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 08-2192-2016 工程木结构设计规范_第1页
DGTJ 08-2192-2016 工程木结构设计规范_第2页
DGTJ 08-2192-2016 工程木结构设计规范_第3页
DGTJ 08-2192-2016 工程木结构设计规范_第4页
DGTJ 08-2192-2016 工程木结构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DG/TJ08一2192一2016J13336一2016主编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施行日期:2016年5月1日2016上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沪建标定[2016]46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工程木结构设计规范》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主编的《工程木结构设计规范》,经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DG/TJ08—2192—2016,自2016年5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特此通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二。一六年一月二十一日—1—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2008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沪建交【2008】470号)的要求,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工程木结构设计规范》编制组,编制了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理论和试验研究,以及计算分析;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借鉴了国外标准内容;同时,本规范在现行国家、行业和上海地区的规范体系内,结合上海地区特点,与相关规范标准进行了协调;并进行了试设计。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相关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反复修改后定稿。本规范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符号;3材料;4结构设计基本规定;5荷载、作用效应计算;6构件设计与验算;7连接设计;8梁柱结构;9大跨及空间木结构;10结构防火设计;附录等。请各单位或个人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地址:上海市南车站路600弄18号;邮编:200011;E-mail:biaozhunganli@xd-ad.com.cn),或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地址:上海市小木桥路683号;邮编:200032;E-mail:shgcjsgf@sina.com),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同济大学上海现代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消防局参加单位:加拿大木业协会—2—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高承勇张家华(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朱蕾何敏娟余蓉林中法周金将秦惠纪参加起草人:(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刘应扬巢斯刘慧芬陆伟东许方邢同和张盛东熊海贝张绍明赵金诚张嘉秋吴欣之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2016年5月—1—1总则 12术语、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23材料 63.1结构和构件材料 63.2结构用胶及防火材料 94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104.1一般规定 104.2结构体系和平面布置 114.3设计指标和允许值 145荷载、作用效应计算 205.1一般规定 205.2荷载取值 225.3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235.4水平力分配 286构件设计与验算 316.1受弯构件 316.2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构件 386.3拉弯和压弯构件 416.4构件的抗震设计与验算 427连接设计 437.1一般规定 437.2计算与构造规定 44—2—7.3销轴类紧固件计算 487.4剪板连接计算 548梁柱结构 638.1一般规定 638.2计算要点 658.3构造要求 669大跨及空间结构 799.1一般规定 799.2计算要点 819.3构造要求 8410结构防火设计 8610.1一般规定 8610.2构件抗火设计 8810.3连接节点抗火设计与构造措施 90附录A构件中紧固件数量的确定与常用紧固件的kg值 91附录B常用树种木材的全干相对密度 95附录C阻燃剂 97本规范用词说明 98引用标准名录 99条文说明 101—3—contents1Generalprinciples 12Termsandsymbols 22.1Terms 22.2symbols 23Materials 63.1Materialsforstructuresandstructuralmembers 63.2Adhesivesandfireproofmaterials 94Basicstructuraldesignprinciples 104.1General 104.2structuralsystemandlayout 114.3Designindexandlimitingvalues 145Loadsandloadeffects 20 205.2Determinationofloads 225.3seismiceffectsan 235.4Distributionoflateralloads 286Designandchecko 316.1Bendingmembers 316.2Axialtensionandaxialcompression 386.3combinedbendingandaxialtensionandcombinedbendingandaxialcompression 41 427Designofconnection 43 43—4—7.2calculationandprescriptiverequirements 447.3Doweltypefasteners 487.4shearplates 548postandbeamsystem 638.1General 638.2calculationconsiderations 658.3prescriptiverequirements 669Large-spanandspacialsystem 79 799.2calculationconsiderations 819.3prescriptiverequirements 8410structuralfiredesign 8610.1Basicdesignprinciples 8610.2Members 8810.3connections 90AppendixADeterminationoffastenersquantityandvalueofcommonly-usedfasteners 91AppendixBWooddryrelativedensityforcommonly-used 95AppendixcFireretardant 97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98Quotedstandardlist 99Explanationfprovisions 1011总则1.0.1为适应工程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在应用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促进环保低碳,做到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采用工程木承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工程木材料承重,或工程木与其他结构材料混合承重的建筑结构设计。