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61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的方向不同于自然演替B.“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的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不断发生替代C.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D.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能够通过增殖延续子代,它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八里河中所有鱼”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C.一个大肠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D.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出的大肠杆菌,这些大肠杆菌构成了一个群落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繁殖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C.种群的数量是经常变动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食物和空间而发生竞争4、下图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B.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C.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人群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为0B.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的特征C.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D.若某动物种群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降低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群落没有空间结构B.阴生植物在强光下生长受影响C.草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D.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由温度的垂直分布决定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优势种群也是区别不同演替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B.群落演替到灌木阶段时,灌木丛中的苔藓植物会消失C.陆地上的任何群落都会演替到乔木阶段D.群落演替到乔木阶段时,群落达到稳定,将不再发生演替8、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出生率/死亡率(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A.甲、乙种群的种间关系是原始合作B.t2时刻甲、乙两种群的增长率相同C.t3→t4时间段乙种群的种内竞争逐渐加剧D.t3→t4时间段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9、假设某棉田生态系统只存在“棉花→棉铃虫→食虫鸟”一条食物链。其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所示(字母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食虫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流入分解者的能量B.用于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等于C.若食虫鸟能量增加1KJ,则需要消耗棉花的能量为a/gKJD.棉花、棉铃虫和食虫鸟之间能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11、北京平谷区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2017年1月,当地政府启动了“生态桥”治理工程,将废弃枝条和落叶集中进行资源化处理,加工成优质有机肥后再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果园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使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C.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D.流入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就是果树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和有机肥中的化学能12、长江十年禁渔令颁布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殖。下图是一个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循环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螺狮位于食物链的第三、四营养级,可以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类有利于促进其对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的吸收C.对鱼、虾、蟹的捕捞强度过大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13、我县某乡盛产葡萄,但果园内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乡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了污染同时也提高了葡萄的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不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能量的循环利用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通常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14、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间不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B.果蚁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传递给了真菌C.果蚁和真菌都是消费者,协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D.果蚁与真菌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15、某池塘生态系统中人工养殖了多种鱼,其中某种鱼(A鱼)不同年龄阶段的食性不同,幼年A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A鱼主要以小鱼(包括幼年A鱼)、小虾为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成年A鱼和幼年A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B.成年A鱼和幼年A鱼可能因为食物的主要来源不同,在池塘中存在垂直结构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D.增加池塘中养殖物种的丰富度就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6、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K值可能不同B.达到K值后,种群的数量将不再变化C.种群增长的全过程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通常呈“S”型17、某农业生态工程的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该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为提高或恢复土壤肥力,可对农作物进行间种D.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可提高能量利用率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19、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_______的基础。20、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
_______:包括阳光、热能、空气、_______和无机盐等;
_______:自养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________:
_______: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主要是营_______和________。2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_______;食物链和_______。22、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23、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______24、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20分)25、为了提高某地区的生态建设;一研究小组对该地区的一些已建设的生态工程和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了改善河流的水生生态环境,在水面上设置了许多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就是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甲);为了缓解蝗灾,保护该地区的草地,研究小组调查了几种主要的蝗虫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食取量)的影响(如图乙)。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_________;该群落及生存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生态浮床中种植的植物具有食用、药用、美化环境、净化水体等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
(3)请据图分析,生态浮床能够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原因: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图乙结果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________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27、种植水生植物是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重要方法;研究人员选取挺水植物黄菖蒲,漂浮植物凤眼莲;浮叶植物黄花水龙和沉水植物苦草四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某富营养化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效果和净化机制。
