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16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如图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c)´100%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D.若除去鱼种乙并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2、稻鳅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入泥鳅为主,虾、黄鳝、蚯蚓等为辅的自组织模式,形成“水稻护鳅,鳅吃虫饵,鳅粪肥田”的天然营养关系,体现了一田多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B.泥鳅虾、黄鳝、蚯蚓等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鳅粪肥田”实现了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D.该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人其中。下列叙述与此理念及采用措施不相符的是()A.“碳达峰”的原因是碳循环平衡被破坏,碳释放速率逐渐减少所致B.“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碳实现零排放C.相比于自驾,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生活D.保护野生资源是实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效手段4、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是()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B.“三北防护林”建设若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会造成病虫害增加C.“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利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D.退耕还湿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5、“网红”亚洲象群从老家西双版纳出发一路北上,迁移近500公里到达昆明。中央和云南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人象安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象群的迁移利于寻找新的觅食地和资源,不利于基因交流B.人类活动会影响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的活动不会影响人类C.关注亚洲象的栖息地和食物结构变化有利于避免人象冲突D.需严厉打击越界活动的亚洲象群,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挺水植物芦苇常常在湿地边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B.调查草地某种植株种群密度时,需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C.在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常用到的调查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则估算值将偏大7、红脂大小蠹是一种危害油松的林业害虫,油松受害时能释放某种吸引昆虫甲的化学物质。昆虫甲可以通过嗅觉找寻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并捕食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昆虫甲利用化学信息进行捕食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单位面积内受虫害油松的数量来评估油松的受虫害程度D.理论上混合林中油松的受虫害程度要高于油松林中的油松8、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中的个体数量B.用黑光灯诱捕害虫估计其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标记重捕法C.种群的增长率达到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可能接近K值D.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可降低出生率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9、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只能定性分析,不可计算B.生态足迹具有全球性C.人类消费的大多数资源和产生的废物是可以计算的D.生态足迹计算的土地是连在一起的10、若人为引入某种外来物种,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v=(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引入不一定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均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形增长C.一个群落中入侵种群的个体数量增加属于演替过程D.种群增长不受当地非生物因素制约,种群密度能无限增大11、下列调查活动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C.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区域取样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直接吸取上层菌液12、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缸,各缸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生态系统组成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泥沙生态缸编号①-+++-+②++++-++③+++++++④++++
注:“+”表示有;“-”表示无。A.生态缸②③④应置于太阳光能直射的地方B.生态缸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高于生态缸④C.生态缸②的稳定性最强D.实验说明消费者和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13、研究者对某大型农场中不同种类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图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燕鹆和蝗虫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和当年的种群数量(Nt)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较少时,蝗虫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B.不考虑迁入和迁出,当燕鹆种群数量长期低于X点时,该种群数量仍然会增加C.当燕鹆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高于X点)时,都会趋向S点D.乙曲线中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小于S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种群的数量变化有_______几种类型。15、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_______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_______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3)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
(4)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5)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_______的个体数目比例。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_______个体数目比例。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16、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17、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_______18、荒漠分布在极度_________区,地区年降雨量_________且分布_________。荒漠里物种_________,群落结构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具有_________特性。19、草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植物的种类_________,群落结构相对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植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这些植物往往叶片__________________,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抵抗干旱;动物大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8分)20、黄顶菊是繁殖能力极强的生态入侵植物;可造成本地植物减产,严重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1)黄顶菊入侵地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黄顶菊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在同一实验基地的相同土壤条件下进行种植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处理土壤全磷g/kg土壤磷酸酶活性mg/(g·h)(该酶可参与有机磷降解)A空白组0.850.23B本地植物0.750.32C轻度入侵0.730.39D重度入侵0.640.54①上述实验中A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研究者用上述种植实验代替野外实地检测;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②据表可知黄顶菊入侵后;土壤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该变化可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___________中占据明显优势。
(3)土壤磷酸酶主要来自于微生物。研究人员推测:黄顶菊入侵后可能使得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他们利用上述实验中A;D两组的土壤盆栽本地植物旱稻,实验处理及结果见图。从图中找出支持此推测的证据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黄顶菊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使其根系周围大量聚集可分泌高效磷酸酶的耐寒短杆菌。综合上述研究,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入侵植物导致本地植物减产的原因。
A.土壤磷酸酶等酶活性改变B.入侵植物分泌化学物质。
C.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D.土壤营养成分发生变化。
外来植物入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侵植物在竞争中占优势→本地植物减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分析】
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后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前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同一物种在同一地域的不同空间活动;觅食属于种群的空间结构;而群落中不同种群在不同空间生长、活动或觅食等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中不同种群属于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详解】
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c);A错误;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因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若除去鱼种乙并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食物非常充足,但是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此鱼种甲在鱼塘中将呈现“S”型数量增长,D错误。
【点睛】
注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后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在前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所占的百分率。2、C【分析】【分析】
1;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
A;水稻与杂草在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常常会由于空间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A正确;
B;泥鳅虾、黄鳝、蚯蚓等消费者的存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能维持生态平衡,B正确;
C;“鳅粪肥田”实现了物质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C错误;
D;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C。3、B【分析】【分析】
要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国家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要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详解】
A、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目前没有“碳达峰”,碳的排放仍大于碳的固定,即碳循环平衡被破坏,若碳释放速率逐渐减少到与固定量相同时,达到峰值,A正确;
B、“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一定时间以前的水平,即达到相对“零排放”,B错误;
C、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C正确;
D、破坏野生资源,不可持续发展等不可能实现目标,保护野生资源是实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效手段,D正确。
