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制度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讲课教案_第1页
征地制度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讲课教案_第2页
征地制度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讲课教案_第3页
征地制度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讲课教案_第4页
征地制度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讲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征地制度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黄小虎2011年10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前后,征地体现的

经济关系存在重大区别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征地的补偿费用不高,但对因征地而失地的农民,由国家予以安置。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失地农民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土地转变用途后产生的增值收益。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安置难以实施了,一律实施货币补偿。但按农业用途补偿,使农民不能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被“一脚踢”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外。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现行征地制度我国现在的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源粗放利用,低效、浪费;二是“吃子孙饭”,透支未来;三是发展成果不能共享,利益分配不公,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些问题,都与现行制征地制度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现行征地制度(一)第一,土地利用粗放。

土地城市化速度比人口城市化速度快。外延扩张的结果城市是人均土地面积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结果:闲置、单位面积产出低、容积率低、结构不合理,等等。城市土地外延扩张、利用粗放,与现行征地制度有直接关系。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现行征地制度(二)2.土地金融政府用储备或掌握的土地,向银行抵押或质押,获取贷款,用于建设。这是政府直接负债经营,用未来收益逐步偿还,本质上也是“寅吃卯粮”。2010年我国地方政府各类融资平台,总负债10.7万亿元,绝大部分属于土地金融。

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现行征地制度(二)东部城市建设的资金构成,土地出让收入约占30%,土地抵押融资约占60%;中西部的城市建设资金,土地出让收入约占20%,土地收益权质押融资约占70%。城市经济依托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飞速发展,也积聚了极大的金融和社会风险。土地财政的风险是由社会分散承担的,土地金融的风险,集中于政府,孕育着政府财政和信用的危机。风险的源头,是现行征地制度.

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现行征地制度(三)第三,社会分配不公。征地制度,始终无视市场经济的要求,固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身份”限制,实际上是限制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导致他们在社会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国家征收农地,不管是用于基础性、公益性建设,还是用于经营性项目,一律按农业产值的倍数补偿,由政府定价,农民没有谈判地位。——农民无缘分享城市文明,城乡差距更加扩大。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现行征地制度(三)不允许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房地产,客观上使开发商形成自然垄断地位,可以肆无忌惮地抬高房价,谋取暴利。不断飙升的房价,使少数开发商和投机炒房者富者愈富,而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则贫者愈贫。——城市内部两极分化。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现行征地制度(三)2009年我国全口径政府收入实际已突破10万亿,约占GDP的32%。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通过征地获取数额巨大的土地出让收益。政府的收入过高,严重抑制了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导致消费需求不足。2008年居民消费率仅35.3%。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发展的成果不能由全体人民共享。——积累与消费失衡,发展难以持续。

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现行征地制度总之现行征地制度是旧的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改革现行征地制度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涨价归公”理论和宪法关于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的规定,是现行征地制度的两个最主要的理论支点。需要深入反思。改革现行征地制度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一)1.关于土地“涨价归公”理论。孙中山提出“涨价归公”,抓住了历史前进的“牛鼻子”,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及广大劳苦大众的利益和要求,具有历史的进步性。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征地面对的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的承包经营权,与当年资产阶级革命或民主主义革命面对封建土地制度,矛盾性质根本不同。用这个理论来剥夺与土地直接结合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农民,曾经的真理变成荒谬。改革现行征地制度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一)许多人把土地“涨价归公”理论,当成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实是误解。两种土地所有关系,共同构成了工农联盟的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掌握政权以后,不能对农民加以剥夺。而以“涨价归公”为理由,低价征收农民的土地,恰恰是对农民土地财产的剥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改革现行征地制度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二)2.关于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1982年宪法作这一规定,基本当时符合实际。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家不再作人员安置了,宪法的这一规定就与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对于过时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现实生活总是要寻求突破。(郑各庄案例)党的17届3中全会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