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方案_第1页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方案_第2页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方案_第3页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方案_第4页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方案TOC\o"1-2"\h\u5439第1章绪论 396081.1行业背景及现状分析 3324311.2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的重要性 432548第2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472232.1安全生产责任制 4253752.1.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部门及岗位的安全职责,形成完整的责任链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 519702.1.2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保证安全生产任务落到实处。 5294442.1.3岗位员工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履行本岗位的安全职责,做到不违章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55918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258712.2.1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应急预案、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 5182222.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结合企业实际,明确具体要求、操作流程和责任人,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533052.2.3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保证全体员工熟悉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5183422.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5171742.3.1企业应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580602.3.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注重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通过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制定安全生产措施等,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处于受控状态。 5269032.3.3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安全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5202362.3.4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和外部评审,查找不足,持续改进,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取得实效。 530539第3章风险评估与预防 5186603.1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 5110203.1.1危险源识别 676623.1.2风险评估 6242313.2风险控制措施 6245893.2.1设计阶段 687313.2.2生产阶段 657263.2.3环保监测 688993.3应急预案 7145203.3.1应急预案制定 785353.3.2应急预案实施 75172第4章环保监测管理体系 7288994.1环保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7186064.1.1法律法规 737624.1.2标准体系 7203924.2环保监测机构与职责 887564.2.1监测机构设置 8161194.2.2岗位职责 8280064.3环保监测方法与手段 8200004.3.1监测方法 8146744.3.2监测手段 86989第五章废气治理与排放 8265165.1废气来源及特点 8218305.1.1石油炼制过程 9227975.1.2化工生产过程 9229935.1.3储运过程 969555.2废气治理技术 952145.2.1吸附法 962535.2.2吸收法 917885.2.3冷凝法 9117885.2.4生物法 9306795.2.5焚烧法 9225165.3废气排放标准与监测 9204395.3.1废气排放标准 10280125.3.2废气监测 1023327第6章废水处理与回用 10317786.1废水来源及特点 10251996.2废水处理技术 10318656.3废水回用及排放标准 113260第7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11126077.1固体废物分类及特点 11129317.1.1固体废物分类 11220807.1.2固体废物特点 12226817.2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1272527.2.1物理处理技术 12303377.2.2化学处理技术 1299347.2.3生物处理技术 1232297.2.4焚烧处理技术 1275477.3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12288497.3.1填埋处置 12162777.3.2资源化利用 12111387.3.3综合利用 121880第8章噪声与振动控制 13227038.1噪声与振动来源及影响 13110268.1.1噪声来源 13168698.1.2振动来源 13286488.1.3噪声与振动影响 13310068.2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1391338.2.1噪声控制技术 1445058.2.2振动控制技术 14323778.3噪声与振动监测与评估 14219158.3.1监测方法 14291538.3.2评估方法 1418578.3.3监测与评估周期 1423290第9章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 14278889.1自动化控制系统 14301089.1.1系统概述 14118069.1.2系统架构 1588219.1.3关键技术 15275309.2信息化管理平台 15242979.2.1平台概述 1556699.2.2平台架构 1512429.2.3关键技术 15251349.3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数据应用 15229889.3.1数据采集与传输 16246619.3.2数据处理与分析 16286709.3.3数据应用 16217359.3.4数据展示与共享 1612653第10章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培训与演练 162592710.1安全生产与环保知识培训 162761910.1.1培训内容 161389110.1.2培训对象 161189710.1.3培训方式 161075910.1.4培训时间 16313010.2安全生产与环保技能培训 16889410.2.1培训内容 161351010.2.2培训对象 17592210.2.3培训方式 17695010.2.4培训时间 172879910.3安全生产与环保应急演练 172565410.3.1演练内容 17972810.3.2演练对象 172489910.3.3演练方式 172643410.3.4演练时间 171660510.3.5演练评估 