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茂名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茂名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茂名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茂名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1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上宣布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一A“设立在雅典”“专门致力于古典文明研究”的“高级别”学术研究机构,立刻成为与会中外专家学者谈论的热门话题。为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回答这一研究机构B“为何建”“谁来建”“如何建”等外界关心的问题,本网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部分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网:要打造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和中国古典学研究者应如何作为,特别是在理论和方法上实现创新和突破?在古典学研究中_____C____?刘作奎(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首先是坚持正确学术导向。要全面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并作为根本指导和遵循,才能更好地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打造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其次是走出书斋,从学术研究与实践的互动中寻找答案。古典学研究不能停留于文本解读,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第一线开展研究,把原创性的一手资料切实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研究方法,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来开展研究。再次是切实增强文化自信,积极批判错误思潮,坚持与时俱进。切实批判和摒弃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错误观点。从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阐释中国主张、展示中华文明。贺方婴(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古典学研究室负责人):长期以来,西方传统的古典学系奉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为经,他们的古典学研究显然不包括中国古典。但是,中国的古典学研究不必也不应事事以西方的古典学研究路数为宗,不能沿用西方传统的研究范式,而是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古典文明传统,重新定义古典学的新意涵。要打造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中国古典学界应该努力打破旧有现代学科分类体系和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从更整体的世界文明史的研究视野出发,将古典学研究对象从西方传统的古希腊罗马之学,扩展至包含中国古典文明在内的所有人类文明,特别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一切孕育过杰出思想、并拥有传世经典的古代文明。在对人类古典文明的研究和阐释中,注重引入带有人类文明关切和学术深度的比较视野。中国古典学界要自觉深入认识文明的源头,重新思考古今中西的复杂问题,全面反思和总结全人类的文明经验和教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熔铸出一种“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明理论,为解决现代世界的各种纷争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材料二: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为中希文明跨越国家的交流拉开了历史序幕。作为亚欧大陆两侧的两大文化,中希文明以奠基性贡献,分别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源头活水,虽起源不同,但以一种内在融通、彼此契合的方式,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希腊古典文明和中国古典文明之间有许多共通之处,可供互鉴。雅典被公认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文明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古希腊文明以深邃的哲学思想、辉煌的艺术成就,成为西方古典学说的基石。雅典城邦在政治和法律领域也作出了卓越贡献,至今仍然启迪着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同时,雅典是当之无愧的西方古典主义发源地。