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_第1页
第9章 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_第2页
第9章 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_第3页
第9章 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_第4页
第9章 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一、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及其特征三、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四、贸易与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提供了动力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要素流动创造了条件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成本的差异是产生要素流动的一个客观原因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从静态的局部的分析出发,要素流动与贸易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看,两者之间又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及类型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区的一种国际经济活动

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

按资本流动方向,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资本输出和资本输入按投资时间长短,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按投资方式,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借贷资本输出,其特点是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使用这些资本的企业的经营管理。

国际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外国企业和政府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或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上市外国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证券投资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债息、股息和证券买卖的差价收入。

国际借贷资本输出的具体方式有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金融市场贷款中长期出口信贷一国的对外借款形成外债(企业外债也最终形成国家债务)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它具有两大特征:以谋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不仅仅是资本的投入,是经营资源的综合投入FDI与FII的区别根本区别:是否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与经营权FDI必定流入具体的生产或服务部门,而FII的直接流向是各种资本市场FDI通常伴随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和重新配置;FII不必然引起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FDI的收益来自企业利润,并不固定;FII的收益一般是固定的FDI对企业的控制和有效影响一般是通过股权来保证的。也可以利用在无形资产方面的优势,通过非股权安排控制海外附属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

投资者直接到国外开办独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附属机构等购买国外企业的股票并达到一定比例同国外企业共同投资,开设合资企业或合营企业投资者利润的再投资跨国并购成为直接投资的主体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资料,1987年跨国并购的价值仅为1000亿美元,1999年达到7200亿美元,2000年外国直接投资以跨国并购方式实现的金额约为11000亿美元,比上年度增长1/3。在过去的十年中,国际生产的增长主要是通过跨国并购而不是通过新建企业投资实现的。发达国家占世界并购额的90%。跨国公司占并购总额的90%。国际直接投资流量2000年,海外直接投资达创纪录的1.3万亿美元。2001年的海外直接投资为7810亿美元,比上一年减少40%。2002年至2004年,海外直接投资徘徊在6500亿美元左右。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份报告指出,2005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8970亿美元,其中5730亿美元被发达国家吸收。英国吸收外资2191亿美元,居全球之首,美国吸收外资1060亿美元,位居第二。据新华社2006-9-8

2007年10月16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了《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连续第三年呈现增长趋势,达到13060亿美元,增长38%。这一数字接近2000年创造的1411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这也反映出世界许多地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增长了45%,达到8570亿美元,增幅远高于前两年。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资流入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分别为3790亿美元(较2005年同比增长21%)和690亿美元(增长68%)。2006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695亿美元,比2005年的724亿美元下降了4%,在全球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由第三位下降至第五位。美国以1754亿美元的成绩重新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东道国,紧随其后的是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它们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分别为1395亿美元、811亿美元和720亿美元。在发展中经济体中,中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最多,俄罗斯在转型期经济体中居首位。

截至2006年12月底,中国共批准了外资企业594427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已达6919亿美元。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直接就业人数约2800万人,占全国城镇非农业劳动人口的10%以上。2007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7871家,比上年减少8.7%。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748亿美元,增长13.6%。可口可乐98%的生产原料来自中国。可口可乐太平洋集团副总裁包逸秋说:“我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供应链,不论是原材料还是包装材料,都是中国生产、制造的。”可口可乐只是众多跨国公司在华采购的一个缩影。据中国企业家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底,世界500强企业约有480家在华投资,其中30余家在中国内地设立了地区总部,年采购金额达1000亿美元。沃尔玛中国新闻发言人董玉国称,数据显示,沃尔玛07年在华直接采购额保持在90亿美元左右,其中在中国分店销售的商品本地采购比例将达到95%。在“引进来”方面,中国近年来由注重引进资金向综合利用国外要素转变。2006年技术引进220亿美元,4年来年均增长近20%。技术引进带动了国内发展,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加快了我国高速铁路的现代化进程。国家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等,增强了“引进来”的外溢效应。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已有近千家、地区总部300家,都比3年前增加了一倍。通过引导外资企业延伸产业链,以外资为主的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达到59%,比3年前提高了11个百分点。跨国零售巨头的进入带动了国内商业现代化,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外资收购国内战略性行业的审查,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国内产能过剩的项目。中国加入WTO以来,日益扩展的开放格局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高成长公司的总部、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在中国大城市安家落户,带动了相关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统称。

