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1962年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圆底罐,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测试约为公元前6875年,为夹砂红陶,外表有绳纹。裴李岗文化(公元前5500—前4900年)中的陶器则多为泥质或夹砂红陶,亦有少量灰陶。在接下来的磁山文化(公元前5400—前5100年)、大地湾文化(公元前5200—前4800年)、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的制陶工艺不断发展,品质提高,种类增多。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新中国成立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在历史发展中,除日用餐饮器皿随之发展以外,祭祀礼仪所用之物也大为发展。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在这一时期,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致的釉陶普遍出现,汉字中开始出现“瓷”字。同时,通过新疆、波斯至叙利亚的通商路线,中国与罗马帝国开始交往,促使东西方文化往来交流,从此时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来影响的端倪,佛教也至此时传入我国。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六朝时期(220—581年),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时期的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公元581年隋朝夺取了政权,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它只统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唐代(618—970年)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的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当今的技术检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唐末大乱,英雄竞起,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朝代争夺局面,即五代,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960年。连年战乱中却出现了一个陶瓷新品种——柴窑瓷,质地之优被广为传颂,但传世者极为罕见。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明朝统治从1368年开始,直到1644年。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绝对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外,福建的德化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磁州窑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随着明朝覆灭,清朝统治200余年。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产品多有出现,各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丰富。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到清代晚期,政府腐败,国运衰落,人民贫困,中国的陶瓷制造业日趋退化。民国成立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产品除沿袭前代以外,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毫无发展可言。民国初,军阀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曾特制了一批“洪宪”年号款识的瓷器,这批瓷器在技术上不可谓不精,以粉彩为主,风格老旧。由于内战频仍,外族入侵,民不聊生,整个陶瓷工业也全面败落,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未出现过让世人瞩目的产品。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古老的陶瓷艺术再次焕发了生机,尤其是近三四十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开发,陶瓷艺术逐渐成为平常百姓生活的日常点缀。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即陶和瓷两大类。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1.陶器2.瓷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1)彩陶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而成。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等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1陶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
彩陶又称陶瓷绘画,在中国,彩陶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彩陶造型一般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其色彩热烈、格调明快,于器物上绘制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成就主要体现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之中。1陶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1)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仰韶文化主要包括半坡和庙底沟两种类型。1陶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
“半坡彩陶”为仰韶文化的一部分,在1953年首先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被发现,主要包含水壶及碗等,陶器上渐渐有独特的符号,称为“半坡陶符”,纹饰有动物纹、几何纹、编织纹等。此后在临近各省也发现了类似的陶器。1陶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
“半坡彩陶”是我国彩陶文化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种类型。器形以卷唇盆和圆底盆、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鼓腹尖底瓶为主,造型较单纯,纹饰多为自然形态的再现,形象可爱,如鱼纹、人面纹、蛙纹等,风格朴实厚重,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彩陶盆、三鱼纹彩陶盆(如图7-3所示)、几何纹彩陶盆等。1陶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图7-3三鱼纹彩陶盆
庙底沟时期,彩陶进入了成熟的发展期,是仰韶文化彩陶艺术的高峰。器型仍以盆、钵、瓶为主,形体多呈倒三角形,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纹饰由半坡的写实向变形发展,以几何图案为主,通常以圆点、弧线、三角、曲线等组成回旋勾连纹,尤其以花瓣图案和鸟纹最富特色,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显得轻快、活泼,别有一番意趣。1陶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图7-4鹳鱼石斧彩陶1陶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其代表作品有鹳鱼石斧彩陶(如图7-4所示)、彩陶花瓣纹盆、彩绘鲵鱼纹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等。
(2)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将彩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分别代表三个发展时期。其中,以马家窑类型彩陶(如图7-5所示)最为精美。马家窑类型彩陶一般为泥质红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和土黄色。制作者以明亮的黑彩,在打磨光滑的陶底上绘出草叶、旋涡、波浪、圆点、平行风格等纹饰。其构图严谨,笔法娴熟,图案极富变化,色彩绚丽。1陶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图7-5马家窑文化彩陶2)黑陶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在公元前2500年至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中,出现了黑陶,这是中国制陶工艺的一次高峰。黑陶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构成中华思想文化的渊源龙脉。1陶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
