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小题)

1.(2021秋•揭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地回忆

孙犁

那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

整。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

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地落在河

对面的山坡卜C我又登在那块石头卜,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

子水泯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

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平说着河流往上去了。蔡在一块尖石上把莱装篮漫进水更把沥手

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

“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

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

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得放光。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切不愿意讲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到了北平,我们就

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

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沆菜了。我一时没弄清

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

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是

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

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我洗过脸,回到队上吃了饭,就到女孩子家去。她正在烧火,见了我就说;“你

这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

我已然摸准了她的脾气,只是笑了笑,就走进屋里。屋里蒸气腾腾,等了一会,

我才看见炕上有一个大娘和一个四十多岁的大伯,围着一盆火坐着。在大娘背后还有一

位头发雪白的老大娘。一家人全笑着让我炕上坐。女孩子说;

“明儿别到河里洗脸去了,到我们这里洗吧,多添一瓢水就够了!”

大伯说:“我们姐儿刚才还笑话你哩!”

白发老大娘瘪着嘴笑着说:

“她不会说话,同志,不要和她一样呀!”

“她很会说话!”我说,“要紧的是她心眼儿好,她看见我光着脚,就心疼我们八路军!”

大娘从炕角里扯出一块白粗布,说:

“这是我们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给我做了一条棉裤,剩下的说给她爹做双袜子,现在

先给你做了穿上吧。"我连忙说:

“叫大伯穿吧!要不,我就给钱!”

“你又装假了,”女孩子烧着火抬起头来,“你有钱吗?”

大娘说:

“我们这家人,说了就不能改。过后再叫她纺,给她爹赚袜子穿。早先,我们这里也不

会纺线,是今年春天,家里住了一个女同志,教会了她。还说再过来了,还教她织布哩!

你家里的人,会纺线吗?”

“会纺!”我说,“我们那里是穿洋布哩,是机器织纺的。大娘,等我们打败日本……”“到

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

可巧,战斗情况没有变动,部队也暂时不转移。每天早晨,我就到女孩子家里去

洗脸。第二天去,袜子己经剪裁好,第三天地已经纳底子了,用的是细细的麻线。她说:

“你们那里是用麻用线?”

“用线。”我摸了摸袜底,“在我们那里,鞋底也没有这么厚!”

“这样坚实」女孩子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

“能够。”我说。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那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

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磺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

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

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后来,我听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

么也要学会。

1949年12月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叙写“凿冰洗脸”的情节,源自“我”亲历的回忆,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

埋下伏笔。

B.小说叙述“我”与女孩因为“卫生”的问题发生争论,表明革命队伍与百姓之间存在

矛盾。

C.女孩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仍用所剩不多的布料给“我”做袜子,表现出她热情慷慨

的一面。

D.最后一段插叙的内容,使小说情节完整,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同时突出了小说的主

题。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将一位性格直率而又为人热情、心地纯真的山地女

孩形象展示在大家面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B.小说用“……烧过两三回了”“……也许五年……”描写战争,写出了战争给老百姓带

来的痛苦,从侧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持久。

C.小说中的“我”既是事件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这种笔法使小说具有强烈的

真实感,也能让读者更好地体会“我”的情感。

D.小说通过回忆“我”与女孩及其家人的交往的往事,表现了他们坚韧、乐观的生活态

度,而这正是我们取得最终胜利的坚实基础。

(3)请结合全文,阐释“袜子”的丰富内涵。

(4)孙犁的小说“能在非常态的生活中发现朴素与美好,请结合小说内容,对作者的

这一创作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2.(2021秋•梅河口市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楼上的小提琴声

王漆

房东太太推开门的时候,小提琴声刚好就响起,仿佛她推开的不是门而是音乐盒

的开关。

“是楼上那个小姑娘在拉小提琴「房东太太解释道。

见他愣着不说话,房东太太又说:“木房子隔音是要差一些的,但你放心,她只

在这个时间拉,晚上不会吵的J

“不不不,挺好的。”他赶紧摆手。怎么能把一种乐器的声音归入噪音呢?

房东太太把他这句话理解为“没事我能接受”,叮嘱了几句就走了。如果她知道

他那句话真实的意思是“太棒了我喜欢这里”的话,一定会为自己没有趁机把房租报高

一点儿而后悔。

现在他终于可以全神贯注地欣赏来自楼上的音乐了。那应该是一位新手,拉得并

不算流畅,让那首原本十分哀历的《笼中鸟之歌》间或出现很有喜感的叠音,像是葬礼

上的哭声忽然而了几个声调又跳回来,或者是滚落的泪珠猛地跳回眼睢重新滚落下来。

但总体来说曲子还是哀伤的。他哀伤地把行李箱里的衣服挂到衣柜里,哀伤地把毛巾牙

刷什么的摆放到浴室里,哀伤北拿起手机点了外卖,然后有个小伙子莽莽撞撞送来了一

份剁椒鱼头饭。当他用一次性笺子把鱼眼睛从一堆辣椒里抠出来时.他莫名其妙地流了

眼泪。

“对不起!”他对那条只剩下一个头的鱼说,然后愣住了,为什么要说对不起?

