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集训3 空气与生命(解析版)_第1页
专题复习集训3 空气与生命(解析版)_第2页
专题复习集训3 空气与生命(解析版)_第3页
专题复习集训3 空气与生命(解析版)_第4页
专题复习集训3 空气与生命(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年级下科学期末专题复习集训3空气与生命

总分:16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红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氢气可以燃烧,所以氢气可用作助燃剂

【答案】D

【解析】A、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可用于制作烟幕弹,故选项说法正确。B、金属钨熔点高,制

成的灯丝不易熔断,可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故选项说法正确。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

装袋内防腐,故选项说法正确。D、氢气能燃烧,能作燃料,但不能作助燃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2.如图是一组与燃烧有关的实验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1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实验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因为氧气的助燃性

.实验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1,是因为红磷量不足

C25

D.实验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答案】C

【解析】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故正确;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

烟,氧气具有助燃性,故正确;.实验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1,是因为点燃红磷后没有快速伸入集气

C25

瓶并塞紧瓶塞,若红磷量不足会导致实验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足1,故错误;.实验热水中白磷没有

25D1

与氧气接触,所以没有燃烧,故正确。

3.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可以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上述两

种方法的共同点主要有()

A.采用二氧化锰均可改变其反应速率B.反应都不需加热

C.都利用含氧物质分解来达到目的D.两种方法所需仪器相同

【答案】C

第1页共14页.

【解析】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为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通常加入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而高锰酸

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制取氧气,不需要催化剂分析;故A错误;B、过氧化氢可以在常温下分解,不需要进

行加热;高锰酸钾在常温下不能分解,分解高锰酸钾时必须进行加热;故B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都利用含氧物质分解来达到目的;故C正确;D、根据由于过氧化氢常

温下可以分解,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不需要使用酒精灯;而高锰酸钾必须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使用高

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必须选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故D错误。

4.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答案】A

【解析】用沙土盖灭火堆,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没有撤离可燃物,可燃物的

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盖上沙土能够降低温度,但是不是主要原因。由分析可知,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

要灭火原理是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5.下列做法科学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锅内的油着火时,用水浇灭

C.高层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人们应乘电梯快速下楼

D.逃离浓烟密布的火灾现场时.人应俯身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

【答案】D

【解析】A、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来吹灭,以防着火,故错;B、油的密度小于水,

会漂浮在水面上,所以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错;C、高层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

生,因为电梯随时可能因断电而停运,故错;D、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这些气

体的密度小,会向上浮,因此人应俯身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逃离,故对。

6.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

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硫、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

【答案】D

【解析】A、在点燃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

化二铁。故A描述错误。B、在点燃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故B描述错误。C、铁、硫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描述错误。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提供了氧,具有氧化性,

故D描述正确。

7.超细铁丝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材料,可在低温环境下将CO2分解为炭.下列推测不合理的()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第2页共14页.

C.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可能是O2D.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答案】A

【解析】A、根据题意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铁作催化剂,将CO2分解为C与O2),而不是化合反应,

故A错误。B、分解CO2的却有助于降低温室效应,故B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外一种产物可

能是氧气,故C正确。D、根据CO2的性质知,二氧化碳性质在低温下很稳定,由题意知在低温下二氧化

碳分解为碳,可推应该做催化剂,故D正确。

8.实验室制氨气(NH3)是利用氢氧化钙固体粉末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取的。已知氨气易溶于水,密

度比空气小,则实验制取NH3应选择的装置是()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⑤

【答案】A

【解析】反应物为固体混合物,且需要加热,选择固体加热装置,因此为①,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

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选择向下排空法收集,所以选择④。

9.如图所示的反应,下列有关这几个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都是氧化反应B.都是缓慢反应C.都生成了氧化物D.都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

【答案】B

【解析】A、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

铁,人的呼吸作用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铁丝生锈都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人的呼吸作用,铁丝生锈都是缓慢反应,故错误;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人的呼吸作用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铁丝

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都生成了氧化物,故正确;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都利用了

氧气的氧化性,故正确。

10.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

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3页共14页.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D.MgCO3受热易分解成MgO和CO2,也可作阻燃剂

【答案】A

【解析】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温度,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B、Mg(OH)2分

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正确;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正确;D、MgCO3

受热易分解成MgO和CO2,也可作阻燃剂,正确。

11.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说法正确。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说法错误。C、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和氧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

和质量不发生改变,故说法正确。

12.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不仅能与活泼的金属反应,也能与许多不活泼的金属反应。如:3Cu+8HNO3

(稀)═3Cu(NO3)2+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OB.NO2C.N2OD.N2O4

【答案】A

【解析】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看,反应前3Cu、8HNO3

中含Cu、H、N、O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3Cu(NO3)2、4H2O中含Cu、H、

N、O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2X中含2个N

原子和2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N原子、1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13.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

的推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只含有碳、氢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氧,可能含有硫元素

【答案】A

【解析】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生成物中含

有碳元素、硫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则反应物中也含有碳元素、硫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则可推测二

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都来自有机物;又知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故生成物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故可判断该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是否含有氧

第4页共14页.

