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86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发生光电效应B.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C.截止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D.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2、有关热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一定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B.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C.随着科技的进步,物体的温度可以降低到D.要使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外界必须向气体传热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分子的运动B.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C.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小颗粒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射线是聚变反应过程中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B.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并准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D.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运行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5、放射性同位素Li(锂5)是不稳定的,它会分解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已知Li、α粒子、质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真空中光速为c,则上述过程()A.释放的能量为(m1-m2-m3)c2B.释放的能量为(m2+m3-m1)c2C.吸收的能量为(m1-m2-m3)c2D.吸收的能量为(m1+m2+m3)c2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6、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某物体做功,一定能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B.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C.理想气体的等压膨胀过程一定吸热E.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E.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7、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B.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C.爱因斯坦最早发现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D.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8、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为零,当它们从相距较远逐渐接近到不能再接近的全过程中,关于分子力大小的变化和分子势能大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B.分子力先增大,再减小,后又增大C.分子势能先减小,再增大,后又减小D.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温度相同的一切物质的分子平均动能都相同B.若两分子克服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做功,则这两个分子的势能增加C.只要知道某物质的密度和其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E.根据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和其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S,就能算出油酸分子直径E.根据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和其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S,就能算出油酸分子直径10、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粒子轰击铍核,铍核转变为碳核,同时放出中子B.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C.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贯穿能力很强D.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实验中,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B.氢原子辐射一个光子后,氢原子核外电子动能减小C.大量事实表明,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E.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E.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2、氡222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其衰变方程是→+___.已知的半衰期约为3.8天,则约经过___天,16g的衰变后还剩1g.13、宇航员王亚萍太空授课呈现了标准水球,这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在水球表面层中,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体上表现为引力。如图,所示,A位置固定一个水分子甲,若水分子乙放在C位置,其所受分子力恰为零,则将水分子乙放在如图______之间(填“AC”或“BC”),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若空间两个分子间距从无限远逐渐变小,直到小于r0,则分子势能变化的趋势是______。

14、如图为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曲线,其中图___________为晶体状态变化过程,而图________________为非晶体状态变化过程。

1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变化图像如图所示,气体从1→2→3的过程对外做的功为W1,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1,气体内能的变化量为气体从1→4→3的过程对外做的功为W2,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2,气体内能的变化量为则有W1_____W2,Q1_____Q2,_____(均选填“>”、“<”或“=”)

16、根据以下三幅图按要求作答:

图1中时引力_______斥力;图2中________图3中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17、德布罗意波:每一个_______的粒子都与一个对应的波相联系,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_______波。18、半衰期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______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19、现代考古中可利用的衰变规律测定古生物的年代,衰变时放出________(填粒子符号),并生成新核如图所示为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任意时刻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与时的原子数的比值),则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_______年。若从某次考古时发掘出来的木材中,检测到所含的比例是正在生长的植物中的80%,则该木材距今约_______年。

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12分)20、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研究氧气分子速率分布规律而列出的。按速率大小划分的区间(m/s)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0℃100℃100℃100以下1.40.7100~2008.15.4200~30017.011.9300~40021.417.4400~50020.418.6500~60015.116.7600~7009.212.9700~8004.57.9800~9002.04.6900以上0.93.9

试作出题中的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21、用连线连结起左边列出的科学家和右边列出的他所测定的物理量或证实过的物理事实。

A、布朗a;热功当量。

B、卡文迪许b;电磁波的存在。

C、焦耳c;万有引力恒量。

D、赫兹d;分子不断作热运动。

E、法拉第e;原子的有核结构。

F、牛顿f、电子电量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2、在“用DIS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传感器分别采集出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并收集在excel表格中,如图所示。