到了第二天状况就好了许多。楼上的演奏家似乎并不喜欢老是重复一首曲子,今

天就换了首十分欢快愉悦的。虽然也照样会有卡住后短暂的重复,但欢乐是允许打岔的,

就好像在喜剧电影里,忽然冒出观众的笑声反而会增添欢快的气氛。他努力想了一下,

没想起来这是什么曲子。也没关系,那些什么A啊G啊大调小调的标签原本就苍白无力。

他破天荒开了一瓶啤酒,好庆祝今天的外卖里莫名其妙多了一个刘蛋。但他很快就觉得

为一只蛋而庆祝有些草率,于是决定改为庆祝自己搬到新的公寓。这里可比之前租的那

个破房间强多了,那里隔壁有一对老夫妻天天吵架,狠毒的咒骂声常穿透墙壁钻过来,

钻进他的梦里。他不堪其扰,只好跟房东提出终止合约,但房东的咒骂声并不比那对老

夫妻弱,他只好舍弃两个月的押金落荒而逃。

第三天,第四天……音乐总在他下班后的某个时间准时响起。房东太太没有骗人,

小提琴响起的时间十分固定,结束的时间也十分固定。这种规范化的操作让他想起了去

年参加的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在全市最高级的音乐厅举行的,他阴错阳差得到了一张十

分昂贵的票。记得那天他刻意打扮了一下,皮鞋擦得发亮,脖子上的丝巾打了蝴蝶结的

女检票员对他点头微笑,做了个“请”的手势。他走进一个很大的演奏厅,据说能提供

全方位立体环绕声。他手中的票上有个很棒的号码,他走向座位的时候,穿西装的小伙

子很有礼貌地引领着他,最后单手放在胸口鞠了个九十度的躬。

整场音乐会让人十分愉悦,除了各种乐器的声音外就没有别的什么声响,连呼吸

声都没有。演出结束的时候他暂时忘记了自己是坐公交车去的,像开宝马的人一样优雅

地跟工作人员挥手道别。这种愉悦感一直持续了好几天,那几天不管电话那头传来的声

音有多暴躁多无礼,都被一直回转在他脑中的优美旋律化解了。他轻而易举就把对方的

怒气化为无形,然后语气优雅地背诵那些每天都要重好很多遍的说辞。有时候他会怀疑

“客服”这个职位的必要性,明明是按照规范来回复客户的问题,为什么不直接放录音

就好了?

他的经理是这样答复他的:“人和机器,哪能一样呢?”

后来他渐渐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人和机器,确实不一样,就像手机上下载的音

乐,跟现场演奏的能一样吗?

“情怀无价,”他说,“尤其是音乐」

但新公寓带给他的情怀并没有持续很久。一个多月以后的某一天,他照常点了外

卖,红相猪手饭,筷子都拆好了,就等着音乐声起好准时开吃。但等啊等啊,猪手上的

汁都凝固了,小提琴声还是没有响起。他咽了咽口水,扔下筷子就往外跑,找到正对自

己上方的那一间房,砰砰砰敲起门来。

开门的是个瘦弱的小姑娘,诧异地望着他:“你找谁?”

他支支吾吾地问小提琴是不是她拉的,又问她为什么今天不拉了,这下小姑娘更

诧异了:“我拉不拉小提琴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他鼓起勇气说:“请你继续每天在那个时间拉小提琴吧,我可以付你钱,你开个

价。”

小姑娘砰地关上门。

“有钱了不起呀?神经病!“门内传来一声咒骂。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东太太推开门就听到小提琴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详细描写了“他”两次听小提琴弹奏后或喜或悲的反应,从侧面写出了小提琴演

奏者演奏技艺的高超。

C.“他”因受不了以前邻居的吵闹而想要搬离,最终在舍弃两个月押金的前提下搬到这

里,但“他”认为这值得。

D.小说通篇运用第三人称写法,能更加直接客观地展开故事情节的叙述,也使得“他”

这一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他”的形象。

(3)小说以“楼上的小提琴声”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2021秋•六盘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鸭的喜剧

林海音

“好,被我发现了!”

尖而高的声音从厨房窗外发出来,说话的是我们那长睫毛的老三。俗话说得好:

“大的傻,二的乖,三的歪”,她总比别人名堂多。

这一声尖叫有了反应,睡懒觉的老大,吃点心的老二,连那摇摇学步的老四,都

奔向厨房去了。正在洗脸的我,也不由得向窗外伸一伸头,只见四个脑袋扎成一堆,正

围在那儿看什么东西。啊,糟了!我想起来了,那是放簸箕的地方,昨天晚上……

“看!”仍然是歪姑娘的声音,“这是什么?橘子皮?花生皮?还有……”

“陈皮梅的核儿!”老大说。

“包酥糖的纸!”老二说。

然后四张小脸抬起来冲着我,长睫毛的那个,把眼睛使劲挤一下,头一斜,带着

质问的口气:“讲出道理来呀!”

我望着正在刮胡子的他,做无可奈何的苦笑。我的道理还没有编出来呢,又来了

一嗓子干脆的:“赔!”

没话说,最后总算讲妥了,以一场电影来赔偿我们昨晚“偷吃东西”的过失,因

为“偷吃东西”是我们在孩子面前所犯的最严重的“欺骗罪”。

我们喜欢在孩子睡觉以后吃一点东西,没有人抢,也没有分配不均的纠纷。在静

静的夜里,我们一面看着书报,一面剥着士林的黄土炒花生,嗦嗦,好像夜半的老鼠在

字纸篓里翻动花生壳的声音。

可是明天问题就来了,群儿早起,早在仆妇还没打扫之前,就发现了塞满垃圾的

烟灰缸。

“哪儿来的花生皮?”我被质问了,匆忙之间拿了一句瞎话来搪塞,“王伯伯来了,带了

他家大宝,当然要买点儿东西……给他吃呀!"我一说瞎话就要咽吐沫。

但是王伯伯不会天天带大宝来的,我们的瞎话被揭穿了,于是被孩子们防备起“偷

吃东西”来了。他们每天早晨调查烟缸、字纸篓。我们不得不在“偷吃”之后,做一番

“灭迹”工作。

“我一定要等!”有一次我们预备去看晚场电影,在穿鞋的时候,听见老二对老三说:“他

们一定会带回东西来偷偷吃的。”

