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新技术 课件 第二章 代用燃料汽车_第1页
现代汽车新技术 课件 第二章 代用燃料汽车_第2页
现代汽车新技术 课件 第二章 代用燃料汽车_第3页
现代汽车新技术 课件 第二章 代用燃料汽车_第4页
现代汽车新技术 课件 第二章 代用燃料汽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代用燃料汽车清洁燃料汽车气体燃料汽车氢燃料和生物燃料汽车(一)清洁燃料汽车

基本概念中国清洁燃料面临的挑战

汽柴油组成与排放的关系

国外清洁燃料的变化趋势及发展动向我国车用汽油及柴油质量现状清洁汽油生产技术及发展方向清洁柴油生产技术及发展方向

车用清洁燃料的定义美国清洁空气条例(CAA)对车用清洁燃料的定义是:能使汽车排气污染,低于常规汽油或柴油的燃料或能源对当前的我国情况而言,能使汽车排气达到我国于2000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汽车排放强制性国家标准GB14761-1999,GB17691-1999和GB3847-1999的车用燃料,在中国范围内就应被认为是清洁燃料清洁燃料汽车的定义

凡使用车用清洁燃料,并证明其排放尾气能达到在汽车行驶国家或地区法定的汽车排放限值的汽车,称为清洁燃料汽车

车用清洁燃料车用清洁燃料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醇类和汽油的混合物,电(包括带料净化和重整系统的车用燃料电池),以及新配方汽油。炼油工业正面临环保及汽车双重压力环境车用燃料汽车中国加入WTO2008年在我国举办绿色奥运汽车工业国际化、现代化汽车排放标准(欧II、欧III)执行的时间表提前中国清洁燃料面临的挑战清洁燃料生产实施中

面临的瓶颈问题

改进生产工艺所需的巨大投资清洁燃料价格同普通燃料的竞争性政府的激励机制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状况大气污染酸雨:SOx

温室效应:CO2,CH4,NOx,臭氧层破坏:氟氯烃光化学烟雾:NOx,汽车尾气SOx

、NOx

、HC、颗粒物PM大气污染物中机动车排放分担率(%)汽油组成对排放的影响降低硫含量,可显著减少SOx排放,有限度减少NOx、CO、HC和有毒物排放;降低芳烃含量,可明显减少尾气中有毒物质排放;加入含氧化合物,可提高抗爆性,使燃烧完全,降低CO、HC排放,但对NOx、有毒物排放影响不显著;降低烯烃,可明显降低同臭氧结合倾向。柴油组成与排放的关系随着硫含量的增加,尾气中的SOX增加随着多环芳烃的增加,NOX和PM增加,而CO和HC下降随着十六烷值的增加,CO和HC排放显著下降,NOX排放略有下降,但PM增加硫含量对汽车排放的影响硫含量从450ppm降低至50ppm烯烃含量对汽车排放的影响烯烃含量从20%降低至5%芳烃含量对汽车排放的影响芳烃含量从45%降低至20%车用柴油十六烷值与排放关系车用柴油多环芳烃含量与排放关系控制途径:汽车生产技术改进生产使用清洁燃料提高汽车压缩比电子喷射闭环控制催化转换器汽油缸内直接喷射PM捕集过滤器废气再循环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

降低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减少毒性空气污染物(Toxics)排放苯、1.3丁二烯、甲醛、乙醛、多环有机物

减少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减少颗粒物(PM2.5、PM10)排放

提高尾气催化转化器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

清洁燃料的主要目标清洁汽油的一般特性

尽可能低的苯含量

较低的蒸汽压尽可能低的硫含量

较少的芳烃较少的烯烃较低的终馏点

添加含氧化合物足够量的汽油清净剂清洁车用柴油的一般特性

降低多环芳烃含量提高十六烷值尽可能低的硫含量

限制密度范围较低的终馏点添加柴油清净剂

国外车用汽油的发展趋势

尽可能低的苯含量

较低的蒸汽压尽可能低的硫含量较少的芳烃较少的烯烃较低的终馏点

添加含氧化合物足够量的汽油清净剂

降低多环芳烃含量提高十六烷值尽可能低的硫含量

限制密度范围较低的终馏点添加柴油清净剂

国外车用柴油的发展趋势美国含氧汽油及新配方汽油1990.11美国国会批准“空气清净法”修正案1992.11含氧汽油开始(含氧量<2.7wt%)1995.1新配方汽油简单模型1998.1复杂模型开始2000第二阶段开始44个CO超标地区9个臭氧超标城市美国新配方汽油的市场份额含氧汽油新配方汽油

