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医学基础知识_第1页
第2章 医学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章 医学基础知识_第3页
第2章 医学基础知识_第4页
第2章 医学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

主讲教师:王志燕第二章医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医学基础知识

☞考试要求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基础知识;

掌握:食物消化吸收基础知识;

了解: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基础知识。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细胞的组成;

人体基本组织的构成;

人体九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教材精讲

一、人体的结构

1.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细胞质——细胞器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

细胞核——染色质,基本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和组蛋白。

2.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软骨、骨骼和血液。(3)肌组织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4)神经组织

按形态分: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按功能分: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3.器官、系统和人体的分布分部

器官:心、肾、肝、脾等

系统:运动、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感觉器官

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二、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骨、骨连接

成人共有206块骨

按部位分: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按形态分: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及血管、神经等构成。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构成骨连接。

骨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大类

2.肌肉

按形态分: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

按部位分:头肌、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运动系统的功能

骨通过骨连接互相连接在一起组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

骨骼肌是动力部分,附着于骨,收缩时牵动骨引起各种运动。

三、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消化管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2.消化腺

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肝和肠腺等。

(1)消化管的大体结构

口腔:前壁为唇,两侧壁为颊,下壁为软组织和舌,上壁为腭软腭后缘正中有乳头状突起称腭垂,其两侧各有两条弓形黏膜皱襞。食管全长25cm,有三处狭窄,分别距切牙15cm、25cm和40cm。胃分为贲门部、胃底、幽门部和胃体

小肠全长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大肠

长约1.5m,包括盲肠、阑尾、升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2)消化管的微细结构消化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构成。小肠的微细结构

内面呈现很多环行皱褶和小肠绒毛

2.消化腺

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胰、肝和肠腺等,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属外分泌腺。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四、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呼吸道

2.肺

3.胸膜和纵膈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门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之处。

五、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心血管系统

(1)心脏

(2)血管

(3)血液

2.淋巴系统

1.心血管系统

体循环

左心室→动脉→

毛细血管网→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

肺毛细血管网→肺静脉→

左心房(1)心脏(2)血管

①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毛细血管的管道

②静脉

将血液带回右心房

③毛细血管

体内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的血管。完成血液与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和物质交换。(3)血液血液的pH值7.35~7.45

红细胞正常值

男性:(4.5~5.5)×1012个/L

女性:(4.0~5.0)×1012个/L

白细胞正常值

(4.0~10)×109个/L

血小板正常值

(100~300)×109个/L

血型: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2.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的支流

(1)组成

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

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等。

(2)功能:产生淋巴细胞、过滤淋巴和产生抗体,在免疫学上具有重要作用。

六、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组成

(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3)免疫分子

(4)免疫应答反应

2.功能

进行免疫应答反映,保护机体免受外源性病原体的侵害。

1.免疫器官

(1)中枢

胸腺——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骨髓——体内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和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2)外周

脾脏以及分布全身脏器、皮肤、黏膜的淋巴结和弥散性淋巴组织——是T、B淋巴细胞等定居的场所和发生免疫应答反应的部位。

2.免疫细胞

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3.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

4.免疫应答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皮肤、黏膜、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补体、溶菌酶、纤毛等。

特异性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

七、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肾

(2)输尿管

(3)膀胱:膀胱三角——好发结核和肿瘤

(4)尿道:男性尿道细长,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

女性尿道粗而短

功能:排泄人体代谢产物

八、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男性生殖系统

内生殖器: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和腺体

外生殖器:阴囊和阴茎

2.女性生殖系统

内生殖器: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外生殖器:阴阜、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等

九、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中枢

(1)脑:位于颅腔内

(2)脊髓:位于椎管内

2.周围

共31对

脑由脑干、间脑、小脑及端脑组成。

十、感觉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1.眼——眼球位于眼眶内,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眼的辅助装置有眼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

2.耳——外耳、中耳和内耳

十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垂体

(1)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2)腺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有七种:生长激素、催乳素、褪黑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

(3)受下丘脑的调节

2.甲状腺

(1)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以碘和酪氨酸为原料合成甲状腺素。

(2)作用

①促进生长发育,加速糖和脂肪代谢;

②甲状腺素对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具有重要作用;

③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

3.胰岛

(1)胰岛细胞主要有A细胞和B细胞,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2)作用

①胰岛素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降低血糖;

②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反。

4.肾上腺肾上腺皮质:自外向内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分别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和少量性激素。肾上腺髓质:主要由嗜铬细胞组成,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以肾上腺素为主。

5.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历年真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体内水分含量约占体重的()。[浙江省2011年真题]

A.80%

B.75%

C.60%

D.90%

【答案】C

2.小肠与胃相连接的部位是()。[浙江省2011年11月四级真题]

