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科学12月月考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科学12月月考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科学12月月考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科学12月月考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科学12月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科学12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

雨后彩虹

B.

嫦娥飞天

C.

流星划破夜空

D.

大雁南飞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测木块长度

B.

熄灭酒精灯

C.

测液体温度

D.

测量液体的体积3.如图为摩洛哥后翻蜘蛛,当它遇到危险时,能以侧翻的方式立即跑路,其侧翻时的逃亡速度比正常行走快一倍。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生物体的哪一特征?(

)

A.能呼吸

B.能生长

C.能适应环境

D.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4.一个母细胞连续分裂4次,能形成的细胞个数为(

)A.

16

B.

4

C.

8

D.

325.生活中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A.

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0.15米

B.

课桌高度约为800毫米

C.

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35立方米

D.

杭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6.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蜗牛”的动物具有保存并不损害这种细胞器的非凡才能。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

A.

液泡

B.

叶绿体

C.

细胞膜

D.

细胞壁7.带鱼属于鱼类,下列动物中与它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

海豚

B.

鲨鱼

C.

海龟

D.

海葵8.如图所示的是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过程。其中①、③分别表示细胞的(

)

A.

分裂、生长

B.

分化、生长

C.

分裂、分化

D.

分化、分裂9.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

)

A.

输导组织

B.

营养组织

C.

分生组织

D.

保护组织10.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3.4米=3.4÷1/1000毫米=3400毫米

B.

3.4米=3.4米÷1/1000=3400毫米

C.

3.4米=3.4米×1000毫米=3400毫米

D.

3.4米=3.4×1000毫米=3400毫米11.小珂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

次测量,结果如下:14.34cm、14.36cm、14.35cm、14.48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

14.35cm

B.

14.36cm

C.

14.37cm

D.

14.38cm12.如下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A.

a→b→c→d

B.

c→a→b→d

C.

a→c→d→b

D.

c→a→d→b13.下列植物依次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排列的是(

)A.

海带、葫芦藓、蕨、苏铁、柑桔

B.

水藻、胎生狗脊、地钱、红松、银杏

C.

紫菜、葫芦藓、蕨、苹果、葡萄

D.

水绵、地钱、胎生狗脊、玉兰、红松14.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D.

15.分类学上小麦和玉米是同科不同属,小麦与大豆是同门不同纲。下列正确的是(

)A.小麦和玉米、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B.小麦与玉米、大豆之间共同特征一样多

C.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多,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少

D.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多16.如图是一张二分叉检索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体温是否恒定进行分类的是丙

B.

以受精方式不同进行分类的是乙

C.

以有无脊椎骨进行分类的是甲

D.

以有无飞行能力进行分类的是丁17.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A.

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一定错误

C.

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18.海洋探测船在例行探测任务中,发现在350米深处有乌贼、虾、蟹、鱼等,却没有绿色植物的踪迹。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空气

B.缺乏阳光

C.水温太低

D.水压太大19.小珂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向下俯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8mL,则小珂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

小于12mL

B.

等于12mL

C.

大于12mL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2mL20.小东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东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东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A.

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

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

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

D.

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二、填空题21.填适当的单位:

10月份,我校同学进行体检,小柯同学的身高为162________,体重为58.5________,体温为37________,肺活量为2000________。22.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对应字母填在横线上:

①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

②用于取用固体粉末的仪器是________;

③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________;

④用于加热其他装置的仪器是________.23.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温度计的温度为________。

⑵小球的直径是________。

⑶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

24.观察可分为两种,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叫定量观察。那么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________,用尺子测量课桌高度属于________。25.如图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植物细胞是图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填序号)(3)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乙细胞中的________在起作用。(填序号)26.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有________(填图中序号)。(2)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选择(

)。(多选)A.

大光圈

B.

平面镜

C.

小光圈

D.

凹面镜(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移动目镜,小黑点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________上。(4)把字形“┣”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字形应是(

)A.

B.

C.

D.

┻(5)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中甲转为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________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6)如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

)

A.

2、3、6

B.

2、4、6

C.

2、3、5

D.

2、4、5(7)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②③④①

B.

④③②①

C.

③②④①

D.

③④②①三、

实验探究题27.蚊子在水中产卵,卵孵化成幼虫,人们常可看到幼虫浮到水面的现象。(1)对“幼虫为何要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如果不进行实验,你认为下列各种假说可能正确的是(

)A.