。A

B

C

D

E

F

G

次数。

1

2

3

4

5

6

压强P/kPa

116.2

124.6

134.3

145.6

158.8

173.2

体积V/cm3

14

13

12

11

10

9

体积倒数/cm3

0.071

0.077

0.083

0.091

0.1

0.111

PV乘积。

1626.8

1619.8

1609.2

1601.6

1588

1557.9

根据表中数据得出本次实验的探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出现该结果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在“用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的实验中,将体积浓度为0.06%的一滴油酸溶液,轻轻滴入水盆中,稳定后形成了一层单分子油膜。测得一滴油酸溶液的体积为0.02mL,形成的油膜面积为300cm2,则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________(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该滴油酸溶液所含油酸分子的个数的数量级________。24、有同学在做“用研究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实验时,缓慢推动活塞,在使注射器内空气体积逐渐小的过程中,多次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体积值并输入计算机,同时由压强传感器将对应体积的压强值通过数据采集器传送给计算机。实验完成后,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如图所示的p-V图线(其中实线是实验所得图线;虚线为一根参考双曲线)。

①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求缓慢推动活塞?_________

②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该图线与玻意耳定律不够吻合,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③由于此图无法说明p与V的确切关系,所以改画图象,画出的图象应当是()

A.B.C.D.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4题,共36分)25、一长为l的薄壁试管处于空气中。现将试管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中,平衡时试管内外水面高度差为h,如图所示。今用竖直向下的力缓慢地将试管保持竖立压入水中。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水的密度为水足够深,且水温处处相同。当试管中气体下端与水面的距离超过某一值时,试管将不再需要下压的力而自动下沉,求这个值。

2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的绝热汽缸竖直放置,绝热活塞的质量为处于静止状态时被封闭气体的高度为在活塞上方加一的物体,待稳定后,被封闭气体的高度变为求在这一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多少?(g取忽略大气压力及摩擦阻力的影响)

27、某班级用于流感消毒的喷壶如图所示。壶的容积为内装的次氯酸消毒液,均在壶的圆柱体部分,其横截面积闭合阀门K,缓慢向下压压杆A,每次可向瓶内储气室充入的的空气。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充气和喷液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忽略导管内液体的体积。次氯酸消毒液密度外界大气压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求:

(1)按压压杆5次后,储气室内压强多少?

(2)要一次喷洒消毒液后,储气室内气体压强为需要按压压杆多少次?

28、2021年5月28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的等离子体运行,将1亿摄氏度20秒的原记录延长了5倍。新记录进一步证明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也为迈向商用奠定物理和工程基础。该反应方程为:式中是某种粒子。已知:和粒子的质量分别为和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求:(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写出粒子的符号和名称;

(2)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多少

(3)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多少合多少焦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A.电子在发生跃迁的时候一次只能吸收一个光子;而所谓极限频率是指处于最外层的电子发生电离所要吸收的光子的频率,故只要入射光的频率低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时间多长,无论光的强度多大,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

B.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频率和金属的逸出功都有关;故B错误;

C.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可知

故金属的截止频率越大;金属材料的逸出功越大,故C正确;

D.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的数目多少跟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光子能量越大,则光子数越小,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的数目越小,故D错误。

故选C。2、B【分析】【分析】

【详解】

A.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有温度差;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使高温物体降温,低温物体升温,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才停止。与两物体比热;体积、内能的大小均无关,故A错误;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当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故B正确;

C.是一切低温的极限;不能达到,故C错误;

D.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要使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必需提高气体体的温度,可以是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以是外界对气体做功。故D错误。

故选B。3、B【分析】【分析】

【详解】

A.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平衡位置)时,分子力为零,从r0位置,无论是增加距离,还是减小距离,分子力都是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r0位置分子势能最小;故B符合题意;

C.布朗运动是小颗粒受到不同方向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撞击力不平衡引起的;它间接证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但分子间距减小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比引力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4、C【分析】【详解】

A.β射线是核衰变过程中由原子核释放出来的。故A错误;

B.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精确地测出电子的电荷量,故B错误;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C正确;

D.玻尔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运行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故D错误。

故选:C。5、A【分析】【分析】

【详解】

由不稳定的核变成稳定的核是放能反应。根据质能方程得

故选A。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6、B:C:E【分析】【分析】

【详解】

A.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

可知;对某物体做功,同时该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可能减小,A错误;