2000多年前,这座古老城邦孕育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大批西方哲学家,诞生了一系列文学、哲学经典作品,对西方现代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一座弥漫着浓厚文化氛围、拥有众多学术中心的城市,吸引了来自许多国家的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思索。雅典拥有多家外国古典学研究机构,为世界各地的学者提供了独特平台。这些机构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讲座和工作坊,以此激发新的研究灵感。不少以古典时期为主题的图书馆也得以建立,丰富的藏书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支持。雅典这座充满古老气息与现代意味的城市,以绵长的文化延续性与深厚的学术资源,成为各国古典学研究与交流的殿堂。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罗马时期的多件珍贵文物,充分展现了希腊文明的多姿多彩。雅典以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热爱历史与艺术的人们,无论是徜徉于古老的遗迹,还是感受现代都市的活力,雅典能为来访者提供独一无二的体验。作为历史的守护者、未来的开拓者,雅典续写着属于自己的永恒篇章,也为世界古典学术事业贡献着自己独特的力量。作为历史与现代交汇的城市,雅典是国际古典学研究的一大重镇,更是全球学者向往的知识圣地。从这一意义而言,雅典是建立文明研究机构的理想地点,它可以也应当在东西方文明对话中发挥桥梁作用。(摘编自《让中国古典文明泽被世界》,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作奎认为,做好中国古典学研究首先要坚持正确学术导向,要打造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就要全面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B.刘作奎认为,做好中国古典学研究既要关注文本解读,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第一线研究,掌握原创性的一手资料。C.贺方婴认为,中国的古典学研究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古典文明传统,不应以西方古典学研究路数为宗,不能沿用西方传统的研究范式。D.贺方婴认为,古典学中国学派的研究对象应该包含所有人类文明,既包含中国古典文明,也包含古阿拉伯文明,古印度文明等等。2.对于材料一访谈的相关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A处画线句介绍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时三个定语分别单独使用引号,突出其关键信息,体现出访谈的针对性。B.文中记者的提问很具体,但第一段B处画线句只用了“为何建”“谁来建”“如何建”三个问题来概括,提纲挈领,便于读者迅速把握采访的脉络。C.根据两位受访者的回答,可以推断出C处记者的第二问应该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或者类似的实践性内容。D.两位受访学者分别从各自专业领域的角度回答了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如何建”的问题,丰富了访谈的内容。3.下列选项不可以作为材料二第一段论据的一项是(3分)A.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对宇宙理性规则的认识与道家“道法自然”中对自然规律的尊崇,有深度契合之处。B.《礼记》中“分争辨讼,非礼不决”的思想和古希腊梭伦“制定法律,无贵无贱”的主张,分别展示了东西方社会运行的法则。C.孔子主张的“仁、义、礼、智、信”与柏拉图提出的“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彰显了人类文明在价值追求上的内在共性。D.古希腊的海洋贸易智慧启迪现代国际海运和贸易往来,中国古代“交子”的创新也同样为现代贸易和金融发展带来启示。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选择雅典作为设立地点的原因。(4分)

5.对记者的问题,刘作奎和贺方婴两位学者的回答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我们最初知道兰香的时候,她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现在,她已整整十九岁了。这个在窘迫和煎熬中长大的姑娘,很早就开始直面艰辛的人生。她的意识中时常充满了忧虑,焦灼地凝视着自身以外的生活。奶奶、父母亲、两个哥哥和姐姐一家人,都无时无刻不在她的关注之中。唉,她无力去帮助所有这些亲人,但她为亲人们的一切不幸而揪心地痛苦呀!兰香强烈地意识到,她读到高中是多么不容易。自从进入高中后,她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一般生活。当然她还不像两个哥哥上学时那样艰难;她起码能吃饱饭,并且也还能吃得起一份乙菜。在这期间,曾给她带来过重大打击的,莫过于大哥和他们的分家了。从她记事起,一家人的依靠就是大哥。一旦没有大哥,他们家的日子怎么过?多么忧愁啊!她曾为这事偷偷哭过好多回。后来,是二哥使她从惊恐中平静下来。她在实际生活中感到,只要有二哥,她也就不必过分担心。她越来越看出,二哥是一个不平常的人。他和大哥一样吃苦受罪,而且懂的事也多;跟上他,就觉得什么也不怕了。二哥不久前在信中写给她的一段话,使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信是这样写的——

