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外公的文章_第1页
写外公的文章_第2页
写外公的文章_第3页
写外公的文章_第4页
写外公的文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外公的文章写外公的文章篇一我从未记住过自己的外公外婆。母亲是外婆最小的孩子,而我兄弟姐妹六人,我又排行老五。所以打我记事起,外公外婆早已仙逝,记忆的收藏箱里并无外公外婆的蛛丝马迹。这里要说的是爱人的外公外婆,也是我的外公外婆。首先想说的是相识二十多年的外公,八十七岁,定格了的年龄,五天前老人阖然长逝,冷不防也开始存活在我们的记忆中。这个六月,真真是个多事的六月。外公在四月初不慎跌了一跤,卧病不起,缠绵病榻近百日后离去,老人也算吃了些苦头。在我记忆中外公中等身材,慈眉善目,偏胖,干炼豁达型。或许就因身体偏胖,老人血压偏高,十多年前眼底出血,差点失明。幸亏有婆母姐弟几个跨省求医,及时得以治疗,才恢复了些许视力。后来外公又患轻微脑梗,几经输液通塞,也还是留下了行动迟缓的后遗症。今春外公跌倒在自家屋檐前,挣扎了许久,终是失去了自主站立的能力。闻讯赶来的大舅与外婆将外公搀扶回屋,从此老人缠绵病榻再没有下过地。虽说有外婆照顾着日常生活,但外公四肢已失去自主活动的能力,外婆扶又扶不起,拽又拽不动。于是外公吃喝拉撒一应事务均在被窝里,可想而知两位老人忍受了多少难奈。提起外婆,也已八十有四,是婆母的继母,与我仅几面之缘。瘦瘦的身子,板儿直的腰身,除了说话时有些絮叨,在外婆的身上似乎看不到岁月留下的风霜。听乡人们讲新外婆一生可谓命运坎坷。之前已嫁过三家,前三任丈夫都在病逝后抛下外婆和几个子女艰难度日。孤儿寡母的生活,如今我们都可以想象彼时农家的灰灶冷火。无奈的外婆几经辗转,嫁入几处人家后共生养四女一男。终于在晚年走进外公家,俩老人才得以搭伙安享晚年。而在外公不能行动的那些日子里,外婆日夜陪伺在左右,可谓尽心尽力。当然,已步入耄耋之年,不管多么健朗,外婆也是时常被累到腰痛、胳膊痛。可不是嘛,外公生病前身体就好,一百五、六十斤的体重,连舅舅们扶起扶坐都很是费劲吃力,何况外婆一个八十多的老太太?那段时间委实让外婆受累了,婆母姐弟几个至今都记着外婆的好。说起外婆,不免想起爱人的亲外婆。亲外婆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是眼睛会说话的那种聪慧女人。出身贫寒,嫁于小自己三岁的外公,一个当地的大户人家的长房长孙。名义上是寻下了好人家,外婆也开始了终日操劳。家里家外,活儿管够干,苦紧着吃,却未曾享过一天福。常听婆母说起,外公外婆刚结婚没生养孩子那几年,外婆春种秋收夏天除草冬季缝衣磨面,整天还要伺候一大家子二十多口人的伙食,捎带着喂鸡喂猪。每年迎来送往着比方四姐还忙的十二个月。到寒冬十月时,外婆被安排在她太婆婆的后炕冷墙边,而外公则睡在其父母的后炕上。少年夫妻分居而眠,说是为了节省柴炭。心中的委屈直至春暖花开方才散去。外婆操劳过度,四十岁前便患有肺病,年年看病吃药无数,虽说后半生儿女都成家立业,头顶上已没了旧习气浓重的公婆的颐指气使,但外婆已病入膏肓,回天无术。我与外婆第一次见面是与爱人订婚前夕,姨母家儿子十二岁生日那天,我也是被邀请的对象。事后才明白那天我被设计好去受众亲友相看,那天若有杂音,婚便订不成了。当时外婆也在,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身子,缠过的小脚稍稍大过三寸,却也是颤颤巍巍,或许外婆那天是硬撑着病体强作笑靥。我们婚后整一年,外婆终是抵不过病魔侵害,因肺心病抢救无效身亡,享年六十六岁。一年的祖孙缘份,谈不上亲情多深,却也从婆母口中了解到外婆实实是贤妻良母。