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20世纪20年代,疑古学派怀疑夏商历史的真实性。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提出“走出疑古时代”,重建中国上古史。能够推翻疑古学派学者观点的是A.甲骨文的识读与解释B.铁农具的发明与使用C.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D.礼乐制度建立与巩固2、《史记》中《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后本纪》依历史变化顺序而编写;司马迁认为“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而“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是不对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人物传记在《史记》中占有重要地位B.司马迁撰写《史记》坚持了实录精神C.秦朝灭亡为后世提供了历史借鉴作用D.司马迁承认历史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3、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B.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C.《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D.《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4、1996年5月16日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是研究考证夏商周三代的A.年代学问题B.占文字学问题C.考古学问题D.文化遗存问题5、三星堆遗址(距今约4800年〜3100年)二号祭祀坑出土4600余枚产自印度洋深海水域的海贝;多数海贝背部被磨平形成穿孔,还有使用时成串流通磨损的情况。该文物可用于研究当时古蜀国。

①商品流通与贸易状况②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手工业技术发展④礼乐制度的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伊文思和谢里曼在考古学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下列属于他们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①对历史的痴迷。

②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

③具有敏锐的直觉。

④具有顽强的意志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7、(探索历史的奥秘)广受世人关注的玛雅文明;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它是美洲印第安玛雅人在与亚;非、欧古代文明隔绝的条件下,独立创造的伟大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建筑方面;古代玛雅人修建了不少金字塔。其中最高的可达70多米,其规模之巨大;施工难度之高,令人吃惊。古代玛雅的金字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建筑形式、用途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材料二玛雅文明何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衰败了呢?对其衰败原因众说纷纭;考古学界提出了以下假说:玛雅人居住在如此狭小的面积上,人口无节制的繁殖,兴盛时期达到数百万人口。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个重大的社会负担。玛雅人当时选择的居住地区土地不肥沃,不适宜谷物;稻米,只能种植些红薯之类的副食品充饥,或者以木瓜、香蕉、柑桔之类的果品为食。而且所收获的数量肯定远远满足不了人口增加的需求,数以万计的人长期解决不了的饮食问题,必然对社会形成一种危机。中美洲是强烈地震曾经发生的地方,也深受台风、飓风之苦。历史上玛雅人所居住的地区,也难免遭受地震之害和风灾之苦。据调查,玛雅人十分仁慈,对于人间争斗是不赞成的,特别是认为人杀人更是不可理解的。就连宰杀动物都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与相邻的人类交往中,总是处在弱者的地位。倘有外界的入侵,玛雅人必然以失败告终。据考证玛雅人昌盛时,居住地区是比较文明卫生的,而且医疗条件也好于在周围的人类。然而通过相邻的人类侵扰和交流,把当时存在于社会上的种种传染病,有意无意地传播到了玛雅人的居住区,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以上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大规模、闪电般的移民,繁荣昌盛的玛雅石造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孤城。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说古代玛雅的金字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建筑形式;用途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分析玛雅文明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衰败的几种原因假说。玛雅文明迅速衰败的原因怎样才能真正解开?8、(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3年;探险家史蒂芬斯到中美洲进行考察,在热带丛林的深处,发现了一座湮没了千年之久;规模宏大的古城。坍塌的神庙上那一块块巨大的基石,布满精美的雕饰;石板铺成的道路,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石砌的民宅与贵族的宫殿尽管大多已倒塌,但仍可想见当年繁荣、喧闹的景象。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材料三(这些)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里)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为了平衡这种暂时的生活方式,耕种者们在主要是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头建筑物,以此承他们的社会的统一4至10世纪期间,(这个)文明非常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斯发现了哪一文明的遗址?其发现有何意义?(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图中建筑和文字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人为的角度,分析文明衰落的原因。(4分)9、(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大津巴布韦遗址和穆塔帕王国都属于津巴布韦文明;它们是非洲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

——吕贝克·斯特夫《废墟的真相》

材料二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他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纪录片《所罗门王的宝藏》剧情介绍。

材料三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秀娥;张翅《世界遗产悬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本特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对非洲文明的认识有何错误倾向?(3分)

