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7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物质杂质试剂ACO2HCl气体NaOH溶液BNaNO3溶液Na2SO4溶液Ba(OH)2溶液C稀盐酸溶液CuCl2KOH溶液DCaCO3Na2CO3H2O

A.A

B.B

C.C

D.D

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rm{(}rm{)}A.二氧化锰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产生氧气B.催化剂能加快物质的反应速率C.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D.加入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产生更多的氧气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rm{(}rm{)}A.汽油爆炸也是一种剧烈燃烧的现象B.厨房里放有液化石油气钢瓶,因此要严禁烟火C.固体粉尘比块状固体易发生爆炸D.凡可燃性气体或蒸气都有爆炸的可能4、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都可以选用的仪器是rm{(}rm{)}A.大试管B.长颈漏斗C.锥形瓶D.酒精灯5、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rm{(Cu0)}也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rm{(C).}在下列试剂中,只要一步反应即可判断哪种观点正确的是rm{(}rm{)}A.蒸馏水B.稀硫酸C.氯化钡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6、汽车用铅蓄电池中需要质量分数为rm{28%}的稀硫酸rm{.}若在实验室中用rm{10g}质量分数为rm{98%}的浓硫酸rm{(}密度为rm{1.84g/cm^{3})}配制rm{28%}的稀硫酸,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rm{(}水的密度近似看作rm{1g/cm^{3})(}rm{)}A.将rm{25mL}水慢慢倒入盛有rm{5.4mL}浓硫酸的量筒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将rm{10g98%}的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rm{25mL}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rm{25mL}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rm{28%}D.配制该溶液时,若有浓硫酸沾到手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7、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球内气体rm{(}rm{)}A.分子间间隔增大B.分子的体积增大C.分子的个数增多D.分子的质量增大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在tl℃时;a;c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c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变成饱和溶液。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9、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PtF6=O2(PtF6);已知。

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O2(PtF6)组成元素之一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O2(PtF6)固体有良好的导电能力。

1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合理的是rm{(}rm{)}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rm{A}二氧化碳水蒸气通入浓硫酸中rm{B}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过滤rm{C}铁粉铜粉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rm{D}氧化钙碳酸钙加入水,过滤A.rm{A}B.rm{B}C.rm{C}D.rm{D}11、某一无色溶液是由rm{H_{2}SO_{4}}rm{HNO_{3}}rm{K_{2}CO_{3}}rm{CuSO_{4}}rm{K_{2}SO_{4}}rm{KNO_{3}}rm{NaCl}七种溶液中的三种混合而成,现进行如下实验:rm{垄脵}若向混合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rm{垄脷}若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rm{垄脹}再向上述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rm{.}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此混合溶液中存在的溶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rm{(}rm{)}A.rm{H_{2}SO_{4}}rm{HNO_{3}}rm{K_{2}SO_{4}B}B.rm{K_{2}SO_{4}}rm{KNO_{3}}rm{NaCl}C.rm{HNO_{3}}rm{K_{2}CO_{3}}rm{K_{2}SO_{4}D}D.rm{HNO_{3}}rm{K_{2}SO_{4}}rm{KNO_{3}}12、下列装置中,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的是rm{(}rm{)}A.B.C.D.13、如图表示rm{X}rm{Y}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rm{.}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rm{(}rm{)}A.rm{X}rm{Y}都是易溶物质B.rm{t隆忙}时,rm{X}rm{Y}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将rm{t_{1}}“rm{隆忙}时rm{X}rm{Y}的饱和溶液均分别降温到rm{t隆忙}rm{X}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比rm{Y}的多D.当rm{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rm{Y}时,不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rm{X}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如图已知A;B、C、D、E、F为六种常见化合物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B通常为无色气体,E通常为无色液体,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

(2)D的俗称是____;

(3)B与C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____;

