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据《宋史》记载,宋仁宗以仁治国,他驾崩时辽道宗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为其建衣冠冢寄托哀思,且此后辽国历代皇帝皆“奉其御容如祖宗”。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宋辽矛盾逐渐消除 B.和平成为宋辽人民共同愿望C.中原文化认同加强 D.宋辽间宗藩关系进一步巩固2.(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历代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下面是根据其研究绘制的部分王朝的核心区示意图。其中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相对应的是(
)A. B.C. D.3.(2023·山东威海·高三统考期末)秦汉时期,大禹传说盛行于帝国边缘地带。例如吴越民众相信“禹葬会稽”;禹征三苗之说传播于长江中游洞庭、彭蠡之间;禹生于西羌说流行于西北地区。这些传说反映了(
)A.民族交融进程的开启 B.华夏认同意识的扩展C.边疆管理政策的成熟 D.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4.(2023·山东临沂·高三校考期末)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傲真训》曰:“是故槐榆与橘柚合而为兄弟,有苗与三危通为一家。……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自其同者视之,万物一圈也。”这一观(
)A.夷夏之辨的观念开始瓦解 B.有利于铸就民族共同体意识C.推动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反映出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5.(2022·山东济宁·高三济宁一中校考阶段练习)明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胡宗宪的《筹海图编》记载了抗击倭寇中几次大战争的经过;王在晋的《海防纂要》则全面系统的总结了防御倭寇的策略;此外,《虔台倭纂》也是一部以“防倭御倭”为主要目的的著述。这类著作的出现(
)A.巩固了当时的朝贡体系 B.彰显了士人的海防意识C.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D.完善了明朝的防御体系6.(2022·山东临沂·校考模拟预测)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设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从其俗以长之”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这些措施(
)A.缓和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B.体现了西汉治理边疆的灵活性C.旨在缓解郡国制度的问题 D.阻碍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开展7.(2022·山东济宁·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唐太宗、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清朝康熙帝收复台湾后设台湾府清朝康熙帝收复台湾后设台湾府,乾隆帝平定新疆大乾隆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这些措施的根本作用是(
)A.强化了对西域和西藏的管理 B.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C.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8.(2022·山东·高三专题练习)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分山区、平原区和湖区,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八座庙宇围绕在避暑山庄外,既有汉式传统宫殿、府邸,又有佛教庙宇,分别呈现出蒙、藏、汉的建筑风格。这反映出清代A.浮华奢靡的社会风气 B.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C.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 D.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9.(2023·山东青岛·高二统考期中)唐高祖曾下诏书说:“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宇,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无取臣属。朕祇应宝图,抚临四极,悦近来远,追革前弊,要荒蕃服,宜与和亲。”这一政策(
)A.反映了民族政权并立下的时代需求 B.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力度C.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D.避免了唐朝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10.(2023·山东日照·高二统考期末)下图为今云贵两省某一时期的军屯、卫所分布图。据此可知(
)A.中央对西南地区直接管理 B.西南古丝绸之路得以形成C.西南地区与内地融为一体 D.内地生产方式扩展到西南11.(2023·山东菏泽·高二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汉朝设有大鸿胪,“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唐朝,除礼部、鸿胪寺外,设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元朝设有帝师、宣政院等机构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明朝的礼部、提督四夷馆、五军都督府等分掌边疆民族的相关事务;清朝,设置理藩院专理蒙古等民族事务。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B.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的鲜明特点C.政治制度的发展缺乏有效传承 D.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12.(2023·山东枣庄·高二统考期中)据朝鲜半岛的官修正史《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一个叫子玉的人被提拔做官,被人质疑其出身较低,无法胜任这个职位。有人告诉国君:“(子玉)虽不以文籍出身,曾入大唐为学生,不亦可用耶?”子玉终得重用。这反映出新罗(
)A.政治制度存在缺陷 B.学习唐朝选官制度C.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D.国君心慕中华文化13.(2023·山东济宁·高二曲阜一中校考期末)上表信息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唐朝时期官员统计表(部分)姓名出身官职契苾何力铁勒部族可汗镇军大将军高仙芝高句丽人河西节度使李光弼契丹人太尉兼侍中元稹鲜卑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彦大食人翰林学士A.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B.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C.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初步显现 D.统治政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14.(2022·山东聊城·高二校联考期中)《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民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
