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和废弃物处理方案_第1页
环保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和废弃物处理方案_第2页
环保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和废弃物处理方案_第3页
环保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和废弃物处理方案_第4页
环保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和废弃物处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和废弃物处理方案TOC\o"1-2"\h\u21135第1章大气污染概述 3140591.1大气污染现状分析 3273431.2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3258951.3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418755第2章废弃物处理概述 491992.1废弃物分类及特性 4157722.2我国废弃物处理现状 5305812.3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性 527004第3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5225623.1燃烧后处理技术 550433.1.1烟气脱硫技术 524053.1.2烟气脱硝技术 6128763.1.3烟气除尘技术 6205013.2燃烧前处理技术 6189233.2.1煤炭洗选技术 6196523.2.2粉尘预处理技术 6300403.3燃烧过程中控制技术 686213.3.1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6159153.3.2低硫燃烧技术 623483.3.3低尘燃烧技术 630698第四章废弃物处理技术 6268474.1填埋处理技术 664344.1.1废弃物分类 738094.1.2填埋场设计 7108174.1.3填埋作业 7291134.1.4覆盖与封场 7246324.2焚烧处理技术 7207294.2.1焚烧设备 7269244.2.2焚烧过程 7173144.2.3废气处理 7255404.2.4废渣处理 7273284.3资源化利用技术 7322154.3.1物理回收技术 8291544.3.2化学回收技术 8239354.3.3生物处理技术 852104.3.4材料回收利用技术 8204524.3.5能源回收利用技术 821861第5章大气污染源控制 8213055.1燃煤污染源控制 8191145.1.1燃煤污染现状分析 8321895.1.2燃煤污染源控制技术 850515.1.3燃煤污染源控制措施 845545.2机动车尾气污染源控制 8118915.2.1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分析 8202655.2.2机动车尾气污染源控制技术 959885.2.3机动车尾气污染源控制措施 9215805.3工业企业污染源控制 9242535.3.1工业企业污染现状分析 9138545.3.2工业企业污染源控制技术 9238835.3.3工业企业污染源控制措施 927527第6章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 9211156.1废弃物处理设施规划与选址 9209516.1.1废弃物处理需求分析 9152486.1.2选址原则 10311496.1.3选址流程 10300586.2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10102776.2.1设计原则 1014186.2.2建设内容 1057046.2.3施工管理 1131326.3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营与管理 1123146.3.1运营原则 11125576.3.2运营管理内容 11282726.3.3提升措施 119206第7章大气污染治理政策与法规 12206127.1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概述 12248087.1.1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2136337.1.2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程 1242477.1.3区域协同治理 12313997.2大气污染治理法规体系 12308987.2.1法律层面 12308607.2.2行政法规层面 12161227.2.3部门规章层面 12158547.3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1276237.3.1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13117257.3.2强化环境执法监管 13240617.3.3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381477.3.4引入市场机制 13188297.3.5加强宣传教育 132909第8章废弃物处理政策与法规 1389318.1废弃物处理政策概述 13142378.2废弃物处理法规体系 14207328.3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14489第9章环保产业与市场分析 14115119.1大气污染治理市场规模与趋势 1449869.1.1市场规模 1413739.1.2市场趋势 15271719.2废弃物处理市场规模与趋势 15195709.2.1市场规模 15296459.2.2市场趋势 15210739.3环保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15150319.3.1投资机会 15124479.3.2投资风险 1620681第10章综合治理与未来展望 163202210.1大气污染与废弃物处理协同治理 162316910.1.1大气污染物与废弃物来源分析 161670110.1.2协同治理技术集成 162412710.1.3政策与管理措施协同 162688610.1.4典型案例分析 162534110.2环保技术发展趋势 161002110.2.1新技术研发动态 1643610.2.2技术成熟度分析 16137610.2.3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172636710.3环保行业发展前景与挑战 171847710.3.1行业发展现状 172834310.3.2市场前景分析 171850710.3.3政策与法规影响 17451610.3.4主要挑战与应对措施 17第1章大气污染概述1.1大气污染现状分析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根据我国环境保护部的数据,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较差,部分城市污染程度严重。其中,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物超标问题较为突出。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民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1.2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气污染来源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烟尘和有害气体,如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2)交通排放: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尤其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3)生活排放:居民生活取暖、烹饪、焚烧垃圾等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4)农业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以及养殖业产生的恶臭气体等。(5)自然源排放: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现象产生的污染物。1.3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方面:大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影响植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同时酸雨、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现象,对土壤、水体、建筑物等造成腐蚀性损害。(2)人类健康方面:大气污染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损害,引发咳嗽、哮喘、心脏病、肺癌等疾病。特别是对儿童、老年人、心脏病患者等敏感人群影响更为严重。