“我也一定不睡!”老三也下了决心。

这一晚我们没忘记两个发誓等待的孩子,特意多买了几块泡泡糖。可是进门没听

见欢呼声,天可怜见!一对难姊难妹合坐在一张沙发上竟睡着了!两个小身体裹在我的

一件大衣里,冷得缩成一团。

把她们抱上床,我试着轻轻地喊:“喂,醒醒,糖买回来啦!”四只眼睛努力地睁

开来,可是一下子又闭上了,她们实在太困了。

第二天早上,当她们在枕头边发现了留给她们的糖,高兴得直喊“奇怪”,她们

忘记是怎么没等着妈妈,回到床上睡着了。

但是这并没有减轻我们做灭迹工作的热情,当烟灰缸、字纸篓都失效的时候,我

居然怪聪明地想到厨房外的簸箕。谁想还是“人赃俱获”了呢!

讲条件也不容易,他们喊价很高,一场电影,一个橘子,一块泡泡糖,电影看完

还得去吃四喜汤团。一直压到最后只剩一场电影,是很费了一些口舌的。

逢到这时,母亲就会骂我:“惯得不像样儿!”她总嫌我不会管孩子,我承认这一

点。但是母亲说这种话的时候,完全忘记她自己曾经也有几个淘气的女孩子了!

我曾经把我的孩子称为“三只丑小鸭”,但这称号在维持了八年之后的去年是不

适宜了,因为我们又有了第四只。我用食指轻划着她的小红脸,心中是一片快乐。

看着这个从我身体里分化出来的小肉体,她给了我许多奥妙的感觉,所以我整天

搂着我的婴儿,不断地亲吻和喃喃自语。我的北平朋友用艳羡的口吻骂我,“瞧,疼孩子

疼得多寒蠢!”人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再没有比做一个新生婴儿的母亲更快乐。

当一些自命为会掐算看相的朋友看到我时,从前身、背影、侧面,都断定我将要

再做一个男孩的母亲。我也有这种感觉,因为我已经有的是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按理

想,应当再给我一个男孩。不看见戏台上的龙套吗?总是一边儿站两个才相称。但是我

们的第四个“龙套”竟走错了上场门,她站到已经有了两个的那边去了!给我们形成了

三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的比例,我不免有点怏丧。

因此外面有了谣言,人们在说我重男轻女了,这真冤枉,老四一直就是我的心肝

宝贝!

我的丈夫便拿龙套的比喻向人们解稀,他说,“你们几时见过我台上的龙套是一

边儿站三个,一边儿站一个的呀?”

这种场面我倒是见过一次,那年票友唱戏大家起哄,真把龙套故意摆成三比一,

专为博观众一乐,这是喜剧。

我是快乐的女人,我们的家一向就是充满了喜剧的气氛,随时都有令人发笑的可

能,那么天赐我三与一之比,是有道理的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二、老三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枕边的糖,高兴得直喊“奇怪”,因为她们终于找到了

我们还没来得及“灭迹”的食物。

B.我的北平朋友责骂我“疼孩子疼得多寒蠢!”朋友认为孩子要宠,但不能惯,一个好母

亲不能因溺爱孩子,失去了原则。

C.外婆总责骂我,嫌我不会管孩子,但她也曾经有几个淘气的女孩子,暗含家庭两代人

与孩子之间独特的情感沟通方式。

D.“我”家老四是个女孩,形成了三女一男的比例,使得重男轻女的“我”不免有点懊

丧,将女孩们称为“三只丑小鸭”。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了“歪姑娘”泼

辣、天真、可爱的形象。

B.四个脑袋扎成•堆,围在一起质问“我”的“偷吃”与“欺骗”,此处的群像描写诙谐

幽默,富含喜剧效果。

C.文章写母亲的“偷吃”“灭迹”,孩子的“提防”“侦察”,看似紧张刺激,实则轻快活

泼,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D.文章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现实生活,如“惯得不像样儿”,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子女们发

自内心深处的爱意。

(3)郁达夫在《清新的小品文字》中认为:“原来小品文字之所以可爱的地方,就在它

的细、清、真三点。”其中“细”是指细密的描写,请结合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列举

两例分析。

(4)文章标题“鸭的喜剧”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分析。

4.(2022♦淮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儿子的敌人

莫言

黎明时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正在恶梦中挣扎的孙寡妇惊醒了。爆炸的强光像闪

电抖动,气浪震荡窗纸,发出嗦嗦声响。她走到院子里。下雪了。她想,大慈大悲的菩

萨,保佑我的儿子吧。

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林前年死在打麻湾的战斗中、小儿子小林正在随军攻打

县城。

炮声停止了,从西南方传来一阵刮风般的枪声,似乎还夹杂着人的呐喊,军号的

声音似乎漂浮在枪声和人声之上。她知道,只要有号声,就说明儿子还活着。小林是个

号兵。中午时分,又一阵枪声响过,但这一次她没有听到军号。她浑身打着哆嗦,飞快

地跑出去没等她跑出村子,络绎不绝的担架队就挡住了去路。

担架队漫长得像•条河。她哭嚎着,跟着往前跑。

担架队停在打谷场上。还没落地,就有七八个医生冲出来。她也跟着冲过去。哭

喊着儿子的名字。女卫生员拉住她的胳膊,粗声粗气地说:大娘,您就不要添乱了!