外婆一生育有两儿两女四个孩子,婆母是长女,姨母是老二,姨母家境更殷实些;大舅打小体质差,加上本份,于是外公外婆主张留在村里,不忍让大舅去小城里打拼,生怕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二舅从成家后便开始经商,日子较为宽裕。四个儿女的日子不尽相同,但外婆从不高看这个低瞧那个,从老人家那里我也深得宠辱不惊,淡泊物欲。朴素静守着生命渐渐逝去,老人家是世上良母之一。外婆临终前,多次叮咛俩女儿,自己若有不测,一定要为外公再续一房妻。外婆念及外公不会料理家务,且已被外婆拖累了大半生,坚持日后一定要为外公再找个老伴儿,让外公过几天无忧的日子。细忖,外婆是当之无愧的贤妻。外婆离世那年,恰逢我身怀有孕,且又是腊月十二,设灵祭奠七日后出殡,已至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塞北的三九天真是滴水成冰。我没有回去送老人最后一程,也算是一件憾事。今晚是为外公告庙的日子,我们虽身处异乡,但数百公里的距离怎能阻隔这最后一程的相送?亲外婆走了,外公农闲时便进城小住,每每返乡时父女三人不免泪水涟涟。思母之情念父孤苦之心终于让婆母姐妹俩下了决心,在外婆离开一年后托人牵线将如今的外婆接进家门,外公的饮食起居也算安定下来。之前虽说有大舅一家照应,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处处慢了半拍,无论互相怎么努力适应,也不时会有不和谐之音。外婆来了,外公很少进城了,婆母姐弟三个会轮番探望,过时过节将外公接来小住。印象最深的是外公爱热闹,像每年元宵节的社火和一年一度的小城庙会,外公是必逛不误。常记得我结婚头些年,外公来逛庙会,下午和晚上的大戏场场不拉,以至于婆母姐儿俩都累得陪不动了,外公听戏的兴致仍丝毫不减。记得有一年外公来住,儿子尚小,为小家伙理完发后发现老人的头发也该理理啦,于是我用力握着手动理发剪,为外公理完后右手都有些麻木。那时老人灰白的头发依旧浓密,实实应了家乡当地的一句俗话:头发多的人老实!提起外公的老实仁厚,婆母会讲上几天。外公打小便挑起了养家的重担,供养弟妹们读书,直至弟妹们高小毕业上班,外公将自己在村里赶马车跑外挣的现金补助全部都上交太外婆,连年幼的婆婆和姨母在年节上都常常没有一件新衣。而外公一辈子也没有奢望得到谁丝毫回报。婆母和姨母至今仍耿耿于怀的还有,外公不管和谁家合伙种地,播种时都是年年自己最后才下种,这让外婆干着急没有办法。春种晚一天,秋收迟十日啊!塞北大地无霜期本来就短,谁能保证庄稼熟透前不会落霜?而憨厚的外公总是不急不躁地忍让着别家的自私,从来不去争取。这些琐碎油盐小事或许也是外婆染病的助推剂,外婆早早地走了。新外婆接过柜上的钥匙,与外公也算夫唱妇随。每年春种秋收,加上饲养些羊和鸡类,老两口日子过得也是其乐融融。婆母姐弟过年过节也会置办些肉食菜蔬接济,同村其他老人们背地议论并羡慕着,都说新外婆攒下不少卖羊羔子的钱,却从来不需要花一分一厘,估计都会交给外婆的亲生儿子。婆母听到后总是以一笑息事宁人,庄稼是外公老两口耕种的,家畜是老人们饲养的,收成自然归两位老人共有,子辈们没有道理过问老人们的私事。婆母年幼时读书不多,却明理,该是外婆的遗传。暗底下我也因此庆幸,自己母亲早逝,若说苦命,却遇到了如此识体明理的婆母,而且二十多年,我们婆媳从未红过脸也未拌过嘴。外公外婆大约是五六年前彻底放弃了农事,一应生活所需都是婆母姐弟几个安排。外公若有大病小灾,儿女们便将外公接进城医治,最后一次住院治疗是去年秋天,老爷子感冒后诊所医院都劝说别医了。外公岁数太大了,难免有医生会为自身考虑。姨母和二舅好说歹说,又写了保证,好不容易住了院,护士扎上针输了液,临到第三步液体换上不一会儿,外公开始打摆子,情急之下二舅拔掉了针头。姐弟几个着急忙慌地将外公抬上车,返乡路上外公竟然奇迹般地苏醒了。