幼虫需要光线

B.

幼虫需要氧气

C.

幼虫要寻找食物

D.

以上都是(2)小明和小林对“幼虫为何要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以下实验:同学烧杯水量mL幼虫/只光线温度/℃小明甲40020光照28乙40020黑暗28小林甲40040光照20乙40020光照28根据实验的设计,你认为小明同学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小明同学选择了20只幼虫而不是1只幼虫的原因是________。(3)小林同学想验证温度是否影响幼虫浮在水面的情况,你认为实验设计需要做什么改进?________。28.学校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对于同一个铅球怎样才能掷得更远。

猜想: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除此之外,你认为:________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下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5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__一定时,物体抛出________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⑵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2、3、4三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θ为________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29.菖蒲是一种湿地植物,菖蒲幼苗对污水是否有净化作用呢?某研究小组利用如下材料展开研究:不同地点采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普通池塘水(可视为正常水样)3种水样,菖蒲幼苗若干,透明玻璃缸若干个,测定BOD的设备。(注:BOD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量”,BOD越高,则表明污染越严重。)

【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设计要求步骤一:测定实验用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普通池塘水的BOD。获取实验证据步骤二:取3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三个缸分别标上1号、2号和3号。取材编号步骤三:1号、2号、3号缸中分别倒入5升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普通池塘水,并分别放入5株大小、长势相似的菖蒲幼苗。处理对照步骤四:将三个缸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相同且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后,重新测定各缸水样的BOD。获取实验证据步骤五:重复上述实验3次(或以上),记录数据求平均值。增加实验可靠性(1)步骤三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__。(选填“1号缸”或“2号缸”或“3号缸”)(2)若实验结果是________,则说明菖蒲幼苗对污水有净化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答案】B【考点】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

【解答】A、雨后彩虹,不受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是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属自然现象,A错误;

B、嫦娥飞天,是指运载火箭升空是人的创造,不属于自然现象,B正确;

C、流星划破夜空,是大自然运作规律自发现成的属自然现象,C错误;

D、大雁南飞,是鸟类的迁徙,不受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属自然现象,D错误。

故选B2.【答案】C【考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注意刻度尺使用的四点:一、选正确;二、放正确;三、看正确;四、读记正确。

(2)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

(3)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4)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解答】A、测木块长度,图中刻度尺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没有与物体边长紧贴,尺子斜了,A错误;

B、熄灭酒精灯,图中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在吹,操作错误,应该用灯帽盖灭,B错误;

C、测液体温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操作正确,C正确;

D、测量液体的体积,图中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没有与被测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操作错误,D错误。

故选C3.【答案】D【考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1,有严整结构2,有新陈代谢3,生长现象4,应激性5,生殖和发育6,遗传变异7,适应一定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解答】根据题中信息“摩洛哥后翻蜘蛛,当它遇到危险时,能以侧翻的方式立即跑路,其侧翻时的逃亡速度比正常行走快一倍。”可知,这一现象主要指蜘蛛遇到危险做出了快速逃跑的反应,表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选项正确。

故选D4.【答案】A【考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解析】【分析】细胞分裂是指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2个子细胞的过程,所以细胞分裂时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后的细胞长到母细胞一般大小时又可以进行分裂。所以细胞数量成2n数量级增长。

【解答】根据分析细胞分裂时数量增加的情况可知,细胞数量成几何倍数2n增长,n表示分裂的次数,所以题中细胞连续分裂4次,能形成细胞个数为16。A选项正确。

故选A5.【答案】C【考点】估测【解析】【分析】估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在估测时也有一些标准。对生活中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和长度进行估计时,可以与生活中熟知的一些物体进行比较,得出这种物体的质量或长度。

【解答】A、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0.15米,一个茶杯大概2个手掌的高度,约0.15米估计正确,A错误;

B、课桌高度约为800毫米,800毫米等于0.8米大概人身高的一半,估计正确,B错误;

C、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35立方米,教室的长大约长10m,宽7米,高3米,体积V=10m×7m×3=210m3,估计错误,C正确;

D、杭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夏季高温天可达38℃,估计正确,D错误。

故选C6.【答案】B【考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取有机物,主要原因是因为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结构。据此可以回答问题。