(2)材料二中麦克维尔的考古结论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罗曼史”的含义。(3分)

(3)据材料三说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存在辉煌的文明。综合以上考古结论,谈谈我们对古代文明应持有的正确态度。(4分)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几十年三星堆等大量考古发现表明;蜀地曾有一个特色鲜明的古代文明。这个早期文明是一个以原始宗教维系的神权国家;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有机融汇而成古蜀文明。古代蜀人相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一种朴素而充满生机活力的认识。他们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过宗教活动升天成仙,并创造出许多祭器和礼器,表达出丰富完整的信仰观念和崇拜习俗。秦汉之后,从出土大量汉画像砖、摇钱树等文物中,也可以看出四川地区盛行一种以升入天国、极乐长生为主题的崇拜习俗。东汉后期四川兴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这些思想支配下产生的,并成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赵殿增《略论古蜀文明的形态特征》(1)根据材料;指出古蜀文明的特征,并结合三星堆的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分析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11、(探索历史的奥秘)

三星堆遗址的惊人发现证实了青铜时代古蜀文明的辉煌;同时也给研究者不断探寻历史的真相提出了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号坑内首先投放的是海贝;玉石礼器、青铜善面、凤鸟、小型青铜杂件和青铜树枝、树干等。其后再投入大型的青铜容器和青铜立人像、头像、人面、树座等;最后投放象牙。头像和面像部分损毁并经过火烧,尤其是人面像,大部分被打坏或烧坏。象牙及骨器之类也明显地有被烧焦的痕迹,有的玉石器被烧裂。结合文献记载,我们推测,当时的祭祀应有“燔燎”祭天、“瘗埋”祭地、“庪悬”祭山等形式,二号坑正是一次重大综合祭祀活动的遗存。

——摘自《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材料二一号祭祀坑开口于三星堆遗址第五;六层以下。从地层的叠压打破关系分析;此坑年代的下限不会晚于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后段。陶器中的广肩平底罐和颈部施凹弦纹的壶,是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出现的典型器物;尖底盏、器座是第三期偏晚出现的新器物。故可进一步推测此坑的时代为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后段。器物的形制、花纹和铸造工艺与安徽阜南月儿河段打捞出的商代前期(晚于郑州二里岗上层,与殷墟文化第一期相当)的龙虎尊一致,据此,我们推测一号祭祀坑的相对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一期。

——摘自《文物》1987年第10期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二号坑出土遗物的主要特点。考古人员推测二号坑应是祭祀坑,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考古人员推断一号祭祀坑年代的基本依据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在探寻历史奥秘的过程中应有的研究方式。12、(探索历史的奥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列是一组由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图片。

材料二蜀候蚕丛;其目纵(突出),始称王。——[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蜀王之先名蚕丛;是时人萌(民)椎髻(高高的锥型发髻)左衽。”“(蚕丛的)后代名日柏灌(树和鸟),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汉]扬雄《蜀王本纪》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研究古蜀文明所依据的历史资料有哪些类型?从考证的角度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材料三是如何描述蜀王的?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戊戌变法性质的研究。

。研究者及所处时代。

史料来源。

结论。

范文澜/1945年。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所撰《变法通议》

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翦伯赞/1950年。

1911年康有为出版的《戊成奏稿》

自上而下地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从而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戊戌变法六十年纪念活动论文集/1958年。

1911年康有为出版的《戊戌奏稿》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茅海建/2017年。

康有为戊成变法期间历次上书汇编。

戊成变法是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的改革运动。

——据茅海建《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政策设计》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者对戊成变法研究结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的原则。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代《贞观政要》和宋代《资治通鉴》对隋文帝时期发生的一件史事分别有自己的叙述。材料一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唐]吴兢《贞观政要》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材料二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1)在两则材料的的记载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2)两则材料对同一史事的记载有何明显分歧?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叙述可信,为什么?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公元1-2001年中国和西欧的双边比较年代人口(百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0年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0亿1990年国际元)**中国/西欧*中国/西欧中国/西欧中国/西欧159.6/24.7450/45026.8/11.1100059.0/25.4450/40026.6/10.21300100.0/58.4600/59360/34.6140072.0/41.5600/67643.228.11500103.0/57.3600/77161.8/44.21820381.0/133.0600/1204228.6/160.11913437.1/261.0552/3458241.3/902.31950546.8/304.9439/4579239.9/1396.220011275.4/392.13583/192564569.,8/7550.3*:西欧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瑞典、