)A.民族团结进步的观念 B.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C.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D.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15.(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契丹耶律家族材料一
耶律家族婚姻情况(部分)世代人物所娶妻妾族属一耶律倍(899-937年),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朝东丹王萧氏契丹萧氏契丹大氏渤海高氏似为渤海夏氏汉八耶律履(1131-1191年),耶律倍之七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萧氏契丹郭氏汉杨氏汉九耶律楚材(1190-1244年),耶律履之子,元朝中书令梁氏汉苏氏汉阿钵国夫人不明十耶律铸(1221-1285年),耶律楚材之子,中书左丞相李氏汉粘合氏女真奇渥温真氏蒙古也里可温真氏色目—整理自王善军《家族嬗变与民族融合—从耶律倍到耶律希亮的个案家族考察》材料二(耶律楚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汴梁将下,大将速不台遣使来言:“金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城下之日,宜屠之。”楚材驰入奏……帝然之,诏罪止完颜氏,余皆勿问。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丁酉,楚材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帝曰:“果尔,可官其人。”楚材曰:“请校试之。”乃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其主匿弗遣者死。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元史》卷146《耶律楚材传》(1)指出材料一中耶律家族几代人通婚族属的变化,并揭示其反映的时代特征。(2)据材料二,评述耶律楚材的历史贡献。16.(2023·山东烟台·高三统考期末)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关于魏晋南北朝和唐朝的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①翟添庆文强调了胡族对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北魏后期,门下已经有了封取的权限,这为后来隋唐的政治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摘编自翟添庆文(日本)《国家与政治》②由于均田制是经过北魏平城时代近一个世纪实践的检验而逐渐完善的,它能够适应历经民族大融合浪潮冲刷的北方复杂的社会状况,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及此后的隋唐大帝国也都施行过均田制。——李化《制度史研究应重视民族关系》③十六国时期诸胡族争霸中原,相继创建了地方政权,大量非汉族群与汉人群被置于同一政权统治下在互动调适过程中实现了深度融合,变“炎夏之防”为“变夷从夏”,最后促成“华夷一体”。——王磊《变夷从夏:十六国时期汉赵、前燕的政权建设与华夏认同研究》④(唐玄宗):“国家旧与突厥和好之时,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五市交通,国家买突厥马,羊,突厥买国家彩帛,被此丰足.皆有便利。”——《全唐文》⑤唐朝的儒学典籍如《毛诗》《礼记》等一再被吐蕃“求取”。——姚爱琴《论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⑥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屏风销画《仕女图》,该仕女头枝回鹘高馨,身着唐代妇女典型时装的袒胸襟和白底蓝色锦半臂、红长裙、林阴、丝织如意想头段。——程地《唐基壁画中周边民族的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1)根据上述材料,为该兴趣小组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研究此主题的意义。(2)结合所学,依据材料提供的角度为该主题拟定研究提纲。(要求:提纲应角度全面、层次清晰.)17.(2023·山东青岛·高二统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不少中古传统的典籍中,比较简要记录了中国通向西方的陆上丝绸之路,但对于一些道路的细节,则缺少记载。1974年出土的一枚王芥时期的《传置道里薄》木牍,上面记录了长安到张披郡氐池的20个置之间的里程,巧合的是,1990年出土的一枚《传置道里簿》木牍,记录了武威郡仓松到敷煌郡渊泉间12个置之间的里程;两相结合,正可以复原西汉时期从长安到敦煌的驿道和驿站设置情况。我们知道出土文献都是极其偶然留存下来的残篇断简,但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残简来举一反三地理解历史的真实情境。——摘编自荣新江《出土文献所见丝绸之路概说》材料二
唐朝将安西都护府移驻龟兹后,在西域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建立镇戍守捉等军事防御体系,而连接这些府州、镇戍的道路,就是具有法令意义的“官道”或叫“驿路”了。按唐制,官道上三十里置一驿,非通途大道则立馆。当地出土文书记载的馆驿名称以及与馆驿有关的赋税记录,证明了唐安西四镇地区馆驿的广泛存在。唐朝的馆驿是当时西域地区最小的行政单位,它和烽铺往往同设在一处,所以兼有防御和交通功用。唐朝以安西为中心的驿路系统的开通,以及馆驿制度在西域地区的建立,成为唐朝军政人员、公文、物资往来的途径与支撑,同时也为丝绸之路上从事贸易的商人,提供了有安全保障的通畅道路。——摘编自荣新江《唐代安西都护府与丝绸之路——以吐音番出土文书为中心》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学者研究馆驿制度的方法并请你对馆驿制度进行阐释。参考答案:1.C【详解】依据材料“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奉其御容如祖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之间有着长期的和平局面,同时辽朝视宋仁宗如祖宗,说明其对中原文化的认同,C项正确;矛盾相对来说有了缓和,但不能说“消除”,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宋辽人民的共同愿望,排除B项;宋辽之间并不是宗藩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是在秦汉,因此根据C项关键信息“长安”“关中地区”可知是汉朝,C项正确;明朝最终形成了南北直隶并立的二京制,排除A项;根据关键信息“大都、乌兰巴托”可知B项与元朝有关,排除;D项与东晋南朝有关,排除。故选C项。3.B【详解】根据题干秦汉时期本属于中原地区的大禹传说盛行于帝国边缘地带,包括吴越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西北地区等,体现了周边地区对于中原华夏文明的认同,B项正确;民族交融的进程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启,排除A项;题干为边疆地区的大禹传说,不能反映边疆管理政策问题,排除C项;周边地区的大禹的传说与中央集权体制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4.B【详解】题干所给材料“是故槐榆与橘柚合而为兄弟,有苗与三危通为一家。