32%常规汽油国内车用汽油质量现状硫含量高

集团公司2000年平均硫含量为0.05%,最低0.01%,最高0.10%。烯烃含量高

集团公司2000年90#汽油烯烃含量平均45.7%,最高为60%,最低为17%。

芳烃含量低

集团公司汽油芳烃含量平均为15%左右,最高为35%,最低为6.5%。苯含量低,平均约为1%左右

II类汽油*

III类汽油*

我国新标准**

苯含量,%

≤2.5

≤1.0

≤2.5

烯烃含量,%

≤20

≤10

≤35

芳烃含量,%

≤40

≤35

≤40

含氧化合物,%

≤2.7

≤2.0

≤2.7

硫含量,ppm

≤200

≤30

≤800

*《世界燃油规范》,美欧日汽车制造商协会建议的理想标准

**2000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

国内外汽油标准的差别国内外汽油与柴油组成烷基化+异构化+醚化催化裂化重整34%~~33%~33%世界中国~80%

其它~20%催化裂化柴油世界

主要是直馏柴油中国

一部分来自催化裂化,一部分来自加氢精制汽油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的技术降低汽油硫含量技术生产高辛烷值组分技术清洁汽油生产技术

硫含量高

2000年集团公司轻柴油硫含量平均为0.15%,最高达到0.5左右%。十六烷值呈下降趋势

2000年集团公司0#柴油的十六烷值为48左右

氧化安定性差

2000年集团公司0#柴油实际胶质平均35mg/100ml

芳烃及多环芳烃含量高

2000年集团公司轻柴油芳烃含量平均为19.46%,多环芳烃含量平均为11.02%,最高为16.96%。国内轻柴油质量现状国内外柴油标准的差别柴油质量提高途径

影响我国轻柴油质量的主要项目是硫含量、氧化安定性和十六烷值。

需要通过不同程度的加氢工艺来解决,如: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加氢脱芳、加氢改质、加氢异构等

柴油精制技术提高柴油十六烷值、降低柴油密度技术中压加氢裂化技术生物脱硫技术柴油添加剂清洁柴油生产技术

符合中国原油特点和炼油生产之国情汽油、柴油尽可能低硫汽油烯烃与芳烃合适的比例提高汽油辛烷值提高柴油十六烷值提高柴油氧化安定性代用燃料的开发利用我国清洁燃料的发展方向代用燃料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代用燃料是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石油气(LPG)。我国已制定了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产品标准。1、加强清洁燃料生产的总体规划2、加大技术开发投资和建设投资3、加强环保、汽车和炼油三方协调、合作4、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汽、柴油标准5、结合我国资源状况制定代用燃料开发规划总结(二)气体燃料汽车一、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

1、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总概

2、压缩天然气汽车(CNGV)

3、液化石油气汽车(LPGV)二、氢气三、国内气体燃料汽车的发展情况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总概压缩天然气汽车(CNGV)液化石油气汽车(LPGV)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总概

汽车石油燃料面临的挑战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包括液化石油气,是继煤和石油之后的第三大能源。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汽车排放已成为当今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7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使用气体燃料(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沼气)具有低污染和清洁的特点,从而加速了天然气汽车的发展。特别是在交通密集的城市,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不仅可节约石油资源,降低燃料费用,而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可大大降低城市污染。压缩天然气汽车(CNGV)

CNG汽车是采用已定型的汽油车,在保留原车供油系统的情况下,经改装增加一套使用压缩天然气的装置。使改装后的汽车既可使用天然气又可使用天然气又可使用汽油做燃料,成为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系统的汽车。橇装式L-CNG汽车加气站液化石油气汽车什么是LPG液化石油气(LiquefiedPetroleumGas,简称LPG)是以三个或四个碳原子的烃类(如丙烷、丙烯、丁烷、丁烯)为主的混合物,常温常压下是无毒、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热值高、储运压力低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汽车代用燃料。