她把哭声强压下去,悲哀鼓得胸膛疼痛难忍。

黄昏时刻,做完手术的伤兵都抬走了,神情疲惫、胸前血迹斑斑的医生和嗓音嘶

哑的女卫生兵也走了,留在场院里的,是死去的士兵。天依然阴沉,但西边的天脚出现

了一片杏黄的聪色。轻薄的雪片在空中团簇,宛如毛茸茸的柳尔,降落在死者脸上。她

一遍遍地看着他们,从一具尸为到另一具尸体。她用额料的手,小心翼翼地拂去他们脸

上的雪花。她感到手上粗糙的老皮,摩擦着那些年轻的面皮,就像摩擦着绸缎。后来,

村长和民兵架着她的胳膊把她送回了家。一路上她像撒泼的女孩,身体往下打着验儿。

民兵把她抬到炕上,村长大声说:睡吧,老婶子,小林没死,你就等着享福吧!

她嗫嚅着:不,你们骗我,小林死了,小林……

她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睛。

她刚刚闭上眼,就听到胡同里一阵喧哗。一个清脆的声音问讯着:

“这里是孙小林的家吗?”

她大声答应着坐起来,就像一团云从炕上飘下来,随即她就看到,那个昨天见过

的女卫生兵提着一盏放射黄色光芒的马灯,背着一个棕色的牛皮挎包,带子上拴着一个

伤痕累累的搪瓷缸子,还有一条洁白的毛巾,清脆的声音就从她匚里发出:

“这里是孙小林家吗?”

女卫生兵表情严肃。两个青衣民夫抬着担架站在身后,担架上捆着一根粗大的席

筒。女卫生兵将一把金黄色的铜号递给她:

“孙大娘,您的儿子孙小林,在攻打县城的战斗中,光荣地牺牲了!”

她感到那把军号就像一块烧红了的热铁,得手疼痛难忍,还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

她把烫人的铜号紧紧地接在怀里,就像接住吃奶的婴儿。

“孙大娘,您的儿子牺牲在冲锋的队列里,他的死是光荣的。请您赶快验收,我们去送

别人的儿子回家。”

村长歪过头吩咐民兵队长“把席子解开,让大婶看看儿子J

一道灿烂的绿光随着席筒的张开流泄出来。她的哭声一下子堵住了。她看到,一

个身穿绿衣的士兵鲜明地出现在她的眼前。菩萨啊,她的心激动地跳动着,这不是我的

儿子!他们抬来的不是我的儿子!她把头低下去,一直低到离那个士兵很近的地方。她唤到

了像结了冰的糖葫芦散出的甜丝丝的气味。死者很年轻,跟她的儿子同样年轻,肯定也

没超过二十岁。一缗看上去非常柔软的头发遮住了他的额头,脸色像冻了的苹果,凝着

一层深红的蜡光,两道浓眉下,漆黑的睫毛交叉在一起。这是一张年轻漂亮的脸,脸上

凝固着甜蜜的微笑。

女卫生员眼里跳动着惊恐不安的光芒:

“这怎么可能?我亲眼看着他卷进席筒的,他没穿敌人的衣服。

民兵队长冷冷地说:“好啊,你们把一个敌人抬了回来!你仅把烈士的遗体抛弃了!

a

女卫生员大喊着:

“胡说!”

“别急,”村长老练地说,“也许是临时换了套衣服?这种事情打扫战场时经常有。大婶

子,你好好认认,这是不是小林?”

她把眼睛几乎贴到了青年的脸上,嗅到••股燕悉的奶腥气。她将死者额上那结头

发拢上去,看到他双眉之间有一个蓝色的洞眼,边缘光滑而规整,犹像匠人用钻子钻出

来的。她默念着:也是个苦孩子啊!她的眼泪如同连串的珠子,滴落在死者手上。这时,

她听到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大娘,我不是您的儿子,但清说我就是您的儿子,否则我就要被野狗吃掉。大娘,求

求您,您对我好,我娘也会对您的儿子好……”

她感到鼻子一阵酸热。她把脸贴到士兵脸上,大声哭喊着:“儿子,你就是我的

儿子……”

院子里只剩下她和年轻人了。她端详着他依然生气勃勃的脸,大声说:“孩子,

你不是我的小林,我的小林哪里去了?”

死者微笑不语。

她找出一条新的毛巾,蘸了热水给他擦脸。她将小林与眼前的士兵进行了对比,

越来越感到他们相似,简直就喙挛生兄弟。她找出小林的衣裳,给他换上。她想,无论

如何也得弄副棺材。她把墙根那个木柜拖出来,将破衣烂衫揪出来。她嘟哝着:“孩子,

委屈你了

她听到有人在胡同里大声喊叫;“这是孙小林的家吗?”

她急忙从炕上爬起来,到了大门外,看到那个女卫生员提着一盏马灯,斜背着一

个牛皮挎包一带子上拴着一个与痕累累的搪瓷缸子和一条洁白的毛巾一一急匆匆地走过

来。女卫生员身后,两个青衣民夫抬着一副担架,担架上捆着一根粗大的席筒。女卫生

员满面悲凄,低声问讯:”这里是孙小林的家吗?”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女卫生兵前后嗓音的明显变化以及孙大娘“像一团云从炕上飘下来”,暗示当时

不过是孙大娘的一个梦境。

B.小说善用对比衬托。例如“西边的天脚出现了一片杏黄的暖色”,所展现出的温馨与美

好,突显了死亡的冰冷残酷。

C.小说兼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描写,不仅刻画了鲜明的形象,也表现

了人物内心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D.小说主要采用全知叙述视角,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战斗场景,孙大娘的叙述视角也时常

出现,丰富了叙述的层次性。

(2)小说运用“幻觉现实主义”手法,以幻觉表现现实。请结合全文,从意象、细节、

情节中任选其二予以赏析。

(3)小说标题“儿子的敌人”,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

5.(2U21秋•潍坊期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生(节选)