……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自其同者视之,万物一圈也”的意思是所以槐与榆、橘与柚是可以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家的,有苗族和三危族(今西藏地区)是可以相通变成一体的,因此就事物的差异来看,胆、肝虽然紧挨着,但是它们的距离竟有胡地和楚越那么遥远,如果看他们相同的地方,万物都生在同一个圈子那么亲近,这体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尊夏贬夷的民族歧视,而是以华夏族为主体,包括四周各民族在内的多民族,统于一个国家之内,因此有利于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夷夏之辨的观念有所松动,但无法体现开始,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念有利于大一统,但不是西汉大一统局面形成的推动因素,排除C项;题干所给材料突出的是对华夏族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而不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水平,排除D项。故选B项。5.B【详解】根据材料“明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胡宗宪的《筹海图编》记载了抗击倭寇中几次大战争的经过;王在晋的《海防纂要》则全面系统的总结了防御倭寇的策略;此外,《虔台倭纂》也是一部以‘防倭御倭’为主要目的的著述。”可知,明朝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从胡宗宪、王在晋等人著作中的“防御倭寇的策略”、“防倭御倭”可以看出,士大夫阶层的海防意识在不断加强,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朝贡体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海外贸易的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著作只是在理论上的内容,无法判定是否完善了明朝的防御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虽然在西南地区设置了郡县,但郡县长官一早西南地区的风俗实行世袭,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灵活性,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西南地区的行政设置和管理,没有涉及民族间的关系,更不是实现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排除AD项;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不是在缓解郡国制度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B项。7.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康熙帝收复台湾后设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乾隆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因此,这些措施根本上都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项正确;题干措施主要是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是强化对西域和西藏的管理,排除A项;题干主要是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措施,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项;使宰相成为国家实际决策者的措施的作用主要不是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是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根据材料“分山区、平原区和湖区,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八座庙宇围绕在避暑山庄外,既有汉式传统宫殿、府邸,又有佛教庙宇,分别呈现出蒙、藏、汉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融合了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特征,反映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不是浮华奢靡的社会风气,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没有强调以农为本,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没有强调君权神授,排除D项。故选C项。9.C【详解】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材料引文大意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情况与内地不同,应该采取羁縻的政策,与这些地区保持良好的关系。结合所学,唐对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设置了羁縻府、州,以各族首领为府州长官,统治当地人民。这种制度适应了少数民族地区特点,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C项正确;唐朝中央政权与实行羁縻府、州制度的少数民族地区之间不是并立政权的关系,而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羁縻政策加强了边疆管理,有其积极作用。“削弱了对地方的统治力度”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避免战争”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0.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时,中央在云贵两省设置军屯和卫所,并组织移民以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有利于促进西南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从而使得西南地区与内地融为一体,C项正确;当时中央实行土司制度,有少数民族首领管理当地,排除A项;材料强调对云贵的统治方式,不属于对外交流,排除B项;早在唐朝时内地生产方式就已经扩展到了西南,排除D项。故选C项。11.A【详解】根据题干汉朝、唐朝、元朝、明朝和清朝都设置了专门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边疆地区,体现了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A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及设置了专门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但没有体现如何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排除B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的,排除C项;明清时期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边疆民族事务,且清朝设置理藩院专理蒙古等民族事务,并没有体现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A项。12.C【详解】据题意可知,“子玉”终得重用的原因是“曾入大唐为学生”,反映出唐朝时期新罗接受认可入唐学习的学生,即认可唐朝文化,而唐朝时期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故选C项;材料所述子玉因“曾入大唐为学生”得到重用,反映出了新罗对唐朝文化的态度,与其自身政治制度的优缺点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据材料“曾入大唐为学生”可知,子玉到大唐学习,能够受到大唐思想文化的熏陶与培养,学习的内容可能很广泛,不能说一定就是选官制度,B项之说无依据,排除B项;据材料“子玉终得重用”可知,国君最终重用了子玉,但是无法明确国君是受到“有人”的影响还是其自身心慕中华文化,所以D项说法同样无依据,排除D项。