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练)(中外历史纲要上)(原卷版)_第1页
第3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练)(中外历史纲要上)(原卷版)_第2页
第3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练)(中外历史纲要上)(原卷版)_第3页
第3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练)(中外历史纲要上)(原卷版)_第4页
第3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练)(中外历史纲要上)(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练)1.(2023·辽宁沈阳·统考三模)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始皇帝并吞六国之后,进而废置各国的王室和封建贵族,并由秦国的官僚处理政事,这项激烈的措施使得这些牺牲者感到难以忍受之苦,这些强硬作风使他们因敏锐地感受到失去独立而更加难以忍受。”由此可知,秦二世而亡(

)A.在于凝聚力的缺失 B.统治者的残暴是主因C.源于统治疆域扩大 D.由治理举措过激而致2.(2023·浙江·校联考二模)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统治期间,秦始皇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决策,开创了许多具体的制度,这些决策和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项中,由秦朝开创的具体制度是(

)A.郡县制度 B.官僚制度 C.皇帝制度 D.刺史制度3.(2023春·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南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西汉时期设立的郡大小差异较大。例如今之河南省,包括了汉代河南、汝阳、南阳等6郡;今之山西省,包括了汉代河东、太原、上党等5郡;会稽郡辖区相当于今之浙江、福建省;豫章郡辖区相当于今之江西省。这种状况反映了汉代(

)A.王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地方行政体制混乱无序C.区域开发和发展不平衡 D.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薄弱4.(2023·江苏南通·海安高级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图为山东临沂五里堡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庖厨图》(局部)。图中有双人烧烤的画面,其中一人在烧烤肉串,另一人持扇扇风。这幅图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

)A.百姓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 B.农业经营的主体多样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D.上层社会的生活图景5.(2023春·辽宁沈阳·高三沈阳二中校考阶段练习)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 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 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6.(2023·广东·统考模拟预测)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光武帝刘秀“罢州牧置刺史”,刺史基本恢复了监察官职能;中平五年(188年),为镇压人民反抗,汉灵帝“罢刺史置州牧”,刺史又转变为拥有军政大权的州牧。刺史职能的转变表明(

)A.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监察制度趋于军事化C.国家行政结构不断完善 D.官吏设置注重实用性1.(2023·河北·校联考模拟预测)2023年1月秦始皇陵博物院发布秦兵马俑第三次发掘成果,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籠3处;兵器秘(柄)多处、弓弩箭館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件。这一考古发掘(

)A.反映了当时部分历史面貌 B.明确了武器种类与配属C.展示出秦朝强大军事实力 D.弄清了陶俑的制作程序2.(2023·天津·模拟预测)《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前212年),除(治)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由都城通往原六国的驰道有多条,但直道仅此一条(见下图)。秦修此直道主要是为了(

)A.遏制匈奴侵扰 B.贯通丝绸之路C.完成国家统一 D.促进民族交融3.(2023春·海南海口·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汉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A.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B.民间商品经济有所发展C.抑商政策与社会发展背离 D.抑商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效4.(2023·湖南株洲·校联考模拟预测)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其统治时期先后多次对西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读下表可知,移民屯田(

)汉武帝在西北移民屯田情况表(节选)时间移民屯田史料来源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徒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初算缗钱《汉书》卷六(武帝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①保证了边军戍卒的粮食所需

②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③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

④为打败匈奴提供了主要物质准备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5.(2023春·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南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或政权处于危难时,自省检讨自己过失的文书。据统计,汉代有十五位皇帝下过“罪己诏”,在历代王朝中数量最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A.灾害频繁和社会矛盾尖锐 B.原始社会民主传统限制皇权C.统治者虚怀纳谏从善如流 D.君主行为受到主流思想制约6.(2023·湖北·统考模拟预测)东汉统治者为防止地方官相互庇护而推行了“三互法”,规定:甲州人士在乙州为官,同时乙州人士又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士不但不能到乙州为官,也不能到甲州为官;三州的婚姻之家也是如此。其做法在客观上(

)A.遏制了豪强的发展 B.促进了文化的融合C.限制了官员的特权 D.保障了吏治的清明7.(2023·河北邯郸·统考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史料出处秦朝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汉武帝至西汉末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东汉前期自中兴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东汉章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范晔《后汉书·和帝纪》——据林甘泉《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盐铁政策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并简要说明。8.(2023秋·山东枣庄·高三统考期末)西汉对西域的开拓与治理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年降雨400毫米等值线与秦西北边邵位置关系图——摘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图2

西汉时期西北地区军事屯田图——据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编制(注:年400毫米等值线一般为游牧区与农耕区分界线。突破农耕区的自然界线,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开始于西汉)材料二

中国的西北边陲古称西域,即今天的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亚地区。这里是一个南北西三面环山的区域,只有东边敞开,向东北可入蒙古草原,向东南沿河西走廊可达甘、青地区和富庶的关中平原。这里的许多古老的部落与民族或来自蒙古草原,或来自河西走廊,在此定居之后都以东部的中原和蒙古草原为主要的交流和发展方向。葱岭以西的中亚河中地区,由一些山间盆地和绿洲组成,居住着一些经商务农的民族,这里是一个单独的地理区域。由于其西、北两边是干旱的草原与荒漠,活跃着强悍的游牧民族,南边是高山雪岭,为了经商和获得军事上保护的需要,使得这些部族与民族自古以蒙古草原和中原为主要外出活动的区域。——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汉王朝对西域开拓与治理”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表述成文)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2.(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

)A.边疆治理趋于完善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C.“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D.“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3.(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 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 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4.(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后汉书·班固传》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5.(2022·山东·高考真题)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C.军事战争的需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6.(2022·广东·高考真题)“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 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7.(2021·河北·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 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8.(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9.(2021·湖南·高考真题)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10.(2021·湖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汉初郡国并行,诸侯王国地位在中央政府管辖的郡之上。随着诸侯王势力膨胀,地方割据势力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时,采纳晁错强硬削藩的建议,先后以各种罪名削去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地,并下诏削夺吴王刘濞的会稽、豫章郡,结果引发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叛乱后,景帝吸取汉初王国制度的教训,趁机采取了一系列控制诸侯王国势力的变革措施。首先,确立以郡为国的原则,新建王国不再跨郡,远不如旧王国强大。后来,景帝又下诏,“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免除诸侯王的行政权力;“天子为置吏”,彻底堵住各诸侯王从前通过任用官吏培植私党的途径;同时削减王国官吏,使他们的规模、仪制无法与朝廷抗衡。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为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条件。——改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1)根据材料,简析汉初诸侯王国势力膨胀的制度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措施与汉武帝推恩令的不同之处。11.(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姓名任职地事迹刘陵安成(今属江西)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法雄南郡(今属湖北)(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