(4)C→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15、如图,是rm{A}rm{B}rm{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rm{(1)t_{3}隆忙}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rm{100g}水,分别充分溶解rm{A}rm{B}rm{C}三种物质;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______;

rm{(2)}在______rm{隆忙}时,分别配制rm{A}rm{B}两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需要用水的质量相等;

rm{(3)}当rm{A}中含有少量的rm{B}时,可以用______法提纯rm{A}.

rm{(4)t_{4}隆忙}时,将rm{A}rm{B}rm{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rm{t_{3}隆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16、A、rm{B}rm{C}rm{D}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rm{.}已知:rm{垄脵A+BSO_{4}=ASO_{4}+B}rm{垄脷C+H_{2}SO_{4}=CSO_{4}+H_{2}隆眉}rm{垄脹B+2DNO_{3}=B(NO_{3})_{2}+2D}请完成以下填空:

rm{(1)}金属rm{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______rm{(}填“前面”或“后面”rm{)}.

rm{(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rm{(}用字母填写rm{)}.

rm{(3)}若rm{A}rm{B}rm{C}rm{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rm{C}与rm{H_{2}SO_{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rm{A}为______,反应rm{垄脹}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rm{(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rm{(}______反应rm{)}

rm{(2)}锌和稀硫酸反应______rm{(}______反应rm{)}.18、用化学符号填空:rm{(1)8}个氧原子_______;rm{(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rm{(3)}氯离子_______;rm{(4)}核电荷数为rm{15}的元素____19、装满氧气的甲、乙两个集气瓶rm{(}甲瓶口向上,乙瓶口向下rm{)}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由瓶口伸入瓶底,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瓶中比在乙瓶中燃烧旺且时间长.

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rm{(1)}____________;

rm{(2)}____________.20、如图中的几种装置都可以进行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

其中:

(1)能随时使氢气发生或停止的操作装置是(写编号)____,该装置还可以制取你学过的什么气体____.

(2)如果(D)装置能制取干燥的氢气,则(D)装置中a中的液体应是____;b中的液体应是____,其作用是____.

(3)当药品装好后使(D)装置产生氢气的操作应该是____.

(4)已知氢气的热值为143×103KJ/kg,用氢气作燃料除了发热量高外,请你再说出一条优点____.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3题,共18分)21、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图中标记仪器的名称rm{.垄脵}______,rm{垄脷}______,rm{垄脹}______.

rm{(2)}如图进行的是______操作.

rm{(3)}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滤纸边缘要______rm{(}填“高于”或“低于”rm{)}液面;这主要是为了______.

rm{(4)}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则可除去______杂质.

rm{(5)}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用______和______代替滤纸和玻璃棒来完成此操作.22、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两个同学用如图rm{1}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rm{(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rm{.}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rm{.}如果按照上述操作;进入集气瓶内的水明显小于五分之一,则可能的原因:

rm{垄脵}______;rm{垄脷}______rm{(}写两点即可rm{)}

rm{(2)}乙同学:用铁丝替代红磷;能否完成上述实验?请简述其原因:______.

rm{(3)}丙同学:将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rm{2}所示,等体积的rm{A}rm{B}两集气瓶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当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看到水会流入______瓶rm{(}填“rm{A}”或“rm{B}”或“rm{A}和rm{B}”rm{)}中.

23、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rm{A}rm{B}rm{C}rm{D}rm{E}为化合物,rm{A}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白色固体,rm{B}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丙是目前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rm{.(}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rm{)}

请回答:

rm{(1)B}的化学式是______;

rm{(2)}写出rm{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3)}在rm{C}生成甲和乙的化学反应中;所得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

rm{(4)}写出rm{E}与rm{CO}反应生成rm{D}和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______rm{(}填“属于”,“不属于”rm{)}置换反应.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共3题,共9分)24、几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推断:

rm{(1)A}的化学式为______,rm{E}的化学式为______;甲的化学式为______.

rm{(2)}写出rm{A隆煤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3)}写出检验rm{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5、A、rm{B}rm{C}rm{D}rm{E}rm{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rm{A}rm{C}组成元素相同,rm{B}是一种黑色粉末,rm{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m{.}转化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rm{B}物质的名称______,它在反应rm{垄脵}中起______作用.

