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杂交鲂鲌“皖江 1 号”苗种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34T-杂交鲂鲌“皖江 1 号”苗种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34T-杂交鲂鲌“皖江 1 号”苗种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34T-杂交鲂鲌“皖江 1 号”苗种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34T-杂交鲂鲌“皖江 1 号”苗种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FORMTEXT  65.150FORMTEXTCCSB52FORMTEXT     DBFORMTEXT34DBFORMTEXT34/FORMTEXTXXXXX—FORMTEXTXXXXFORMTEXT     FORMTEXT杂交鲂鲌“皖江1号”苗种生产技术规程FORMTEXT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productionofhybridcatfish"WanjiangNo.1"seedlings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FORMDROPDOWNFORMTEXT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FORMTEXT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庆市皖宜季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西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永杰、甘小顺、吴义鸿、魏涛、余红喜、杨艳英、张静、鲍俊杰、陈红莲、孙雯、王虎、朱道串。

江1技术规程1范围“皖江1号”本标准适用于杂交鲂鲌“皖江1号”苗种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Y1品质Y1品则3术语和定义3.13.23.34环境与设施4.1环境条件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无污染源。池塘环境、底质、水质应符合NY5361、GB11607和NY5051的规定。4.2设施要求4.2.1产卵池圆形水泥池,池壁光滑,池底呈锅底状,直径6m~8m,池深0.8m~1.0m。4.2.3孵化环道单环形水泥池,外径大于5m,宽0.8m~1.0m,池深0.6m~0.8m。4.3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3×667m2~5×667m2;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水深1.5m~2.5m;池水透明度≥20c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20cm;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性好,环境安静,靠近产卵孵化设施。5亲鱼选择亲鱼要求体形、体色正常,鳞片和鳍条完整,体质健壮,无伤无畸形,经检疫合格。雌鱼2龄或以上杂交鲌鲂F1,个体重≥1000g;雄鱼2龄或以上翘嘴鲌F4,个体重≥1000g。6亲鱼培育6.1清塘、消毒放养前10d~15d,排干池水,每667m2用80kg~100kg生石灰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按SC/T1008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进行鱼池消毒。6.2放养量亲鱼分池培育,每667m2放养亲鱼200尾~300尾,可适量混养鲢鱼、鳙鱼等。6.3饲养管理6.3.1投饲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每天投喂2次。翘嘴鲌F4亲鱼塘,每亩投喂小于亲鱼体长1/3的活小鱼150kg~200kg,适当补充投喂蛋白质含量40%左右的人工配合饲料。杂交鲌鲂F1中间体亲鱼塘投喂人工配合饵料,蛋白质含量在34%左右。6.3.2产前强化培育3月起,要开展产前强化培育,定期增加投喂量,保证亲本较好营养水平。3月中下旬,每7d~10d冲水2次~3次,每次冲水2h~3h,促进亲鱼性腺发育。生产前1周停止冲水。7人工催产7.1水温催产水温为20℃~28℃,最适催产水温为24℃~26℃。7.2成熟亲鱼选择成熟雌鱼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松软有弹性,生殖孔红润;成熟雄鱼轻压后腹部,泄殖孔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后迅速散开。7.3催产药物与剂量杂交鲌鲂F1雌鱼每kg体重注射催产药物HCG1000IU+LRH-A210ug,翘嘴鲌雄鱼每kg体重注射催产药物HCG500IU+LRH-A25ug。杂交鲌鲂F1晚于翘嘴鲌2h~3h注射,待产亲鱼暂养于产卵池中。7.4注射方法注射时使采用体腔注射,注射针头朝鱼头部前上方与鱼体轴线成45o~60o,插入胸鳍基部无鳞凹陷处,进针深度1.5cm~2.8cm。采用一次注射法,注射时间为17:00~18:00。7.5效应时间水温20℃~28℃时,其效应时间为8h~12h。7.6人工授精根据水温预估效应时间,观察亲鱼出现发情征兆时,立即捕获检查。人工产卵授精时,用手压住生殖孔,擦拭去鱼体表水分,拌0023n,然用羽毛将受精均铺于事先准备好的。8人工孵化8.1孵化设施孵化缸、孵化池或孵化环道,以环道孵化为主。8.2孵化条件采用流水孵化设施进行孵化,孵化设施及工具使用前用高锰酸钾20mg/L消毒后洗净。孵化用水用80目~100目尼龙筛绢滤除敌害生物,溶解氧≥5mg/L,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8.3孵化密度孵化环道每立方米水体放鱼卵100万粒~150万粒,孵化缸或孵化池每立方米50万粒左右。8.4孵化管理孵化过程中经常清洗孵化滤网,防止堵塞溢流。不应断电或停水,保持流水环境,出膜时加大水流,及时清除卵膜,保证排水通畅。8.5出苗鱼苗出膜后约需4d~5d后能平游,进行苗种培育或对外销售。9苗种培育9.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3×667m2~5×667m2为宜,9.2放养前准备按SC/T1008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清塘消毒、晒塘、注水。9.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10万尾/667m2~30万尾/667m2。9.4饲料投喂鱼苗入池后,全池泼洒豆浆,每天泼洒3次,上午、中午、下午各泼洒一次,每天黄豆用量为3kg/667m2~5kg/667m2。随着鱼苗个体增长搭配投喂粉状料,当鱼苗体长达2cm后,投喂粉状人工配合饲料,上午和下午各1次。9.5日常管理每天勤巡池,注意观察水质、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水深保持0.8m~1.0m,每隔7d~10d加注一次新水。9.6分级饲养经过20d~30d的培育,鱼苗规格达到2cm~3cm时,进入下一阶段饲养。10常见病防治10.1常见病种类指环虫病、小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