(1)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这种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这些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中的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获得了种植四种不同水生植物后,某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中总N的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对总氮去除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
(3)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而水生植物可以通过与藻类植物________;从而抑制藻类植物的过渡生长。
(4)水生植物可向发达的根系输送氧气,在根际形成氧微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强了相关微生物对水体中N的____________。
(5)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是当前水环境治理中的重点,请你根据生态学相关知识,提出两条具体治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下图是轮叶黑藻细胞光合作用相关过程示意图。研究表明:水中CO2浓度降低能诱导轮叶黑藻(一种沉水植物)光合途径由C3向C4途径转变,C4途径可使轮叶黑藻适应低CO2浓度的环境;而且两条途径在同一细胞中进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为图中物质A的还原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图中催化CO2固定的两种酶(PEP羧化酶、Rubisco)中,与CO2亲和力较高的是PEP羧化酶,这是_______的结果,意义是_______。
(3)在光照条件下,轮叶黑藻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叶绿体基质;轮叶黑藻细胞中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有_________。
(4)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沉水高等植物,某实验小组利用黑藻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实验步骤的目的主要实验步骤材料准备取若干盛有一定量浓度为1%的①______溶液的玻璃瓶,将玻璃瓶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个玻璃瓶中均放入等量、新鲜的黑藻叶片,用橡胶塞密封②______甲、乙、丙三组玻璃瓶双侧各等距离放置1个18W的LED灯,分别控制灯距为10cm、15cm、20cm。作为对照组,对丁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实验结果分析甲到丙瓶内氧气的释放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③______。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呼吸速率。
该实验的目的是④_____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⑤______。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1题,共10分)29、生态浮岛是利用生态工程原理;以水生植物为主体,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含量的生态修复技术。图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生态浮岛应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选择______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要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位差异和种间关系,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关系。
(2)生态浮岛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四季季节变化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变化。
(3)图中X代表______,肉食性动物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______%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4)生态浮岛能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原因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
B;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即演替的过程优势种不断发生替代,B正确;
C;森林火灾后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两者类型不同,C正确;
D;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演替才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D错误。
故选D。
【点睛】2、C【分析】【分析】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一个大肠杆菌可以认为是一个细胞;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个体,因此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出特定的大肠杆菌;这些大肠杆菌构成了一个种群。
【详解】
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错误;
B;“八里河中所有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B错误;
C;一个大肠杆菌可以认为是一个细胞;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个体,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C正确;
D;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出特定的大肠杆菌;这些大肠杆菌构成了一个种群,D错误。
故选C。3、D【分析】【分析】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
2;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详解】
A;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实现基因交流,A正确;
B;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B正确;
C;种群的个体数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是经常变动的,C正确;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空间和食物发生种内斗争;竞争是种间关系,D错误。
故选D。4、D【分析】【分析】
由图示可知;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受到威胁的原因所占的比例,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
A;题图只列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不能确定该生态系统的类型,A错误;
B;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B错误;
C;生物入侵后常常因无天敌的制约而过度繁殖;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且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威胁,C错误;
D;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D正确。
故选D。5、A【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详解】
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人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但是种群数量还受迁入和迁出人口的影响,A错误;
B;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如雌雄同体的种群没有性别比例,B正确;
C;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若某动物的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则出生率比较高,C正确;
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若某动物种群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降低,D正确。
故选B。
【点睛】6、B【分析】【分析】
群落都有空间结构。苔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
【详解】
A;热带雨林群落也有空间结构;A错误;
B;阴生植物适宜在弱光下生长;在强光下生长受影响,B正确;
C;草原植物有些依靠营养繁殖;但主要还是靠有性繁殖,C错误;
D;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由氧气、光照强度和光质(波长)的垂直分布决定;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和生物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7、A【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的概念;特点和标志:
1;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
2;特点:群落的演替是长期变化累积的体现;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或有序的。
3;标志: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