17第1章绪论1.1行业背景及现状分析石油化工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泛的特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化工行业在能源、化工、材料等多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和环保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装置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安全生产和环保形势依然严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使得安全生产的风险始终存在;另,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因此,加强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1.2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的重要性安全生产是石油化工行业的生命线,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预防、应急处置能力,对于降低发生率、减轻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环保监测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降低发生率,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2)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环保监测,及时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工作的落实,有助于减少损失、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4)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减轻社会负面影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5)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积极履行安全生产和环保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这两方面工作,既是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第2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2.1安全生产责任制2.1.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部门及岗位的安全职责,形成完整的责任链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2.1.2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保证安全生产任务落到实处。2.1.3岗位员工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履行本岗位的安全职责,做到不违章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2.1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应急预案、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2.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结合企业实际,明确具体要求、操作流程和责任人,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2.2.3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保证全体员工熟悉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提高安全生产意识。2.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3.1企业应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2.3.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注重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通过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制定安全生产措施等,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处于受控状态。2.3.3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安全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2.3.4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和外部评审,查找不足,持续改进,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取得实效。第3章风险评估与预防3.1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3.1.1危险源识别本节主要对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化学危险源: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等化学品;(2)物理危险源:包括高温、高压、电气、机械等可能导致的因素;(3)生物危险源:如细菌、病毒等可能导致感染或传播的风险;(4)人为危险源:包括操作失误、违规操作、疲劳作业等。3.1.2风险评估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2)分析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3)计算风险值,判定风险等级;(4)根据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3.2风险控制措施3.2.1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合理布局:优化设备布局,降低风险;(2)选用安全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设备;(3)设置防护设施:如安全阀、防爆墙等;(4)制定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应急预案。3.2.2生产阶段在生产阶段,应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2)严格操作规程:保证操作人员按照规程操作;(3)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维修设备,保证设备安全运行;(4)作业许可制度:对高风险作业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审批流程。3.2.3环保监测环保监测方面,应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污染物排放控制: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控制污染物排放;(2)环境监测:定期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环境问题;(3)应急处理设施:配置应急处理设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3.3应急预案3.3.1应急预案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1)类型及应急响应级别;(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应急资源保障;(4)应急响应程序及措施;(5)应急演练及培训。3.3.2应急预案实施在发生时,按照以下步骤实施应急预案:(1)启动应急预案,报告上级部门;(2)组织应急队伍,开展救援工作;(3)根据类型,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4)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信息;(5)调查与总结,完善应急预案。第4章环保监测管理体系4.1环保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4.1.1法律法规环保监测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首先应遵循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同时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特点,还需严格遵循相关行业法规及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4.1.2标准体系环保监测管理体系应根据国家及地方环保标准进行构建,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各类环境要素。