(3)气候变化:大气污染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气候系统的稳定,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4)经济效益:大气污染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质恶化、人体健康受损等,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同时大气污染治理成本逐年上升,给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第2章废弃物处理概述2.1废弃物分类及特性废弃物按照其来源、性质及危害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1)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商业、服务业及机关单位产生的废弃物,其成分复杂,主要包括有机物、纸张、塑料、玻璃、金属和少量的危险废物等。(2)工业废弃物:产生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各种废弃物,包括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等,具有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处理难度大等特点。(3)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其特点是分布广泛、产量大、处理利用难度较高。(4)危险废物: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感染性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需特殊处理以防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2.2我国废弃物处理现状我国废弃物处理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以下问题:(1)废弃物产生量巨大,处理能力不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长,而现有的处理设施和处理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2)废弃物处理技术相对落后。虽然我国在废弃物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危险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3)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不均衡。部分地区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废弃物处理的及时性和效果。(4)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等问题。2.3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性废弃物处理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生态环境。废弃物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将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要素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2)保障人体健康。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废弃物处理可以有效减少这种风险。(3)节约资源。废弃物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资源,通过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4)促进经济发展。废弃物处理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发展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第3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3.1燃烧后处理技术3.1.1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硫技术是针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SO2)排放进行治理的关键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湿法脱硫、干法脱硫和半干法脱硫等。湿法脱硫具有脱硫效率高、运行稳定等优点,干法脱硫则具有占地小、能耗低等特点。3.1.2烟气脱硝技术烟气脱硝技术主要用于降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排放。常见的方法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和氧化吸收法等。其中,SCR技术脱硝效率较高,但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3.1.3烟气除尘技术烟气除尘技术主要用于去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排放。常见的方法包括电除尘、布袋除尘和湿式除尘等。电除尘具有除尘效率高、运行稳定等特点,布袋除尘则适用于处理细小颗粒物。3.2燃烧前处理技术3.2.1煤炭洗选技术煤炭洗选技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煤炭进行脱硫、脱灰等处理,从而降低煤炭中的污染物含量。该技术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3.2.2粉尘预处理技术粉尘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湿式除尘、干式除尘等,用于去除物料运输、加工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该技术有助于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作业环境。3.3燃烧过程中控制技术3.3.1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通过优化燃烧过程,降低氮氧化物的。常见的方法包括分级燃烧、浓淡燃烧等。这些技术可以在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3.3.2低硫燃烧技术低硫燃烧技术主要通过采用高硫煤的脱硫处理、燃烧过程中添加脱硫剂等方法,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该技术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程度。3.3.3低尘燃烧技术低尘燃烧技术主要通过优化燃烧参数、改进燃烧设备等手段,降低颗粒物的排放。采用先进的燃烧检测与控制系统,可实现对燃烧过程的实时监控,保证燃烧效率与环保效果。第四章废弃物处理技术4.1填埋处理技术填埋处理技术作为废弃物处理的一种传统方法,在我国环保行业大气污染治理中仍占有一定比重。该技术主要通过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压实、覆盖等步骤,实现废物的安全处置。以下是填埋处理技术的主要环节:4.1.1废弃物分类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合理分类,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1.2填埋场设计填埋场设计应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因素,保证填埋场的安全稳定。4.1.3填埋作业对废弃物进行压实、消毒等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4.1.4覆盖与封场在废弃物填埋至一定高度后,进行覆盖和封场,以减少异味、渗滤液等污染问题。4.2焚烧处理技术焚烧处理技术是将废弃物在高温下进行氧化分解,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的一种方法。该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是焚烧处理技术的主要环节:4.2.1焚烧设备焚烧设备主要包括炉排炉、流化床炉、回转窑等,根据废弃物种类和特性选择合适的焚烧设备。4.2.2焚烧过程焚烧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氧气浓度等参数,保证废弃物充分燃烧。4.2.3废气处理焚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需要通过脱硝、脱硫、除尘等设备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4.2.4废渣处理焚烧产生的废渣需要经过稳定化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4.3资源化利用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是将废弃物转化为可用资源,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资源化利用技术:4.3.1物理回收技术通过破碎、分选、磁选等物理方法,将废弃物中的有价物质进行回收。4.3.2化学回收技术采用化学反应方法,将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有用产品。