随后,在鲁、陕、晋、豫、冀等地都有类似发现,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1陶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1陶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分为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轮制,胎壁厚度仅为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后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如图7-6所示),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图7-6黑陶高柄杯3)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造型独特、色泽艳丽的低温彩釉陶器。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中国画、雕塑等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1陶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
唐三彩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为胎料,用含铅、铝的氧化物做熔剂,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矿物质做着色剂,其釉色呈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由于经常用黄、绿、褐等为基本釉色,人们统称为“唐三彩”。1陶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1陶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唐三彩多用于殉葬冥器,器形有人物(如图7-7所示)、鸟兽、车马等雕塑形象,造型生动逼真,富有生活气息。此外,唐三彩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釉彩。釉色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花纹流畅,显示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图7-7唐三彩人物作品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2瓷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
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2瓷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1)瓷器的分类
(1)青瓷。青瓷是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它最早产生于商周时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其烧制工艺才基本成熟。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彩纯洁而又斑斓著称于世。2瓷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宋代汝窑青瓷胎质细腻,釉料稠润清莹,有“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诗句来形容其纯正的天青色,其造型古朴雅致,风格高雅古朴。如汝窑青瓷莲花三足洗(如图7-8所示),其造型奇特,构思巧妙,且发色天青,釉色温润如古玉。图7-8汝窑青瓷莲花三足洗2瓷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2)白瓷。东汉时期已出现早期的白瓷,至隋唐时期才发展成熟。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滑,做工精细。唐代白瓷窑多集中于北方,如河北邢窑、定窑。邢窑白瓷执壶(如图7-9所示)线条流畅,造型优美,胎质坚硬细洁,釉色洁白莹透,通体素净,有“类银类雪、洁白如玉”的美誉。图7-9邢窑白瓷执壶2瓷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3)青花瓷。青花瓷(如图7-10所示)是以钴料为着色剂,在瓷器素胎上绘出图案,然后上一层无色透明釉,在1300℃左右高温烧制下,使花纹变成蓝色。青花瓷色调艳丽青翠,风格素雅秀丽,优雅宁静,且永不褪色。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图7-10青花瓷2瓷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4)黑瓷。
黑瓷又称天目瓷,是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它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周时期已出现黑瓷。东晋德清窑的黑瓷,釉厚如堆脂,色黑如漆。至宋代,黑瓷品种大量出现,河北定窑生产的黑瓷,胎骨洁白而釉色乌黑发亮;福建建窑烧制的黑瓷(如图7-11所示),因含铁量较高和烧窑时保温时间较长,形成了免毫纹、油滴纹、曜变等黑色结晶釉,颇为珍贵。2瓷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图7-11建窑黑釉兔毫盏
2)宋代五大名窑(1)汝窑。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2瓷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汝瓷在我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之首,当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乡汝州汝瓷一厂专家们第一批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仿汝器物,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汝瓷厂专家试烧成功并得到陶瓷专家的鉴定,均达到甚至超过宋代汝窑水平。2瓷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2)南宋官窑。南宋官窑是宋室南迁后设立的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前期设在龙泉(今浙江龙泉大窑、金村、溪口一带),后期设在临安郊坛(今浙江杭州南郊乌龟山麓)下。两窑烧制的器物胎、釉特征非常一致,难分彼此,均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2瓷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3)哥窑。哥窑的遗址至今尚未找到。有的文献上将浙江龙泉官窑称为哥窑,实为讹传。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黄、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有大小纹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俗称“金丝铁线”。从瓷器的釉色、纹片、造型来看,均不同于宋代龙泉官窑。2瓷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4)钧窑。钧窑在今河南禹县,因此地唐宋时为钧州所辖而得名。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各种艺术瓷器。2瓷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5)定窑。定窑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2瓷器二、陶瓷的分类及其特点1.陶器作品欣赏2.瓷器作品欣赏三、陶瓷艺术作品欣赏1陶器作品欣赏1)人面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如图7-12所示),通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图7-12人面鱼纹彩陶盆三、陶瓷艺术作品欣赏2)唐三彩胡人牵骆驼俑“胡人”是古代汉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并扩而大之,涵盖中亚、西亚等少数民族与国家。由长安通向中亚、西亚以至于阿拉伯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通、贸易的重要纽带,唐代时这条商路更加繁荣,商队络绎不绝。骆驼是商客的坐骑,也是托运物资的工具,被称为“沙漠之舟”。墓中以胡人牵骆驼俑作为随葬品,是对唐代现实生活的生动反映。1陶器作品欣赏三、陶瓷艺术作品欣赏1陶器作品欣赏唐三彩胡人牵骆驼俑由一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音乐教育信息化应用计划
- 医院信息化背景下电子病历系统优化与医疗信息化建设研究报告
- 开发工具管理办法
-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2025网络文学出海市场潜力报告
- 彩虹管理办法规定
- 成本督导管理办法
- 异常钻孔管理办法
- 异地多点管理办法
- 村民住宅管理办法
- 挂车运输管理办法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3年版)
- GH/T 1020-2000梳棉胎
- GB/T 35051-2018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
- GB/T 10752-2005船用钢管对焊接头
- 整改情况报告书(填写范本)
- 猪链球菌病及其防控课件
- 线性代数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办公室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120 急 救转诊记录单
- 围墙工程量清单
- 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处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