今番一病,外公意识有时清楚有时糊涂。五一我和爱人探望老爷子时,老人已不能支配四肢,口齿含混不清。看着外公红润的面色,总以为老人家来日仍多,还会慢慢痊愈,不想两月不到已天人永隔!这个六月,留在记忆中太多难以忘怀的经历,外公笑眯眯的眼睛,和气话语,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将会永远留在儿孙们的心里!写外公的文章篇二外公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他最爱做的事,莫过于用他的双手去创造一切。偶尔去砍支竹子做一条精致的小板凳;偶尔在山上挖棵杨古老种到屋后慢慢培养它成一盆好看的盆栽;或是在葫芦收获后刻上画制成玲珑的酒壶最大的工程应该就是这座院落了吧。我还没出生时,这座院落还只是个毛培,我出生后,外公外婆带我,就为我创建了这一片属于我的小天地院子外面是种的树,茶树,四季春围成一个院,没有篱笆也没有砌墙,外公说,扎篱笆砌墙费时费力,也不大好看,所以就毫不犹豫的免了这项。其实自然美远比刻意的美更实在,四季春四季长春,茶树会在春天吐出或白或粉的茶花,如此茂盛的不接一处缝,倒也名副其实的成了一道绿墙,是番风景。斜边有一条很明敞的大路进去。院里铺了水泥地,虽然有些许失古朴美却也显得收拾。最能注意到的就是院子里这棵大樟树了,在建这座房子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外公还别有用心的用水泥把树根那砌了个坛。樟树大概有二三十年的年龄,不夸张的说,它笼罩住了整个院子,有些枝叶还直伸到了楼房的阳台上,郁郁葱葱。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炎炎夏日,这块绿荫之地是受喜欢的,麻雀常来这里栖息,八哥常以樟树上的籽儿为食,乌鸦索性搭了个窝住下了。隔壁家的老人爱来这里和外公喝点小酒,聊聊趣事。午后,外婆会铺张草席在大樟树下面,哄我乖乖的午睡,因为很凉快,没用多久我就伴着阵阵蝉鸣进入了梦乡。院子的正面是座楼房,左边有口井,井盖非常干净,外婆曾在那里揉过茶,晒过萝卜皮和酸豆角,此外,边上的花坛里种了棵石榴树,夏末就有成熟的石榴摘,还有映山红和一些小巧玲珑的太阳花。楼房右边是陈年已久的土砖房保管室,保管室的旁边放了两个石缸。这两个石缸都是外公从他父亲那一代传下来的,半米左右,圆形,花岗石铸成,非常结实也非常重,由于年代已久,石缸成了给人带来稳重感的墨绿色,这岁月的色彩仿佛对它更具意义。它通常被用来洗菜或者养鱼,我曾在荷源看到有人在石缸里养荷花或养铜钱草,大概也只是装饰作用吧,现在农村的石缸也逐渐变得稀有了,有些爱好者试着重新打一些出来,却没有那时候纯手工的工艺好,也不坚固,不实用。每当看到石缸里清澈的水倒映出蔚蓝的天时,微风总会有心的来添一笔,荡起的涟漪,泛在水里,也泛在了我的心里。偶尔寒冷的冬天,早晨一觉醒来,石缸里就会结上一层晶莹剔透的冰,我常喜欢用脚去踩,一踩,就出个大窟窿,冰冷的水灌进我的鞋袜,我哇的一声就哭出来,外公闻声赶来,扛起我就往屋里走,边走还便哟呵“真是个吵婧婧.”。这样的画面,如今浮现在脑海,带一点可笑,带一点风趣。而石缸的右侧,是一条长长的花坛,种了一棵很大的铁树和一些指甲花,指甲花五颜六色,似美人儿的指甲,小小的花儿藏在叶子下很害羞,长的也很密,外公只是好几年前在花坛里不经意间撒了一把种子,我们都以为它开了一年花就不会再开,没想到每年枯下的老株都会留下种子,来年又长出新的植株来,而且花开的一年比一年艳,这的确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至于那棵老铁树,它也是四季都绿,绿得让人晃瞎了眼,刷了一道漆一样,生命力也很旺,听外公说铁树千年才开一次花,我们都在等着奇迹,看看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铁树开一次花。