……从你的来信中,看出你已经对人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有了觉悟。这使我非常激动!我感到,人的一生总应有个觉悟时期。但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对我们的一生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应该做什么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要知道,对于我们这样出身农民家庭的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多么不容易啊!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另外,我不知在什么地方看过一则消息,对我们很有启发:有位美国总统的女儿为了不让父亲供养她上学,自己便利用课余时间到饭馆里为人家洗碟子赚钱……妹妹,二哥这样说,不是逼着让你也去自己谋生!相信我每月的十块钱一定准时寄给你!真想和你在一块好好谈谈……有时间就来信,并希望能把字写大些,不妨出出格嘛……这封信引起了她强烈的震动。她在心里慢慢揣摸二哥的话。她内心非常激动,似乎多少年一直堵在眼前的一片朦胧的云雾,突然被阳光撕开并被大风吹散,使她看见了生活无比广阔的地平线。真的,她现在对二哥产生了一种崇拜的感情——就像她小时候崇拜大哥一样!可是实际上,她对大哥的尊敬一点也没少。眼下,兰香惟一的愿望是买一件短袖衫。天马上就要大热了,她连一件短袖衫也没有。两件换着穿的长袖衫,天一热,只能把袖子卷到半胳膊上,像上了箍似的难受。可是一件稍好点的短袖衫少说也得十几块钱,她手头只有几块钱,而且除万不得已绝不敢花出去!但不论怎样,她既不能拿大哥的钱,也不准备另外向二哥开口要。一天,兰香无意中看见,医院不远处的地方正在䉱一长排窑洞,提泥包的大部分是一些女孩子。她于是就好奇地问其中一个提泥包的姑娘:“你们是哪里来的?”“我们是这城里的待业青年。”“你们一天赚多少钱?”兰香大胆地问。“一天一块半。”啊,一天就赚一块半钱呢!这女孩子看来和她的年龄差不多,人家一天就能赚这么多钱!兰香的心不由动了一下:我能不能也来这里提泥包呢?她记起了二哥信中所说的话。她想,人家美国总统的女儿都能跑到饭馆里洗碟子赚钱,她为什么不可以提泥包赚点钱呢?兰香身上具有孙家的那种倔犟劲。她真的勇敢地走到那位站场工头的面前,向他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工头听完她的话,又了解了一下她的身世和眼下的情况,大为惊讶。他立刻慷慨地说:“你要是不怕误课,你就来。干两三个钟头活,给你开上五毛工钱!”兰香又高兴又激动。她猛然觉得自己长成了大人——她惊讶她竟敢做出如此大胆的抉择!既然这样决定了,她就应该毫不畏惧地投入这种生活。她白天可以增加学习时间,好把晚上的时间腾出来去干活。当然,她不会干太多的天数,因为高考快来了。她只准备做一个来月活,赚的钱够买一件短袖衫就行了。她想,用自己赚的钱买一件衣服,穿着更有意义!只是有一点,这事既要瞒着同学们,又不能让家里人知道……从这一天以后,每到傍晚,兰香就以各种理由离开学校,然后悄悄来到医院的基建工地,为箍窑洞的匠人们提泥包。提泥包的活并不轻松。十点左右收工后,兰香常常浑身酸疼难忍。她先躲进医院的女厕所里,把外面那身糊满泥巴的衣服脱下来,塞进自己的书包里,然后就穿过夜晚清冷而空旷的街道向学校赶去。(有删改)附注:后来,孙兰香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全国重点大学)的天体物理专业,生活幸福美满。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开头说孙兰香很早就直面艰辛的人生,时常“忧虑”“焦灼”和“痛苦”,是因为大哥和他们分家了,她无力去帮助自己的家人。B.孙少平的来信使孙兰香“看见了生活无比广阔的地平线”,让她对二哥(孙少平)开始崇拜起来,但她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大哥。C.文中插叙的二哥(孙少平)的来信,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向我们展现了孙少平和孙兰香兄妹两人在面对苦难时的自强自立之态。D.与铁凝的《哦,香雪》对香雪的描述不同,本文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孙兰香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澜,有力地展现了孙兰香的形象特征。7.关于文中孙少平这封信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信中,孙少平说“这使我非常激动”,因为妹妹对生活的觉悟已经上升到一个“做什么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的较高层次。B.在信中,孙少平希望妹妹一方面“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一方面又要“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这体现了他内心的矛盾。C.在信中,孙少平给妹妹举美国总统女儿的例子,其目的主要想要妹妹能够自强自立,这也启发了后来孙兰香为买短袖衫而去工地做工。

D.在信中,孙少平讲述了自己对苦难的抗争与认同,并以此来勉励妹妹——只有经历过苦难的生命,才会产生一种殉道者才有的崇高感。8.画线句子中的“把字写大些”“出出格”颇有意味,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4分)