【解答】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绿叶海蜗牛”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叶绿体,B选项正确。

故选B7.【答案】B【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生物分类中根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可分为七个等级,从高到低可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的分类的基本单位,每一种生物都可以通过此七个等级在分类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分类等级越高生物种类越多,生物间的相似点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等级越低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带鱼属于脊索动物门,鱼纲。选项中的四种动物分别属于,A海豚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B鲨鱼属于脊索动物门,鱼纲;C海龟属于脊索动物门,爬行纲;D海葵属无脊椎动物,所以鲨鱼与带鱼同属鱼纲,具有的相似点最多,亲缘关系最近,B选项正确。

故选B8.【答案】C【考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解析】【分析】细胞的变化有分裂、生长和分化。细胞分裂是指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2个子细胞的过程;细胞生长是指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只有母细胞的一半,经过营养的吸收利用后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的过程;细胞分化是指分裂产生的一部分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相同的一类细胞的过程。结合定义和图形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根据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概念可知,①表示由一个产生两个细胞,属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生长后继续分裂;③表示形成了各种形态的细胞,属于细胞分化。所以①是分裂、③是分化,C选项正确。

故选C9.【答案】A【考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到植物的其它部分。植物的导管主要由植物的输导组织构成。

【解答】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主要是通过导管将红墨水运输到了花,所以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输导组织,A选项正确。

故选A10.【答案】D【考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单位换算时要注意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每个等式都只能带一个单位。中间过程单位在最后一项的后面。

【解答】A、3.4米=3.4÷1/1000毫米=3400毫米,米到毫米的进率是1000,应该乘以1000,A错误;

B、3.4米=3.4米÷1/1000=3400毫米,进率错误,中间过程的单位也错误,B错误;

C、3.4米=3.4米×1000毫米=3400毫米,中间过程只能有一个单位,且在最后一项的后面,C错误;

D、3.4米=3.4×1000毫米=3400毫米,进率正确,单位表示也正确,换算正确,D正确。

故选D11.【答案】A【考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错误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刻度尺测量得到的测量值包括准确值部分和估计值部分,准确值是可通过刻度尺的刻度直接确定的,估计值是最小刻度内的部分需要进行估计,不同次数、不同的人测量时可以不同,但准确值部分必须是相同的。所以计算平均值时先判断数值是否存在错误,如有错则不可使用。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保留的小数依据所使用刻度尺的读数规则的位数相同。

【解答】题中测量得到的四个数值:14.34cm、14.36cm、14.35cm、14.48cm,其中14.48cm这一数值的准确值部分与其余的三个不同,所以这一数值是错误的,在计算平均值时不能使用,所以测量的平均值为:(14.34cm+14.36cm+14.35cm)/3=14.35cm,A选项正确。

故选A12.【答案】B【考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等步骤。其中调焦时需先将镜筒下降接近装片,此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寻找到像。

【解答】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等步骤,其中调焦时需先将镜筒下降接近装片,此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寻找到像。所以图中的操作顺序是c对光、a安放、b物镜下降、d上升找像,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a→b→d,B选项正确。

故选B13.【答案】A【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植物有五大类分别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根据各类植物的常见类型可对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A、海带属藻类植物、葫芦藓属苔藓植物、蕨属蕨类植物、苏铁属裸子植物、柑桔属被子植物,与题意相符,A正确;

B、水藻属藻类植物、胎生狗脊属蕨类植物、地钱属苔藓植物、红松属裸子植物、银杏属裸子植物,与题意不符,B错误;

C、紫菜属藻类植物、葫芦藓属苔藓植物、蕨属蕨类植物、苹果属被子植物、葡萄属被子植物,与题意不符,C错误;

D、水绵属藻类植物、地钱属苔藓植物、胎生狗脊属蕨类植物、玉兰属被子植物、红松属裸子植物,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A14.【答案】D【考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操作显微镜时两只眼睛都要睁开,用左眼观察目镜,同时右眼睁开。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A、C选项都只有一只眼睁开,操作错误;B用右眼观察目镜,且用手遮左眼操作错误;D选项两眼都睁开,操作正确,D选项正确。

故选D15.【答案】C【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生物分类中根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可分为七个等级,从高到低可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的分类的基本单位,每一种生物都可以通过此七个等级在分类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分类等级越高生物种类越多,生物间的相似点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等级越低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A、小麦和玉米、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同属植物有许多共同特征,A错误;