曾在院落里看家的小灰狗灰俐,因为职责所在有些凶,所以外公就在进门旁用毛笔写上:注意,有葱犬。以便别人看到就会格外小心。秋天的时候,樟树的叶子时不时落下,打地毯似的铺满了整个院,外公拿着扫帚一步一步慢慢的扫着,不漏掉一丝一毫,我也拿着小扫帚跟在后面扫。让我俯首长跪,祈求您的安康。人生,总是有很多事情,我们无力改变。很多时候,我们心痛着,却只能站在时光的彼岸,把心间虔诚起祈盼,驻守成虚妄的梦幻。无语凝噎的,却只有眸光轻闪,落泪轻叹。写外公的文章篇三外公已经离开我们好多年了,对他老人家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前段时间母亲捎来一张外公的照片,让我们给她复照几张,忽然勾起我对外公的好多回忆。外公永远是慈祥的。外婆去世很早,我没有见过。外公养育了三个儿子,还收养了几个女儿,一生操持,备尝艰辛。但自我记事起,好像他从来都是微笑着。从不对人发脾气,我们那里喊外公叫舅wan爷,不知道wan字怎么写。记忆中只有一次外公发火,是小舅在学校抽烟,不小心点着了住校生的被子,外公被叫到了学校。赔偿了人家损失,小舅也得到了处分。从学校回来后,外公用胳膊紧紧搂着我,对小舅怒吼。我抬头看着外公,他当时显得很苍老,我明白他心疼小舅背了处分,以后会有负担,也担心怕吓着我。可能是由于外婆早逝的缘故,外公做的饭太好吃了。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外公是天底下最好的厨师。外公烙的锅盔馍,是带着调料的,据说放了椒叶和盐的,外皮黄黄的,看着硬,里面很酥。我家离外公家很近,我们在西街,外公在东街,中间隔了一个窄长的老街道。家里兄弟姐妹多,我经常被放到外公家,稍大点我自己动不动就跑到外公家了,回来的时候,带些外公烙的带调料的锅盔,给小伙伴们尝,他们饱了口福,说好吃,对自卑的我来说,当时是很自豪的。大舅在街道的机站开推土机,外公给司机们做饭可以多挣工分的,有时会带着我去吃有下锅菜的面条,上面一层油,有韭菜,豆腐,葱花什么的,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人间美味,怕别人看见,外公都是让我在厨房灶台的角落里偷偷吃的。妈妈不让我去,怕别人说闲话,外公每次都悄悄带我去,嘴馋的我心里很乐意去混饭的。外公抽旱烟的。旱烟是自己种的,他的烟袋锅长约一米,由于比较长,外公把烟嘴含在嘴里,自己用火柴点不方便,我在身边的话,一般都是喊我点,我是非常乐意效劳的,外公把火柴叫洋火。给外公点烟的时候,他的双眼笑眯眯的,非常慈祥的说:“看我娃多乖。”外公嘴上夸着,我心里美滋滋的。外公有个老伙计,好像有个水烟锅,中间好像是充满水,据说抽起来,别有一番味道。我总是很好奇,经常缠着外公要尝一口,很想知道外公抽的旱烟到底什么味道,外公总是笑呵呵的,轻轻推开我说:“碎娃可不敢抽这个。”记得有一次,实在禁不住我闹,答应让我稍稍轻吸一口,结果呛的我,连连咳嗽了几下,外公赶快让我喝水漱口,我当时很奇怪,旱烟的味道太呛了,外公抽这个是受罪呀。有时候外公也用废纸包上烟丝,卷成纸烟的样子点着抽。抽的津津有味,一直燃到夹着的手指才舍得丢。外公夹烟的手指黄黄的,我现在明白了,饱经风霜的他抽走的是忧愁,留给我们的是坚韧。晚上在外公家睡觉,我是枕在外公胳膊上进入梦乡的。外公经常搂着我给我讲故事,以至于我每晚都不想早睡,等他忙完,听他讲三娘教子的故事;听他讲狼来了的故事;听他讲关云长、杨令公。还有外公的房间,有一个放粗粮皮的麻袋,我们那里叫麸子,就是麦皮、玉米皮磨成的粉渣,装到袋子里,喂猪的。