西元

突然间,十六岁的二斗仔子听不到任何声音了。然后,蜡烛晃了一下,一片漆黑。

坑道口那碗大的一丁点儿光也扑哧一下,没了。接着,后背被坑道壁撞了一下,像被坦

克碾过似的,骨头咔嚓咔嚓直响,胸膛紧紧箍着肺叶子,却一口气也吸不进来。一声接

一声的巨响震聋了二斗仔子的耳朵,以至于什么也听不见。他蜷起身体,死死抱住脑袋,

任由筛子一样的坑道把他抛到空中,撞在墙上,再摔在地上。二斗份子在黑暗里上下翻

飞,昏昏沉沉,气若游丝,搞不清这是在哪里,不记得自己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来这

里。渐渐地,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团微弱的亮光,像萤火虫似的飞在无边无际的黑夜里,

又像一束瘦小的火苗,随时会被狂风吹灭……

炮击过后,美国兵就该上来了。有人扒开坍塌的吭道n,拽起手榴弹箱,猫着腰

冲进战康,•边往死里喘着粗气,•边忙不迭地拧下手榴弹柄上的铁皮盖子。二斗份子

在坑道里跌倒了,胳膊和大腿破人重重踩了几脚。他使了几次劲儿,还是没立起身子,

后面的人便从他的背上急匆匆爬过去,锤子一样的膝盖头快把他的脊梁骨压断了。有只

手揪住二斗份子的棉裤后腰,拎小鸡一样把他拎出坑道,颠簸了上百步,扔在了一个炮

弹坑里。二斗份子扭过脸,看到这人是机枪手大老张。大老张的手紫红色,手指头又粗

又壮,每根都像茄子。他把机枪架好,瞄了瞄,对二斗份子吼道,这两箱手榴弹归你!

二斗份子还是第一次离这么近看到美国兵端着枪向上冲。他有点慌,手榴弹一个

接一个向下甩,却不知道炸到敌人没有。他哪也不看,除了脚下的手榴弹箱,似乎世界

上什么都不存在了。大老张给了他一个大脖溜子,喊道,看准了再甩!那手榴弹都是拿

命换来的,运一箱上来就得少一个人!二斗傍子愣了一愣,盯着大老张的手,又摸了摸

发烫的后脖颈子。过去,二斗身子挺怕这双紫红色的大手,因为大老张开玩笑时总是没

轻没重。现在,却觉得这手挺亲切,若不是它,自己非得给踩死在坑道里不可。一巴掌

过后,二斗份子清醒多了,每次把手榴弹抛出战壕之前,总会把半个脑袋探出去,瞅瞅

鬼子已经冲到哪儿了。

不知过了多久,那只手又重重地拍了一下二斗傍子的肩膀,并且紧紧抓住他的领

子。二斗份子一片空白的脑子开始慢慢转动,并且记起了一些东西。他哆嗦着,向高地

下方望去,只看到了美国兵的后背和屁股。他们挤成一小团一小团,向远处跑了。二斗

仔子腿软绵绵的,稍不用力,准会跪在地上。他抹了一把满脸的鼻涕和泪水,心想,原

来仗就这么打啊!他感激地扭过脸,想对大老张笑一下,道个谢。可是旁边的那挺机枪

枪管给炸弯了,大老张也不在身边。二斗份子把胳膊探向肩膀,把抓住自己领子的那只

紫红色大手掌拿到眼前。这是大老张的手,只是从小臂一半处炸断了,慢慢滴着血,指

甲缝里的污泥似乎都还留着体温。二斗伤子隐约记起来,机枪被炸坏了,敌人冲上了高

地,大老张用手榴弹砸碎了一个美国兵的后脑勺,自己也被工兵铲劈断了一条腿。最后,

他拎着爆破筒和两个鬼子抱在一起,接着是暴雨般飞过来的石子、土块和血肉。

打退敌人第一次进攻之后,指导员就一直让二斗仔子留在坑道里,守着电话机。

这个黑色的家伙一声不吭地摆在那儿,二斗份子盯着它,有点走神儿。他总在想大老张

的那只手,心里好难受,又怪怪的。大老张他怕过吗?二斗份子思量着,就那么一眨眼

的工夫,大老张肯定也是没细想过。春天那会儿,部队还驻守在别处,有只白羽毛的红

嘴小鸟大概是被炮弹炸昏了头,糊里糊涂地落进了坑道。没有人去管它,大老张却把小

鸟握在手心里,将嚼过的炒面吐在指头上,逗它吃。后来,他还用树枝编了个笼子,养

着小鸟,直到它能飞走了,才把它放走。几十年后,二斗份子依然清晰地记着大老张伸

出那根紫红色粗手指去喂小鸟时的画面和他又欢喜又天真的表情。或许,只有这样的人

才有勇气拉响爆破筒吧。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坑道在美军炮击中像筛子一洋,既写出敌军炮击火力的猛烈,又突出了志愿军防御工

事的简陋。

B.大老张因为战场形势急迫再加做事没轻没重,所以把二斗傍子从坑道中拎出直接扔在

了炮弹坑。

C.二斗份子扔手榴弹时由盲目往下甩到察看之后再抛,说明其由慌乱变得镇静,写出了

他的成长。

D.二斗份子为大老张的牺牲而难受,又因受到大老张的那只战斗中残断的手的刺激而感

觉怪怪的。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画线句子,运用“扒”“拽”“冲”“喘”“拧”等一系列动词表现战斗的紧张,

同时显示了战士们丰富的战斗经验。

B.小说运用倒叙手法,首先描述战斗中最令人震撼的炮击场景,然后再从头叙述我军打

退美军第一次进攻的过程,增强阅读效果。

C.小说多次写到大老张的手,如一个个特写镜头,凸显出人物的典型特征,表现出人物

的典型性格,成功地塑造了大老张的形象。

D.小说对战争场景在进行生动详细的正面描写的同时,又借二斗仞子的回忆展开侧面描

述,丰富了文章内容,拓展了叙事空间。

(3)小说以二斗份子的视角叙事,对大老张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小说中“生”与“死”关系的理解。