LPG应用可能性分析表1列出了LPG与天然气、汽油的一些物理性质的比较情况。表2LPG车与汽油车的燃料经济性比较表1LPG与天然气、汽油的物理性质比较性质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天然气(甲烷)汽油(90#)H/C原子比2.672.5042~2.30沸点/℃-42.1-0.5-161.530~90热值/MJ·kg-145.7746.3950.0543.90辛烷值111.59513092着火温度(常压下)/℃466430537390~420火焰传播速度/cm·s-1383733.839~47火焰温度/℃1970197519182197表2LPG车与汽油车的燃料经济性比较燃料2001年10月市场零售价元·t-1元·L-1

燃料消耗/L燃料消耗费用/元节省燃料费/元汽油3866.92.719.22525.00——LPG3272.71.8011.09919.985.02(1)大幅度减少废气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LPG和CNG是比汽油更“清洁”的燃料,但天然气中未燃烧的甲烷等成分对大气温室效应影响较大,需在内燃机缸内烧掉或选用新的催化剂加以处理。而LPG的蒸发温度低,雾化性能好,更易于与空气混合,且LPG的燃烧速度比汽油快8%~21%,即LPG能在与汽油相同的燃烧时间内燃烧得更充分,因此LPG汽车排气中的CO、HC、NOx等有害成分大为减少,没有黑烟和积炭。(2)大幅度降低汽车的燃料费用

LPG的热值比汽油高约4%~5%,且从理论空燃比看,一定量的空气匹配的LPG比汽油燃料消耗少约6%[1],所以燃用LPG的燃料费用比燃用汽油要节省,对不同车型燃料费节省不等,一般汽车燃用LPG比燃用汽油可节省燃料费用5.0元/100km(如表2所示)。天然气的热值略高于汽油,但理论混合气的热值要比汽油低,随着甲烷含量的增加,天然气的热值有所降低,因此,采用LPG作为车用燃料,可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另外,天然气的着火温度为537℃,火焰传播速度慢,需要较高的点火能量,汽油的着火温度为390~420℃,火焰传播速度快且诱导期较短,抗爆性较差,而LPG介于两者之间,只要适当调整点火提前角,即可获得较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2]。(3)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汽车使用汽油作为燃料稀释了运动部件的润滑油,运动部件润滑情况变差,加快了零部件的磨损。LPG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化合物,沸点低,挥发性好,在燃烧过程中不产生焦油、无积炭,且呈气态,润滑油不会被稀释,更换时间为汽油车的3倍左右,且LPG汽车发动机运转平稳,噪音小,因而发动机耐用,使用寿命为汽油车的3倍[1]。(4)改善汽车性能,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LPG辛烷值高达100~110,比优质汽油高8%~16%,故抗爆性能好,LPG进入空气混合器之前为气态,与空气混合均匀,燃烧充分,由于LPG的辛烷值高,所以可适当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这对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有明显作用;而且LPG汽车发动机运转平稳、低速性能比汽油车好,尤其适用于车辆拥挤、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使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研究法辛烷值为130,具有高的抗震性能,两者均优于汽油的抗爆性,可用于高压缩比的发动机,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效率[3]。(5)低温启动性好实验证明,在环境温度-30℃时,LPG汽车无须采取特别措施仍可顺利启动。(6)安全性能可靠由汽油车改装成的LPG汽车的钢瓶上设有安全阀,其开启压力为2.55MPa,压力过大时它自动开启放散。钢瓶上还设有限流阀和紧急切断阀,当输液管发生断裂漏气时,限流阀短时间内自动切断漏气。发动机停止工作或发生意外时,紧急切断阀立即关闭以切断液化气。蒸发器是全密封组件,当汽车熄火、停车时,调压阀自动关闭燃料的供给。车用LPG系统设有安全保护装置,不易泄露,LPG的比重是0.54,即使稍有泄露,在极短的时间内空气含量很难达到1.7%~9.7%的爆炸极限,而且自燃温度为458~481℃,比汽油的220~260℃高,火焰传播速度较低且诱导期较长,即使因意外事故碰撞亦不会爆炸燃烧。(7)缓解我国汽车燃料短缺的供需矛盾。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交通运输事业迅猛发展,汽车数量以100万辆/年的速度递增,对汽油资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以石化生产过程中副产品LPG作为汽车动力燃料调整了动力燃料能源结构,既缓解了汽油供应紧张的问题又满足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