瑞士、英国12国。

**:“国际元”是多边购买力平价比较中将不同国家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的方法。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还:《世界经济千年统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6页。——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局史》(第二版)

请从表中任意提取两组及以上数据(注:“59.6/24.7”为一组数据),指出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解释。(要求:中外对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20世纪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一一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就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论述。(要求:可以选取材料中任意一个观点阐述,也可以另立观点阐述,观点必须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1题,共6分)17、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详解】

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可以记录商代的相关史实,因此甲骨文的识读与解释有助于推翻疑古学派学者观点,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周朝的,不符合题意,排除。2、D【分析】【详解】

材料中“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的大意是:秦国夺取天下多暴,然而社会发生了变化,是很大的成功。材料中“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的大意是:学者局限于所听到的,见秦朝皇帝在位时间短,不清楚它的始终,因此而取笑它(秦国),不敢说。据以上可知,司马迁认为社会也是会发生变化的,只听闻别人的说教而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是不对的。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史记》中人物传记所占地位,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不能判断司马迁撰写《史记》是否坚持了实录精神,排除;C项,材料强调了秦国虽然夺取天下多依靠暴政,但是仍然使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很大的成功,不是强调其灭亡的历史教训,排除。3、A【分析】【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这类错误即是指“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即“孤证不立”。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意味着另外的17%来自南方,因此可以得出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故A正确;南宋扬州一个城市人口状况不能代表南宋的城市化水平,故B错误;一部《授时历》也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故C错误;《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但是不能以一部小说代表明代文学,故D错误。4、A【分析】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故A项正确。其它几项与年代无关,故排除。5、A【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三星堆遗址出土了4600余枚产自印度洋深海水域的海贝”,可得出,古蜀国已经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所以②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多数海贝背部被磨平形成穿孔”,可得出,当时手工业技术发展,所以③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还有使用时成串流通磨损的情况”,说明古蜀国存在商品流通与贸易状况,所以①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材料与“礼乐制度的形成”无关,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6、D【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和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考古学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他们成功的共同原因有对历史的痴迷、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具有敏锐的直觉、具有顽强的意志等。由此可知,①②③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7、略

【分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形式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金字塔顶部多为平台。第二小问用途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的金字塔主要用来存放法老的尸体;而玛雅金字塔主要用来举行祭祀活动;观测天象。

(2)第一小问假说结合材料从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疾病流行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原因表现在历史研究的继续、考古发现等。【解析】(1)形式上:玛雅金字塔顶部多为平台;上面建有神庙,可拾级而上;用途上:埃及的金字塔主要用来存放法老的尸体,而玛雅金字塔主要用来举行祭祀活动;观测天象。

(2)人口膨胀;粮食危机、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疾病流行。

玛雅象形文字的成功释读、考古发掘、历史研究的深入。8、略

【分析】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中美洲;千年之久、古城、神庙”可以判断;探险家史蒂芬斯发现的是失落已久的美洲玛雅文明。

(2)观察材料二的图片可以发现;图中的建筑呈梯形结构,可以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文字是方块图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

(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尽、人类争斗、疫病流行等人为因素都可以导致文明的衰落。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玛雅文明•玛雅文明的发现【解析】(10分)

(1)文明:玛雅。(1分)意义:发现了失落已久玛雅文明。(1分)

(2)建筑:梯形结构;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2分)

文字:方块图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2分)

(3)原因: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尽;人类争斗;疫病流行。(4分)9、略

【分析】试题分析:(1)由材料“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以得出其观点的变化为起初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后来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于地中海文明,是外来文化创造的。由“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知其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倾向。

(2)由材料“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可以得出其考古结论为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外来文化创造的观点。