13.D【详解】通过材料可知,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在唐政府中担任重要的文武官员,可见唐朝统治政策具有包容与开放的特点,D项正确;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是在元明清时期,排除A项;因俗而治的特点在本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与外重内轻的局面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中土以外的四方各族历史纳入“七十列传”中,视少数民族史为中国通史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D项正确;为“四夷”作传不足以说明司马迁具有民族团结进步的观念,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排除B项;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1)变化:通婚对象从以契丹族、汉族为主到包含不同族群,逐渐多元化。时代特征: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多民族国家逐步统一和发展。(2)【示例】由于自身的家族渊源、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耶律楚材成为蒙古汗国对中原地区早期统治的重要“黏合剂”。他制止了蒙古人的屠杀行为,请求尊孔修经、重用儒学人才,使蒙古统治者逐渐接受了一些中原地区的统治政策。
他的主张和行动促进了民族交融,稳定了社会秩序,顺应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详解】(1)变化:通过观察表格中耶律倍等四人的妻妾族属可知,耶律家族的通婚对象从以契丹族、汉族为主,发展为包含不同族群,逐渐多元化。时代特征:综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耶律家族的通婚史反映出当时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多民族国家逐步统一和发展。(2)评价:根据材料二中“(耶律楚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颇受到元朝统治者器重,以及耶律楚材劝止元帝屠城汴梁,使汴梁居民发展到四十七万,奏请元帝尊奉孔子,善待孔子后人,“由是文治兴”,建议元帝尊崇儒学,恢复科举,使政府“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等信息,运用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国家等角度分析可知,受自身家族渊源、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等影响,耶律楚材成为蒙古汗国对中原地区早期统治的重要“黏合剂”,他制止了蒙古人的屠杀行为,请求尊孔修经、重用儒学人才,使蒙古统治者逐渐接受了一些中原地区的统治政策,其主张和行动促进了民族交融,稳定了社会秩序,顺应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6.(1)主题:示例:魏晋南北朝和唐朝时期各民族的交融与发展。意义: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通过探究深化理解各民族间的交流互补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我们当今的民族政策有借鉴意义。(任意两点)(2)提纲:示例:一政治1.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2.管理制度(设置行政机构)3.民族政策(会盟/册封/和亲)二、经济1.土地制度(均田制)2.商业贸易(互市)三、思想文化1.儒学的传播2.华夏认同观念四、社会生活1.通婚杂居2.语言3.服饰4.姓氏(学生从其他角度如魏晋南北朝(大分裂时期)的民族交融与发展和唐朝(大一统时期)的民族交融与发展角度回答也可同等赋分。)【详解】(1)主题:根据材料“翟添庆文强调了胡族对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北魏后期,门下已经有了封取的权限,这为后来隋唐的政治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由于均田制是经过北魏平城时代近一个世纪实践的检验而逐渐完善的,它能够适应历经民族大融合浪潮冲刷的北方复杂的社会状况,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及此后的隋唐大帝国也都施行过均田制”“大量非汉族群与汉人群被置于同一政权统治下,在互动调适过程中实现了深度融合”“国家旧与突厥和好之时,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五市交通,国家买突厥马,羊,突厥买国家彩帛,被此丰足.皆有便利”“唐朝的儒学典籍如《毛诗》《礼记》等一再被吐蕃‘求取’”“该仕女头枝回鹘高馨,身着唐代妇女典型时装的袒胸襟和白底蓝色锦半臂、红长裙、林阴、丝织如意想头段”,可拟定主题:魏晋南北朝和唐朝时期各民族的交融与发展。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深化理解各民族间交流互补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我们当今的民族政策有借鉴意义等方面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拟定研究提纲。如在政治方面,根据材料“猩添庆文强调了胡族对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北魏后期,门下已经有了封取的权限,这为后来隋唐的政治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和所学知识,可从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管理制度(设置行政机构)、民族政策(会盟/册封/和亲)等方面拟定研究提纲;在经济方面,根据材料“由于均田制是经过北魏平城时代近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台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解读
- 电影制片厂影片资料归档制度
- 二零二五年度婚礼筹备与协调服务合同2篇
- 2024甜品店信息化建设与系统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物业公司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合同2篇
- 2024标的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监理合同
- 《应聘前的准备》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力设施运维及供电合同范本3篇
- 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教案课程
-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格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作文总复习课件
- SHS5230三星指纹锁中文说明书
- 无水氯化钙MSDS资料
- 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区分
- 氨碱法纯碱生产工艺概述
- 健康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 指挥中心大厅及机房装修施工组织方案
- 真心英雄合唱歌词
- 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应力弧垂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