在"总部经济"中,总部集中的区域一般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向该区域流动,在价值链分工中,占据"高端"地位,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而且能够提升本区域的产业水平,扩大本地区经济总量,提高区域经济竞争能力。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将地区总部从新加坡、香港迁入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大陆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在中国逐渐形成规模。1998年法国航空公司中国地区及朝鲜、澳门、菲律宾总部正式从香港迁往北京;1999年雪佛龙公司将其亚洲地区总部从美国加州迁到北京;2005年甲骨文公司亚太总部由香港迁到北京……目前,在北京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35家,其中,5家是电脑网络巨头,4家是世界移动电信巨头,电子通讯类占总数的1/4以上。北京成为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总部聚集数量最多的城市。2007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有18家中国企业总部设在北京,主要集中在能源、电信、金融、贸易等领域,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和珠三角为核心的“总部—加工基地”区域合作模式。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增长速度

2001年469亿美元增长15.1%2002年527亿美元增长12.5%2003年535亿美元增长1.4%2004年606亿美元增长13.3%2005年603亿美元增长—0.5%2006年695亿美元

增长14.6%2007年748亿美元增长13.6%

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

由于中国没有进行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统计,因此“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概念被普遍使用。实际上,这一指标没有反映出外商投资企业终止运营、资产折旧、以及撤资等情况。据专家测算,截至2003年底,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约为2500亿美元,仅为同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14美元的一半。中国人均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为200美元,远低于2002年世界人均1178美元、低于发达国家5330美元和发展中国家480美元的水平。

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高速发展,除了其他因素,国际产业和资本迅速向中国转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这种转移适应了国际分工的新特点,也是中国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正确战略的结果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的特点

新一轮国际资本与产业转移与形成新的世界工厂相联系新一轮资本与产业转移与新经济中的高科技产业进入成本竞争阶段相联系新一轮资本与产业转移与新的城市中心的形成相联系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

自然资源导向型生产要素导向型市场导向型替代市场型研究开发型自然资源导向型这类投资一般都投向能源、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在那里建立原材料生产和供应基地,以弥补投资者母国自然资源的匮乏。生产要素导向型指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在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供应比较丰富的国家进行的直接投资。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地租和工资水平的节节上升,带来了生产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了减轻这方面的不利影响,这些国家就以直接投资的方式,把那些占地多、费工费时的生产工序转移到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的国家或地区。市场导向型这是以扩大市场销售为目标的对外投资。与在本国完成商品生产、然后再出口到国外的模式不同,它通过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可以使设计和生产更接近市场,随时了解、掌握市场动态,并可降低运输费用,从而达到维持和扩大对市场的占有率的目的。替代市场型这是为了克服市场不完全性可能造成的风险而进行的直接投资。现实中的市场并非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上信息分布是不对称、不完全的,信息的获得是需要成本的,谈判、签约到契约的执行也都要付出代价,在国际市场上就更是如此。针对市场的不完全性而对外直接投资,就可以将市场不完全性带来的成本内部化,以企业内部的行政关系替代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以长期契约取代短期契约,从而克服市场风险、确保资源供应和降低生产成本。研究开发型跨国公司的R&D的本土化和国际化趋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通过向技术先进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在那里进行独资收购或合资经营高科技企业,将其作为从事科研开发、新产品设计的前沿阵地,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直接投资的理论垄断优势论企业垄断优势产生的原因在于商品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善。在不完全竞争的现实世界里,企业是通过产品差异、品牌、特有的营销技巧和限制竞争对手进入等获得竞争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垄断优势

企业之所以能到国外进行直接投资,是因为它具备东道国同类企业所没有的特定优势即垄断优势。一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能及营销技巧等所有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二是由于企业规模巨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

跨国公司使产品差别化的能力是其获取垄断优势的重要原因垄断优势论较好地解释了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并能够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现象。比较优势论(小岛清模型)

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国际投资都应立足于比较成本原理进行判断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投资国应从趋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进行投资边际产业的概念可以扩大到边际性生产在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应从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移植,以适应东道国的需要,投资国的中小企业应走在对外投资的前面小岛清模型对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有一定的解释力内部化理论

所谓内部化,就是变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为企业内部的供需关系。由于市场的不完善,使得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增大。正是为了克服市场的不完善和交易成本过高的劣势,跨国公司才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行市场的内部化。邓宁的三优势模式

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区位优势则是充分条件。三种优势的组合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决定了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的方式:若公司只具备所有权优势,应选择技术转让;若公司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则应选择出口贸易;只有当公司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并且有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可供利用时,才可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O)(I)(L)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无形资产转让*