(8)易于压缩,携带方便。压缩天然气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其储存容器的绝热性(甲烷易蒸发,沸点-162℃)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LPG可以液态携带,较为方便[4]。

LPG尽管在资源上不如天然气丰富,安全性也稍逊于天然气,但由于它易于携带,与传统的液体燃料汽车更相通,而且将来随着燃油税的出台,零售汽油的“含税价”会比现在高出很多,因而在兼顾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LPG汽车将得到率先发展。液化石油气汽车(LPGV)

LPG汽车按燃料供给系统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单燃料(LPG)汽车、两用燃料(LPG和汽油)汽车及双燃料(LPG和柴油)汽车。装配液化石油气的捷达轿车国内气体燃料汽车发展情况

中国气体燃料汽车的发展初期是从燃气极丰富的油田和新疆、大庆等地兴起的,接着汽车尾气污染严重而又有资源的城市开始发展。当中国气体燃料汽车的市场开始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必然要促进和带动我国的汽车工业对它的关注和参与。例:一汽气研所投放沪州市公交公司CAGl02N公交车10台CNG客车,经运行试验良好;长安胜利汽车公司LPG/汽油两用燃料中巴将批量投放市场;松花江LPG/汽油两用微型车已上国家生产目录;捷达、富康、夏利等一批LPG/汽油两用燃料轿车,以及上汽集团的凤凰氢燃料电池轿车和清华大学的氢燃料车也都研制成功。但是应看到,中国主机厂对燃气汽车发展的研究还仅仅处于研究、试验,试车的初级阶段,与国外先进的成熟的规模系列化对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是这些汽车主机厂的参与对最终在我国发展气体燃料汽车,实现适合我国国情的燃气汽车产业将起到重要作用。(三)氢燃料汽车氢气氢是一种高效燃料,每公斤氢燃烧产生的能量为33.6kW.h,是汽油的2.8倍,而且氢气燃烧具有着火界限宽,火焰传播速度快和点火能量低等特性,故氢汽车的总燃料效率比汽油车高20%。另一方面,氢燃烧的产物主要是水和极少量氮氧化物,不会产生CO,CO2等含碳化物和硫化物。从能源和环境保护角度看,氢汽车将是今后城市和城市间理想的交通工具。氢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载体,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是未来城市理想的交通工具。

Opel车内部设计图氢燃料电池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利用氢气在燃料电池中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出驱动电动机的电力,推动汽车前进。因此,其是电动汽车的一种,而并非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目前世界上结构最紧凑、动力强劲的新款燃料电池是通用汽车公司研究的。它的动力密度达到每升1.75千瓦,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该电池组的体积为819×140×508毫米(58升),重量为82公斤,持续动力输出为102千瓦。该电池组还可应付更高的峰值要求,在短时间内提供高达129千瓦的电力。这个尺寸比一般的内燃机还要小。

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的优点氢燃料电池车的争夺氢燃料电池要克服的困难两种氢提取方案推动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化新技术为中国汽车提供机遇氢燃料的优点可降低温室效应气体排放保证能源安全和能源供应的多样性提高空气质量提高工业竞争力分散型的能源供应有利于满足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的增长并降低因此而造成的污染氢燃料电池车的争夺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科学技术部经理王子延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促进了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能源安全问题。目前石油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寻找石油的替代品也就成为摆在科学家面前的重要问题,可以再生的氢因此进入人们的视野。不久前,美国政府宣布投资12亿美元用于氢燃料电池的研发。环保。尽管目前汽车环保技术已非常先进,但传统能源排放产生的CO2问题却难以解决。而氢燃料只会产生水,可谓是“零排放的清洁能源”。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通用公司CEO瓦格纳曾表示,氢燃料电池可以把汽车从“污染耗能”的指责中根本地解脱出来。

