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_第1页
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_第2页
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_第3页
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_第4页
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TOC\o"1-2"\h\u19459第一章环境监测概述 3289291.1环境监测的意义与目的 344361.2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368871.3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313620第二章水环境监测 474682.1水质监测指标与方法 4278692.1.1水质监测指标 488162.1.2水质监测方法 485622.2水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 4236002.2.1数据采集 4327262.2.2数据分析 5265462.3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措施 531722.3.1水环境监测预警 5193032.3.2应急措施 5324第三章大气环境监测 5226373.1大气污染物监测指标与方法 5134143.2大气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 6228023.3大气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措施 627251第四章噪声环境监测 6318864.1噪声监测指标与方法 6261674.1.1噪声监测指标 6126094.1.2噪声监测方法 7164544.2噪声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 7271984.2.1数据采集 7125294.2.2数据分析 7291714.3噪声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措施 717394.3.1预警机制 7151344.3.2应急措施 75695第五章生态环境监测 8272615.1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与方法 848825.2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 8263215.3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措施 92762第六章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9271846.1环境保护政策概述 9120966.2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1099166.2.1法律层面 10232846.2.2行政法规层面 10251426.2.3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层面 10176316.3旅游行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0181856.3.1旅游行业环境保护政策 10183776.3.2旅游行业环境保护法规 1024253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 113767.1水环境保护措施 1122907.1.1水源保护 11287227.1.2污水处理 1170007.1.3水生态保护 11105967.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1312927.2.1汽车尾气治理 11231487.2.2燃料替代 11139857.2.3绿化植被建设 1232957.3噪声环境保护措施 12261137.3.1噪声源头控制 12127297.3.2噪声传播途径控制 12187247.3.3噪声监测与预警 1221342第八章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12170758.1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1231588.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3254648.3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 134387第九章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 13167349.1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14198849.1.1管理体系构建 14142559.1.2管理机制运行 14233109.2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 14251339.2.1培训内容 14309229.2.2培训方式 14291699.2.3考核与评价 15196389.3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策略 15128489.3.1强化旅游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1518119.3.2实施旅游区环境监测与预警 1511239.3.3推进旅游区环境治理与修复 15134969.3.4优化旅游区产业布局 1557249.3.5加强旅游区环境监管 155940第十章环境监测与保护案例分析 152721310.1典型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案例 152337510.1.1黄山风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 161838810.1.2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环境监测与保护 16213810.1.3雅鲁藏布大峡谷环境监测与保护 16985310.2案例分析与启示 16592510.2.1案例分析 162595910.2.2启示 162192110.3案例推广与应用 1623010.3.1推广对象 16932110.3.2推广措施 17第一章环境监测概述1.1环境监测的意义与目的环境监测是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评价环境信息,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如下:(1)掌握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发觉和解决环境问题。(2)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游客和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3)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4)提高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1.2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环境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大气环境监测:监测旅游景区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以评估空气质量。(2)水环境监测:监测旅游景区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源的水质,包括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营养盐等指标。(3)土壤环境监测:监测旅游景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等指标,以评估土壤污染状况。(4)生态环境监测:监测旅游景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土壤侵蚀等指标,以评估生态环境状况。(5)噪声环境监测:监测旅游景区噪声水平,评估其对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影响。(6)固体废物监测:监测旅游景区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理和处置情况,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1.3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技术也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监测手段多样化:从传统的手工监测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监测方向发展,提高监测效率。(2)监测范围扩大:从局部区域监测向全局监测转变,关注区域间的环境相互作用。(3)监测精度提高:采用高精度监测仪器,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4)数据传输实时化: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5)监测系统集成化:将不同监测手段、监测数据和分析模型进行集成,实现环境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6)监测与预警相结合: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及时发出环境预警,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第二章水环境监测2.1水质监测指标与方法水环境监测是旅游景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准确评估水质状况,需要选择合适的水质监测指标和方法。2.1.1水质监测指标水质监测指标主要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物理指标包括水温、色度、透明度、电导率等;化学指标包括pH值、总氮、总磷、重金属离子等;生物指标包括生物种类、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根据旅游景区的具体情况,可以选取相应的水质监测指标。2.1.2水质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现场监测主要是通过便携式仪器对水质进行快速检测,如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等。实验室监测则是将水样送至实验室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水质常规分析、水质毒理学分析等。2.2水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2.2.1数据采集水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质监测指标数据的采集:通过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定期收集水质监测指标数据。(2)水环境背景数据的采集:收集旅游景区的水文、气象、地质等背景数据,为水环境监测提供基础信息。(3)污染源数据的采集:调查旅游景区内的污染源,收集污染源排放数据。2.2.2数据分析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质评价:根据水质监测指标数据,对水质进行评价,判断水质是否达到国家标准。(2)污染源分析:分析污染源排放数据,确定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来源。(3)趋势分析:通过长期监测数据,分析水质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水质状况。2.3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措施2.3.1水环境监测预警水环境监测预警是指在水环境质量恶化或可能出现污染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应急措施。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监测预警指标:根据水质监测指标数据,确定预警指标,如水质指数、污染指数等。