【详解】
A;群落演替过程是物种组成和优势物种的变化过程;故优势种群也是区别不同演替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A正确;
B;群落演替到灌木阶段时;群落中还有苔藓等植物,只是优势物种的改变,B错误;
C;群落演替过程中;只要条件适宜,陆地上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都会演替成森林,但如果条件不合适,或者是恶劣的条件下,则不会演替到乔木阶段,C错误;
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森林阶段)后;群潜内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还能发生演替,D错误。
故选A。8、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当δ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当δ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当δ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
A、原始合作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根据图中甲、乙的δ变化曲线可知,当δ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当δ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当δ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在t3→t4时间段内;甲种群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而乙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加,故二者不是原始合作关系,A错误;
B、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t2时刻甲;乙种群的δ相等;即出生率/死亡率的比值相等,故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B错误;
C、t3→t4时间段;乙种群的δ逐渐减小,但δ始终大于1,故乙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加,种内竞争逐渐加剧,C正确;
D、t3→t4时间段;甲种群的δ逐渐增大,但δ始终小于1,其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故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错误。
故选C。9、D【分析】【分析】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粪便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
A;食虫鸟是第三营养级生物;第三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流向分解者,c是第二营养级生物棉铃虫的同化量,A正确;
B、用于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c-呼吸消耗量e=摄入量b-粪便量d-呼吸消耗量e=b-d-e;B正确;
C;分析题图信息可知;第一到第二、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c/a×100%、g/c×100%,若食虫鸟增加1kg,则需要消耗棉花的生物量=1÷(g/c×100%)÷(c/a×100%)=(a/g)kg;C正确;
D;棉花、棉铃虫和食虫鸟之间能进行能量流动;但不能进行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A:B【分析】【详解】
A;秸杆还田和翻耕相当于土埋处理;对秸杆中物质分解效果较好,A正确;
B;如曲线显示;土壤、水分都是影响秸杆分解的条件,B正确;
C;曲线不可能呈上升趋势;秸杆中的残留量肯定要下降,C错误;
D;水泡处理中氧气应该相对较好;而水泡处理秸杆残留量较少,说明厌氧性微生物分解较强,D错误。
故选AB。11、B:D【分析】【分析】
1;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实现对物质再循环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2;生态系统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
【详解】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个渠道进行的,A正确;
B;“生态桥”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土壞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主要改变分解者结构,不改变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错误;
C;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结构没有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C正确;
D;流入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果树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和其它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D错误。
故选BD。
【点睛】12、A:B:D【分析】【分析】
1;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如森林群落中,最上层是由高大的树种构成乔木层,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苔藓与地衣构成的地被层,影响群落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2;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是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3;由流程图分析可知;沉水植物属于生产者,花津蟹、青虾和食草鱼类属于初级消费者,花津蟹还属于次级消费者,而螺狮属于分解者。
【详解】
A;螺虾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可以分解青虾、鱼类等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属于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A错误;
B;植物无法直接吸收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植物吸收的是无机营养,B错误;
C;对鱼、虾、蟹的捕捞强度过大;会使生物数量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易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
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属于同一种群;它们分布在不同水层,不属于群落的结构,D错误。
故选ABD。13、B:C:D【分析】【分析】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食物链完成的能量转换,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从经济上看,还是一条价值增殖量,因此,遵循这一原理就可以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
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有机肥能够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故有机肥的施入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B错误;
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多级利用,而不会使能量循环利用,C错误;
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通常靠人的作用,物种比较单一,其稳定性不会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CD。14、B:C【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果蚁与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详解】
A;互利共生是种间关系;而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间不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A正确;
B;真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落叶;少部分来自果蚁含蛋白酶的排泄物,果蚁同化的能量并没有传递给真菌,B错误;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C错误;
D;果蚁与真菌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C。
【点睛】15、A:B:D【分析】【分析】
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
2;群落的结构:
(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详解】
A;捕食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而成年A鱼和幼年A鱼是同一种生物,A错误;
B;成年A鱼及幼年A鱼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B错误;
C;人工养殖的池塘会经常投饵料喂鱼;故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C正确;
D;池塘的资源和空间有限;增加池塘中养殖物种的丰富度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AB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识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识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识记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16、A:D【分析】【分析】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详解】
A;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生存环境不同,K值可能不同,A正确;
B;达到K值后;若种群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则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B错误;
C;S型增长曲线的出现与时间、食物、生活条件、种群密度、天敌等诸多因素有关;C错误;