氢燃料电池要克服的困难成本的问题。由于要用到贵金属铂,因此成本居高不下。一般来说,仅燃料电池堆的成本就在每千瓦2000-5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要制造一个能功率为100千瓦的氢燃料电池组,就要20-50万美元,这显然是非常不经济的。

氢的储存问题。由于氢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因此在车上如何携带氢也就成为一大难题。目前,常用的办法是将氢加压700公斤,变成液态,用耐高压的复合材料瓶储存。

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缺乏,这是困扰氢燃料电池汽车真正商业化的一个大问题。目前,通用就与壳牌合作,计划建立12家加氢站试运行。同时,通用、丰田还提出在现有汽油中重整产生氢,而在每辆车上仅加一个小型汽油重整装置的过渡办法。两种氢提取方案

氢燃料电池被称为“零污染”电池,由氢和氧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副产品只有水。目前,氢的来源一般是天然气和沼气。此外,可以通过电解水将氢和氧分离而提取氢。而电能则可以通过煤或核反应堆发电来产生。目前,美国政府对于提取氢的能源来源存在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开发再生能源,如风力和太阳能;另一个方案是通过燃烧煤和核反应堆等获得能量。对于这两种方案,美国国会存在争论,目前仍无定论。不过,欧洲对于以上两个方案态度比较明确。目前欧盟出台了一个标准,要求到2010年,22%的电能和12%的其他能源要来自于再生能源。而美国目前没有这方面的规定。由于氢的提取需要消耗其他能源,因此,科学家指出,如果使用煤等碳氢燃料来提取氢,则会排出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最新研究表明,考虑到燃油效率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到2020年以前,燃料电池车不会比一辆柴油-电力混合动力车要好。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氢燃料都来自于天然气。采用风力和太阳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目前成本太高。麻省理工学院能源与环境试验室研究员迈科姆·韦斯表示:“如果忽视氢燃料的制造和运输问题而单纯地谈论燃料电池车,容易产生误导作用。”