rm{(2)}写出反应rm{垄脺}的符号表达式______,列举rm{E}的一种用途______.

rm{(3)}反应rm{垄脷}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rm{(4)}自然界通过______过程,实现rm{垄脹}的转化.26、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rm{(}“rm{隆煤}”表示物质之间存在的转化关系rm{).A}rm{B}rm{F}均为固体,rm{A}为绿色固体,rm{F}是一种常见金属;rm{C}是常温下一种最常见的液体;rm{E}为无色气体;rm{C}和rm{D}的反应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对应物质名称:

rm{A}______、rm{B}______;

rm{(2)}写rm{F}的一种用途:______;

rm{(3)}写出反应rm{垄脵}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

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SO4溶液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钠,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稀盐酸、CuCl2均能与K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O3难溶于水,Na2CO3易溶于水.加水后碳酸钠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然后过滤即可除去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解析】【答案】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A【分析】解:rm{A}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机理;所以二氧化锰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开始产生氧气;故本选项正确;

B;催化剂能改变某个反应的反应速率;而不是物质的反应速率;故本选项错误;

C;对于不同的反应催化剂是不同的;故本选项错误;

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催化剂的“一变三不变”特点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对催化剂的理解,要明白催化剂只能改变某个反应的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程度,如不能使某个反应在添加了催化剂后产生更多的产物,而且不同反应的催化剂是不同的,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解析】rm{A}3、B【分析】【分析】

A.根据爆炸的定义和实质判断.

B.根据爆炸的定义和发生的条件判断.

C.根据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判断.

D.根据爆炸的定义和条件判断.

【解答】

A.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实质是一种剧烈燃烧,所以正确.

B.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遇火发生爆炸,厨房里放的液化石油气没和空气或氧气混合,可平静燃烧,不会发生爆炸,所以错误.

C.固体粉尘比块状固体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燃烧剧烈,更易发生爆炸,所以正确.

D.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才会发生爆炸,纯净的可燃性气体点燃不会发生爆炸,所以正确.

故选B.【解析】rm{B}4、A【分析】解: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时;可以用大试管做反应容器;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需要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时,不需要酒精灯.

故选:rm{A}.【解析】rm{A}5、B【分析】解:氧化铜为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而碳与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碳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可以采用加酸的方法加以验证,分析选项,rm{B}为酸类物质;故选B.

可以根据氧化铜与碳的性质差异来进行分析;氧化铜为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而碳与酸不反应.

本题考查了氧化铜与碳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解析】rm{B}6、B【分析】A、将rm{25mL}水慢慢倒入盛有rm{5.4mL}浓硫酸的量筒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在量筒内进行溶解操作是操作要求所不允许的;故A不正确;

B、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m{=dfrac{10gtimes98%}{10g+25g}隆脕100%=28%}故B正确;

C、俯视读数时所量取的水的体积小于rm{=dfrac{10gtimes

98%}{10g+25g}隆脕100%=28%}溶剂量偏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偏大;故C不正确;

D;浓硫酸沾到手上应用布擦拭后再用大量水冲洗;不可用腐蚀性同样极强的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处理;故D不正确;

故选B.rm{25mL}【解析】rm{B}7、A【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的特征分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rm{.}微观粒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时;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

故选A.【解析】rm{A}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BD【分析】

A;由于没有说明温度;故A错误;

B、由于在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即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c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不饱和溶液可能会变成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于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应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故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比较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②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等.

9、AC【分析】

A、反应O2+PtF6=O2(PtF6);符合化合反应特点为“多变一”;反应前后氧元素,Pt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由此判断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x+(+5)+(-1)×6=0,x=+

故B说法错误;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判断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故C说法正确;

D、根据离子化合物溶液有导电能力,O2(PtF6)固体没有导电能力;故D说法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A;根据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判断;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进行解答;

D;根据离子化合物溶液有导电能力;进行判断.