(2)预警阈值:根据国家标准和实际情况,设定预警阈值。(3)预警级别:根据预警指标和预警阈值,划分预警级别,如蓝色预警、黄色预警等。2.3.2应急措施在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发出警报后,应立即启动应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污染源控制:针对污染源,采取限产、停产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2)水质改善:采取人工湿地、活性炭吸附等方法,改善水质。(3)应急监测:加强对水质监测,实时了解水质状况。(4)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水质状况和应急措施,引导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第三章大气环境监测3.1大气污染物监测指标与方法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是旅游景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指标和方法进行阐述。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10和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旅游景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等。各类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3.2大气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是了解旅游景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环节。数据采集主要包括:现场采样、自动监测、手工监测等。现场采样主要针对无法自动监测的污染物,如颗粒物;自动监测可以实现实时、连续的监测,适用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手工监测适用于一氧化碳、臭氧等污染物。数据分析主要包括:数据整理、数据统计、数据评价等。数据整理是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归类;数据统计是计算各类污染物的浓度、超标率等;数据评价是根据相关标准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3.3大气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措施大气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措施是保障旅游景区大气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预警系统主要包括:监测数据预警、污染源预警、气象预警等。监测数据预警是指当污染物浓度超过标准限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污染源预警是指对潜在的污染源进行监控,防止污染发生;气象预警是指根据气象条件预测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应急措施主要包括:污染源控制、污染处理、人员疏散等。污染源控制是指针对污染采取限产、停产等措施;污染处理是指对污染进行应急处理,降低污染影响;人员疏散是指当污染对周边居民造成威胁时,组织居民有序疏散。通过大气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措施的实施,可以保证旅游景区大气环境安全,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第四章噪声环境监测4.1噪声监测指标与方法噪声环境监测是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介绍噪声监测的指标与方法。4.1.1噪声监测指标噪声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声级计法:测量声压级,单位为分贝(dB)。(2)等效声级:反映在规定时间内噪声的平均强度。(3)峰值声级:反映噪声的最大瞬间强度。(4)声级率:反映声级变化的速度。4.1.2噪声监测方法噪声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现场测量法:使用声级计等仪器,对景区内各监测点进行实时测量。(2)统计分析法: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噪声水平及变化趋势。(3)预测评价法:根据景区规划、噪声源特性等因素,预测未来噪声环境状况。4.2噪声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4.2.1数据采集噪声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监测点布设:根据景区地形、功能区划分等因素,合理布设监测点。(2)监测频率:根据景区噪声特性,确定监测频率。(3)监测数据记录: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包括声级、监测时间等。4.2.2数据分析噪声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声级分析:分析各监测点声级分布及变化趋势。(2)等效声级分析:计算等效声级,评价景区噪声环境状况。(3)峰值声级分析:分析峰值声级出现的原因及影响。4.3噪声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措施4.3.1预警机制为及时发觉噪声环境问题,景区应建立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声级预警:当监测点声级超过规定标准时,发出预警信号。(2)等效声级预警:当监测点等效声级超过规定标准时,发出预警信号。(3)峰值声级预警:当监测点峰值声级超过规定标准时,发出预警信号。4.3.2应急措施针对噪声环境问题,景区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控制噪声源:对噪声源进行控制,降低噪声排放。(2)限制活动:对噪声敏感区域进行限制,减少人为噪声产生。(3)隔离措施:对噪声敏感区域采取隔离措施,如设置隔音屏等。(4)宣传教育: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环保意识。第五章生态环境监测5.1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与方法生态环境监测是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全面掌握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状况,及时发觉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质量指标: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2)水质指标:包括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浓度;(3)土壤质量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重金属含量等;(4)生物多样性指标:包括物种种类、数量、分布等;(5)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生态环境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地面监测:通过布设监测站点,对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2)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3)无人机监测:利用无人机搭载传感器,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进行快速、高效监测;(4)问卷调查与访谈:通过调查游客和当地居民,了解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变化情况。5.2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是生态环境监测的关键环节。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现场采样:对空气、水、土壤等样品进行现场采样,送实验室分析;(2)在线监测:通过自动监测设备,实时获取各项指标数据;(3)问卷调查与访谈:收集游客和当地居民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评价和建议。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其分布特征;(2)相关性分析: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3)聚类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区域;(4)主成分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要影响因素。5.3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措施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措施是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的重要环节,旨在及时发觉和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空气质量预警:当空气质量达到中度污染及以上级别时,发布空气质量预警;(2)水质预警:当水质指标超过标准限值时,发布水质预警;(3)土壤质量预警:当土壤质量指标超过临界值时,发布土壤质量预警;(4)生物多样性预警:当生物多样性指标出现明显下降时,发布生物多样性预警。生态环境应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污染物减排:对污染源进行排查,采取限产、停产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2)污染治理:对已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恢复生态环境质量;(3)生态修复: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4)宣传教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第六章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6.1环境保护政策概述环境保护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和措施。环境保护政策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噪音、固体废物等方面的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等。6.2环境保护法规体系6.2.1法律层面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以宪法为基础,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这些法律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和责任,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6.2.2行政法规层面在行政法规层面,主要包括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以及各部门制定的相关规章。这些行政法规和规章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定,为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了制度保障。6.2.3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层面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是对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补充和细化,主要包括省级、市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制定的规章。