元素无法确定。

14.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C.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D.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

【答案】C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在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

催化剂

¯

反应方程式为:CO+H2OCO2+H2;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个分子变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

120℃

子的总数不变,故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甲与丙的质量比是28:44,所以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

丙,故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过程不能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故错误;D.由方程式

可知,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故正确。

15.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

列有关超临界CO2流体说法正确的是()

A.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其组成与干冰不同

B.超临界CO2流体与CO2气体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D.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答案】D

【解析】A.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但它与干冰的化学组成相同,均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说

法错误;B.超临界CO2流体与CO2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子,所以超临界CO2流体与CO2气体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说法错误;C.超临界CO2流体能阻燃,说明

其不具可燃性,说法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说

法正确。

16.有人将90千克土壤盛在木桶里,将重23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桶中,只浇灌纯净的水5年后再次称

量,发现土壤重量减少0.057千克,柳树重量增加7.45千克.柳树增加的重量主要来自()

A.土壤中的无机盐B.土壤中的有机物

C.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

第5页共14页.

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土的重量只减少了0.057千克,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

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量很少;只浇灌纯净的水5年后,被柳树吸收后大部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

失了,一部分作为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

会使重量减轻;而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

的体内,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可见D符合题意。

17.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7题图18题图

A.a步骤黑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

B.b步骤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C.c步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

D.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答案】D

【解析】A、a步骤黑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淀粉)。A正确。B、b步骤遮光选叶,

设计对照实验,方法: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B正确。C、c步骤隔水加热。把叶

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其中小烧饼中的液体是酒精,大烧杯中的液体是水。C正确。D、

d步骤用碘液染色,观察现象:叶片见光的部分变成蓝色,遮光部分不变成蓝色。得到结论:光合作用需要

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D错误。

18.如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乙图都表示吸气状态

B.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乙图都表示呼气状态

C.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丙图都表示呼气状态

D.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丙图都表示吸气状态

【答案】D

【解析】A、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图乙气球变小,表示呼

气。A错误;B、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图乙气球变小,表示

呼气,B错误;C、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图丙气球变大,表示

吸气。C错误;D、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图丙气球变大,表

示吸气。D正确。

第6页共14页.

19.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N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

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B.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

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

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C.MN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

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D.NP段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

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照常进

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综上所述:A、C、D选项分析不正确,B选项分析正确。

20.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

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不等于生成的I2的质量

B.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氧原子总数

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

【答案】D

【解析】A、由I2O5+5CO═I2+5CO2,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不等于生成的I2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相等,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氧原子总数,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

I2O5+5CO═I2+5CO2,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不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1.“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CO2在该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

的具体体现之一。

第7页共14页.

(1)如果A是葡萄糖(C6H12O6),它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碳”是指__________(选填“单质”、“元素”、“原子”);

点燃

¯

(3)某有机物R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R+3O22CO2+3H2O,R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答案】(1)1﹕2﹕1;(2)元素;(3)C2H5OH

【解析】(1)葡萄糖(C6H12O6)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6:12:6=1﹕2﹕1。(2)自然界中“碳

点燃

¯

循环”的“碳”是指碳元素。(3)R+3O22CO2+3H2O,反应前含有R和6个O原子,反应后含有2个C原

子,7个O原子和6个H原子,故R中含有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其化学式为

C2H5OH。

22.潜水艇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

②电解水;③常温下用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方法①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最合适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__________.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

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2种)

【答案】(1)KMnO4→K2MnO4+MnO2+O2(2)③;节约能源;能将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解析】(1)已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是:KMnO4→

K2MnO4+MnO2+O2.(2)方法③不用加热,不用通电,操作简单,还能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23.如图是某同学构建O2与CO2的知识网络,回答:

(1)转化a得到的氧气、氢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

(2)在自然界中,实现转化e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化c与转化f均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但选用的发生装置是不同的,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转化f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题图24题图

【答案】(1)1:2(2)植物光合作用(3)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不同

¯

(4)2KMnO4K2MnO4+MnO2+O2↑

第8页共14页.

【解析】(1)水在通电分解时,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之比却为1:2;正极为氧气、负极为氢气,即氧

气、氢气体积比为1:2;

(2)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过程,所以该过程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3)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

取气体,

(4)转化f是高锰酸钾在受热的条件下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4.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Au)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

在120℃下发生反应,为氢能经济的推广以及氢气纯化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回答

下列问题:

(1)反应微观模型中,共有__________种元素。

(2)该反应过程中:

①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

②对H2O起吸附催化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须注明反应条件),反应中有

__________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催化剂

¯

【答案】(1)五;(2)①没有;②Mo2C。(3)CO+H2OCO2+H2;2。

120℃

【解析】(1)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微观模型中,有碳、氧、氢、金、钼5种元素;

(2)①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过程中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没有变化。

②从图可以看出该反应中Mo2C对CO分子起吸附催化作用。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

催化剂

¯

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O+H2OCO2+H2;该反应的前后,碳元素由+2价升高为+4价,

120℃

氢元素由+1价降低为0价,反应中有2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5.某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后,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前首先对图ABC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BC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一段时间后,抽取A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D是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单位:LX)对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试分析:

对比曲线甲和乙,都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之一。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

度差异是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b点和c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受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第9页共14页.