10、AB【分析】解:rm{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过量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再过滤,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rm{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rm{A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rm{(}提纯rm{)}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rm{.}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rm{垄脵}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rm{垄脷}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rm{(}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rm{)}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析】rm{AB}11、BC【分析】解:溶液是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有rm{CuSO_{4}}

由rm{(1)}若向混合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说明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rm{H_{2}SO_{4}}或rm{HNO_{3}}.

由rm{(2)}若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可得溶液中可能含有rm{K_{2}CO_{3}}rm{K_{2}SO_{4}}中的一种.

由rm{(3)}再向上述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rm{.}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rm{NaCl}.

A.rm{H_{2}SO_{4}}rm{HNO_{3}}rm{K_{2}SO_{4}}可能含有;正确;

B.溶液中一定不含rm{NaCl.}错误;

C.rm{HNO_{3}}rm{K_{2}CO_{3}}不能共存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

D.rm{HNO_{3}}rm{K_{2}SO_{4}}rm{KNO_{3}}可能含有;正确;

故答案为:rm{BC}.

首先熟悉这七种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这七种物质的不同的性质,和加入不同试剂时出现的不同现象,来鉴定到底含有哪些物质。

在两种物质混合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有些物质不共存rm{.}如硝酸和碳酸钾,硫酸和碳酸钾等.【解析】rm{BC}12、AD【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即可rm{.}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rm{(}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rm{)}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A;因为分液漏斗液面上的气体与烧瓶内气体相通;故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上下压强相等,所以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液体都会顺利滴下,所以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B;用手掌紧握烧瓶;若气密性良好,玻璃管中上升一段水柱,松手后水柱不下降,若气密性不好,则不会出现此现象,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C;向外拉活塞;若气密性良好,则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若气密性不好则不会有气泡产生,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D、要证明左右两瓶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方法是:用注射器向左瓶充气,若左瓶气密性良好,则右瓶出现气泡,若左瓶气密性不好,则右瓶不会出现气泡;用注射器向右瓶充气,若右瓶气密性良好,则右瓶中伸入液面下的导管口会上升一段水柱,若右瓶气密性不好,则导管口不会上升水柱rm{.}可见要验证rm{D}装置是否漏气还需要注射器;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故选A、rm{D}.【解析】rm{AD}13、CD【分析】解:rm{A}根据图示,rm{20隆忙}时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rm{10g}故都属于易溶物质;rm{A}说法正确;

B、rm{t隆忙}时rm{X}rm{Y}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此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rm{=dfrac{{脠脺陆芒露脠}}{100+{脠脺陆芒露脠}}隆脕100%}此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比较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需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由于饱和溶液质量未知;故没法比较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说法错误;

D、由于rm{=dfrac

{{脠脺陆芒露脠}}{100+{脠脺陆芒露脠}}隆脕100%}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rm{X}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rm{Y}的rm{Y}故D说法错误.

故选CD

A、根据rm{X}时的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B、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rm{=dfrac{{脠脺陆芒露脠}}{100+{脠脺陆芒露脠}}隆脕100%}判断此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C;比较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需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

D;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通过降温还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固体溶解度和温度间的关系,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rm{20隆忙}【解析】rm{C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略

【分析】

(1)B通常为无色气体;经推断知:为二氧化碳;

(2)D为碳酸钠;而它的俗称是纯碱,苏打;

(3)“B与C反应生成E和F”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与水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4)C→A即“氢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为:(1)CO2;

(2)纯碱;

(3)Ca(OH)2+CO2═CaCO3↓+H2O;

(4)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答案】框图题是推断题中的一种形式;是中考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题型.这类题目一般是把物质的变化;性质、组成、结构等之间的联系用框图的形式在新情境中出现,试题面目新,考查容量大,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综合推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准“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B通常为无色气体;E通常为无色液体”则B为二氧化碳,E为水,A为氢氧化钠,C为氢氧化钙,D为碳酸钠,F为碳酸钙.把假设的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正好符合题意.