D;由于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最终呈现“S”型曲线,D正确。
故选A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S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7、A:B:D【分析】【分析】
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分层次多级别物质的农业生态系统。
【详解】
A;农业生态工程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为依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A正确;
B;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该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B正确;
C、对农作物进行间种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与提高或恢复土壤肥力无关,C错误;
D;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如作为家畜的食物或沼气池的有机原料,可提高能量利用率,D正确。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略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19、略
【解析】①.负反馈调节②.自我调节能力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生产者绿色植物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性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成分食物网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24、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四、实验题(共4题,共20分)25、略
【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可知;曲线纵轴表示牧草产量,横轴表示蝗虫密度,是牧草量随蝗虫密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密度及蝗虫的种类,因变量是牧草量。
【详解】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的渠道。
(2)生态系统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食用、药用属于人类直接利用的价值,美化环境、净化水体是对生态系统起调节作用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3)据图分析;生态浮床能够有效进行水体修复是因为,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植物遮蔽阳光抑制藻类生长。
(4)图示结果是蝗虫密度与牧草产量的曲线图关系,属于数学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结合题目信息,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食取量,说明牧草产量增加,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的食取量;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蝗虫对生态系统不会构成危害。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旨在学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解析】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直接和间接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植物遮蔽阳光抑制藻类生长数学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食取量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26、略
【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前者需要理想的条件,后者出现的原因是由环境阻力。
【详解】
(1)J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峰值。S型曲线中,由于环境阻力(培养液有限、试管体积有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不变,该单细胞菌数量达到a不变,即为K值,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种群数量为K/2即a/2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2)若把上述单细胞菌接种到含5mL培养基的试管中,由于培养液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故该菌的K值会出现下降。若该菌的接种量增大一倍,则会较快达到K值,但由于培养液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故K值不变。
【点睛】
K值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数量。S型曲线中K/2时增长速率最大。【解析】Sa/2减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27、略
【分析】【分析】
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前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后者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
(1)不同水层生活不同的生物;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水生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水体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会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2)由曲线图可知;黄菖蒲处理组总氮数下降最多,故除氮效果最好。
(3)水生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而抑制藻类的过度繁殖。
(4)水生植物在根际形成氧微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强了相关微生物对水体中N的利用,降低水体中氮的含量。
(5)可以从控制和消除外源污染入手;尽量控制进入湖内的污染物,同时清淤挖泥;引水冲污;利用藻类、有效微生物群、各种高等水生植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及陆生植物等重建水生生态环境,使湖泊恢复其应有的功能,进行富营养化水体修复。
【点睛】
富营养化水体中N含量较高,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可以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与藻类竞争降低水体中N含量,同时还应该减少污水排入。【解析】垂直结构生产者群落黄菖蒲竞争利用从控制和消除外源污染入手,尽量控制进入湖内的污染物,同时清淤挖泥、引水冲污;利用藻类、有效微生物群、各种高等水生植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及陆生植物等重建水生生态环境,使湖泊恢复其应有的功能28、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C3途径是指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DNA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C4途径是指在PEP羧化酶的催化下,PEP在叶肉细胞中与HCO3-结合,先把CO2固定成草酰乙酸,再转化为苹果酸,重新释放CO2后进入卡尔文循环。
【详解】
(1)群落水平研究的包括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丰富度、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等;故当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种间关系)。
(2)图中物质A为C3,C3的还原需要能量,光反应的产物ATP和NADPH中储存着活跃的化学能,二者均可为C3的还原提供能量;结合题干“水中CO2浓度降低能诱导轮叶黑藻(一种沉水植物)光合途径由C3向C4途径转变,C4途径可使轮叶黑藻适应低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09月广东2024年兴业银行东莞分行秋季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江西省彭泽县2025届中考生物押题试卷含解析
- 2024年09月2024年中国银行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校园招1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9月2024华夏银行无锡分行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外科手术体位的护理
- 2024年08月恒丰银行合肥分行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8月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行社会招考93名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8月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前海分行营业部总经理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职工艺流程作文
- 2024年08月福建2024届兴业银行南平分行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保安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员工素质教育课件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实践应用课程:高级版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考题(附答案)
- ESD静电防护检测及管控标准
- 结核病诊断-TSPOT-实验课件
- 业主搭建阳光房申请书
- 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 四川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曲面显示用盖板玻璃生产项目环评报告
- 伤口愈合的病理生理及湿性愈合理论-课件
- GB/T 24475-2023电梯远程报警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