B.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由此可知,在产生其他影响的情况下,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B正确;

C.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可知,体积膨胀,气体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

可知,由于气体膨胀对外做功,W<0

故Q>0

所以气体一定吸热;C正确;

D.电冰箱工作时;冰箱内的温度低,但是热量仍然可以从冰箱内传到冰箱外,D错误;

E.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E正确。

故选BCE。7、A:C【分析】【分析】

【详解】

A.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A正确;

B.麦克斯市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赫兹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B错误;

C.爱因斯坦最早提出光子说;发现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C正确;

D.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中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并未在该实验中发现质子,D错误。

故选AC。8、B:D【分析】【详解】

分子间距大于分子力为引力,随距离的减小,引力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分子间距小于分子力为斥力,随距离的减小,分子斥力增大。分子间距大于分子力为引力,因此引力做正功使分子动能逐渐增大,分子势能逐渐减小;分子间距小于分子力为斥力,因此斥力做负功使分子动能逐渐减小,分子势能逐渐增大,故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9、A:B:D【分析】【详解】

A.温度相同的物质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A正确;

B.克服两分子之间的分子力;外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增加,B正确;

C.知道分子密度和分子质量;可以求出分子体积,求不出阿伏加德罗常数,C错误;

D.第一类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D正确;

E.需要知道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散开后,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面积才能算出油酸分子直径,E错误.10、A:C【分析】【详解】

A.根据人工核转变

可知用粒子轰击铍核;铍核转变为碳核,同时放出中子,A正确;

B.射线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时;放出一个电子,B错误;

C.射线是高频电磁波;所以波长很短,贯穿能量很强,C正确;

D.利用射线的强穿透能力;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D错误。

故选AC。11、A:C:E【分析】【分析】

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轨道半径减小,根据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电子速度的变化,从而得出电子动能的变化;衰变方程满足质量数与质子数守恒;而半衰期的大小是有原子核内部决定,与外在环境无关;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详解】

A.光电效应实验中;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故A正确;

B.根据

轨道半径减小;则v增大,则动能增大,故B错误;

C.原子核衰变时;满足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故C正确;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温度;状态及化学变化而变化;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决定的,故D错误.

E.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故E正确;

故选ACE.

【点睛】

考查光电流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掌握辐射光子后,动能与电势能如何变化,理解影响半衰期的因素,注意结合能与比结合能的区别.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2、略

【分析】【详解】

根据衰变过程中,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可知,该衰变过程中,所释放的粒子的质量数为A=222-218=4,电荷数为Z=86-84=2,所以该粒子为根据半衰期公式有:m=m0,代入数据解得:t=4τ=15.2天【解析】15.2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依题意,水分子乙放在C位置,其所受分子力恰为零,当两分子距离大于r0,即将水分子乙放在如图BC之间;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2]若空间两个分子间距从无限远逐渐变小,直到等于r0,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分子间距小于r0后再继续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故分子势能变化的趋势是先减小再增大。【解析】①.BC②.先减小再增大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图A是晶体状态变化过程;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图B是非晶体状态变化过程。【解析】①.A②.B15、略

【分析】【详解】

[1][2][3]两种情况下初状态温度相同,末状态温度相同,两个过程中内能不变化相同,即

在图像中,图像与坐标轴围城的面积表示气体对外做的功,所以有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可得【解析】>>=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图1中时引力大于斥力;

[2]图2中因则T1<T2,则小于

[3]图3中因图像T2对应的“腰粗”,则分子速率较大的占据的比例较大,则温度较高,即小于【解析】大于小于小于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运动物质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半衰期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解析】半数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核反应方程为。

[2][3]活体中含量不变,生物死亡后,开始减少,设活体中的含量为发掘出的木材中为设的半衰期为则由半衰期的定义得。

则。

当时。

由题图得半衰期。

年当时。

年【解析】57001900四、作图题(共2题,共12分)20、略

【分析】【详解】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

横坐标:表示分子的速率。

纵坐标: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解析】见解析21、略

【解析】五、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因为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