对于石油化工企业,应特别关注《石油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行业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4.2环保监测机构与职责4.2.1监测机构设置石油化工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环保监测机构,负责企业内部环保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监测机构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4.2.2岗位职责环保监测机构内部应明确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负责制定和实施环保监测计划,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与管理;组织环保监测人员培训与考核;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监督性监测等工作。4.3环保监测方法与手段4.3.1监测方法环保监测方法应依据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选择,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主要包括:自动监测、手动监测、现场快速监测等。4.3.2监测手段(1)自动监测:采用自动监测设备对污染物排放口进行连续监测,实时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提高监测效率。(2)手动监测:针对自动监测设备无法覆盖的污染物或监测项目,采用手动监测方法进行定期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3)现场快速监测:利用便携式监测设备,对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进行快速监测,为应急处理提供数据支持。(4)实验室分析:对监测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更准确的监测数据,为环保决策提供依据。(5)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区域环境进行监测,掌握环境污染的分布和变化趋势。通过以上多种监测手段的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石油化工行业环保监测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第五章废气治理与排放5.1废气来源及特点石油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和恶臭气体。这些废气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环节:5.1.1石油炼制过程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炼厂气、燃料油挥发物和酸性气体等。这些废气具有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5.1.2化工生产过程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反应废气、溶剂挥发物和副产物等。这些废气具有成分复杂、浓度波动大、有毒有害等特点。5.1.3储运过程石油化工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由于挥发、泄漏等原因,会产生一定量的有机废气。这些废气具有突发性、浓度高、危害性大等特点。5.2废气治理技术针对石油化工行业废气的特点,本方案提出以下废气治理技术:5.2.1吸附法吸附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毒有害的有机废气。采用活性炭、沸石等吸附材料,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实现废气净化。5.2.2吸收法吸收法适用于处理气态污染物,尤其是无机酸性气体。通过选用合适的吸收剂,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移到吸收液中,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5.2.3冷凝法冷凝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废气。通过降低温度,使废气中的有机物质凝结成液态,从而实现废气的净化。5.2.4生物法生物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废气。利用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废气净化。5.2.5焚烧法焚烧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毒有害的有机废气。通过高温氧化,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5.3废气排放标准与监测5.3.1废气排放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废气排放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排放标准,如《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等。5.3.2废气监测(1)监测项目:废气监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2)监测方法:采用自动监测和手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废气排放口进行实时监测。(3)监测频次:根据企业生产状况、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制定合理的监测频次。(4)监测数据管理:监测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企业应建立健全监测数据管理制度,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5)信息公开:企业应定期向社会公开废气排放监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第6章废水处理与回用6.1废水来源及特点石油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来源:炼油废水、化工废水、焦化废水、储运废水等。这些废水具有以下特点:(1)水质复杂,含有多种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等污染物;(2)污染物浓度高,COD、BOD、SS等指标普遍较高;(3)水量波动大,受生产过程影响,废水排放量不稳定;(4)温度高,部分工艺废水温度可达6080℃;(5)有毒有害物质多,部分废水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6.2废水处理技术针对石油化工废水的特点,目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包括:(1)预处理技术:包括调节池、隔油池、气浮池等,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浮油等污染物;(2)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用于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3)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混凝沉淀、氧化还原、吸附等,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氮磷等污染物;(4)深度处理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膜分离、高级氧化等,用于提高废水处理效果,满足回用要求。6.3废水回用及排放标准废水的回用及排放需遵循以下标准:(1)回用标准: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废水回用标准》(GB/T199232005),回用水的各项指标应满足生产需求,如锅炉补水、循环冷却水等;(2)排放标准: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废水排放标准》(GB315712015),废水排放需满足以下要求:COD≤50mg/L;BOD5≤10mg/L;SS≤20mg/L;石油类≤1mg/L;氨氮≤5mg/L;总磷≤0.5mg/L;总氮≤15mg/L;重金属含量符合相关标准。