(3)依据材料“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说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中出土的各种文物证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有着辉煌的文明;综合材料所述可以得出其态度为坚持实事求是;摒弃种族歧视与偏见。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津巴布韦文明·形成、特点【解析】(1)变化:起初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后来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于地中海文明,是外来文化创造的。(2分)

错误倾向:种族歧视。(1分)

(2)结论: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1分)

含义: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外来文化创造的观点。(2分)

(3)说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中出土的各种文物证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有着辉煌的文明。(2分)

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摒弃种族歧视与偏见。(2分)10、略

【分析】【详解】

(1)特征:根据材料“这个早期文明是一个以原始宗教维系的神权国家;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有机融汇而成古蜀文明”可知;古蜀文明神权与王权结合(神权国家),文化多元融合。说明:根据材料“他们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过宗教活动升天成仙,并创造出许多祭器和礼器,表达出丰富完整的信仰观念和崇拜习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象征着古代至高无上的蜀王与大巫师,由此可以看出古蜀国是一个神权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海贝和铜贝,表明当时三星堆一带可能与中原地区、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区有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古文明由多元文化融汇而成。

(2)关系:根据材料“东汉后期四川兴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这些思想支配下产生的,并成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础”可知,古代蜀人人神相通的观念,是古代道教的源头之一,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来源之一。【解析】(1)特征:神权与王权结合(神权国家);文化多元融合。

说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象征着古代至高无上的蜀王与大巫师;由此可以看出古蜀国是一个神权国家;从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海贝和铜贝,表明当时三星堆一带可能与中原地区;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区有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古文明由多元文化融汇而成。

(2)关系:古代蜀人人神相通的观念,是古代道教的源头之一,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来源之一。11、略

【分析】【详解】

(1)一问;可根据材料一“首先投放的是海贝其后再投入大型的青铜容器最后投放象牙”从物品种类;投放方式及存在状态进行概括,二问根据材料“像和面像部分损毁并经过火烧...象牙及骨器之类也明显地有被烧焦的痕迹,有的玉石器被烧裂”从焚烧的物品及次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一问可根据材料二“开口于三星堆遗址第五、六层以下。从地层的叠压打破关系分析是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出现的典型器物尖底盏、器座是第三期偏晚出现的新器物器物的形制、花纹和铸造工艺”从地层分布、器物样式进行比较分析;二问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作为第一手史料,具有明显的可信推理价值。【解析】(1)特点:遗物种类丰富;投放有一定顺序;有人为破坏;火烧的痕迹。理由:器物叠放层次有序;不像是一时匆忙窖藏;出土的青铜器、玉石礼器等器物是典型的祭祀用品;遗物反映出“燔燎”祭天的祭祀形式。

(2)依据:根据地层分布;器物样式比较。方式:以考古发现为依据,进行合理的推测。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出土文物和《华阳国志;蜀志》;《蜀王本纪》等方面记载可知,研究古蜀文明的历史资料有考古实物、古书记载和传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考古实物证实了古书记载的可靠性。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二中的“其目纵”与图一相符。材料二中的“椎髻左衽”由图二得到佐证。材料三中的蜀王之名与鸟和鱼有关,与图三相符。

(2)根据材料“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可知体现的是蜀王是被神化了的人物。【解析】(1)资料:考古实物;古书记载和传说。

关系:考古实物证实了古书记载的可靠性。

说明:材料二中的“其目纵”与图一相符。材料二中的“椎髻左衽”由图二得到佐证。材料三中的蜀王之名与鸟和鱼有关;与图三相符。

(2)描述:蜀王是被神化了的人物。13、略

【分析】【详解】

(1)根据“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可知范文澜;翦伯赞和纪念活动论文集在结论方面均强调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性质;而茅海建则认为其是“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在相同点方面根据“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等可归纳出均承认其进步性意义,均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性。

(2)关于关于历史研究应坚持的方法,学生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材料中的前三位研究者均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从一手史料出发,重视对史料的辨析,而茅海建则重视新史料的运用,重视新史料的挖掘。【解析】(1)异:前三位研究者重视戊戌变法的阶级属性;茅海建强调戊戌变法西方化色彩。同:均肯定了戊戌变法人的进步性。