1.0.3根据本规范设计的工程木结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在良好的条件下使用,且设计已考虑到使用条件,包括可能的构件变质和连接腐蚀。2除偶然暴露在65℃外,木材的使用温度不超过50℃。3完全暴露在大气条件下以及使用温度小于50℃,所处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经常不超过85%。4木材产品是为指明的最终使用目的而分级或生产的。1.0.4设计工作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满足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并符合防火、耐久性要求。在符合安全和性能要求的同时宜优先采用常用的和标准化的结构和构件,减少构件截面的规格,减少制作、安装工作量。1.0.5工程木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以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2.1术语2.1.1工程木engineeredwood将小片或小块的木材层板、木条、木片或其他形式的木纤维,经工程化的设计、胶粘和处理,形成较大尺寸,且符合本规范材料物理力学分等要求,用于结构承重的复合木材。包括层板胶合木(Glulam)、旋切板胶合木(LVL)、平行木片胶合木(PSL)、层叠木片胶合木(LSL)、定向木片胶合木(OSL)和正交胶合木(CLT)等。2.1.2工程木结构engineeredwoodstructure工程木用作承重梁、柱及抗侧力构件所组成结构的总称。2.1.3混合工程木结构hybridengineeredwoodstructure混合工程木结构指由工程木结构或其构、部件和其他材料如钢、钢筋混凝土或砌体等结构或构件形成共同受力的结构体系。2.1.4剪板shearplate由热轧钢冲压或铸铁铸造而成的盘状紧固件,用于木构件之间、木构件与钢板之间的抗剪连接。2.2.1作用和作用效应Mx,My—相对于父轴和y轴的弯矩设计值;N—轴心受力构件轴力设计值;Nl—受弯构件的顺纹压力设计值;Np—受弯构件的横纹压力设计值;—2—Nθ—与木纹方向成θ角的压(或拉)力设计值;Nθsp—荷载作用方向与木纹呈夹角θ时,剪板连接抗剪承载力设计值;V—受弯构件剪力设计值;W’—六角头木螺钉的抗拔承载力设计值;Z’—销轴类紧固件连接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2.2.2材料性能指标或结构设计指标E—木材顺纹弹性模量;fc—木材顺纹抗压强度设计值;fc,k—木材的抗压强度标准值;fc,θ—与木纹方向成θ角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m—木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m,k—木材的抗弯强度标准值;fm,X,fm,y—相对于父轴和y轴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t—木材顺纹抗拉强度设计值;fe,θ—荷载作用方向与木纹呈夹角θ时,木材的销槽承压强度标准值;fv—木材的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fyb—销轴类紧固件抗弯强度标准值;G—木材的全干相对密度。2.2.3几何参数a—开洞长度;Al—受弯构件的顺纹承压面积;An—构件的净截面面积;Ao—受压构件截面的计算面积;Ap—受弯构件的横纹承压面积;Aθ—与木纹方向成θ角的承压面积;b—构件的截面宽度;c—横向跨度;—3—d—紧固件直径;h—受弯构件的截面高度;he—受弯构件在切口处的净截面高度;I—构件的全截面惯性矩;is—切口的倾斜度;i—受压构件截面的回转半径;l—受弯构件计算跨度;lc—受压构件的长度;lo—受压构件的计算长度;lm,ls—主、次构件销槽承压面长度;S—剪切面以上的截面面积对中和轴的面积矩;wn,X,wn,y—相对于父轴和y轴的净截面抵抗矩;λ—构件的长细比;λr,c—受压柱的相对长细比;λr,m—梁的相对长细比。2.2.4结构或构件力学特性σc,c—柱临界屈曲应力;σm—弯曲应力设计值;σm,s,σm,y—由Ms、My引起的弯曲应力设计值;σm,c—根据经典稳定理论得到的梁临界屈曲应力;σt—受拉构件的拉应力设计值;w—构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挠度。2.2.5计算系数及其他cm,ct—销轴类连接的使用条件调整系数;ceg—销轴类连接的端面调整系数;cs—考虑自攻螺钉作用时的销轴类连接承载力调整系数;kg—销轴类连接的群销组合作用系数;kl—受压构件的长度计算系数;—4—ks—剪板连接件的顺纹承载力调整系数;kv—考虑切口影响系数;kv—抗弯强度设计值体积调整系数;Rd—考虑紧固件直径、破坏模式及荷载与木纹夹角的承载力折减系数;φ—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φb—考虑梁侧向屈曲的强度折减系数;dchar,0—一维炭化深度;dchar,n—名义炭化深度;β0—一维炭化速率;βn—名义炭化速率;t—暴露在火灾下的时间。—5—3材料3●1结构和构件材料3●1●1结构用工程木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1选用的树种满足本规范及现行相关标准要求。2天然木材和人工林木材材质满足本规范及现行相关标准要求。3木材之间的胶粘结质量良好,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4具备本规范及现行相关标准规定的结构承载所需的物3●1●2结构用工程木材应由专业工厂制作生产,制作工厂应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出厂的产品应附有产品标识、生产合格证书和检验报告。产品标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产品标准名称。2规格尺寸。3木材树种及产地,胶粘剂类型。4分等等级和物理力学性能。5外观等级。6游离甲醛含量或释放量。7经过防护处理的构件应有防护处理的标记。8经过质量认证机构认可的质量认证标记。9生产厂家名称和生产日期。10使用方向(非对称异等组合层板胶合木)。3●1●3当工程木构件需作防护处理时,构件防护处理应在专业—6—工厂完成,并应有防护处理合格检验报告。3.1.4采用进口工程木构件时,构件应符合合同技术条款的规定,并应附有经过我国认可的产品标识和设计标准等相关资料以及相应的认证标识,所有资料均应有中文标识。3.1.5层板胶合木(Glulam)的层板及其结构用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50708中的有关规定。3.1.6旋切板胶合木(LVL)的厚度不宜小于25mm。用于制作旋切板胶合木(LVL)的单板厚度不宜大于总厚度的20%,且不宜大于6.4mm,也不宜小于2.0mm,旋切板胶合木(LVL)宜采用同一树种的单板组成。3.1.7旋切板胶合木(LVL)制作时,单板在胶合前含水率不应大于12%,且相邻单板间含水率相差不应大于5%;单板纵向接长时,接长方向相邻单板接头之间距离应大于30倍单板厚度。