B、小麦与玉米、大豆之间共同特征一样多,他们同处的分类等级不同,他们之间的共同特征也不相同,B错误;

C、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多,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玉米的分类等级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多,小麦和大豆的分类等级高共同特征少,叙述正确,C正确;

D、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多,由C选项可知,D错误。

故选C16.【答案】C【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1)对生物进行分类时要依据生物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二分叉检索表是提出一个依据然后将动物分成两类,再提出一个依据再分成两类的方式,对生物进行逐一分类直到每种生物分到对应的位置。

(2)由题干和选项可知,此题是要根据分类的结果来得出分类的依据。

【解答】A、以体温是否恒定进行分类的是丙,依据丙这一条件将生物分成了两栖类和爬行类,而这两类都是变温动物,A错误;

B、以受精方式不同进行分类的是乙,受精方式有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鸟类、哺乳类、爬行类都是体内受精,两栖类是体外受精,所以乙不是受精方式不同进行的分类,B错误;

C、以有无脊椎骨进行分类的是甲,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有脊椎骨的,棘皮动物和软体动物都无脊椎骨,据此分类,所以甲的依据是有无脊椎骨,C正确;

D、以有无飞行能力进行分类的是丁,依据丁将动物分成了鸟类和哺乳类,鸟类中有部分已经不具飞行能力,哺乳类中也有能飞行的动物如蝙蝠,所以D错误。

故选C17.【答案】D【考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体温计特点,因为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特别细的弯曲,所以温度升高时液柱上升,温度下降时特别细处断开,液柱不会下降;体温计使用前必须将液柱甩到刻度以下,才能测量人的体温。

【解答】由题可知,用一只液柱在37.5℃的体温计未甩的情况下去测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依据体温计结构可知体温计有只上升不下降的特点,所以测得的温度为37.5℃的,实际情况可能是体温低于37.5℃或等于37.5℃。第二次温度为38.5℃,液柱有上升的情况所以这次的温度能表示学生实际的体温。第三次时的温度与第二次相同,由第一次的分析可知,这时的实际情况可能是体温低于38.5℃或等于38.5℃。所以第二次的一定正确,第一次、第三次可能正确,D选项正确。

故选D18.【答案】B【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但在穿过的过程中能量会有损失,所以在深海中光会逐渐减弱,较深处光是到不了。

(2)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植物属于自养型,所以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在没有光的地方植物无法生长。

【解答】海洋探测船在例行探测任务中,发现在350米深处有乌贼、虾、蟹、鱼等,却没有绿色植物的踪迹。因为在深海处没有光,所以植物无法生长,故出现题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阳光,B选项正确。

故选B19.【答案】A【考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的正确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俯视或仰视读数都是错误的,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据此可以进行解答。

【解答】小珂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向下俯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因为是俯视读数所以得到的数值是偏大的,量筒内实际液体小于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8mL,这次的读数是正确的。用偏大的20mL减去正确的8mL得到12mL,12mL也是偏大的,实际倒出的液体小于12mL,A选项正确。

故选A20.【答案】D【考点】制定探究方案【解析】【分析】此题实际是探究两种橡胶球的弹性好差。设计对照实验研究时,球的种类是控制的变量,其它方面都应该相同。还有的问题就是要将弹性变的可观察,从选项可以看出主要通过球的反弹距离来判断弹性的好差。

【解答】此题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探究两种橡胶球的弹性好差,控制球的种类不同而使其它条件相同。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掷球的力度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较;A错误;

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软硬不能表示弹性的好差,B错误;

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掷向地面的力度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较,C错误;

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实验中只有球的种类不同,其余条件都相同,方案正确,D正确。

故选D二、填空题21.【答案】cm;kg;℃;mL【考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题中体检测量了学生的身高、体重、体温、肺活量等物理量,需要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学生做此题时可以根据对自身这些物理量的了解进行解答。

【解答】小柯是一名初中学生,初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2cm,体重大约为58.5kg,人体正常体温为37℃,肺活量用体积单位表示为2000mL。