6.(2021秋•潮阳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发报员刘菊花

骆驼

说实话,我做梦也不会想到,刘菊花会来找我。

就在去年,秋天吧。天空像书上说的那样万里无云。其实,也不知道是多少里无

云,因为我的心情好,感觉万里都不够。

刘菊花面带微笑,无数苍老的痕迹,布满了那张当年青春荡漾的脸,那笑容里甚

至还看出了几丝祈求。不敢想象,当年在小镇红极一时的刘菊花,在多年以后,会以如

此模样,出现在我的面前。

当时,市里正举办一届技能大赛,范围广泛。我在负责这次大赛的具体事务。刘

菊花来找我,是想参加这届比赛。至今也不知道,刘菊花是如何打听到我的。她甚至还

托我的那位在县城某局当副局长的同学给我说情。

我对刘菊花说,只要有技能,谁都可以参加啊。

刘菊花说,我这个技能,你是知道的,十几年前,不必说;现在,不知道还算不

算?

我当然知道。

刘菊花一说,我真的犯难了。我不敢贸然回答她。我告诉她,我请示了相关领导

后,再给她答复,但请她一定放心,我会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

刘菊花满怀希望的离开了。

我怎么也难以将刚才这个刘菊花,与当年那位刘菊花联系起来。

我需要啰嗦几句。刘菊花当年是云盘梁所在的那个小镇邮电所的发报员,她收发

电报的技术,在全县范围,无人可比。发报间那满壁奖状、锦旗,足以说明一切。“长得

像画报上的人儿样”,这是小镇人对她的评价。

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刘菊花已经在邮电所发报很多年了。我们常常偷偷地在她

所在的发报间的窗下,偷听她发报。她把“1”不读成一,要读成“幺”;"7”不读成七,

要读成“拐”:“0”不读成零,要读成“洞”……

当她读出这些令我们无比兴奋的读法和音调时,我们便一遍又一遍的跟着她极小

声地念,然后便捂着嘴,窃窃北笑。她的嗓音惊人地动听,我们认为,远比广播里县广

播电台的女播音员的声音动人。我们常常听着听着就忘记了回家,直到她下班出来,对

我们一声吼,我们才鸟兽般散去,意犹未尽。

而今,我在给朋友报手机号码的时候,都难以改变对那几个敏感数字的读法。

我将刘菊花准备参赛的事情汇报后,领导也十分为难。领导说,电报退出我们这

个通讯舞台好多年了,新的一代人,谁知道什么叫电报啊?这次,连打算盘都不在此列,

电报,就更不能算了。

我不知如何答复刘菊花,我的眼前,老是闪现出她当年的模样,老是闪现出她前

几天报名参赛时那双期盼的眼睛。

我把情况告诉了我的那位副局长同学。同学在电话里,半天没有做声。他长长地

叹了一口气,对我讲述了刘菊花的一些情况。

电报业务退出通讯舞台后,刘菊花便被调到另外一个小镇任报务员,每天面对一

大堆报刊信件,刘菊花很快就觉得索然无味。她常常在下班之后,一个人戴上耳机,很

认真地演练收报或发报,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小镇邮电所的领导怕这样长期下去会出

事,便向县局领导做了汇报。领导们商议后,将她调回县城,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

退下来的刘菊花,表现日渐怪异,常常独自静坐,对着领导特批给自己留作纪念

的那些发报工具发呆。她时常自言自语的背诵电报内容,说出来的,全是数字,没有几

个人能够听懂。他甚至将报纸上或者书上的文章翻译成电报,一个人默默的背诵,默默

地收发。她常常对人说,她这样一手好技能,就这样废了,她不甘心!大家都认为,刘

菊花算是被她的特长毁了。

同学告诉我,这次一定要想法救救她,让她展示一下技能,说不定可以改变她的

病态。

我再次向领导提出这事,结果可想而知。

我在焦虑不安中度过一段时日。

某天,在与市电视台的一位当编导的朋友喝酒聊天时,我茅塞顿开。我当即与他

商定,让刘菊花参加他主导的“梨州奇人”的节目。

没想到,刘菊花在电视节目录制现场,表现得那么出人意料。我的那位编导朋友

说,这是他编导生涯十几年来,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奇人。刘菊花天生就是个搞表演的料

子,可惜发现得太迟了!她的策定自若,简直是与生俱来!我要对她进行包装!让她快

速红起来!我的那位编导朋友慷慨激昂地对我说。

果然就红了。

刘菊花的节目在市台播出后,反响强烈。人们对刘菊花对数字的超强记忆能力,

极为佩服。刘菊花很快就成了名人。

后来,在我的那位编导朋友的努力下,刘菊花又多次参加了省、市电视台的娱乐

节目。刘菊花在电视里,表现依然那么镇定自若:她转过身去,短暂地看一下背后那满

版的数字,然后,面对观众,一字不差地背出。在聚光灯下,在阵阵掌声里,我仿佛又

看到了当年的刘菊花,坐在小镇那个简陋的发报间里,美丽动人的样子。

美中不足的是,无论编导们怎么引导,刘菊花始终改不了那唯一的缺点,她始终

把“1"读成"幺“,把"7"念成“拐”……

(《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19期“经典新读”栏目)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菊花从过去时代的名人到脱离现实生活不被社会认同理解的反常之人,职业技能的