同一截面上,接头应至少相隔2层单板。3.1.8用于制作平行木片胶合木(PSL)的板条在胶合前含水率不应大于11%。制作时,应去除原材料中的缺陷,板条不应含有髓心材料,不应有腐朽现象,不应有横向裂缝,不应有虫眼。3.1.9用于制作平行木片胶合木(PSL)的板条厚度宜为3mm~6mm,宽度宜为15mm~20mm,长度宜为最小尺寸的150倍,且不应小于300mm,宜采用同一树种组成。3.1.10层叠木片胶合木(LSL)可采用阔叶树种制作,板片长度不宜大于300mm,也不宜小于150mm。在胶合前含水率不应大于9%。制作时,应去除原材料中的缺陷,板条不应含有髓心材料,不应有腐朽现象,不应有横向裂缝,不应有虫眼。3.1.11正常使用,应避免工程木材含水率过大波动。3.1.12工程木结构中使用的钢材,宜采用Q235等级B、C、D的碳素结构钢,或Q345等级B、C、D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其质量标准分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7—GB50018等的规定。当有可靠根据时,可按专门规定的程序,采用其他牌号的钢材,且钢材强屈比不应小于1●2,伸长率δ5应大于20%。混合结构中钢结构使用的钢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3●1●13钢构件焊接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的规定。焊条的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力学性能相适应。3●1●14螺栓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A和B级》GB/T5782和《六角头螺栓—C级》GB/T5780的规定。钉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GB/T3098及其他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3●1●15长期暴露于潮湿环境的金属连接件、齿板及螺钉等应进行防腐蚀处理或采用不锈钢产品。用于连接防腐处理木材的金属连接件、齿板及螺钉等应采用热浸镀锌或不锈钢产品。镀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13912的规定,锌层重量不应低于275g/m2。3●1●16混合工程木结构中,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弹性模量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3●1●17混合工程木结构中,当采用砌块墙体为承重结构时,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及砌体的弹性模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相关规定。3●1●18木基结构板材、工程木产品、金属连接件等应采用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材料,当有可靠依据时,可按专门规定的程序,采用其他材料。—8—3●2结构用胶及防火材料3.2.1结构用胶必须满足结合部位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应保证其胶合强度不低于木材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胶粘剂的防水性和耐久性应满足结构的使用条件和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3.2.2结构用胶粘剂应根据工程木结构的使用环境(包括气候、含水率、温度)、木材种类、防水和防腐要求以及生产制造方法等条件选择使用。3.2.3用于防火组件的石膏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的规定,并应满足设计的耐火性能要求。—9—4结构设计基本规定4.1一般规定4.1.1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工程木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表类别设计使用年限示例15年临时性结构225年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350年普通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结构4100年及以上纪念性建筑物和特别重要建筑结构4.1.2应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根据表4.1.2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表4●1●2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一级很严重重要的建筑二级严重一般的建筑三级不严重次要的建筑4.1.3工程木结构建筑物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根据重要程度适当调整,但不得低于三级。4.1.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结构重要性系数Y0应—10—按下列规定采用:1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且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2。2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3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5。4.1.5工程木结构体系的抗震设防类别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确定。考虑抗震设计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YRE可按表4.1.5取用。表4●1●5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木构件名称系数0.80连接,节点0.85剪力墙、楼盖(受剪)0.85受拉构件0.904●2结构体系和平面布置4.2.1工程木结构体系应具备必要的刚度和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传力路径应简捷、连续和明确,构件之间应有可靠的连接,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的能力。4.2.2工程木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减少偏心。楼面宜连续,楼面不宜有较大凹入或开洞;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11—2竖向布置宜规则、均匀,不宜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应上下对齐。3结构体系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不宜采用单跨梁柱结构。4抗震设计时,宜具有多道防线。5结构宜具备整体性和安全性,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烟囱、风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和楼盖、屋盖;当墙体或楼盖、屋盖被削弱时,应对墙体或楼盖、屋盖采取加强措施;当采用砖砌烟道时,应加强楼盖、屋盖与砖砌烟道之间的连接。