15、A;t1℃;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A>B>C【分析】解:rm{(1)t_{3}隆忙}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m{A>B=C}故rm{t_{3}隆忙}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rm{100g}水,分别充分溶解rm{A}rm{B}rm{C}三种物质,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rm{A}

rm{(2)}配制rm{A}rm{B}两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需要用水的质量相等,可推知两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rm{.}根据溶解度曲线查得,约rm{t_{1}隆忙}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rm{(3)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当rm{A}中含有少量的rm{B}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rm{(}降温结晶rm{)}的方法提纯;

rm{(4)}由于在rm{t_{4}隆忙}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rm{A>B>C}即在rm{t_{4}隆忙}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m{A>B>C}由于rm{A}和rm{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至rm{t_{3}隆忙}时,rm{A}和rm{B}的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溶液都还是饱和溶液,由于在rm{t_{3}隆忙}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rm{A>B=C}而由于rm{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至rm{t_{3}隆忙}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rm{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最小;故A溶液最浓.

故答案为:rm{(1)A}rm{(2)t_{1}隆忙}rm{(3)}冷却热饱和溶液rm{(}降温结晶rm{)}rm{(4)A>B>C}.

由rm{t_{3}隆忙}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可以判断溶解最多的物质;结合两物质溶解度的特点,分析配制满足条件的饱和溶液时的温度;由rm{A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而确定结晶析出的方法;由rm{ABC}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确定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rm{t_{3}隆忙}有无晶体析出,进而可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本题有一定难度,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rm{A}rm{t_{1}隆忙}冷却热饱和溶液rm{(}降温结晶rm{)}rm{A>B>C}16、前面;A>B>D;锌或Zn;Cu+2AgNO3=Cu(NO3)2+2Ag【分析】解:rm{(1)C+H_{2}SO_{4}=CSO_{4}+H_{2}隆眉}说明金属rm{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

rm{(2)}由rm{垄脵A+BSO_{4}=ASO_{4}+B}可知活动性rm{A>B}由rm{垄脷C+H_{2}SO_{4}=CSO_{4}+H_{2}隆眉}可知rm{C}在氢前面;由rm{垄脹B+2DNO_{3}=B(NO_{3})_{2}+2D}可知rm{B>D}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rm{AB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关系是rm{A>B>D}

rm{(3)}若rm{A}rm{B}rm{C}rm{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rm{C}与rm{H_{2}SO_{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rm{C}为铁,据rm{A>B>D}而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锌rm{>}铜rm{>}银,可知则金属rm{A}为锌,rm{B}是铜,rm{D}是银,反应rm{垄脹}的化学方程式为rm{Cu+2AgNO_{3}=Cu(NO_{3})_{2}+2Ag}

故答案为:

rm{(1)}前面;rm{(2)A>B>D}rm{(3)}锌或rm{Zn}rm{Cu+2AgNO_{3}=Cu(NO_{3})_{2}+2Ag}.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解答,rm{垄脵}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rm{垄脷}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rm{C}与rm{H_{2}SO_{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说明rm{C}是铁,同理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推出rm{A}并书写相关的方程式.

明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并能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解析】前面;rm{A>B>D}锌或rm{Zn}rm{Cu+2AgNO_{3}=Cu(NO_{3})_{2}+2Ag}17、3Fe+2O2Fe3O4;化合;Zn+H2SO4=ZnSO4+H2↑;置换【分析】解:rm{(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3Fe+2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Fe_{3}O_{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rm{3Fe+2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Fe_{3}O_{4}}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同时生成硫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rm{(1)3Fe+2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Fe_{3}O_{4}}化合;rm{Zn+H_{2}SO_{4}篓TZnSO_{4}+H_{2}隆眉}置换.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rm{(1)3Fe+2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Fe_{3}O_{4}}【解析】rm{3Fe+2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Fe_{3}O_{4}}化合;rm{3Fe+2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Fe_{3}O_{4}}置换rm{Zn+H_{2}SO_{4}=ZnSO_{4}+H_{2}隆眉}18、(1)8O(2)Al(3)Cl-(4)P【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元素符号及周围数字的意义。内容比较基础。多做类似练习,即可掌握相关内容。【解答】rm{(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rm{8}个氧原子表示为:rm{8O}