9.《平凡的世界》自问世起,就在读者中产生着持久的影响。试以本文为例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征上疏曰:臣闻君为元首,臣作股肱,齐契同心,合而成体,体或不备,未有成人。然则首虽尊高,必资手足以成体;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夫君臣相遇,自古为难。其能开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内尽心膂,外竭股肱,和若盐梅,固同金石者,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礼之而已。昔周文王游于凤凰之墟,袜系解,顾左右莫可使者,乃自结之。岂周文之朝尽为俊乂,圣明之代独无君子者哉?但知与不知,礼与不礼耳!《礼记》称:“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欤?’子思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如之何?”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曰:“裂地以封之,疏爵而待之,有难不死,出亡不送,何也?”晏子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谏而见纳,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谏不见纳,出亡而送,是诈忠也。”虽臣之事君无二志,至于去就之节当缘恩之厚薄然则为人主者安可以无礼于下哉?《礼记》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若憎而不知其善,则为善者必惧;爱而不知其恶,则为恶者实繁。《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然则古人之震怒,将以惩恶,当今之威罚,所以长奸。荀卿子曰:“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材料二: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至于A去就之节B当缘恩C之厚薄D然则为人E主者F安G可以无礼于下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尽,用尽,使……竭尽,与《赤壁赋》中“肴核既尽”的意思和用法相同。B.善,好,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C.“当今之威罚”与《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用法不同。D.危,高而险,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国危矣”中“危”的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征以人体为喻,强调君臣需要齐心协力、契合一体,君主虽地位尊贵,但需依靠臣子辅佐才能实现国家大治。B.借周文王自结袜系之事,表明圣明之主并非因朝臣皆贤,而是在于能做到对臣子“知”与“礼”,并非褒贬唐时君主。C.魏征主张君主对臣子无论爱憎都应看其优点,避免让行善者恐惧、作恶者增多,威罚应适度,不然会助长奸邪。D.材料二提出君主如果能够做到“十思”,那么各类人才就会各尽其能,君主也就能够无为而治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谏不见纳,出亡而送,是诈忠也。(4分)

(2)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4分)

14.对于材料一中齐景公提出的问题“忠臣如何‘事君’”,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①杜甫郑公樗散②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注:①这首诗大概是至德二载(757年)冬杜甫由鄜州还长安时所作。②樗散(chūsàn):喻无用之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头看似刻画郑虔声容笑貌,实是通过写其为人,为友人遭遇“严遣”鸣冤。B.颔联中“万里”“百年”从空间与时间角度写友人窘迫的境况,有着杜诗的沉郁顿挫之美。C.颈联中“苍惶”“邂逅”写友人受尽逼迫、仓促出行,诗人只能匆匆与其饯行话别。D.面对友人的遭遇,想到重逢无期,诗人感慨良多,真意弥满,一切皆从肺腑流出。16.前人评尾联“诗到真处,不嫌其直,不妨于尽”,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形象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站在高耸的山峰下,遥望紧贴山壁的松树,我们不禁吟诵起《蜀道难》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绘画的李同学从杭州旅游回来,创作了一幅国画“杭州三秋图”,好友孟同学欣然提笔写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娃是全家人的心尖尖,小时候跟着奶奶,没受过委屈,要星星就给星星。长大一点,爸爸给娃起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叫“梦泽”,就是想娃将来能过上好生活。娃在大学品学兼优,是学生会优秀干部。娃的梦想是做名律师,毕业后找个喜欢的城市定居。可冥冥之中,娃听从召唤,毕业后回了柴达木盆地。干石油的都苦,青海油田最苦。老天总是把石油藏在荒凉艰苦的地方,好像故意难为人。体重不到百斤的梦泽,跟着师傅擦油泥、换盘根。油泥一锹一锹铲也铲不完;使出吃奶的劲,盘根还是(甲)。眼泪一颗一颗砸进地面的沙子里,一点痕迹都没有。干了一辈子石油的爸爸硬着心哄娃:“再坚持坚持,真英雄还是假英雄就看能不能坚持。_A_,爷爷也是这么坚持过来的,我娃也没问题的。”①梦泽洒泪的地方叫英雄岭,②在天地间交错着,在深沟险壑横卧着。③整座山体的形成是亿万年前洪水退去留下的。④60多年前,第一批勘探队员为找石油;⑤九死一生登上英雄岭。⑥路太难走了,能上来的都是英雄。这些人当时的年纪就是娃现在的年纪。没有一股英雄气,干不了石油的。如今,柴达木第一代石油人中的大多数已(乙)。一块块墓碑上,写着逝者的姓名和籍贯。_B_,为了石油长眠于遥远的异乡。