4.3.3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昆虫等生物资源,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4.3.4材料回收利用技术通过对废弃物进行再生、改性等处理,制备新型材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4.3.5能源回收利用技术通过热解、气化、焚烧等途径,将废弃物转化为热能、电能等能源形式,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第5章大气污染源控制5.1燃煤污染源控制5.1.1燃煤污染现状分析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燃煤污染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煤炭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5.1.2燃煤污染源控制技术(1)清洁燃烧技术:采用先进的燃烧设备和技术,提高煤炭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2)脱硫脱硝技术:对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进行脱除,减少大气污染。(3)除尘技术:采用电除尘、布袋除尘等设备,去除燃煤排放的颗粒物。5.1.3燃煤污染源控制措施(1)加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能源结构调整。(2)提高燃煤设施排放标准,实施严格监管。(3)推广清洁燃烧技术和高效节能设备。5.2机动车尾气污染源控制5.2.1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分析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尾气中含有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5.2.2机动车尾气污染源控制技术(1)尾气净化技术:采用催化转化器、颗粒过滤器等设备,降低尾气污染物排放。(2)新能源汽车推广:提高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在机动车市场的比重,减少尾气排放。(3)燃油清净技术:改进燃油品质,降低燃油中的污染物含量。5.2.3机动车尾气污染源控制措施(1)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实施严格排放标准。(2)完善城市交通规划,优化公共交通系统。(3)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淘汰高排放车辆。5.3工业企业污染源控制5.3.1工业企业污染现状分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烟尘等污染物,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染源的控制,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5.3.2工业企业污染源控制技术(1)废气治理技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降低污染物浓度。(2)烟尘治理技术:采用除尘设备,对烟尘进行有效去除。(3)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采用吸附、吸收、冷凝等方法,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控制。5.3.3工业企业污染源控制措施(1)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排放标准。(2)推动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3)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治理技术,提高污染源控制水平。第6章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6.1废弃物处理设施规划与选址6.1.1废弃物处理需求分析在对废弃物处理设施进行规划与选址之前,首先应对区域内的废弃物产生量、类型、特性及处理现状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明确废弃物处理需求,为设施规划与选址提供科学依据。6.1.2选址原则废弃物处理设施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充分考虑地区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3)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生活的影响;(4)交通便利,有利于废弃物的运输与处理;(5)具备一定的扩展空间,以适应未来废弃物处理需求的变化。6.1.3选址流程废弃物处理设施选址应遵循以下流程:(1)初步筛选:根据选址原则,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区域;(2)现场踏勘:对候选区域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等;(3)评估分析:对候选区域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等进行评估分析;(4)方案比选:根据评估结果,对候选区域进行排序,确定最佳选址方案。6.2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6.2.1设计原则废弃物处理设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先进性: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保证处理效果稳定、可靠;(2)安全性:保证设施运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3)经济性:合理配置资源,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4)可扩展性: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以适应未来废弃物处理需求的变化。6.2.2建设内容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主体工程:包括废弃物接收、预处理、处理、处置等设施;(2)辅助工程:包括给排水、供电、通风、照明等设施;(3)环保工程: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固废处理等设施;(4)安全设施:包括消防、安全监控、防护等设施。6.2.3施工管理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施工管理要求:(1)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2)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3)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建筑法规,保证施工合法合规;(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安全、文明、环保。6.3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营与管理6.3.1运营原则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营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处理效果稳定、可靠,满足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2)优化运行管理,降低运行成本;(3)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保证设施运行安全。6.3.2运营管理内容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施运行监控:对设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设施稳定、高效运行;(2)设备维护保养: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环保监测:对废气、废水、固废等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保证排放达标;(4)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措施。6.3.3提升措施为提高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可采取以下提升措施:(1)引进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果;(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业务素质;(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运营管理;(4)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管理经验。