【答案】(1)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光;二氧化碳(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吸

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

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

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图中,A和B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是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B和C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

碳,是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图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光、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

影响。

(3)A装置中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一段时间后,抽取A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

灰水变浑浊,原因是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4)甲或乙曲线都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由图象甲和乙都是随着二氧化

碳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a点和b点的光

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同一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

强度越强。b点和c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同一光照强度,二氧化碳

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强。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48分)

26.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A,把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壁慢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层蜡烛先熄灭(填写“上”

或“下”).因此,由这一性质决定的二氧化碳的用途是__________.

(2)如图B,分别取直径相同的镁条和铁丝各15cm,观察它们与氧气反应的现象,记录如下:

物质镁条铁丝

第10页共14页.

在空气中点燃后,剧烈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并在末端

现象发出耀眼白光.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放入氧气中,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选择相同长度和直径的上述两种金属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在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铁丝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

属于__________.

点燃

¯

【答案】(1)下;灭火;(2)做对比实验;引燃铁丝;3Fe+2O2Fe3O4;化合反应.

【解析】(1)把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壁慢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蜡

烛火焰后熄灭,这是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根据该性质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2)选择相同长度和直径的镁条和铁丝做实验的目的是做对比实验;在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

点燃

¯

用是引燃铁丝;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Fe3O4;此反应的

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27.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

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某同学为了验证氧化铜(难溶于水)是否能做过氧化氢(H2O2)分解制取氧气的催

化剂,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氧化铜是否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1.在试管中加入2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1.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

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结论: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实验二】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待实验一第2步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入2ml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结论: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氧化铜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没有改变

在实验后,该同学将反应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再称量。得到黑色固体质量为1g。

实验三结论:氧化铜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结论】综上所述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一】

2.取1gCuO固体于步骤1中的试管中,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第11页共14页.

振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实验二】探究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

1、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

퐶푢푂

¯

【实验结论】说明了氧化铜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2H2O22H2O+O2↑。

【解析】根据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及催化剂的性质回答。

(1)向第一步的试管中加入1克氧化铜,振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因氧化铜能

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迅速产生氧气,木条复燃。

(2)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重新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后,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木条复

燃;得出结论: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发生改变。

퐶푢푂

¯

(3)氧化铜是催化剂,故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8.某种植物的两个品种,品种A的光合作用强度比品种B高,为探究原因,进行了系列实验。回答

以下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因含有叶绿素而呈现绿色。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

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叶绿素可以溶解于__________中,研究者利用这点提取叶绿素,继续定量

测量,比较发现品种A比品种B的叶绿素含量高。

(2)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是由__________细胞调节的。研究者在大田种植实验中,将品种A、B种植于

同块田地,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采取不施氮肥、中氮和高氮三种不同浓度氮肥处理,

结果如图,发现在各种氮肥浓度下,品种A比品种B的气孔开放程度__________(填“高”或“低”),根

据该结果,对品种A比品种B光合作用强度高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还发现品种A的导管比品种B更加密集,推测这也是品种A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原因,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叶绿体;吸收光能;酒精;(2)保卫;高;气孔开放程度高,获得的二氧化碳多,二氧

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导管运输的是水,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析】(1)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体

的细胞结构是叶绿体,因含有叶绿素而呈现绿色。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是吸收光能,叶绿素可以溶

解于酒精中,研究者利用这点提取叶绿素,继续定量测量,比较发现品种A比品种B的叶绿素含量高;

(2)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是由保卫细胞调节的。研究者在大田种植实验中,将品种A、B种植于同块田

地,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采取不施氮肥、中氮和高氮三种不同浓度氮肥处理,结果如

第12页共14页.

图,发现在各种氮肥浓度下,品种A比品种B的气孔开放程度高,根据该结果,对品种A比品种B光合作

用强度高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气孔开放程度高,获得的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研究还发现品种A的导管比品种B更加密集,推测这也是品种A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原因,理

由是导管运输的是水,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9.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的生理活动,用天竺葵和老鼠作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A、

B、C装置中的玻璃罩是透明、密封的,A装置做遮光处理。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1773年,普利斯特利实验得出“植物能够更新变污浊的空气”的结论,根据所学可知植物通过

__________作用更新空气。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完全停止,这说明绿色

植物净化空气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

(2)以上实验装置A、B、C中,__________装置中的小老鼠最先死亡。理由是装置中的生物通过

__________作用更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