A.贲门

B.幽门

C.十二指肠

D.回肠

【答案】B

3.消化腺是分泌()的器官。[江苏省2011年四级真题]

A.粘液

B.消化液

C.胃酸

D.胃酶

【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

1.免疫系统由()组成。[浙江省2011年四级真题]

A.免疫器官

B.免疫过程

C.免疫分子

D.免疫细胞

E.免疫环境

【答案】ACD

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

☞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教材精讲

基本概念

消化:是指食物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由大分子逐渐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是指消化后的小分子被胃肠道吸收到体内为机体利用的过程。

主要内容: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和吸收

三、小肠内消化和吸收

四、大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一、口腔内消化

1.口腔内的腺体

腮腺、舌下腺、颌下腺及小唾液腺

2.口腔内消化的作用

粉碎与搅拌食物,调动消化液的分泌

3.唾液的成分及作用

唾液:1.2~1.5L,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低渗液体。唾液中的水分约占99.5%,有机物主要为黏蛋白,还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硫、氯等。

唾液的作用:

(1)唾液可湿润与溶解食物;

(2)唾液可清洁和保护口腔;

(3)唾液中的蛋白使食物成食团;

(4)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对淀粉进行简单的分解。二、胃内消化和吸收

1.机械性消化

胃的蠕动,频率3次/min

2.化学性消化

3.作用:食物暂存;消化食物,吸收功能弱,仅吸收少量的水分及酒精。胃液的成分

胃液:胃腺各种细胞分泌的混合物。1.5L~2.5L,无色透明、酸性,pH值为0.9~1.5。

(1)黏液:黏液细胞分泌;

(2)胃蛋白酶原:主细胞分泌;

(3)盐酸:壁细胞分泌;

(4)内因子: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胃液的成分及作用

胃蛋白酶原——无活性,在胃酸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其最适宜的pH值为2.0。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的主要产物是多肽和氨基酸。

内因子——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若机体缺乏内因子,则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盐酸的作用:

(1)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酸性环境;

(2)可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3)盐酸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4)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三、小肠内消化和吸收

食糜进入小肠后,在胰液、胆汁、小肠液和小肠运动的作用下,基本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小肠内消化和吸收过程是消化吸收中最重要的阶段。

1.胰液的分泌

胰液: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1L~2L,pH值为7.8~8.4。

(1)无机成分

碳酸氢盐:中和胃酸

(2)有机物

胰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及葡萄糖

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

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无活性,被激活后可使蛋白质分解为更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2.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有色,800mL~1000mL

肝脏:分泌胆汁

胆囊:储存胆汁

(1)成分:水,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脂肪酸、无机盐等,无消化酶。

(2)作用: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胆汁促进脂肪消化吸收的作用

①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从而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②胆盐可与脂肪酸、甘油一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

3.小肠液的分泌

小肠液:小肠腺,1L~3L,呈弱碱性,pH值约为7.6。

(1)成分:水、电解质、黏液、免疫球蛋白、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和小肠淀粉酶。

(2)作用:小肠液具有消化食物和保护肠黏膜免受机械性损伤和胃酸的侵蚀的作用。

4.小肠的吸收功能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生理结构: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是小肠的吸收面积达到200m2左右。

吸收方式

(1)被动转运

(2)主动转运

(1)被动转运

被动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扩散速度取决于物质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和分子大小,如O2、CO2、NH3等。

②易化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具有饱和现象,如Na+、K+、葡萄糖和氨基酸等。

③滤过作用:压力

④渗透:渗透压

(2)主动转运

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载体具有特异性,如Na+泵,Ca2+泵等。

四、大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1.大肠内的细菌

(1)分解蛋白质—腐败作用

(2)合成人体必需的某些维生素

2.黏液

保护肠黏膜和润滑粪便

3.吸收功能

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盐类

☞历年真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麦芽糖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上水解为()。[河北省2008年5月三级真题]

A.葡萄糖

B.果糖

C.半乳糖

D.甘露糖

【答案】A

2.能消化脂肪的是()。[辽宁省2009年11月三级真题]

A.胰液

B.唾液

C.小肠液

D.胃液

【答案】A

3.胃酸的作用()。[辽宁省2009年11月三级真题]

A.乳化脂肪

B.分解脂肪

C.分解蛋白质

D.分解淀粉

【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

1.食物在小肠的吸收主要有被动运转与主动运转两种形式,被动运转包括()。[辽宁省2009年11月三级真题]

A.渗透

B.滤过作用

C.易化扩散

D.被动扩散

E.单一扩散

【答案】ABCD

第三节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

☞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孕妇、乳母、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与青少年、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教材精讲