第7章大气污染治理政策与法规7.1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概述我国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概述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政策:7.1.1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总体纲领,明确了大气污染治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应达到总体改善,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7.1.2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程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如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钢铁行业烧结机烟气治理、水泥行业脱硝治理等,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7.1.3区域协同治理针对大气污染区域性特点,我国推动实施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区域间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7.2大气污染治理法规体系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层面:7.2.1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基础性法律,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制度、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7.2.2行政法规层面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的行政法规,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具体依据。7.2.3部门规章层面环境保护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的部门规章,如《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明确了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和治理要求。7.3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督为保证大气污染治理政策与法规的有效实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督与管理:7.3.1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建立健全大气污染源监测网络,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7.3.2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7.3.3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落实企业环保责任,推动企业转型升级。7.3.4引入市场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如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等,激励企业主动履行大气污染治理责任。7.3.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第8章废弃物处理政策与法规8.1废弃物处理政策概述废弃物处理政策是我国环保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和废弃物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废弃物处理问题日益凸显。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废弃物处理政策,旨在促进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提高环境质量。废弃物处理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废弃物分类收集与运输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运输,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2)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政策:加大对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3)废弃物处理技术政策:推广先进、适用的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废弃物处理水平。(4)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鼓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5)废弃物处理环境监管政策:加强废弃物处理环境监管,保证废弃物处理安全、环保。8.2废弃物处理法规体系废弃物处理法规体系是我国环保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国家层面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为废弃物处理提供法律依据。(2)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规范废弃物处理行为。(3)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环保、发改、工信、住建等部门制定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废弃物处理工作进行具体规定。(4)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废弃物处理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质量。8.3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督为保证废弃物处理政策与法规的有效实施,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部门、企业和公众对废弃物处理政策与法规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2)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废弃物处理政策与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保障废弃物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完善废弃物处理监管体系,加强对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监管。(4)鼓励公众参与:引导公众参与废弃物处理监管,发挥社会监督作用。(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废弃物处理政策与法规水平。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废弃物处理政策与法规得到了有效实施,为环保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和废弃物处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第9章环保产业与市场分析9.1大气污染治理市场规模与趋势9.1.1市场规模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在我国政策推动下,近年来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80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5%。预计未来几年,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9.1.2市场趋势我国环保政策的不断加码,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将呈现以下趋势:(1)技术进步推动市场发展。新型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不断涌现,如低温脱硝、高效除尘等,为市场提供更多选择。(2)产业链整合加速。企业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3)区域市场差异化。不同地区大气污染治理需求差异明显,企业需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制定相应市场策略。9.2废弃物处理市场规模与趋势9.2.1市场规模废弃物处理行业包括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理、污泥处理等。我国废弃物处理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支持,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9.2.2市场趋势废弃物处理行业将呈现以下趋势:(1)技术不断创新。废弃物处理技术向高效、环保、资源化方向发展,如焚烧发电、生物降解等。(2)市场集中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