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 密度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_第1页
2024年秋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 密度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_第2页
2024年秋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 密度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_第3页
2024年秋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 密度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_第4页
2024年秋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 密度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第三节密度第1课时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物理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科学思维体会利用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定义密度概念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究1.通过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探究不同物

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会用图像表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在交流讨论中持有正确态度并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难点重点重点棉花、铜丝、塑料,如何描述这些材料的“紧凑程度”。

下面是两块体积相同的金条和铜条,如何判断它们哪个更“重”?

如果不品尝味道的话,你能把一杯水和一杯盐水分辨出来吗?请你说说是如何分辨的?任务一: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1.探究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演示实验:取相同体积的水和盐水放入相同的两个烧杯内,将它们放

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盘上。观察实验现象,水和盐水的质量相同吗?任务一: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1.探究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行探究:取体积均为10cm3的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测出它们的

质量,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物质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铜块10铁块10铝块10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任务一: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行探究:取几块体积不同的铜块(或铁块、铝块),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并在方格纸上描点,作出图像。物体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123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任务一: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以上探究,尝试解释如何区分“水”和“盐水”。任务二:理解物质的密度物质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即密度不同任务二:理解物质的密度密度的概念: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用符号ρ表示。密度的定义式:密度(kg/m3)质量(kg)体积(m3)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kg/m3换算关系:1g/cm3=1×103kg/m3任务二:理解物质的密度

总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多

少无关。任务二:理解物质的密度随讲随练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明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1)分析表中实验序号1、2、3或4、5、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表中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3)分析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1与4、2与5、3与6同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任务二:理解物质的密度随讲随练

A

密度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定义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公式单位kg/m3、g/cm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g/cm3=1×103kg/m31.小东买了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剩余的矿泉水的密度

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不变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B3.对于几个形状和体积各不相同的实心纯铁块,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铁块密度大

B.体积小的铁块的密度大

C.需要知道几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才能比较密度大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D4.小马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但未破损,老

师将它放入热水中,则在乒乓球由瘪到恢复原状的过程中,

球内气体的()

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C.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D.质量减小,密度不变B5.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分析

图像可知()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乙物质的密度为

0.5kg/m3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4∶1D作业本作业完成《练习本》中对应练习。最后送给我们自己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

3、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4、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介新课标的全名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连劳动、道德这些,也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而课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经二十多年没更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更新。所以这次新标准的实施,首先是对老课标的一次升级完善。另外,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颁布,也能体现出,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啥?课程方案是对某一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或者说,是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简单说,每个年级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么讲,课程方案就是依据。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就是说,它规定了,老师上课都要讲什么内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就像是一面旗帜,学校里所有具体的课程设计,都要朝它无限靠近。所以,这份文件的出台,其实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我们孩子成长的走向。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九年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独立设置劳动课程。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结合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通过增加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案例等,增强了指导性。教育部将组织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指导地方和学校细化课程实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订工作,启动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本课件是在MicorsoftPo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