6当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各部分高度差异大或楼层荷载相差悬殊时,可设置防震缝,防震缝两侧均应设置抗侧力构件。当设置防震缝时,防震缝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00mm。7应采用良好连接的挑檐、阳台等。4.2.3工程木结构出现表4.2.3中的一种或多种整体不规则情况时,结构为不规则结构。整体不规则的类型不规则的定义扭转不规则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为扭转不规则;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4倍,为扭转特别不规则上下楼层抗侧力单元不连续上下层抗侧力单元之间的平面错位大于楼盖搁栅高度的4倍或平面错位大于1.2m;或同一垂直平面内的上下层抗侧力单元错位楼层抗侧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情况:—12—图4.2.4-1外墙平面错位2结构错层高度大于主梁高度,见图4.2.4-2O图4.2.4-2结构错层3楼盖、屋盖开洞面积大于互相正交的抗侧力结构围合面的50%O4.2.5工程木结构房屋可采用带支撑或隅撑梁柱结构、梁柱-剪力墙、CLT剪力墙及混合工程木结构等体系O4.2.6带支撑或隅撑梁柱结构、梁柱-剪力墙、CLT剪力墙及混—13—合工程木结构等体系的最大适用结构高度不宜大于24m。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4.2.7结构体系应进行目标耐火极限下结构安全性设计,保证主体结构和逃生通道的安全。4.2.8当采用本规范中未包括的新型结构体系或特殊体系时,应通过工程设计、分析和可靠试验数据等为依据,验证结构能满足正常使用和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4●3设计指标和允许值4.3.1本规范中所采用工程木产品的设计指标和允许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除了非对称组合胶合木(Glulam)以外的工程木构件受正负弯矩作用时的抗弯强度值均相同,其强度设计指标和弹性模量应按表4.3.1-1规定采用。非对称组合胶合木(Glulam)的强度设计指标和弹性模量则应按表4.3.1-2规定采用。对胶合木(Glulam)而言,当荷载的作用方向与层板的窄边垂直时,抗弯强度设计值fm应乘以0.7的系数,弹性模量应乘以0.9的系数。表4●3●1–1工程木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N/mm2)分等等级抗弯fm顺纹抗压fc顺纹抗拉ft弹性模量EE613.011.07.86000E715.112.99.17000E817.314.710.48000E919.416.511.79000E1021.618.413.010000E1123.820.214.311000E1225.922.015.612000—14—分等等级抗弯fm顺纹抗压fc顺纹抗拉ft弹性模量EE1328.123.916.813000E1431.626.818.914000E1533.828.720.315000E1636.130.721.616000注:1.弹性模量E是考虑了剪切变形。2.表中给出工程木产品抗弯强度是指其材料应用在特定截面方向(主要的承载方向)的:1)对胶合木(Glulam)产品,胶合层的平面外方向容许承载,平面内方向不容许承载;2)对其他工程木(LVL、PSL以及OSL等)产品,胶合层的平面内容许承载,胶合层的平面外方向不容许承载。表4●3●1–2非对称组合胶合木(Glulam)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N/mm2)分等等级抗弯fm顺纹抗压fc顺纹抗拉ft弹性模量E正弯曲负弯曲EF613.09.79.77.86000EF715.111.311.39.17000EF817.312.912.910.48000EF919.414.514.511.79000EF1021.616.216.213.010000EF1123.817.817.814.311000EF1225.919.419.415.612000EF1328.1212116.813000EF1431.623.723.718.914000注:1.弹性模量E是考虑了剪切变形。2.表中给出工程木产品抗弯强度是指其材料应用在特定截面方向(主要的承载方向)的:1)对胶合木(Glulam)产品,胶合层的平面外方向容许承载,平面内方向不容许承载;2)对其他工程木(LVL、PSL以及OSL等)产品,胶合层的平面内容许承载,胶合层的平面外方向不容许承载。—15—2工程木顺纹抗剪强度值,横纹承压强度设计值,斜纹承压强度设计值与树种有关,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或现行国家标准《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50708中的规定采用;上述两部规范中未包含的工程木产品,应按产品合格评估表(报告)的设计值采用。3胶合木(Glulam)物理力学性能也可以按现行国家标准《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50708中的规定采用。4.3.2工程木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还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调整:1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工程木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还应乘以表4.3.2-1规定的调整系数。对于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工程木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还应乘以表4.3.2-2规定的调整系数。表4●3●2–1不同使用条件下的工程木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调整系数使用条件调整系数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使用中含水率大于16%0.80.8长期生产性高温环境,木材表面温度达40℃~50℃0.80.8按恒载验算时0.80.8用于木构筑物时0.91.0施工和维修时的短暂情况1.21.0注:1.当仅有恒荷载或恒荷载产生的内力超过全部荷载产生的内力的80%时,应单独以恒荷载进行验算。2.使用中,工程木构件含水率大于16%时,横纹承压强度设计值尚应再乘以调整系数0.8。3.当若干使用条件同时出现,表列各系数应连乘。表4●3●2–2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的工程木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调整系数使用年限调整系数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25年1.051.0550年1.01.0100年及以上0.90.92当构件的高度大于300mm,荷载作用方向平行于截面高度方向时,抗弯强度设计值应考虑体积调整系数kv:对胶合木(Glulam)产品:≤1.0(4.3.2-1)式中:b—构件截面宽度(mm);h—构件截面高度(mm);L—构件在零弯矩点之间的距离(mm);c—树种系数,一般取c=10,当对某一树种有具体经验时,可按经验取值。对于其他工程木产品:≤1.0(4.3.2-2)式中:h—构件截面高度(mm);c—树种系数,取8。4.3.3当制作过程中对工程木进行防腐或阻燃处理时,工程木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尚应乘以表4.3.3规定的调整系数。