安全保障问题被提上日程;鲁尔危机后;法国和德国主张和解;英美极力促成法德和解;道威斯计划实施后,德国实力逐渐上升。
(2)改善了德国同法国以及其他战胜国的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为其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的道路;英国平衡了欧洲格局,进一步巩固了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法国丧失了对德国的仲裁权,并将自身的边界安全置于英、意的空头保证之下;该公约只是帝国主义国家暂时妥协的产物,不能解决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根本矛盾;有利于20年代后期贷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4、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1986年底;印度将非法侵占的中国藏南升格为“邦”。1987年4月,印军在桑多洛河谷地区建立了直接威胁中国军队哨所的尖兵哨”,可得出,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发生的原因是:印方蓄意侵占中国边境领土;根据材料“印军熟悉地形,装备有大量运输机和作战直升机,可提供给养;支持地面攻击”,可得出,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发生的原因是:印度军事势力的膨胀、国防投入增多;根据材料“印度国内的鹰派言论已被煽动起来,舆论频频向中国发难”,可得出,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发生的原因是:印度国内鹰派势力的主导;根据材料“拉吉夫·甘地在一次群众集会上说,有关中印边界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可得出,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发生的原因是:西方国家的煽动。
(2)根据材料“1988年12月,拉吉夫·甘地访问中国。1993年,两国签订了协定,协定中引入了‘平等互利’的安全原则,以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和平。至此,这场边境危机终告化解”,可得出,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的结果是:中印边境冲突和平化解。结合所学知识,从利于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缓和了局部地区的国际关系、利于两国经济发展和正常的交流、增强了两国互信等方面简析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化解的意义。【解析】(1)原因:印度国内鹰派势力的主导;印方蓄意侵占中国边境领土;西方国家的煽动;印度军事势力的膨胀;国防投入增多。
(2)结果:中印边境冲突和平化解。
意义:利于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缓和了局部地区的国际关系;利于两国经济发展和正常的交流;增强了两国互信。15、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国联成立的背景和对国联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国联成立的历史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人们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的呼声日趋高涨”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对国联的评价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解决国际争端时,国联没有权威性,在处理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时就显得软弱无力”“正是由于它的第一次实践,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指明了目际组织发展的方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解析】(1)背景: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和平主义的兴起;人们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的呼声高涨。
(2)评价:实质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没有起到遏制战争的作用;对二战后国际合作和国际组织的发展有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16、略
【分析】【详解】
(1)从材料中摩根索制订对德政策计划到“美国还许诺将减轻德国的经济负担;并暗示愿意帮助建立一个西德政权”可以看出美国对德政策由严惩到扶植。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原因有:战后美苏冷战,美国意识到德国将在美苏权力政治博弈中起关键作用,德国人民以“解放者”来看待美国的占领。
(2)从材料“罗斯福对此表示支持,其理由一是要给德国人一个教训,二是有助于向苏联表达善意”可以看出,摩根索计划目的在于警示德国,拉拢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计划违背了工业化的历史趋势,低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紧密的经济依赖性,反映了美国试图控制德国。【解析】(1)调整:从严惩到扶植。
原因:二战后美苏两国战时合作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冲突激烈;意识到德国将在未来的美苏权力政治博弈中起关键作用;德国人民以“解放者”来看待美国的占领。
(2)评析:摩根索计划在美苏联合对德作战的背景下,警示德国,拉拢苏联;但该计划违背了工业化的历史趋势;低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紧密的经济依赖性;反映了美国对德国的控制野心。(答出其中3点即可)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发展状况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观点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论证,根据材料中“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6世纪”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推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中“第二波浪潮发生在1815—1913年期间”,而这一时间段刚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因而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初期”,而这一时间段则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结论: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对峙等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之出现波动。【解析】观点: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挫折。
论证:17—18世纪;殖民战争频繁,从三次英荷战争到英法战争,国际贸易受挫,全球化一度陷入停顿。1914—1945年,爆发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陷入低潮。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对峙,全球化受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昌吉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衢州龙游县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血液灌流吸附器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河北石家庄学院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梧州岑溪市选聘市区学校专任教师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内江市隆昌市教育和体育局选拔教师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工商联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 2025年DH(DHP)离心压缩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高纯超细石英粉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应用软件设计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GB/T 17619-1998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 GB/T 10560-2017矿用焊接圆环链用钢
- FZ/T 52025-2012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
- 2023年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音标版中考必考英语1600单词
-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水三上14《冰融化了》
- 机械制造企业隐患排查清单(公司级、车间级、岗位级)
- 夏季高温施工安全生产培训
- 纯净水及矿泉水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 援绝神丹_集成良方三百种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 中药饮片GMP认证检查指导原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