一、孕妇的生理特点

1.孕期内分泌的改变

2.孕期消化功能改变

3.孕期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改变

4.孕期肾功能改变

5.孕期体重增加

1.孕期内分泌的改变

(1)母体卵巢及胎盘激素分泌增加

胎盘催乳激素:可刺激胎盘和胎儿的生长以及母体乳腺的发育和分泌;刺激母体脂肪分解,提高母血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的浓度,使更多的葡萄糖运送至胎儿。

雌二醇: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增加母体骨骼更新率。

(2)孕期甲状腺素及其他激素水平的改变

甲状腺素

基础代谢率至孕晚期升高15%~20%

胰岛素

分泌增多,孕妇空腹血糖值低,但糖耐量试验时血糖增高幅度大且回复延迟,致糖耐量异常及妊娠糖尿发生率升高。

2.孕期消化功能改变

(1)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弱,蠕动减慢,胃排空及食物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孕妇易出现饱胀感以及便秘;

(2)孕期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减少,易出现消化不良;

(3)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可逆流入食管下部,引起反胃等早孕反应。

3.孕期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改变

血容量

6周开始增加,28~32周达到高峰,血浆容量约增加50%。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逐渐增加,至分娩时达最大值,增加量约20%。

血浆容积和红细胞增加程度的不一致性

——孕期生理性贫血。

4.孕期肾功能改变

有效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肾小管再吸收能力未相应增加,尿中葡萄糖、氨基酸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终产物排出量增加。

5.孕期体重增加

(1)必要性体重增加:胎儿、胎盘、羊水、增加的血浆容量及增大的乳腺和子宫

(2)孕期推荐的适宜增重

指标BMI推荐体重增长范围/kg低<19.812.5~18正常19.8~26.011.5~16超重>26~297~11.5肥胖>296~6.8

二、乳母的生理特点

1.乳母主要的生理特征

2.泌乳量

3.泌乳量的调节

1.乳母主要的生理特征

(1)要逐步补偿妊娠、分娩时所损耗的营养素储备,促进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

(2)要分泌乳汁、哺育婴儿。

2.泌乳量

初乳:产后5~10天内的乳汁

过渡乳:产后15~20天

成熟乳:之后。在哺乳的前六个月,平均每天泌乳量为750mL。

3.泌乳量的调节

(1)催乳激素等体内激素的调节

(2)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

(3)乳母的营养状况

维生素B1缺乏——婴儿患急性脚气病

钙含量不足——首先动用母体的钙,若长期缺钙,乳汁中钙含量降低。

VitA、VitB1、VitB2、尼克酸、VitC、锌、铜、碘的含量与乳母膳食均密切相关。三、婴儿生理特点

1.婴儿体格发育特点

2.婴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

婴儿期包括出生至28天的新生儿期及1~12个月的婴儿期。

1.婴儿体格发育特点

婴幼儿期躯干增长最快。

(1)体重

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4~6个月:出生时的2倍(6Kg)

1岁时:达到或超过出生时的3倍(≥9Kg)

(2)身长

出生:50cm

1岁时:75cm

(3)头围和胸围

头围是指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的周长。

出生:头围>胸围

6个月~1岁:头围=胸围

1岁以后:头围<胸围

2.婴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

(1)口腔:3~4个月时涎腺逐渐发育完善,6个月起唾液的作用增强。

(2)胃及其酶

贲门括约肌弱,幽门肌紧张——溢奶或呕吐。

胃蛋白酶的活力弱,消化能力有限。

(3)肠及其酶

黏膜的绒毛较多

消化酶的活力较差

四、幼儿生理特点

幼儿期: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

大脑皮质的功能进一步完善,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丰富,模仿性增强,智能发育快,要求增多,能独立行走、活动,见识范围迅速扩大,接触事物增多,但仍缺乏自我识别能力。

1.体重:减慢

2.身长:减慢

3.头围、胸围、上臂围

4.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脑细胞增殖:自孕中期持续到2~3岁

神经细胞间的联系:逐渐复杂

神经髓鞘:形成不全,反应慢且易于泛化。

5.消化系统发育

开始出牙:1岁左右

全部20颗乳牙出齐应不迟于2.5岁

胃蛋白酶:18月龄时分泌已达到成人水平

胰液中的消化酶:1岁后活性接近成人水平五、学龄前儿童生理特点

学龄前期:小儿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

1.体格发育特点

(1)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但仍保持稳步地增长,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

(2)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2.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神经纤维髓鞘化完成

3.消化功能发育特点

6岁时第一颗恒牙可能萌出

消化能力仍有限

4.心理发育特征

心理上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而使其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

六、学龄儿童与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1.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2.青春期生长发育的一般特点

3.青春期的第二次生长突增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