正反作用影响着她的人生。

B.小说中处处充满了他人的人性温暖的善良关怀,让刘菊花奇人奇技得以发挥,能东山

再起,重现人生亮丽。

C.刘菊花修炼了一辈子的专业技能竟然使她成为数字记忆达人,说明传统职业技能被时

代的新舞台包装,它的精神和价值就会被人们重新评估。

D.刘菊花个人命运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大起大落,引发了我们关于个人命运与工作职

业错位交织的深度思考。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充满了反转的特点:刘菊花连续两次陷入人生暗黑后,再次重现的人生的反

转,启发读者去思考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所隐含的现实意义。

B.刘菊花被提前办理退休成为了“废人”是故事的发展阶段,刘菊花的再次成功是故事

的高潮,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小说注重细微处写人,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描写细致地刻画刘

菊花的典型形象,巧妙地形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匠心。

D.刘菊花把“1”读成“幺二把“7”念成“拐”的细节两次重复巴现,与刘菊花大起大

落的人生叙事相匹配,形成了故事的叙事基调。

(3)小说在刻画刘菊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7.(2021秋•鞍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

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

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m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

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

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

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荒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

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

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

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

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己。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

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

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

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

起厚厚的绣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

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文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拦在帐篷上。他拿起鼓

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

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

“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

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

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J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

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

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

走前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

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

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

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

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

汨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文本二:

2020年12月,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温州举行。迟子建获“杰出

短篇小说作家奖”。评委会认为: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始终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与突出的

个人风格。自然景观与社会景象的相勾连,生物灵性与各色人性的相贯通,使得她的小

说,地气与元气相得益彰,灵气与生气融为一体,从而使小角度的故事总是蕴含着深邃

与丰沛;小人物的悲欢总是携带着希冀与温暖。以地域文化为基点,以底层生存为焦点,

努力营造短篇小说的诗意美学,使迟子建具有了清晰俊朗的辨识度,更使地具有了卓尔

不群的重要性。

(摘编自《澎湃新闻》)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小说前后“我颤抖不已”和“我打着哆嗦”这两处动作描写,表明了“我”对周瑜的

倾心和不舍。

B.“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布衣”代表和平宁静的生活,“鼓角声”“铠甲”代

表战争。

C.文中“我”和周瑜的交谈内容在变化,“我”的感情在变化,可周瑜对待战争的态度却

没有变化。

D.文中的“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并非在战场、在血腥的搏杀里,脱下铠甲的和平守卫者

更是大英雄。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小说第二段中环境描写突出了梦境的素雅、安静、荒凉、开阔等特点,渲染了战前紧

张激烈的氛围,为周瑜的出场做了铺垫。

B.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这一细节,营造“我”和周瑜相见的氛围,推动故事的发展;

“艾”与“爱”谐音,象征友爱和陛。

C.第一人称适合直接表达人物情感,便于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本文第一人称的使用,

将村妇内心世界的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

D.小说采用梦境方式穿越历史时空,通过类似寓言的方式寄寓人生道理,以女性的视角

看待英雄人物,表达了珍爱和平这一主题。

(3)文中“我”和周瑜之间存在多处对比,请指出并结合文本分析。

(4)文本二中说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努力营造短篇小说的诗意美学”,《与周瑜相遇》中

哪些方面体现了这种“诗意美学”?请结合文本分析。

8.(2022•洛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裤子

卞之琳

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娘儿们一齐换去了红裤子。

安居村离同蒲铁路线只有十里路,以前曾经到过日本兵。老百姓回到曾经逃空过

的村子里,才住了两个月,还没有把一部分被烧毁的桌子、板凳补充起来,今天下午忽

然听说日本兵沿铁路挨村“宣抚”,到了北边八里外的吕村,吕村的一个八岁小姑娘遭遇

了论年龄该不至于遭遇到的不幸事件,而村公所又正好接到了一个小汉奸偷送来的一封

信,信上说明天安居村老百姓得静候“皇军”来“宣抚”,如果预先选走一人,“皇军”

到了就不给安居村留一所房子。于是全村震动了。娘儿们把头发都剪短了。不过最惹眼

的到底还是红裤子。

怎样换去红裤子的问题,可难倒了过门才两个半月的关小双的老婆。她的红裤子

在村里算最新了,上次连夜逃往山里去的时候,在慌乱中,她把一包衣服一一其中还有

关小双的衣服一给丢了。两个月内她还只补充了一些替换用的贴身衣服和鞋袜。如今把

红裤子换下,她得穿什么呢?

年轻的关小双,回来看见老婆还穿着曾经叫他看了高兴过的红裤子,只呆了一下,

就把自己穿的黑布裤子脱下,向她的膝前一扔,说:“你换上!”

他们把上身的夹袄也交换穿了。年轻的老婆眼泪汪汪地看了丈夫又走出门去,一

边说:“睡你的,我明天回来。”

第二天早上太阳才升到树梢头,“皇军”果然到安居村来“宣抚”了。他们一共

来了十一个,可是只来了十匹马,因为其中有一个汉奸,没有骑马。

汉奸先把他们领到了村公所,吩咐村副备茶。

“‘皇军’决不吃你们什么,”汉奸说,“煎几张葱花饼来就得了。”

“'皇军’绝不要你们什么,”汉奸说,“只是你们在静候'宣抚’的时候,就去找一担白

菜。”

“行」

“找一担萝卜。”

“行」

“再找一百个鸡蛋。”

村副皱了皱眉头,迟疑了一下,还是说:“行J

十匹马在村公所前面的广场上吃黄豆,七个日木兵和一个汉奸,在村公所的纸窗

内吃葱花饼,还有三个日本兵呢?他们早就到外边去了,说是去看看菜田。

吃够了东西,汉奸对村副说:“要'宜抚'了。”

全村八十户只到了八十人,不多不少。其中一半是孩子,被村副拉来凑数的。

胖头儿站在阶石上,开始讲话,汉奸翻译。大意是“皇军”战无不胜,他们是来

保护中国人民的,八路军、决死队是土匪中最野蛮的土匪。以后要时时刻刻报告“皇军”

以土匪的消息。

现在他们要走了。他们看见蔬菜也到齐了,鸡蛋也到齐了,就是自己的人还没有

到齐,缺了三个。

村副打发几个老百姓去找。

他们去找了半天,回来说:“没有见了'

村副自己也去找。

他推进了关小双的屋门。一看见关小双战战兢兢地缩在炕角落里,他觉得又气又

好笑:

“哈,你关小双今天也学娘儿们不敢出头了。快说你老婆把那三个鬼子勾引到哪里去了!”