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采油井站在一起,顶着高原最强烈的阳光,娃身姿挺拔,把自己也站成了二只井。风又起了,沙又来了。梦泽擦干眼泪,顶着大风,踩着黄沙,擦井口、换盘根。工作再枯燥,总得有人去干。井上,站上,沟里,坡上,她到每个岗都认真学,咬牙干。日复一日,技术提高了,身体耐受力也强了。师傅们点头:小姑娘看着弱不禁风,还真行。18.仿照画波浪线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以本文中加点的“这些人”为本体写一句话,不可以使用原句的词语。要求:语意完整,修辞准确贴切,表达流畅。(4分)

19.请在文中标注“甲”“乙”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对同一个人,文中分别用了“娃”“梦泽”“小姑娘”三种称呼。请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现代文阅读Ⅱ中,孙少平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中说:“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而当代作家余华在《活着》中写道:“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赞美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也不值得追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C【考查目标】本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和整合能力,即能否客观、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能否全面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能否从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试题分析】以偏概全,原文是“不必也不应事事以西方的古典学研究路数为宗”。2.D【考查目标】本文考察考生抓住细节分析文本特色的能力。【试题分析】根据括号信息可知,刘作奎和贺方婴专业分别是世界历史研究和外国文学研究所古典文学研究。但两者都是站在更广泛的领域谈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的整体构建,并非从个人专业角度出发。3.B【考查目标】本题考查考生的信息整合和思维认知能力,尤其是准确把握论点、辨析观点与材料之间联系的能力。【试题分析】材料二第一段的主要论点是“希腊古典文明和中国古典文明之间,有许多共通之处,可供互鉴”换句话说,原文强调中希文明的共性。《礼记》“非礼不决”体现的是古代中国“礼治社会”的理想,和梭伦法治社会的理想相悖。故选B。4.【考查目标】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①中国古典学研究要从更整体的世界文明史的研究视野出发,深入认识人类文明的源头。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是促进东西方文明对话的理想之地。②雅典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资料支持。③雅典拥有多家外国古典学研究机构,便于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古典学研究与交流。④雅典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平台。【评分建议】共四点,意思相近即可,一点一分。只概括雅典的特点,没有围绕中国古典学研究作答,评分在两分以下。5.【考查目标】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同点:两位学者都强调了构建中国学派的重要性,都提倡创新研究方法,增强文化自信。不同点:①刘作奎更侧重于研究方法,强调坚持正确学术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贺方婴侧重于研究视野,立足于全球文明史,将研究对象扩展至包含中国古典文明在内的所有人类文明。②刘作奎的观点中没有直接提到对西方古典学的明确态度,而贺方婴则明确指出中国的古典学研究不应事事以西方的古典学研究为宗,不应沿用西方传统的研究范式。【评分建议】答出相同点2分,不同点一点2分,有要点即得分。相同点,“构建中国学派的重要性”“都提倡创新研究方法”“增强文化自信”任两点得2分。不同点,第一点重在回答方向上,概括二位学者的侧重方向或具体分析其观点都给分。第二点重在对西方古典学的态度上,能指出区别即可得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答案】B解析:选项A,“是因为大哥和他们分家了,她无力去帮助自己的家人”错误。原文第二段,“唉,她无力去帮助所有这些亲人,但她为亲人们的一切不幸而揪心地痛苦呀!”可以看出,孙兰香痛苦的原因是“亲人们的一切不幸”。此外,“大哥和他们分家”只是她上高中后受到的重大打击(痛苦),而兰香的“忧虑”“焦灼”和“痛苦”在上高中前就有了;选项C,“它向我们展现了孙少平和孙兰香在面对苦难时的自强自立之态”错误。我们从信中也顶多只是能够发现(间接)孙少平在面对苦难时的自强自立之态,我们并不能看到孙兰香的自强自立之态,孙兰香的自强自立之态要在她去医院工地做工时才得以展现出来;选项D,“与铁凝的《哦,香雪》中对香雪描述不同”错误。本题关联教材,铁凝的《哦,香雪》同样也是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香雪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澜,这和本文对孙兰香的描述是相同的。