故选B。4、C【分析】【分析】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2;物种多样性原理: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性原理: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详解】
A;协调与平衡原理指的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因此;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A不符合题意;
B;“三北防护林”建设若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B不符合题意;
C;能量不会循环再生;“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其运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C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也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5、C【分析】【分析】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有以下措施: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禁止;严惩滥捕乱杀的行为;③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人类的一些不法行为,最终达到从根本上治理环境的目的。
【详解】
A;部分小型象群的迁移有利于寻找新的觅食地和资源;也利于他们和其他象群之间的基因交流,A错误;
B;人类活动会影响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的活动也会影响人类,B错误;
C;关注亚洲象的栖息地和食物结构变化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规避或避免人象冲突;C正确;
D;引导、围挡越界象群安全到达合适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严厉打击则会引发更严重的生态问题,D错误。
故选C。
【点睛】6、D【分析】【分析】
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缘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不能体现出群落的结构;调查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估算值将偏大。
【详解】
A;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之一;群落的空间结构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湿地边的挺水植物芦苇属于种群,芦苇在湿地边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
B;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否则调查结果不准确,B错误;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去除表层土后利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错误;
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与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如果标记物脱落,估算值将偏大,D正确。
故选D。
【点睛】7、D【分析】【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相关,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反之则越低。
【详解】
A;昆虫甲可以通过嗅觉找寻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
B;资料表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族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正确;
C;调查油松的数量常用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单位面积内受重害油松的数量来评估油松的受虫害程度,C正确;
D;树种混合林比单一的油松林的物种多样性高;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因此多树种混合林中油松的受害程度要低于单一的油松林,D错误。
故选D。
【点睛】8、D【分析】【分析】
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详解】
A;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A错误;
B;对于具有趋光性的昆虫需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B错误;
C;种群的增长率达到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可能接近K/2值,C错误;
D;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来诱杀雄性害虫来防治害虫;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希望能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害虫的出生率,来降低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D。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9、A:D【分析】【分析】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在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例如;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而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详解】
A;生态足迹可以根据人口单位的消费量进行转换;可以进行计算,A错误;
B;生态足迹可以以全人类的粮食消费量进行转换;具有全球性,B正确;
C;人类消费的资源如粮食可以转换为耕地面积;产生的废物如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C正确;
D;生态足迹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大小不同,如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会增加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森林地面积等,而这些土地并不一定是连在一起的,D错误。
故选AD。
【点睛】10、B: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详解】
A;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可能使物种多样性下降;A正确;
B;外来物种进入新环境也有可能不适应当地环境被淘汰;B错误;
C;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C错误;
D;种群增长受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制约;D错误。
故选BCD。11、B:C:D【分析】【分析】
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2;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
3;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适宜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其丰富度。表层土中生存的小动物很少,大多数小动物生存在土壤中下层。
【详解】
A;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可判断实验所得到数值可能会比实际数值偏高;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为正确的计数方法,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所得到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
C;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区域取样;导致结果偏小,应该随机取样;
D;酵母菌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若未振荡,而直接吸取上层菌液,会使吸取的菌液中酵母菌比实际更少,从而导致计算所得数值偏小。
故选A。12、A:B:D【分析】【分析】
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生态瓶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详解】
A;生态缸②③④应置于散射光下;不能置于直射光下,A错误;
B、生态缸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低于生态缸④,因为前者泥沙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会消耗氧气,因此其中的溶解氧含量低,B错误;
C;生态缸③中成分齐全;而生态缸④中缺乏分解者(泥沙),生态缸②中成分齐全,且消费者数量较少,因此,生态缸③较生态缸④稳定性强,生态缸②稳定性最强,C正确;
D;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光能);由于四个生态缸都具有消费者,因此不能说明消费者是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错误。
故选ABD。13、A:C:D【分析】【分析】
1、虚线表示:Nt+1=Nt;即位于虚线上的点指该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没发生变化,低于虚线上的点指该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在减少,高于虚线的点指该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在增加。
2;环境容纳量指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详解】
A;当种群数量较少时;乙曲线高于甲曲线,说明图中曲线乙代表的蝗虫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A正确;
B、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当燕鹆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Nt+1与Nt比值小于1;说明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逐年下降,甚至灭绝,B错误;
C;甲曲线中;S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其环境容纳量,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燕鹆的种群数量高于S点或低于S点(高于X点)时,燕鹆种群受到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负反馈调节,其数量都会趋向该平衡点(S点),稳定在环境容纳量的水平,C正确;
D;由图可知;乙曲线中A点~S点时,乙曲线仍在虚线以上,表示种群增长,即乙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故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小于S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正确。
故选AC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增长、波动、稳定、下降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单位面积随机平均值新产生死亡迁入迁出各年龄期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雌雄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种生物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18、略
【分析】【分析】
荒漠是由旱生;强旱生低矮木本植物;包括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为主组成的稀疏不郁闭的群落。从植被的角度来说,荒漠是分布于干旱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荒漠气候具有以下特点:①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②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③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生活与生产。
【详解】
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世界地理 澳大利亚
- 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收录大全【员工管理】
- 港口生产组织与管理课件-港口企业的生产运作
- 消防整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两
- 铜铝合金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生活中的经济学课件
- 2025年瓦楞纸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氧气瓶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 2025年中国公共云存储服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5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X2-10-07-18 陶瓷工艺师(试行)劳社厅发200633号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棋牌室消防应急预案
- 2024年银行考试-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员资格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解答题应用题大全50题及答案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脱式计算题100道及答案
- 你是排长我是兵(2022年山东济南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ISO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 - 要求》之22:“8运行-8.2 创新行动”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4)
- 幼儿园大班主题课程《爱在我身边》主题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