他说完了才认出面前的就是关小双的老婆。

半天,他受气地回来,说不出什么话。

糊涂中他已经发现了自己被绑在一棵白杨树上。

好了,有人拉来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一边说:“他知道」

“我看见他们在村东口追一个红裤子,愈追愈远,追到山里去了,再没有看见回来。”

汉奸把话译给胖头儿听了,胖头儿向汉奸头顶上爆出去一个霹雳,从汉奸口里传

出来就变了:“给我把红裤子找来!”

全场人都呆了。可是人头中一个向白杨树外一转动,急遽地说了一句,数十个一

齐向南边转动了。

一个穿红裤子的大踏步跑来,全然不是走的女人步伐,后面跟来了一群兵,穿灰

色军衣的,不是那三个“皇军”。

可是那七个“皇军”一齐跳上了马,往村北就跑。汉奸想骑马。因为日本马高,

试了两下,没有骑得上,也放步向北就溜。

可是驼背汉奸被年轻的关北水赶上去抓住了。

穿红裤子的就是关小双。

“这三担东西正好慰劳游击队J被游击队解开了的村副感激得直流泪。

“可是鬼子马上会再来的。”关小双抢上来说了。

那么怎么办?很简单,全体进山去加入游击队。

一长道人流缓缓地流向山里去了。

当夜,司令特别招去夸奖说,活捉了三个日本兵,一个汉奸,夺获了三支步枪三

匹马,

招来了一村的男女老少加入游击队,都算得是关小双的功劳,听到说要好好地犒

赏他一番,关小双就提出了“我只要一套军服二

于是一套灰色军衣找来了。关小双立即换上了。然后他把那•套绿袄红裤子弹去

了一些尘土,折叠在一起。

关小双得意地走到住那些预备第二天到缝纫厂去的妇女的院子里,找到了自己的

老婆,把那一叠衣服轻轻地向她的膝头上一搁,用左臂拢了一下她的肩头,含笑说:”等

将来太平了再穿。”

(1939年发表于重庆《文艺月报》)

(选自《卞之琳文集》上卷,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丰满,如关小双和老婆换裤子时的动作和语言,

表现了他的果断;给老婆送衣服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表现了他的温情。

B.汉奸说“‘皇军’绝不吃你们什么”,却让煎葱花饼,说‘皇军’绝不要你们什么”,却

要了白菜,萝卜和鸡蛋,自相矛盾的话把汉奸张扬贪婪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C.村副错把关小双的老婆认作关小双的情节显得有点可笑,这一方面照应了上文关小双

和老婆换衣裤的情节,另一方面调节了紧张的叙事节奏,使叙事摇曳生姿。

D.日寇祸害中国,却美化侵略:妄图利用中国百姓;百姓们面对其残忍和威势表现出恐

惧和顺从,这不能换来平安,抗击才是出路,这体现了小说的某种历史认识价值。

(2)小说以“安居村一下子翳然失色了:娘儿们一齐换去了红裤子”开头,这样处理有

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3)小说是怎样以“红裤子”为中心谋篇布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9.(2021秋•达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吃茶

袁省梅

茶叶是二婶给的。

我妈嫌太金贵,推着不要。二婶说:“不金贵能给媒人喝?媒人嘴甜了,给小找

个好媳妇。”小是我舅。舅得过小儿麻痹,三十多了还没娶下媳妇。我妈的脸倏地暗下一

层,把麻纸包着的茶叶捏得紧紧的。二婶走时,我妈给她装了两碗黄豆。

媒人是个小个子女人,脸圆,眼睛也圆,鼻子也圆,浑身上下鼓鼓的,像个吹足

了气的气球。她坐到我家炕头,嘴就没有停地叽叽喳喳,野雀子一样。我和小哥在柜边

用烟盒叠宝,小哥悄声对我说:“野雀子。”我拿眼角扫了“野雀子”••眼,低头吭吭笑。

我妈把茶碗递到她手上时,就听见她抓着碗呀呀叫得欢喜,埋头抿一口,又抿一口,说:

“还是这茶好喝。”野雀子把茶吃得那么香,我和小哥叠宝的手慢了下来,眼里长出了钩

子般紧紧地钩住茶碗。

等野雀子放下茶碗,我妈送她出去时,我用胳膊碰碰小哥,低声道:“妈送她去

了。”小哥说:“妈肯定会把她送到村口。”几乎是同时,我和小哥扔下手里的烟盒,跑到

茶碗前。然碗里没有剩下一口茶水,就是茶叶,也没有一片,只有铜钱大的一块光斑在

碗底跳,好像那女人欢喜的眉眼。

小哥说:“她把茶吃得光光的。”

我说:“碗柜里还有J

小哥踩着板凳从碗柜里找出了裹在黄麻纸里的茶,把纸包放在鼻下使劲儿地嗅

闻,我也趴在纸包上使劲儿地嗅闻一一麻纸有股淡淡的草香味。

小哥问我:“敢吗?”

我扭脸看了下院子。院子里阳光白亮,蝉在香椿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