这些法规和规章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6.3旅游行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6.3.1旅游行业环境保护政策旅游行业环境保护政策旨在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政策包括:(1)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强调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2)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关注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3)旅游节能减排政策,推动旅游企业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6.3.2旅游行业环境保护法规旅游行业环境保护法规主要包括:(1)旅游环境保护法,对旅游区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措施进行规定;(2)旅游资源保护法,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规范;(3)旅游安全管理条例,对旅游安全工作进行监管,保证游客人身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通过实施旅游行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可以有效地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7.1水环境保护措施7.1.1水源保护为保障旅游景区水源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源地保护,设立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开展污染水源的活动;(2)定期对水源地进行监测,保证水质达到国家标准;(3)对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提高水源地自净能力。7.1.2污水处理景区应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具体措施如下:(1)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采用先进的生物处理技术;(2)设立污水处理站,对景区内产生的污水进行统一处理;(3)对污水处理后的尾水进行深度处理,保证排放水质达标。7.1.3水生态保护为维护景区水生态系统,应采取以下措施:(1)禁止在景区水域内乱丢垃圾、倾倒废弃物;(2)加强水域植被建设,提高水域自净能力;(3)定期对水域进行生态调查,了解水生态系统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7.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7.2.1汽车尾气治理景区应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1)限制高排放车辆进入景区,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2)加强景区交通管理,合理规划交通路线,减少车辆怠速排放;(3)对景区内车辆进行定期检测,保证排放达标。7.2.2燃料替代为减少景区大气污染,应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2)限制使用高污染燃料,如煤炭、石油等;(3)加强对景区内餐饮业的管理,推广使用环保型炉具。7.2.3绿化植被建设景区应加强绿化植被建设,具体措施如下:(1)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2)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提高植被的抗污染能力;(3)加强景区绿化管理,保证绿化植被的生长状况。7.3噪声环境保护措施7.3.1噪声源头控制景区应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噪声污染:(1)限制高噪声活动,如广场舞、演唱会等;(2)加强对噪声污染源的监管,保证其排放达标;(3)对景区内建筑工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施工噪声。7.3.2噪声传播途径控制为降低噪声传播,景区应采取以下措施:(1)设置隔音屏、隔音墙等设施,减少噪声传播;(2)合理规划景区建筑布局,降低噪声对敏感区域的影响;(3)加强景区绿化,利用植被降低噪声传播。7.3.3噪声监测与预警景区应建立健全噪声监测体系,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对景区噪声水平进行监测,了解噪声污染状况;(2)设立噪声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噪声污染预警信息;(3)对噪声污染严重区域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噪声污染。第八章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8.1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是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植被恢复技术:采用本地适生植被,结合人工种植和自然更新,对受损植被进行修复,提高景区植被覆盖率。(2)土壤修复技术:针对受损土壤,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3)水体修复技术:对污染水体进行治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生态系统。(4)生态廊道建设技术:构建生态廊道,连接景区内各生态单元,提高生物多样性。8.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保证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措施应当得到有效实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2)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景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与监督。(3)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4)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景区内的生态破坏行为进行补偿,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5)推广绿色技术:在景区建设过程中,推广使用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环保技术。8.3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是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的重要环节。以下措施应当得到重视:(1)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景区内的空气、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监测,掌握生态环境变化情况。(2)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对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3)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监测预警效果。(4)开展生态环境评估:定期对景区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为景区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第九章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9.1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机制9.1.1管理体系构建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构建,应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旅游区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政策法规层:明确旅游区环境保护的法律地位,制定旅游区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2)组织管理层:设立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对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监督和指导。(3)技术支持层:依托专业技术和人才,为旅游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9.1.2管理机制运行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的运行,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注重旅游区环境保护的预防工作,及时发觉和解决环境问题,保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质量。(2)综合协调,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实现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3)动态调整,持续改进:根据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机制,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改进。9.2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9.2.1培训内容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使管理人员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地位、政策要求,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2)环境保护技术知识:培养管理人员掌握旅游区环境保护的基本技术,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3)环境保护管理方法:传授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9.2.2培训方式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培训可采取以下方式:(1)集中培训: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2)在岗培训:结合实际工作,对管理人员进行在岗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3)交流学习: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旅游区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9.2.3考核与评价对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考核与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工作态度:评价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等。(2)业务能力:评价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知识、管理技能等。(3)工作成果:评价管理人员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的实际成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