rm{(2)}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rm{(}前四种rm{)}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rm{Al}

rm{(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故氯离子可表示为:rm{Cl^{-}};

rm{(4)}核电荷数为rm{15}的元素为磷元素,元素符号表示为:rm{P}

故答案为:rm{(1)8O}rm{(2)Al};rm{(3)Cl^{-}}rm{(4)P}【解析】rm{(1)8O}rm{(2)Al}rm{(3)Cl^{-}}rm{(4)P}19、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能助燃【分析】解:由甲图中瓶口向上;而乙图瓶口向下,甲瓶中比在乙瓶中燃烧旺且时间长;

根据甲瓶内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甲瓶内氧气含量更大,乙中的氧气含量少,则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再由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两瓶气体均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两瓶中都集有氧气;

故答案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氧气能助燃.【解析】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rm{;}氧气能助燃20、略

【分析】

(1)据图可知C符合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故填:C,二氧化碳;

(2)实验室制取氢气使用的是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用作干燥剂,故填:稀硫酸,浓硫酸,干燥氢气或除去氢气中的水汽;

(3)要使a中的稀硫酸进入盛有锌粒的锥形瓶,需要利用空气的压力,需要打开止水夹①,产生的气体要进入b;需要打开止水夹②和活塞③,故填:打开止水夹①②和活塞③,从④鼓入洁净的空气,将稀硫酸压入锥形瓶中.

(4)氢气是高能燃料;具有发热量高;燃烧无污染和原料来源丰富的优点,故填:对环境无污染(或氢气是可再生能源、或氢气可用水来制取,来源广泛).

【解析】【答案】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据图可知C符合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氢气使用的是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用作干燥剂,要使a中的稀硫酸进入盛有锌粒的锥形瓶,需要利用空气的压力,需要打开止水夹①,产生的气体要进入b;需要打开止水夹②和活塞③,氢气是高能燃料,具有发热量高;燃烧无污染和原料来源丰富的优点.

四、简答题(共3题,共18分)21、烧杯;漏斗;铁架台;过滤;引流;高于;防止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流下,使滤液浑浊;水中不溶性;纱布;筷子【分析】解:rm{(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rm{垄脵}烧杯;rm{垄脷}漏斗;rm{垄脹}铁架台;

rm{(2)}如图进行的是过滤操作;

rm{(3)}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滤纸边缘要高于液面;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流下,使滤液浑浊;

rm{(4)}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则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rm{(5)}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用纱布和筷子代替滤纸和玻璃棒来完成此操作.

故答案为:rm{(1)垄脵}烧杯;rm{垄脷}漏斗;rm{垄脹}铁架台;

rm{(2)}过滤;

rm{(3)}引流;高于;防止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流下;使滤液浑浊;

rm{(4)}水中不溶性;

rm{(5)}纱布;筷子.

根据过滤的原理及注意的事项分析分析回答rm{.}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rm{.}熟悉常用仪器的用途.

本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过滤操作,要求同学们熟记过滤操作,以便灵活运用.【解析】烧杯;漏斗;铁架台;过滤;引流;高于;防止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流下,使滤液浑浊;水中不溶性;纱布;筷子22、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不能;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瓶内压强未减小,水不会倒吸;A和B【分析】解:rm{(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得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rm{.}如果按照上述操作;进入集气瓶内的水明显小于五分之一,则可能的原因: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等.

rm{(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消耗瓶内的氧气,压强不变;

rm{(3)}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能使rm{A}瓶内压强减小;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体积占据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rm{B}瓶内的压强几乎无变化,但两瓶是连通的,最终压强相等,都比原先压强小,所以打开弹簧夹时rm{A}和rm{B}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故答案为:

rm{(1)}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瓶内的氧气不能完全被消耗;导管内未预先装满水.

rm{(2)}不能;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瓶内压强未减小,水不会倒吸.

rm{(3)A}和rm{B}.

rm{(1)}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rm{.(2)}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rm{(3)}根据磷;燃烧生成的产物及装置的特点分析现象.