故答案为:cm;kg;℃;mL22.【答案】H;G;I;F【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图中仪器A是坩埚钳、B是滴管、C是集气瓶、D是烧杯、E是水槽、F是酒精灯、G是药匙、H是量筒、I是试管。根据这些常见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可以解答此题。

【解答】①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H;②用于取用固体粉末的仪器是药匙G;③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试管I;④用于加热其他装置的仪器是酒精灯F。

故答案为:H;G;I;F23.【答案】-34℃;1.10cm;20cm3【考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温度计示数有“零上”和“零下”温度读数时要看清。液柱上升示数增大的是“零上”,液柱上升示数减小的是“零下”。

(2)圆形或球形物体用“卡尺法”可以测量出直径。读出起始端的数值和末端的数值,两数减小即为物体的直径。

(3)用量筒排水法可以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物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即得物体的体积。

【解答】(1)图中温度计的液柱向上示数减小,所以此温度所示的值是“零下”的,正确读数为-34℃;

(2)小球的起始端的刻度值是2.00cm,末端的刻度值是3.10cm,所以小球的直径为:3.10cm-2.00cm=1.10cm;

(3)量筒中水的体积是110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是130mL,所以石块的体积为:130mL-110mL=20mL=20cm3。

故答案为:(1)-34℃;(2)1.10cm;(3)20cm324.【答案】定性观察;定量观察【考点】观察的分类【解析】【分析】根据题中对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的定义可以回答此题。

【解答】根据观察可分为两种,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叫定量观察。可知,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时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属定性观察,用尺子测量课桌高度需要测量具体数据属于定量观察。

故答案为:定性观察;定量观察25.【答案】(1)甲

(2)④

(3)②【考点】观察细胞,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2)根据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可以回答此题;

(3)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它可以让水自由进出,但无机盐不能自由进出。

【解答】(1)图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比较甲乙丙图可知,甲图为植物细胞。

(2)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所以填④;

(3)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它可以让水自由进出,但无机盐不能自由进出。所以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乙细胞中的细胞膜②在起作用。

故答案为:(1)甲;(2)④;(3)②26.【答案】(1)5、7

(2)A,D

(3)目镜

(4)B

(5)左下方

(6)C

(7)D【考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显微镜能将细胞等微小的物体放大进行观察,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有物镜和目镜;

(2)显微镜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反光镜和遮光器,光强时可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弱时可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3)判断显微镜中看到的小黑点,可使用替换法。黑点有可能出现的地方是装片上、物镜上和目镜上,可以通过移动或替换镜头的方式确定黑点的位置;

(4)在显微镜中所成的像是倒像(左右相反,上下对调)。告诉你物体的形状要你说出像的形状有两种简单的方法:一、可以利用数学中画对称图形的方式得到结果,先画左右对称,再由上面画出的像画出上下对称的图形,即为看到的倒像;方法二、可将物体画在一张纸上然后将纸旋转180º得到的形状即为看到的倒像;

(5)将物像从一侧移动视里的中央并进行放大,涉及的操作有移动装片,由于所成的像是倒像移动装片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换用高倍镜可调节物镜转换器;

(6)显微镜放大倍数由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决定。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可以根据镜的长度进行判断,目镜一端有螺纹,目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没有螺纹,物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大,反之则相反。放大倍数较小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较大,放大倍数较大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较小。

(7)“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实验步骤有:擦、滴、撕、展、盖、染等。

【解答】(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有目镜和物镜,序号分别是5、7;

(2)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选AD。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说明小黑点不在载玻片上;移动目镜,小黑点移动,说明小黑点在目镜上。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目镜上;

(4)把字形“┣”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字形,可将原图形所在纸旋转180º得到的图形如B选项所示,所以B选项正确。

(5)甲图中像在视野的左下方,实际物体在右上方,要将像移动视野的中央,必须将实际物向左下方移;

(6)显微镜放大倍数由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决定。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可以根据镜的长度进行判断,目镜一端有螺纹,目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没有螺纹,物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大,反之则相反。放大倍数较小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较大,放大倍数较大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较小。要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需要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由图可知物镜2的放大倍数最大,目镜3的放大倍数最大,放大倍数大时物镜距离装片的距离较小为5,所以2、3、5正确,故选C。

(7)“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实验步骤有:擦、滴、撕、展、盖、染等。所以图四四步中,排第一的是滴③;第二步是撕④;第三步是展②;第四步是盖①,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