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 144.1-2010 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要求 第1部分:纺织品_第1页
DB50 144.1-2010 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要求 第1部分:纺织品_第2页
DB50 144.1-2010 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要求 第1部分:纺织品_第3页
DB50 144.1-2010 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要求 第1部分:纺织品_第4页
DB50 144.1-2010 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要求 第1部分:纺织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部分:纺织品2010-04-20发布2010-07-01实施本部分的阻燃性能、甲醛含量、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为强制性指标,其余为推荐性指标。DB50/144-2010《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规范》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纺织品;——第2部分:人造革;——第3部分:塑料制品。本部分为DB50/144-2010《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的第1部分。本部分编制依据的规则是GB/T1.1-2009。本部分代替DB50/144-2003《汽车内饰材料技术条件》纺织品部分。本部分与DB50/144-2003的技1.由原来一个独立标准调整为包括3个部分的系列标准,第1部分是原标准的纺织品部分,第2部分是原标准的人造革部分,第3部分是新增部分;名称也作了相应的修改;2.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相关标准,取消了部分标准的引用;3.增加了接缝强力、气味等考核指标,提高了部分指标;4.增加和修改了有害物质考核方式和试验方法;5.修改了检验规则;6.删除了原规范性附录;7.增加了规范性附录A和附录B。本部分由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重庆市纤维织品检验所,重庆凌达汽车织物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茜、张智、刘刚、高维全、何勇、李昌丽、陈谊书、张益文、张文可、陈锋、王卿。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50/144-2003。1第1部分:纺织品GB/T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2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GB/T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B/T4802.2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GB/T7742.1纺织品织物胀破性能第1部分:胀破强度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液压法GB/T8427纺织品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灯GB/T13773.1纺织品织物及其制品的接缝拉伸性能第1部分:条样法接缝强力的测定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T21196.2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23.2理化性能理化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理化性能指标非织造布一一断裂伸长率/%≥33一44色牢度/级≥耐汗渍沾色3333阻燃性能甲醛含量/mg/kg≤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μgC/g≤注:a此项只考核中层与面层的剥离强力,中层与底层可参照测试。b此项只考核成品的座椅套、座/靠垫、头枕。3为80cm±5cm,或在D65光源下。4.2.5起毛起球试验方法按GB/T4802.2进行,摩4.2.6接缝强力试验方法按GB/T13773.1的方法从成品中采取试样进行测试,经(纵)纬(横)向辐射强度(波长420nm)4.2.13甲醛试验方法按GB/T2912.1进行,试样取2g,精确到10mg。45检验规则5.1.2型式检验项目按3.1和3.2条规定。5.2.1外观检验按同品种交货批原料、半成品或成品随机抽取,总数量超过10匹(件)时抽3匹(件),总数量在10匹(件)及以下时抽取2匹(件)。5.2.2性能试验按同品种交货批原料随机抽取2.5m全幅,半成品及成品抽取2件。5.2.3染色牢度和环境污染指标试验用样品,应在同一批号的全部色号中抽取,每个色号抽取0.5m外观质量应符合本部分3.1条要求,若其中任两条及以上不符合时,则判断外观质量不合格。5.4理化性能判定理化性能符合表1要求,判该批产品理化性能合格。若不符合表1中任一项时,允许对不合格项5.5合格批判定6.1每件产品应附有检验合格证,并具有下列标志:g)产品品号、包号;6.2标志形式由生产企业自定。包装方法和使用材料,以坚固和适于运输为原则,保证其品质不受影57运输与贮存7.1产品运输应防潮、防火、防污染,运输时要轻装。7.2产品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清洁的仓库内,并采取防蛀、防霉措施。6(规范性附录)A.1范围A.2原理浓度大小。A.3仪器材料A.3.1烘箱:空气循环式,温度可控在(40±2)℃。A.4试验环境A.5试验人员a.检验员须身体健康,在感官方面不能存有任何的缺陷,特别b.实验室内的检验员之间及检验员本人要有一致的和正常c.检验员要具有从事感官分析的兴趣,认真细心。d.检验员个人卫生条件较好,无明显个人e.检验员具有所检验产品的专业知识并f.检验员具有一定感官分析理论知识和方法学知识。A.6.1取样A.6.2空气调节A.7操作步骤A.7.1为避免污染,试验前需要清理密闭瓶(包括盖子),先用热水冲洗,用适量的实验室清洁剂进A.7.2试样分别在干态和存在水分条件下进行测试。对于干态测试,将试样放于密闭瓶中,盖上盖A.7.3将空白对比瓶、测试瓶一起置于预先调节到(40±2)℃的烘箱中(24±1)h。7A.7.4从烘箱中取出空白对比瓶,第一个试验员把头贴近空白对比瓶(距离约15cm),并移去盖子,离开测试瓶不应该超过5s。按照第A.8章的等级,记录下合适的级别。试验应在保持气味不受污染的A.8等级气味等级应符合表1规定。表1气味等级12稍有气味,但不引人注意。345A.9试验报告b.采用标准的方法和设备;8(规范性附录)B.1范围B.2原理用顶空进样装置提取样品中残留可挥发的有机物,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GC/FID)B.3试剂和标准溶液B.3.1丙酮(色谱纯)。B.3.2正丁醇(色谱纯)。B.4仪器与设备B.5分析步骤B.5.1.1从待测材料中取出试样。B.5.1.3将这些小块放在带有二氯化钙(CaCl₂)的干燥器中预干燥至少24h。B.5.1.4将干燥后的小块试样称取2g,精确到0.001g,放入20mL顶空瓶,将带聚四氟乙烯层的密封B.5.2分析仪器条件B.5.2.1顶空进样器的参数b)定量管:150℃。2)时间,自动计时,但被作为参数输入d)压力升高:持续19秒。9e)气体压出:持续16秒。f)进样:持续5秒。g)载气:1.25bar=18.1psi。h)注入压力:1.60bar=23.2psi。B.5.2.2气相色谱的参数j)程序升温:50℃(3min)12℃/min200℃(4min);k)进样口温度:200℃1)检测器温度:250℃。m)分流比约:1:20。n)载气流量:2.0ml/min。B.5.3标准曲线B.5.3.1标准溶液配制准确称取适量的丙酮(B.3.1),用正丁醇(B.3.2)配制成质量浓度为分别有0.1g/L,0.5g/L,1g/L,5g/L,10g/L,25g/L和50g/L7种标准溶液。将7种浓度的溶液各分别装入6个小瓶中,小瓶体积为1.5ml。得42个溶液密封保存。B.5.3.2标准曲线的绘制1)拔出针头,抽取2μL±0.02μL的标准溶液。2)用一张干净滤纸擦净针头表面。将标准溶液射入顶空瓶中。3)立即用瓶盖和台式压盖机将瓶封住,并检验其气密性。4)按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取样,每种溶液至少3个小瓶。按照B.5.2的仪器条件进行测试。5)气相色谱图中一个尖端(称为峰)的出现表示认出一种物质。积分仪或计算机会计算出峰的面6)绘制峰面积—标准溶液浓度关系图,计算出标准曲线的斜率K(G)。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必须大于0.995。B.6结果计算按式(1)计算总挥发性有机物总碳含量:取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2位。B.7精密度在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