—17—表4●3●3防腐或阻燃处理时工程木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的调整系数产品干燥使用条件潮湿使用条件未经处理的木材1.001.00经防腐剂处理,未刻痕木材1.001.00经防腐剂处理,刻痕木材,厚度90mm或更小弹性模量0.90.95强度设计值0.750.85经阻燃剂处理的木材对于用阻燃剂或其他可降低强度的化学药品处理过的木材,其强度与弹性模量调整系数应根据试验报告结果得出,试验应考虑时间、温度和含水率的影响注:1.刻痕木材的强度调整系数,也可根据足尺试件试验结果确定。2.阻燃剂可参见附录C。4.3.4两根以上截面高度相同、受力相似的工程木构件组成的组合梁,当该梁用连接件或胶粘剂相连保证梁整体受力时,则木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可乘以1.04的共同作用系数。4.3.5对于能共同支承荷载的3个以上基本平行且间距小于600mm的构件组成的受力系统,系统中的构件的抗弯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可乘以1.04的共同作用系数。当为搁栅系统时,系统应与楼面板、屋面板或其构件有可靠连接。4.3.6在计算构件的承载力时,应验算净截面。在任何情况下,因钻孔,开槽、刻痕、切口或其他方法造成的材料削减面积后的净截面不应小于总截面的75%。4.3.7受压构件的长细比应不超过表4.3.7的限值。表4●3●7受压构件长细比限值项次构件类型长细比限值[λ]1结构的主要构件(包括桁架的弦杆、支座处的竖杆和斜杆、抗侧力支撑以及承重柱等)1202一般构件1503一般支撑140—18—4.3.8梁柱式木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为1/150,弹塑性位移角限值为1/50;梁柱-支撑和轻木剪力墙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为1/250,弹塑性位移角限值为1/50。装设玻璃幕墙等位移角敏感的结构,弹性位移角限值应适当从严。混合工程木结构中以其他材料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其水平位移限值应符合相应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对多高层木结构,计算限值应考虑P-△效应。—19—5荷载、作用效应计算5●1●1一般情况下,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通过延性良好的连接件连接,结构具有良好的内力重分配性能时,可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结构分析。5●1●2当采用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时,结构分析中构件材料的力学模型应采用能反映其受力状况的弹塑性本构关系。5●1●3构件的节点、连接刚度和承载力应满足形成结构体系的需要,否则,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宜慎用刚性连接形式,当节点、连接不具备足够抗弯刚度和承载力时,严禁将其当作刚接使用。5●1●4结构分析时,应根据节点、连接刚度的实际状况,合理简化。分析模型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和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中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确定,并应与构件的制造加工工艺相适应。5●1●5结构分析模型应考虑节点、连接变形的影响。应通过刚度折减(转动或平动)或一定的滑移值予以考虑,取值应根据连接形式而定,当缺乏数据时,可通过试验确定。5●1●6当构件平直度有偏移形成初始挠曲,或木料材质非均匀对结构分析结果产生影响时,结构分析模型应考虑其影响。5●1●7可采用虚拟梁和弹簧单元模拟偏心连接或支座。虚拟梁和弹簧单元几何位置及分析参数等应能反映实际情况。5●1●8当结构构件的计算长度难以确定时,应根据承受的荷载组合进行稳定分析,根据一阶屈曲模态取该荷载组合下的计算长度。构件承载力设计和验算时,应计入挠曲对结构内力的附加效应。可通过假设初始转角φ和初始变形e,进行二阶线性分析计—20—算确定:1φ取值为当h≤5m时,φ=0●005 当h>5m时,φ=0●005\式中:h—杆件高度(m),如图5●1●8所示。2e应取最小值为e=0●0025l式中:l—杆件计算长度(m),如图5●1●8所示。图5●1●8初始转角φ和初始变形e示意图5●1●9对桁架结构进行结构分析和强度验算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节点、连接的变形,支座偏心影响及支承刚度。2计算模型的中心线与构件中心线不重合时,应考虑偏心影响。—21—5.1.10构件采用多个连接件连接时,当确定其有效截面时,应沿顺纹方向,连接件最小间距的一半范围内所有的孔洞均计入对截面削弱。5.1.11当梁柱结构超过3层,或屋盖等承重结构跨度大于16m时,应考虑木材收缩的影响。5.1.12有单边挑廊、阳台等悬挑结构的房屋,应考虑其对房屋内力及变形的不利影响;并应满足房屋的抗倾覆稳定要求;同时应对搁栅或挑梁支承面的局部承压承载力进行验算。5.1.13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含围护墙、隔墙、幕墙、装饰贴面和附属机电设备系统等,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抗风设计。非结构构件抗震验算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对连接件可采用1.0,其余可按相关标准的规定采用。5●2荷载取值5.2.1应考虑永久荷载、可变荷载、施工荷载、风作用、地震作用等荷载和作用,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5.2.2设计工程木结构体系时,荷载取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活荷载一般按等效的均布荷载取用。5.2.3对于大跨度木屋盖结构,在经济允许前提下可提高到100年一遇的水准确定雪荷载标准值。5.2.4对高低跨屋面或有局部高差屋面,低跨屋面的积雪分布系数可取3.0。5.2.5对面积大、造型特别的屋面,当不能根据现行相关规范确定积雪分布系数,且无参考资料可以借鉴时,宜由专门研究确定。5.2.6对风致作用起主要作用的屋面结构设计的风振系数可通—22—过试验或研究确定。5.2.7工程木结构在验算屋盖与下部结构连接部位的连接强度及局部承压时,应对风和地震荷载引起的侧向力以及风荷载引起的上拔力乘以1.2倍的放大系数。5●3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5.3.1工程木结构的抗震验算应按以下阶段进行:1第一阶段验算结构的强度与位移时,采用多遇地震作用,按弹性方法计算。2第二阶段采用罕遇地震作用,按弹塑性方法计算结构的层间位移并作验算。0.03;弹塑性计算,结构阻尼比取0.05。混合工程木结构结构阻尼比取值可见第5.3.4条。5.3.2工程木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承担。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O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3当结构为扭转不规则时,应按本章第5.3.14条规定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可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48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隔震结构,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7度时,矢跨比小于1/5时,亦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5.3.3工程木结构的抗震计算和验算,应采用下列方法:1除扭转特别不规则或楼层抗侧力突变外,工程木结构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计算。