推动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化首先是瞄准合适的用户群,瞄准功率小、路线相对固定、行程较短、工况相对较为简单的旅游观光车、高尔夫球车、车站机场行李拖车、机场摆渡车等,因其所需功率小,价格可使用户接受;所需加氢站规模小、投资小、建站利用率高、车辆易维修、市场需求量较大,是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的最好切入点。其次还可从燃料电池新材料应用及制作工艺上降低使用成本。产品价格高往往是由前期研发阶段的高投入和后期生产制作使用的材料价格造成的。质子交换膜和碳纤维纸等原材料价格非常高,如果加大生产规模,将会减少这部分原料的成本;催化剂现在是铂金制成的,价格较贵,目前,技术人员正在研究使用一种替代材料用作催化剂;双极板是石墨材料制成,经研究,现在较过去3年降低了60%的成本,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和批量生产,还有降价空间。另外,由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里配套的零件没有专门的厂家生产,更没有相应的科研力量解决这种需求,这部分配件的价格也非常高。目前国内生产的空气泵在满足燃料电池所需压力的情况下,不能同时达到大流量的需求,而国外一台空气泵的价值就达20万―30万美元。因此,发展氢燃料电池必须从降低原材料价格入手。氢早已在工业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合成氨工业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目前经济上现实可行的制氢技术是由天然气或煤转化技术为基础的。以天然气为原料制氢,首先通过甲烷蒸汽重整,在相当高的温度下(约900℃)将天然气转化为CO和H2合成气,将合成气冷却后经过水蒸汽转化反应,使合成气中的CO转化成CO2,并产生更多的氢气,再采用变压吸附工艺将氢气从上述反应所产生的CO2和H2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以煤为原料的制氢技术是以煤气化技术为基础的,并采用与天然气制氢相类似的流程,将氢气从CO2和H2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剩下的CO2加以回收,并可加压打入地下储存。由于混合气体中CO2的浓度很高,因此可以用较低成本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收集。从而,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制氢技术还可望实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目标。此外,氢的制取还可以由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来获得。世界各国氢动力车发展概况氢燃料车发展案例米其林PSI(MICHELIN-PSI)氢动力车马自达RX-8氢气转子引擎车乙醇燃料汽车根据全球汽车燃料的发展趋势,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石油仍然是最主要的燃料。然而石油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时,其带来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也需要我们不断开发新的符合环保要求的汽车燃料。而醇类燃料以其高热值、低污染和可再生的巨大优势成为汽车燃料的替代品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推广使用在愈来愈注重环保的现代社会,酒精燃料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燃料,是未来能源使用的发展趋势之一。醇类燃料的性能乙醇的性质与汽油相近,在汽油机上使用乙醇汽油(即汽油2乙醇混合燃料)技术已十分成熟,我国已经在一些地区推广使用,而乙醇燃料与柴油的理化性质差别较大,乙醇与柴油的相溶性较差,在柴油机上使用柴油醇(即柴油2乙醇混合燃料)遇到的问题也较多。通过对乙醇汽油发动机和乙醇柴油发动机的实验表明:①通过对混合燃料的理化性质测试,混合燃料的表面张力、黏度有一定程度降低;沸点与乙醇接近;十六烷值会有所损失;加入少量助溶剂可以得到稳定的混合燃料。②在相同的工况下,混合燃料的燃油消耗率会增加,主要是由于乙醇的热值比柴油和汽油低。但发动机的热效率平均可以提高1%~2%。③混合燃料的含氧量提高,主要是由于乙醇的含氧量比汽油和柴油的含氧量大的多,这有助于促进随着技术进步,英国AAE技术公司、美国纯能源公司等相继开发出低成本添加剂,解决了柴油与乙醇的互溶性、润滑性、腐蚀性等问题后,由于它不需要对柴油机做任何改动,因此使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大量应用成为可能。酒精汽车在国外巴西为应对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几次世界石油危机的挑战,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巴西开始研发酒精燃料,充分利用本国的农业资源,尤其是甘蔗种植的优势,制定了以甘蔗为主要原料的酒精燃料发展计划。经过近30年的努力,巴西不仅成为酒精生产大国,而且掌握了生产酒精燃料的成熟技术。目前,巴西全国使用乙醇汽油(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无水酒精)燃料的汽车达1550万辆,摩托车350万辆;完全用含水酒精作燃料的酒精汽车达220万辆。巴西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以酒精为汽车燃料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加拿大近日,加拿大联邦政府宣布,世界上第一个以植物纤维素乙醇为燃料的车队在加拿大诞生。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部长和Iogen公司总裁亲自为联邦车队添加这种从小麦秸秆中提炼出来的乙醇燃料。

与其它乙醇燃料相比,纤维素乙醇来源于农作物秸秆或木材废料,而不是农业食品。使用乙醇汽车可以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加拿大人有一个持续的未来,

因为加拿大交通工具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整个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5%。而且,使用农作物秸秆或木材废料生产纤维素乙醇也为加拿大农村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可再生燃料大战略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资助乙醇研究和开发,并自1992年起免除了乙醇燃料的联邦政府税。瑞典据瑞典《每日新闻》6月27日报道,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交通部门已广泛使用再生燃料为动力的公共汽车,并在欧盟的支持下,开展一项将以酒精燃料为动力的公共汽车推广到欧洲其他大城市的项目。按照这个项目,今后两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将从斯德哥尔摩租借一部分以酒精燃料为动力的公共汽车进行试运行。这种以酒精燃料为动力的公共汽车已经在斯德哥尔摩运行了20多年,除了在刚使用时汽车会散发轻微气味外,酒精燃料汽车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今天,斯德哥尔摩市内的公共汽车已经全部更换成酒精再生燃料驱动的汽车。在欧盟决定全面推广再生燃料的公共交通之际,斯德哥尔摩的酒精汽车成了最受关注的再生燃料节能交通工具。目前在斯德哥尔摩行驶的酒精汽车是以从巴西进口的甘蔗中提炼的酒精做燃料的,价格比汽油便宜。欧盟许多国家已经在考虑大规模开展酒精燃料的开发。例如,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