(2)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从一手史料出发,重视对史料的辨析;重视新史料的挖掘。14、略

【分析】【详解】

(1)可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时间;人物、旱灾、民饥;根据两则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双方叙述一致。

(2)分歧:根据材料“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可知,《贞观政要》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不怜惜百姓而珍惜仓库;根据材料“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可知,《资治通鉴》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关心百姓疾苦。宋代材料可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政要》成书于唐代,受当朝时政影响较大,有假借隋文帝赈灾不作为说明唐朝代隋而立的合法性,以规劝统治者重视民生、推行“仁政”的现实可能;《资治通鉴》成书于宋代,与隋朝统治无直接利害关联,隋文帝对灾民的不同态度对宋代统治者均有资治功效主要在于总结出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或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诚来加强统治,相对客观),故宋人无作伪的必要。此外,还需要搜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印证。【解析】(1)时间;人物、旱灾、民饥;双方叙述一致(或:两则材料互相印证)。

(2)分歧:《贞观政要》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不怜惜百姓而珍惜仓库;《资治通鉴》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关心百姓疾苦。(若整体概括为“在隋文帝是否赈济灾民的问题上有分歧”也可得2分)

宋代材料可信。《贞观政要》成书于唐代,受当朝时政影响较大(或:歌颂贞观之治、美化唐太宗统治,有明显政治倾向),有假借隋文帝赈灾不作为说明唐朝代隋而立的合法性,以规劝统治者重视民生、推行“仁政”的现实可能;《资治通鉴》成书于宋代,与隋朝统治无直接利害关联,隋文帝对灾民的不同态度对宋代统治者均有资治功效(或:《资治通鉴)》)主要在于总结出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或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诚来加强统治,相对客观),故宋人无作伪的必要。此外,还需要搜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印证(或:《资治通鉴》汇集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叙述)。15、略

【分析】【详解】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中西欧之间的对比从公元1-2001年,其有时间节点,根据其中关键的几个时间节点分析其背景,例如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对外政策和思想解放等几个方面分析中西方之间的差距。二战后中西方之间的背景对比,分析这一时期的发展差距,这里要注意时间节点的选择要符合题干,能够与所学知识勾连起来,对特定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解析】示例一:提取数据:中国/西欧的人口1500年分别为103.0/57.3;1820年为381.0/133.0

发展趋势:中国与西欧人口从1500年至1820年快速增长。

解释:1500年以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源自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等,逐渐传播到西欧及中国,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推动了人口增长;另一方面,16-17世纪,欧洲近代科学兴起,医学取得了以血液循环、解刨学等一系列成就,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医学进入到总结时期出现,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医学成就,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了人口死亡率;第三,西方伴随着早期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有助于提高生育率。中国明清时期,通过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税收制度的调整,进一步刺激了人口数量的提高;第四,这段时期无论中国还是西欧,社会整体安定,为人口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任答3点)

示例二:提取数据:中国/西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400年为600/676;1500年为600/771;1820年为600/1204

发展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西欧的差距不断扩大。

解释:1400年以来;西欧先后通过殖民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使大量财富流向西欧;18世纪中期从西欧率先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其社会生产力,并进一步推动了其现代化转型,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都有助于较大幅度提高西欧社会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在明清时期,虽然,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甚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社会生产力水平相较于西欧差距逐渐拉大,且由于采用海禁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守到一定限制。除此之外,中国由于人口基数更为庞大,且在明清时期由于高产农作物及赋税政策等因素,人口增长更快。这使得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西欧差距不断扩大。

示例三:提取数据:中国/西欧的国内生产总值(10亿1990年国际元)

1950年为239.9/1396.22001年为4569.8/7550.3

发展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且两者差距大幅度缩小。

解释: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经济快速从二战中恢复并得到发展;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欧洲一体化,也极大推动了西欧国家的发展;二战以来,以原子能,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逐渐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进一步提高了西欧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这些都有助于西欧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彻底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党的坚强领导开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建设道路的探索。通过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八字反针”、“改革开放”等政策措施,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因为我们具有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使中国在20世纪后半期,发展速度快于西欧,两者差距大幅度缩小。三、论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