—23—2有扭转特别不规则或楼层抗侧力突变的工程木结构房屋,应按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有关规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或时程分析法进行抗震计算,并应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3空间木结构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于体型复杂或重要的大跨度结构,应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5.3.4对混合木结构,根据混合的形式,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抗震计算:1平面规则的底层为其他材料的4层及4层以下的上部混合木结构,宜按下列要求计算地震作用及确定参数:1)当底层平均抗侧刚度与相邻上部木结构的平均抗侧刚度之比小于4时,整体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的阻尼比可取0.03;2)当底层平均抗侧刚度与相邻上部木结构的平均抗侧刚度之比在4~10时,整体结构宜按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结构阻尼比取0.03;3)当底层平均抗侧刚度与相邻上部木结构的平均抗侧刚度之比大于10时,上部木结构和下部结构可单独计算。上部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应按本规范第5.3节有关规定计算,并应乘以放大系数β。当刚度比等于10时,取β=2.0,当刚度比等于40时,取β=1.5,中间采用线性插值;下部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上部木结构以等效重力荷载作为质点作用在下部结构的顶层。结构阻尼比可取0.05。2顶层为工程木结构与下部4层其他材料组成的5层上部混合木结构公共建筑,宜采用振型分解法对整体结构进行分析,此时顶层木结构应作为一个质点;若下部4层建筑竖向基本规则,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对整体结构进行计算,顶层木结构地震作用宜乘以放大系数3.0,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在相连构件—24—和连接件计算时应计入。3木楼盖、屋盖混合结构,宜按下列要求计算地震作用及确定参数:1)竖向规则的木楼盖、屋盖混合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阻尼比根据抗侧结构取;2)结构抗侧刚度应由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等的抗侧刚度决定。5.3.5采用中小跨度的工程木屋盖的多层民用建筑,主体结构地震作用应依据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有关条款确定,木屋盖可作为顶层质点作用在屋架支座处,顶层质点等效重力荷载可取木屋架及1/2墙体重力荷载代表值,其余质点可取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工程木结构屋盖与混凝土或其他材料连接处的剪力取顶层水平地震作用的50%。5.3.6支撑上下楼层不连续抗侧力单元的梁、柱或楼盖,其地震组合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1.15。5.3.7工程木结构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楼层可仅取一个自由度。2各楼层计算高度、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α1,按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的有关规定取用。5.3.8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及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3.8采用。表5●3●8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可变荷载种类组合值系数雪荷载0.5屋面活荷载不计入按实际情况计入的楼面活荷载1.0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荷载0.5—25—5.3.9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表5●3●9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地震影响6度7度8度多遇地震0.040.080.16罕遇地震—0.450.815.3.10工程木结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6度时的工程木结构房屋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满足构造要求。27度和7度以上的工程木结构房屋的抗侧力构件应按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的规定进行多遇地震下的截面抗震验算。3采用隔震设计或其他新型抗震体系设计的工程木结构房屋,其抗震验算应符合有关规定。5.3.11荷载效应与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S=YGSGE十YEhSEhK十YEvSEvK十ψWYWSWK(5●3●11)式中:S—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轴力、弯矩和剪力设计值;SGE—考虑地震作用时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SEhK,SEvK,SWK—分别为多遇地震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和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YG,YW,YEh,YEv—分别为上述相应荷载或作用的分项系数,按50009的规定取用;—26—ψw—风荷载组合值系数,在不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中取0.6,在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中取0.2。5.3.12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验算时,不应计入风荷载,其竖向荷载宜取重力荷载代表值。罕遇地震作用不必乘以结构体系延性调整系数YRS。5.3.13抗震验算时,结构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VEki>λvjGj(5.3.13)式中:VEki—第i层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λv—剪力系数,7度时取0.016,8度时取0.032;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Gj—第j层重力荷载代表值;n—结构计算总层数。5.3.14工程木结构房屋估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组合:1当结构为一般不规则结构时,可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楊的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0采用。