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原理、注意事项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红磷和硫燃烧生成物的性质、观察出装置的特点.【解析】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不能;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瓶内压强未减小,水不会倒吸;rm{A}和rm{B}23、Na2CO3;2NaHCO3Na2CO3+H2O+CO2↑;1:2;4CO+Fe3O43Fe+4CO2;不属于【分析】解::rm{A}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白色固体,rm{B}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且rm{A}能够分解产生rm{B}和能够电解的物质rm{C-}水,丙是目前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因此rm{A}是碳酸氢钠,rm{B}是碳酸钠,rm{C}是水,则rm{D}是二氧化碳,丙是铁;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甲能够和铁反应产生rm{E}因此甲是氧气,带入验证符合题意,因此:

rm{(1)B}是碳酸钠,化学式为:rm{Na_{2}CO_{3}}

rm{(2)A}分解是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rm{2NaHCO_{3}dfrac{overset{;;triangle;;}{.}}{;}Na_{2}CO_{3}+H_{2}O+CO_{2}隆眉}

rm{2NaHCO_{3}dfrac{

overset{;;triangle;;}{

.}}{;}Na_{2}CO_{3}+H_{2}O+CO_{2}隆眉}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甲是氧气,乙是氢气,因此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rm{(3)}rm{1}

rm{2}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rm{4CO+Fe_{3}O_{4}dfrac{overset{;{赂脽脦脗};}{.}}{;}3Fe+4CO_{2}}由于该反应白色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因此不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rm{(4)}rm{(2)2NaHCO_{3}dfrac{overset{;;triangle;;}{.}}{;}Na_{2}CO_{3}+H_{2}O+CO_{2}隆眉}rm{4CO+Fe_{3}O_{4}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3Fe+4CO_{2}}rm{(1)Na_{2}CO_{3}}rm{(4)4CO+Fe_{3}O_{4}dfrac{overset{;{赂脽脦脗};}{.}}{;}3Fe+4CO_{2}}不属于.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rm{(2)2NaHCO_{3}dfrac{

overset{;;triangle;;}{

.}}{;}Na_{2}CO_{3}+H_{2}O+CO_{2}隆眉}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白色固体,rm{(3)1}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且rm{2}能够分解产生rm{(4)4CO+Fe_{3}O_{4}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3Fe+4CO_{2}}和能够电解的物质rm{A}水,丙是目前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因此rm{B}是碳酸氢钠,rm{A}是碳酸钠,rm{B}是水,则rm{C-}是二氧化碳,丙是铁;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甲能够和铁反应产生rm{A}因此甲是氧气,据此解答即可.

本题属于图框式物质的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rm{B}【解析】rm{Na_{2}CO_{3}}rm{2NaHCO_{3}dfrac{overset{;;triangle;;}{.}}{;}Na_{2}CO_{3}+H_{2}O+CO_{2}隆眉}rm{2NaHCO_{3}dfrac{

overset{;;triangle;;}{

.}}{;}Na_{2}CO_{3}+H_{2}O+CO_{2}隆眉}rm{1}rm{4CO+Fe_{3}O_{4}dfrac{overset{;{赂脽脦脗};}{.}}{;}3Fe+4CO_{2}}不属于rm{2}五、推断题(共3题,共9分)24、C;CO;O2;C+2CuO2Cu+CO2↑;CO2+Ca(OH)2=CaCO3↓+H2O【分析】解:rm{(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因此rm{A}是碳,rm{B}是二氧化碳,rm{E}是一氧化碳,甲是氧气;故答案为:rm{C}rm{CO}rm{O_{2}}

rm{(2)}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铜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rm{C+2CuOdfrac{overset{;{赂脽脦脗};}{.}}{;}2Cu+CO_{2}隆眉}

rm{C+2CuOdfrac{overset{;{赂脽脦脗};}{

.}}{;}2Cu+CO_{2}隆眉}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