7.【答案】B解析:“这体现了他内心的矛盾”错误。孙少平对妹妹孙兰香谈的这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在孙少平看来,正是因为苦难,才有了对苦难的深刻理解,才会产生伟大的崇高感!所以,孙少平没有否定苦难,“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同时,孙少平又没有止步于“苦难”。“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苦难”!由此可见,这里并没有体现出孙少平内心的矛盾,恰恰相反,这里更多地体现出孙少平内心对苦难认识的深刻。8.画线句子中的“把字写大些”“出出格”颇有意味,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4分)【答案】①“把字写大些”“出出格”,一语双关,一方面指兰香的字在孙少平看来有点小,可以写大一点;另一方面则指孙少平希望妹妹兰香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出身,行事要大胆、洒脱、果敢一些,眼光放长远一些,去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②为后面孙兰香大胆地去工地做工,以及作为农村的姑娘却报考天体物理专业埋下了伏笔。评分参考:共4分,每点2分;第1点主要是就含意方面而言,第2点主要是就作用方面而言,考生答案须包括这两个方面,不能全部是含意或全部是作用;第①点的两方面,考生只要回答出其中1点即可;考生如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9.《平凡的世界》自问世起,就在读者中产生着持久的影响。试以本文为例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答案】①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通过孙兰香捧读二哥孙少平的来信、去工地做工等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创造了逼真的现实感,给读者以情感共鸣;②孙兰香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不息的精神,比如:很早就直面艰辛的人生,自己打工赚钱买短袖衫等,给读者以激励;③孙兰香通过自己的聪明、勤劳、上进,最终出人头地——考入北方工业大学,生活幸福美满,给读者以温暖和抚慰。评分参考:共6分,每点2分;“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和“通过孙兰香捧读二哥孙少平的来信、去工地做工等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创造了逼真的现实感”,只要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如有其他答案,比如“非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亦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DF【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至于臣子离去或留下的原则,应当依据恩情的厚薄来定。既然这样,那么作为君主的人,怎么可以对臣下无礼呢”。“至于去就之节”是一个话题起始部分,表述完整,其后需断开,故B处断;“当缘恩之厚薄”说明了去就原则依据的条件,故D处断;“然则”在此处为转折连词,引出后文对君主行为的反问,其前断开,故F处断。按照语义逻辑与语法结构,这样断句能清晰准确传达文意。11.A【解析】A“尽”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用尽、使……竭尽”,《赤壁赋》中“肴核既尽”中“尽”,完、没有了,都吃完的意思。意思用法不同。B“毋为戎首,不亦善乎”里“善”本为形容词“好”,在此作名词,意为“善举、好事”。《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的“善”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与……交好”,两者意思用法不同。

C“之”,“师道之不传”属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二者不同。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师”中“危”意为危险、危急,主要用于形容国家所处的艰难局势。意思不同。12.C【解析】C理解错误,原文是“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是说君主对臣子喜爱时要知道其缺点,憎恶时要知道其长处。13.(1)(臣子)劝谏不被接纳,君主流亡时臣子还去相送,这是虚假的忠诚。“见”,被;“是”,这是;“诈忠”,虚假的忠诚。每译对一个得1分。句意1分。(2)文臣武将都竞相效力,君王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就可以来完全地享受游玩的快乐了。“争驰”,竞相效力,译为“竞争奔跑”不符语境,不得分;“可”译为可以,“以”,译为来或用来;“豫游”,出游,游乐。每译对一个得1分。句意1分。14.答:①进谏善言。“言而见用”“谏而见纳”“简能任之”,可以看出忠臣要进谏善言。②尽职尽谋。“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可以看出忠臣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君主和国家效力。③理性效忠。“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以看出忠臣对待君主,不是盲目跟随,而是要理性抉择。【评分建议】共三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