可是那里面有好吃的东西,外公把硬柿子放到那里面,过不了几天,柿子就变软了,轻轻剥掉一层薄薄的皮,放到瓷碗里,再把外公做的蒸馍掰碎,放到里面,用筷子搅一搅,整个馍片吃起来,又甜又香。我狼吞虎咽的吃着,外公从来不舍得吃,都是让我们小孩子吃。他只是笑呵呵说,慢点吃,没人跟我娃抢。外公好像瞌睡很少,每天忙这忙那,休息很晚,半夜里起夜,外公总不在,不是在厨房,就是在院子里忙碌。记得唐山大地震后,到处都在防余震,外公让我们放心睡,自己倒放着酒瓶,晚上坐在炕上,抽着旱烟,盯着酒瓶,倒了,就喊我们出屋。我当时觉得很好玩,成天盼着酒瓶倒,哪知道外公盼着一夜无事,让我们睡好。二舅当了民兵队长,经常去街道的戏园训练。队里发了一个带刺刀的半自动枪,爷爷总是愉快的给二舅擦枪,刺刀擦的明晃晃的,由于在街道戏园看过好多五分钱一场的战争片,看到枪我还是很害怕的,外公说不用怕,这是打坏人的。对于二舅能当个小领导,外公很骄傲的,小小的我也能看出来。秋雨的季节,是回忆的季节,思念的季节。外公您现在在天堂还好吗,您牵挂的,我的表弟的眼睛,并不像当初医生说的那么严重。我们这些孙辈都不小了,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到现在才明白了您的辛苦,很想让您再摸一下我们的头,看到您布满皱褶,但和蔼可亲的面容,此刻我的眼中充满泪花。外公,您安息吧。写外公的文章篇四我的外公今年62岁了。他的眼皮总是耷拉着,好像整夜整夜的不睡觉似的。外公的嘴唇暗红中带有苍白。乍一看上去,头发乌黑乌黑的,可仔细一看,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根白发。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早已爬满了深深的皱纹,看上去挺苍老,实际上外公身体还是蛮强壮的。我外公最大的特点是有一颗爱心。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外公一次就给灾区人民捐上了五百元钱。当时爸爸、妈妈都说:“爸,我们都捐了不少钱,您老已经退休,没有必要再捐那么多钱。”可外公不假思索地说:“灾区人民家破人亡,衣食无着,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就是他们的后盾。你们捐钱是你们的心意,我们都应该尽全力帮助灾区人民。”听了外公的话,我们都觉得外公真是一位有爱心的老人啊!外公不仅有爱心而且很有学问呢!有一天,我在外公家里写作业。忽然有一道语文题难住了我,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问外公。我说:“您能帮我讲一讲这道题吗?”外公戴上他的老花镜低头看了一下对我说:“你这作业写的太乱了,我没法看,重写一遍。”说完后,起身就去了自己的卧室。我再仔细一看,这张卷子的确写得太乱,写了改,改了写。不过重写一遍,多费劲啊!说得轻巧。外公太狠心了吧!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我又气又急,打算再也不理外公了。一会儿,外公从卧室走出来,拿着一本书交给我说:“从这本书中就能找到你那难题的答案。试卷就不用重写了。”我听了这话,脸上立刻多云转晴。每当我被难题困住时,外公就及时指导我,在我心里外公就是一个既有学问又有爱心的令人敬佩的老人。写外公的文章篇五外公有时好,有时坏。坏起来让人牙痒痒,好起来让人受不了。外公坏的时候就总是骂我们,只有外婆才可以征服他。只要一看见外公变坏了,能做的只有两件事。一就是跑,二就是叫外婆过来。外公好的时候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我们想去哪里,想吃什么,想要什么,只要我们撒撒娇,他就通通都答应我们。