2当结构为特别不规则结构时,应按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计算,各楼层可取2个正交的水平位移和1个转角共3个自由度,并按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的有关规定进行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计算。3对于具有薄弱层的工程木结构房屋,薄弱层剪力应乘以增大系数1.15。—27—5.3.15工程木结构宜进行多遇地震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ue≤[θe]h(5.3.15)式中:△ue—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计算时,应计入不规则结构的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应采用1.0;[θe]—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应满足本规范第4.3.8条的要求;在有充分依据或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适当放宽;h—计算楼层层高,取相邻楼层面板之间的高度。5●4水平力分配5.4.1工程木结构及混合工程木结构中楼盖的长宽比不应大于3。5.4.2结构构件承担的水平力应根据楼盖和下层紧邻的抗侧力构件的相对刚度进行分配。1当楼盖在侧向力下楼盖最大变形大于楼层平均位移的2倍时,该楼盖可视为柔性楼盖。柔性楼盖的楼层水平力分配可按本规范第5.4.4条规定的面积分配法进行。2当楼盖在侧向力下楼盖最大变形小于楼层平均位移的0.5倍时,该楼盖可视为刚性楼盖。刚性楼盖的楼层水平力分配可按本规范第5.4.5条规定的刚度分配法进行。刚性。结构分析时,对楼盖为刚性的结构可以采用刚性楼盖假定。3介于本条第1款和第2款之间的楼盖,可取上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28—4判别楼盖刚性的侧向力分布可按下式取用:(5.4.3)式中:p—单位长度侧向力(N/m);pl—总的侧向力(N);父—位置偏离楼盖中线的距离(m);Ll—楼盖支撑点距离(m)。图5.4.2判别楼盖刚性的侧向力分布5.4.3当楼盖及支承楼盖的抗侧构件满足以下条件时,楼层水平力可按本规范第5.4.4条规定的面积分配法由抗侧构件承担。1楼盖表面没有连续的混凝土面层,或为厚度不大于35mm非结构性混凝土面层。2竖向抗侧构件的层间位移没有超出规定限值。3竖向抗侧构件为由木基结构板材和墙骨柱组成的木剪力墙,或为支撑结构。4楼盖悬挑部分按刚性楼盖要求设计。5.4.4当采用面积分配法时,楼层水平力按抗侧力构件从属面积的比例分配。此时水平剪力的分配可不考虑扭转影响。其中,对较长墙体和边缘抗侧力构件宜乘以1.05~1.10放大系数。具有属于本规范第4.2.3条和第4.2.4条中不规则的建筑,—29—楼层水平力尚应按本规范第5.4.5条规定的刚度分配法分配,取两者不利情况作为设计内力。5.4.5当采用刚度分配法时,楼层水平力应按抗侧力构件层间等效抗侧刚度的比例分配,同时应计入扭转效应对各抗侧力构件的附加作用。5.4.6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边缘抗侧力构件所分配到的水平剪力,宜乘以1.2的调整系数。工程木结构中,当采用轻型木结构剪力墙作为抗侧力的组成部分时,木剪力墙设计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轻型木结构建筑技术规范》DG/TJ08—2059的有关规定。—30—6构件设计与验算6.1受弯构件6.1.1受弯构件设计时,简支梁、连续梁的计算跨度为两端支座承压面中心的距离,对悬臂梁为悬臂长度加1/2承压长度。6.1.2受弯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1按强度计算十(6.1.2-1)σm,X=(6.1=(6.1.2-3)式中:MX,My—相对于父轴和y轴的弯矩设计值(N●mm);wn,X,wn,y—相对于父轴和y轴的净截面抵抗矩(mm3);fm,X,fm,y—相对于父轴和y轴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σm,X,σm,y—由MX、My引起的弯曲应力设计值(N/mm2)。2按稳定验算σm≤φbfm(6.1.2-4) λr,m=\/fm,k/σm,c(6.1.2-6)—31—式中:fm—木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σm—弯曲应力设计值(N/mm2);φb—考虑梁侧向屈曲的强度折减系数,当梁的受压边沿全长都有侧向约束,且支座处有扭转约束时,可取为1;λr,m—受弯梁的相对长细比;fm,k—木材的抗弯强度标准值(N/mm2);σm,c—根据经典稳定理论得到的梁临界屈曲应力。对于矩形截面,σm,c=,lef为有效长度,对于梁可取无支长度,b,h分别为构件截面宽度和高度。KE为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调整系数,工程木取1.0,针叶木锯材取0.84,阔叶木锯材取1.05。6.1.3受弯构件的顺纹抗剪承载能力,应按下式计算:(6.1.3)式中:V—受弯构件剪力设计值(N);按本规范第6.1.4条确定;S—剪切面以上的截面面积对中和轴的面积矩(mm3);b—构件的截面宽度(mm);I—构件的全截面惯性矩(mm4);fv—木材的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6.1.4受弯构件的剪力设计值V,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梁顶面受均布荷载作用时,距离梁支座边缘为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荷载可以不考虑;梁顶面受集中荷载作用时,距离梁支座边缘为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荷载应乘以系数父/h,其中父为荷载到较近的梁支座边缘的距离,h为梁的截面高度,见图6.1.4。2梁承受单个移动荷载作用时,应考虑移动荷载位于距各支座边缘为梁截面高度处的情况,并忽略距离梁支座边缘为梁截—32—面高度范围内的荷载。3梁承受多个移动荷载作用时,应考虑引起最大剪力的最不利荷载布置情况,并忽略距离梁支座边缘为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荷载。图6.1.4支座处剪力设计值6.1.5受弯构件在受荷边有切口图6.1.4支座处剪力设计值3V2bh e≤kvfv(6.3V2bh式中:he—受弯构件在切口处的净截面高度(mm),见图6.1.6;kv—考虑切口影响系数,按本规范第6.1.6条确定。6.1.6切口影响系数kv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切口在受弯构件端部非受荷边时kv=1(6.1.6-1)2切口在受弯构件端部受荷边时1hkv=minkn1十h1\1\\十0.8父2α(6.1.6-2)式中:h—受弯构件的截面高度(mm);父—支座中心到变截面处的距离(mm);α—he/h;kn—对锯材取5,对胶合木(Glulam)取6.5;is—切口的倾斜度,见图6.1.6(a)。—33—图6.1.6端部有切口构件6.1.7对于胶合木(Glulam)单坡变截面梁应考虑坡度对弯曲应力的影响,见图6.1.7O当坡度不大于10O时,图6.1.7单坡变截面梁1—横截面(6.1.(6.1.7-1)(6.1.7-2)(6.1.7-3)(6.1.7-4a)(6.1.7-4b)底部弯曲应力上部弯曲应力上部弯曲应力应满足σm,α≤fm,α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印上部受拉时上部受压时—34—6.1.8对于胶合木(Glulam)双坡变截面梁、等截面曲线梁和变截面弧形梁,见图6.1.8,顶端区域应满足σm≤krfm(6.1.8-1)不得转载式中:kr—考虑加工时顶端区域强度降低的折减系数。