通过以上处理技术和排放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可以实现废水的有效处理和回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第7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7.1固体废物分类及特点7.1.1固体废物分类固体废物按照来源、性质、危害程度等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1)危险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反应性、感染性等特征,需特殊处理;(2)工业固体废物:包括石油化工行业产生的各类废渣、废料等;(3)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塑料、纸张、玻璃、金属、生物垃圾等;(4)建筑垃圾:包括废砖、废混凝土、废木材等;(5)农业固体废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7.1.2固体废物特点固体废物具有以下特点:(1)来源广泛,种类繁多;(2)成分复杂,性质各异;(3)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4)处理与处置难度较大,需采取合适的技术和措施。7.2固体废物处理技术7.2.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破碎、筛分、磁选、浮选等,用于对固体废物进行初步处理,实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7.2.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氧化、还原、中和、沉淀等,用于处理危险废物,降低其毒性、腐蚀性等危害性质。7.2.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堆肥、厌氧消化等,主要用于处理有机废物,实现废物的稳定化和资源化。7.2.4焚烧处理技术焚烧处理技术用于处理有机废物和危险废物,通过高温氧化分解,实现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7.3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7.3.1填埋处置对于不能资源化利用的固体废物,采取安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置,保证废物与环境隔绝,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7.3.2资源化利用(1)废渣、废料等工业固体废物可用于建筑材料、道路铺设等领域;(2)废塑料、废金属等可进行再生利用,降低资源消耗;(3)生物垃圾可通过堆肥等方式,实现有机肥料的制备;(4)农业固体废物可用于生物质能源、饲料等领域。7.3.3综合利用通过多技术联合应用,实现固体废物的多元化利用,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保证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环保要求得到有效落实。第8章噪声与振动控制8.1噪声与振动来源及影响8.1.1噪声来源石油化工行业中,噪声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如泵、压缩机、风机、空压机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振动和气流噪声。(2)物理化学反应产生的噪声:如燃烧、爆炸、撞击等过程产生的噪声。(3)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如运输车辆、铁路等在厂区内行驶产生的噪声。(4)人类活动产生的噪声:如操作工人操作设备、说话、走动等产生的噪声。8.1.2振动来源石油化工行业中,振动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振动:如泵、压缩机、风机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2)流体动力作用产生的振动:如高速气流、液体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3)地震、爆破等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8.1.3噪声与振动影响噪声与振动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员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和振动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伤、生理功能紊乱、心理疾病等问题。(2)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噪声和振动会影响员工的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导致操作失误。(3)对设备稳定性的影响:振动可能导致设备疲劳损伤,缩短设备使用寿命,甚至引发设备故障。(4)对环境的影响:噪声和振动会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干扰,影响社会和谐。8.2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8.2.1噪声控制技术(1)设备选型与布局优化:选用低噪声设备,优化设备布局,降低噪声源。(2)隔声与吸声:采用隔声罩、隔声墙、吸声材料等降低噪声传播。(3)消声与减振:安装消声器、减振器等降低噪声。(4)声学屏障:在噪声传播路径上设置声学屏障,阻挡噪声传播。(5)噪声监测与评估:定期进行噪声监测,评估噪声控制效果。8.2.2振动控制技术(1)设备减振:选用减振支架、减振器等降低设备振动。(2)防振设计:在设备设计阶段考虑防振措施,降低振动源。(3)隔振与减振材料:采用隔振材料、减振垫等降低振动传播。(4)振动监测与评估:定期进行振动监测,评估振动控制效果。8.3噪声与振动监测与评估8.3.1监测方法(1)噪声监测:采用声级计、噪声监测站等设备对厂区内噪声进行监测。(2)振动监测:采用振动传感器、振动监测仪器等设备对厂区内振动进行监测。8.3.2评估方法(1)噪声评估:根据监测数据,计算噪声级、噪声频率等参数,评估噪声控制效果。(2)振动评估:根据监测数据,计算振动加速度、振动速度等参数,评估振动控制效果。8.3.3监测与评估周期定期进行噪声与振动监测与评估,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在设备改造、生产规模调整等情况下,应适时进行监测与评估。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保证安全生产与环保要求得到有效落实。第9章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9.1自动化控制系统9.1.1系统概述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的核心技术手段,通过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自动调节和故障诊断,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9.1.2系统架构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包括现场仪表层、控制器层、操作站层和管理层。各层次之间通过工业以太网、Profibus、Modbus等通信协议实现数据传输与信息共享。9.1.3关键技术(1)先进控制策略: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模糊控制等先进控制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品质和自适应性。(2)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利用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方法,对系统故障进行实时诊断和处理,提高系统可靠性。(3)系统集成与优化:通过集成各类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全局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9.2信息化管理平台9.2.1平台概述信息化管理平台是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测的重要支撑,通过企业资源规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环境管理系统(EMS)等,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提高管理效率。9.2.2平台架构信息化管理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数据处理、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等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交互,形成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9.2.3关键技术(1)大数据处理技术:采用分布式存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