邓宁的三优势模式可以兼顾解释商品出口、无形资产转让、对外直接投资三种方式。中国的对外投资发展中国家FDI理论1、投资发展周期理论2、小规模技术理论3、技术当地化理论4、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邓宁)第一阶段:人均GDP400美元以下,无对外直接投资第二阶段:人均400—1500美元,外资流入超过流出第三阶段:人均2000—4750美元,净FDI上升第四阶段:4750—5600美元,净FDI为正小规模技术理论(威尔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有相对竞争优势小规模制造当地采购低价格技术当地化理论(拉奥)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技术和知识的当地化有其特点,包含了创新活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能够利用其优势实行对外投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坎特威尔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积累,这类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逐步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发展,而且对外投资的产业也逐步升级,其构成与地理分布的变化密切相关。中国企业走出去据商务部统计,1999-2004年,中国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从6.2亿美元上升为55亿美元,年均增长49.1%。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6%;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48亿美元,增长27.5%。2007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1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2007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3%;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68亿美元,增长26.0%。据预测,2006-2010年,中国年均对外投资额可能达到150亿美元以上,到2010年,对外投资额可能达200亿美元以上,5年合计对外投资额可能达到800亿美元以上。

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近年来,中国“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企业跨国经营能力不断增强。目前,中国已有3万多家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投资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国并购占对外投资比重已近40%,其中重大项目明显增多。对外承包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一批特大型项目,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和尼日利亚铁路项目分别高达63亿美元和83亿美元。开创了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这一“走出去”的新方式,中国与巴基斯坦、赞比亚的经贸合作区已初见成效。从投资主体看:

国有企业:35%

有限责任公司:30%;

股份有限公司:10%;

私营企业:12%;

外商投资企业:5%;

股份合作企业:3%;

集体企业:2%;

港澳台投资企业:2%;

其他:1%。

从投向看,境外企业发布在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和地区总数的71%。其中,欧洲地区最多,91%的欧洲国家有来自中国的FDI。

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还处在引进外资阶段。

国际资本流动性进一步加强

国际资本流动总规模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快的增长。特别是从实质经济部门分离出来的国际游资,投机性强,流动性快。据有关国际金融机构的估计,80年代中期,全世界流动资本大约1万亿美元。1999年世界流动资本已有9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23万亿美元的40%。对冲基金机构投资者及其进行的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国际资本流动性的进一步加强,一方面为资金借贷提供了方便,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断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各国投资政策自由化深入发展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0年初的数据显示,旨在促进和保护外国投资的双边协定的数量在90年代激增5倍,达到1857个,参与的国家达到173个,而在80年代末,双边投资协定的数量仅为385个。1991~1997年各国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约750次调整,其中95%以上是放松对外资管制的。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生效,标志着多边性的国际投资框架得以建立。

2002年,70个国家国家调整了国内投资体制,涉及到248项政策措施,其中95.2%有利于外资流入。(国际商报2003年10月18日)自1982年中国与瑞典签订第一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以来,截至2001年5月1日,中国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其中78个已经生效。与中国签署协定的国家包括德法等大多数欧洲国家,日韩等多数亚洲国家,南非等非洲国家,以及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新趋向

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经济一体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它是指在组成贸易集团的成员国间逐步取消所有歧视性贸易障碍和其他非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无阻碍流动,并为此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特惠贸易协定。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障碍比非成员国要低,少数有选择的商品也可能撤除所有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这是经济一体化最松散的形式。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相互取消一切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障碍,实行区域内商品自由流通,但各国仍保留独立的对集团外国家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为防止集团外国家的商品通过贸易壁垒较低的成员国进入自由贸易区,通常在成员国之间的边境上仍保留海关。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除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外,还统一了对集团外国家的贸易政策,对集团外国家实行共同的、统一对外的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这时,成员国之间不再设有海关等机构。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共同市场。在共同市场内部,不仅实行关税同盟的各项政策,即实行成员国内部的自由贸易和统一对外关税政策,还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经济联盟。结成经济联盟的各成员国除了实行商品与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外,还包括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如社会福利政策)的协调一致。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完全经济一体化。完全经济一体化比经济联盟更进一步。它除了要求成员国完全消除商品、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人为障碍外,还要求在对外贸易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社会政策等方面完全一致,并建立起共同体一级的中央机构和执行机构对所有事务进行控制。完全的经济一体化,事实上几乎等同于一个扩大的国家。这种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迄今尚未出现。一体化的几种形式,是理论上的抽象。实践中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可能兼具几种一体化的特点实践中不存在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过渡的必然性。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静态效应。指假定经济资源总量不变、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经济一体化对集团内国家贸易、经济发展及物质福利的影响动态效应。指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贸易及经济增长的间接推动作用。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贸易创造:当关税同盟中某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