他的嘴唇很厚重,嘴巴上面还一条毛毛虫似的胡子。他的脸看似正方形,实际是长方形的。我们都说外公都是因为发福了。当然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外公还很幽默。外公空闲的时候,就会叫上几个人,听他讲幽默故事。记得有一次,外公心情好好,就叫上我、妹妹和陈梦婷姐姐一起来听故事。是这样的:一天,一个伐木工来到一个山脚下,看见一个小朋友,小朋友走过去说:“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要答出来我就告诉你上山的路。”伐木工答应了。那个小朋友问道:“这座山叫卧枝山,山上有一个小镇叫卧枝镇,镇上有一座庙,叫卧枝庙。庙中有三个宝物,一个是面镜子,叫卧枝镜,一个是颗珠子,叫卧枝珠,还有一个手杖,请问这个手杖叫什么名字?”伐木工笑了笑说:“这太简单啦,卧枝杖啊。”等伐木工反应过来时,只看见地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往前右转,在左转,在右转,就可以看到楼梯了。就在伐木工左转右转的时候,那个小朋友趁他不注意,把“我智障”这三个字印在了他的背上,伐木工回家后发现可怎么洗也洗不掉,从此再也不敢出门伐木了。这时,我们大家才知道我们都被蒙在了鼓里,外公却哈哈大笑起来。这就是我的幽默外公,我很喜欢他,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外公!写外公的文章篇六外公离开了人世,他走了我握着手中粗粗的钢笔,无言地流泪。从我记事起,每天黄昏,当外公瘦高的身影有节奏地跨进绿色的草坪,我便急急地迎上去。读一年级时,我总觉得外公喜欢嘴巴灵巧的表妹。有一天,妈妈对我说:“外公常说你老实淳朴,他回忆托儿所接你的情景时乐得合不拢嘴,问你记不记得了!”我点了点头,心想:外公也喜欢老实人。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写的字很难看,外公看见了,从口袋里掏出钢笔,在纸上写了“五星红旗”这个词,那笔法苍劲有力。写完后,外公说:“汉字一定要写好!”说着把那支粗粗的钢笔给了我。有一天,妈妈说起外公的故事来:他小时候做童工,每天做牛做马,饱经风霜。新中国成立后,外公找了一份工作,一生勤勤恳恳,为人正直几经沧桑,他变得消瘦多病,却对工作始终怀有一腔热情。我慢慢长大成人,外公却越来越衰老了。他的脸愈发瘦了,蜡黄蜡黄的脸上皱纹重重(饱经风霜的有力证明!)。听妈妈说,他得了癌症,是不治之症。外公心里明白,仍旧是那样从容地躺在床上听广播、看报,还时常侍弄天井里种的那些葡萄。他就这样走了,没有遗憾地走了。思绪断了,我握着手中那支粗粗的钢笔,又流下了眼泪。写外公的文章篇七我想写的人,是我的外公。他是坝芒乡乐坪卫生院的医生,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是一位故乡人爱戴的好医生。可他平时对我却十分严肃,我有点怕他。有一年冬夜,门外下着鹅毛大雪,外公和一位护士值班到半夜,听到医院的铁门外传来一阵喊声,原来是一位身患重病的老爷爷,被他的儿子及家属抬来抢救。不料,外公把病人安置进入急救室后,老爷爷的儿子因为身无分文,撇下自己的父亲逃之夭夭。面对奄奄一息的病人,前来诊治的医生们犹豫了。外公果断地说:“大家齐心协力,先把病人抢救再说”。早上,我听说这件事情后,十分感动,看到一夜未眠的外公,为了抢救一个同自己非亲非故的老人,显得筋疲力尽,我真是心疼。外公退休了,可他每天却看书看报,了解国家大事。一天,他叫我到他房间里去,我以为外公因为我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