对于双坡变截面梁kr=1,对于等截面曲线梁和变截面弧形梁按式6.1.8-2计算。不得转载式中:rin—梁内表面的曲率半径;t—胶合木(Glulam)层板的厚度。顶端处弯曲应力σm=kl(6.1.8-3)kl=k1十k22十k4(6.1.8-4)k1=1十1.4tanα十5.4tan2α(6.1.8-4a)k2=0.35—8tanα(6.1.8-4b)k3=0.6十8.3tanα—7.8tan2αk4=6tan2α(6.1.8-4d)顶端区域最大横纹拉应力应满足条件:σt,90≤kdis0.2ft,90(6.1.8-5)式中:kdis—对于双坡变截面梁与等截面曲线梁取1.4,变截面—35—弧形梁取1.7;V—顶端区域体积(m3),图6.1.8中阴影部分体积,不大于梁总体积的。(a)双坡变截面梁(b)等截面曲线梁(c)变截面弧形梁图6.1.8双坡变截面梁、等截面曲线梁与变截面弧形梁αt,90=kp(6.1.8-6)—36—kp=k5十k6十k72(6.1.8-7)k5=0.2tanα(6.1.8-7a)k7=2.1tanα—4tan2α(6.1.8-7c)6.1.9组合截面梁,如I型梁和箱型梁,其翼缘的应力不应大于将翼缘作为拉压构件设计时的允许应力。6.1.10受弯构件的承压强度,应按下列公式验算:1顺纹承压强度计算≥fc(6.1.10-1)式中:Nl—受弯构件的顺纹压力设计值(N);Al—受弯构件的顺纹承压面积(mm2);2横纹承压强度计算≤fc,90(6.1.10-2)式中:Np—受弯构件的横纹压力设计值(N);Ap—受弯构件的横纹承压面积(mm2);fc,90—木材的横纹承压强度(N/mm2)。3承压方向与木纹成θ角时≤fc,θ=(6.1.10-3)式中:Nθ—与木纹方向成θ角的压力设计值(N);Aθ—与木纹方向成θ角的承压面积(mm2);fc,θ—与木纹方向成θ角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6.1.11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下式验算:—37—式中:[w]—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mm),按本规范表4●3●7采用;w—构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挠度(mm)。6●2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构件6●2●1轴心受拉构件的承载能力,应按下式验算:σt=≤ft(6●2●1)式中:ft—木材顺纹抗拉强度(N/mm2);σt—受拉构件的拉应力设计值(N/mm2);N—轴心受拉构件拉力设计值(N);An—受拉构件的净截面面积(mm2),按本规范第6●2●2条确定。6●2●2计算构件承载力时,净截面面积An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净截面等于全截面面积减去由钻孔、刻槽或其他因素削弱的面积。2当荷载沿顺纹方向作用时,对于交错布置的销类紧固件(图6●2●2),当相邻两排的紧固件在顺纹方向的间距小于4倍紧固件的直径时,则可认为相邻紧固件在同一截面上。图6●2●2紧固件间距示意图—38—3对顺纹受压柱,当削弱的截面位于柱子可能发生的屈曲区段以外时,应按毛截面计算柱子的受压承载力。6.2.3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1按强度验算:(6.2.3-1)2按稳定验算:(6.2.3-2)式中:fc—木材顺纹抗压强度(N/mm2);N—轴心受压构件压力设计值(N);Ao—受压构件截面的计算面积(mm2),按本规范第6.2.4条确定;φ—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按本规范第6.2.5条确定。6.2.4按稳定验算时受压构件截面的计算面积Ao,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无缺口时,取Ao=A,式中:A—受压构件的全截面面积(mm2)。2缺口不在边缘时(图6.2.4a),取Ao=o.9A。3缺口在边缘且为对称时(图6.2.4b),取Ao=An。4缺口在边缘但不对称时(图6.2.4c),应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5验算稳定时,螺栓孔可不作为缺口考虑。6.2.5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的取值按下列规定:(6.2.5-1)kc=o.5(1十βc(λr,c—o.5)十λEQ\*jc3\*hps10\o\al(\s\up5(2),r),c)(6.2.5-2)—39—λr,c=\(6.2.5-3)σc,c=(6.2.5-4)式中:fc,k—木材的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σc,c—柱临界屈曲应力(N/mm2);λr,c—受压柱的相对长细比,当λr,c≤0.5时,取φ=1;βc—对锯材取0.2,对胶合木(Glulam)取0.1;λ—构件的长细比,按本规范第6.2.6条确定。6.2.6构件的长细比λ,不论构件截面上有无缺口,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6.2.6-1)l0=kllc(6.2.6-2)(6.2.6-3)—40—式中:l0—受压构件的计算长度(mm);i—受压构件截面的回转半径(mm);lc—受压构件的长度(mm);kl—受压构件的长度计算系数,取值见表6.2.6。表6●2●6长度计算系数kl取值kl0.650.81.21.02.12.4端部支座条件示意图不能转动,不能移动不能转动,自由移动自由转动,不能移动6●3拉弯和压弯构件6.3.1拉弯构件的承载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6.3.2压弯构件的承载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1按强度验算2十十(6.3.2-1)2按稳定验算—41—十十(6.3.2-2)3当λr,c≤o.5时,可不进行稳定验算。6.3.3对偏心受压构件,弯矩设计值M应按下式计算:M=Neo十Mo(6.3.3)式中:N—轴向压力设计值(N);o—构件的初始偏心距(mm);Mo—初始弯矩设计值(N●mm)。6●4构件的抗震设计与验算6.4.1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与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S≤R/YRE(6.4.1)式中:Y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4.1.6采用;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S—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的结构构件内力组合设计值。—42—7连接设计7●1一般规定7●1●1木结构连接可按现行国家标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及本章规定的内容进行设计。对于特殊的连接,其承载力等物理力学性能可通过试验确定。7●1●2木结构连接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1传力必须简捷、明确。2在同一连接计算中,不得考虑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或不同刚度连接的共同作用,不得同时采用直接传力或间接传力两种传力方式。3连接形式宜对称、均衡。4被连接的木构件宜避免出现横纹受拉。开裂。7●1●4构件连接的制作应满足:1紧固件安装好后,构件表面紧密接触。2允许构件因含水率变化而产生适当的膨胀收缩变形。7●1●5连接设计时,当采用的木材不在本规范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