【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徵上书说:为臣听说国君就像是一个人的脑袋,大臣就像是一个人的四肢,只有同心协力地配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人的整体。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脑袋虽然高贵重要,但必须有四肢的配合,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国君虽然英明,但必须依靠大臣的辅佐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君臣要配合协调、相得益彰,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难事。君臣能够秉持公正的道义,让天下人才发挥各自的才能,国君在内尽心尽力,大臣在外竭力辅佐,二者融洽得就像汤中的盐和梅,坚固得就像金石一样。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靠高官厚禄,而在于以礼相待。过去周文王游凤凰台时,系袜的带子开了,他回头看了看周围的人没有一个可以使唤的,便自己把袜带系好了。难道周文王的朝臣全都贤良,而今天的圣明时代倒没有君子吗?只不过是了解不了解,礼遇不礼遇罢了。《礼记》上说:“鲁穆公问子思:‘被放逐的朝臣,仍为原来的君主服丧,古来有这种情况吗?’子思说:‘古代的君主,用人时以礼相待,辞退时也以礼相待,仍有为君主服丧的礼仪。然而现在的君主,用人时恨不得搂在怀里,辞退时恨不能推下深渊。不兴兵讨伐他就不错了,还谈得上什么服丧之礼?’齐景公问晏子:“忠臣是如何对待君主的?”晏子说:“君主有难不以身殉,君主流亡不相送。”齐景公说:“君主为臣子分封土地,加官晋爵,为什么臣子要这样对待君主呢?”晏子说:“忠臣的建议被采纳,君主就会终身无难,忠臣还为谁而死呢?忠臣的规劝被接受,君主就会终身太平,臣子又去为谁送行呢?如果忠言不被采纳,有难而死,这是妄死;如果臣子不进献良言,等君主死了去相送,那是虚伪的忠诚。”虽然臣子对待君主没有二心,至于进退的礼节,应当以君主对臣子的恩德而定,然而作为君主,怎么可以对臣下无礼呢?《礼记》上说:“喜欢一个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要知道他的优点。”如果憎恶一个人就抹杀了他的优点,那么做善事的人一定会产生恐惧情绪;如果喜爱一个人就包庇他的缺点,那么做坏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诗经》上说:“国君如果发起怒来,作乱者就会很快收敛。”然而,古人的震怒,是为了惩处邪恶的人,当今的严厉惩罚,却助长了奸邪的风气。荀子说:“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可以载船,也可以覆船”。材料二: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竞相效力,君王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就可以来完全地享受游玩的快乐了,可以颐养像松、乔两位神仙的长寿。(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不必多说,老百姓就可以被教化,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劳损聪明的耳目,违背无为而治的方针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C(题目中的“阙为面别”,“阙”意为“缺”,诗人缺少了跟友人面别,因此“诗人只能匆匆与其饯行话别”错误。)16.(6分)①这句评语的意思是,诗歌抒发真情实感,直抒胸臆,也能够达到美妙极致的境界。(2分)②尾联直抒胸臆(1分),写出了诗人对重逢的期待(1分),对友人年岁已高、难以活着回来的无尽沉痛(1分)和对统治者的愤慨。(4分)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1)(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示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8.(4分)例句:这些人是柴达木高原上的白杨树,以挺立的姿态造福祖国边疆。【考查目标】考查考生对特定修辞手法的使用能力。【试题分析】原句使用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的一种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即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评分建议】仿写句使用明喻给1分,暗喻给2分,语意完整,表达流畅贴切给2分。19.(2分)甲:纹丝不动、一动不动乙:与世长辞、撒手人寰【考查目标】考查考生的成语积累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运用的能力。【试题分析】盘根也叫密封填料,主要用作提水机械的轴封,十分笨重。学生对“换盘根”并不熟悉,但结合上文“油泥一锹一锹铲也铲不完;使出吃奶的劲”等信息,可以推断盘根还是“搬不动”。此处填写表示这个含义的成语即可,如一动不动,纹丝不动。第二处结合“一块块墓碑”等信息,可知填写表示去去世的成语“与世长辞”。注意不符合情境的“溘然长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