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 全套课件_第1页
金融法 全套课件_第2页
金融法 全套课件_第3页
金融法 全套课件_第4页
金融法 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金融第二节金融法第三节金融法的根本原那么第一节金融一、金融的含义金融是资金融通的简称,是各种社会经济成分之间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信用交易活动。1.金融是信用交易。2.金融是以货币为对象的信用交易。3.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金融交易可以发生在各种社会经济成分之间。二、金融与国民经济开展(一)金融产生的根据金融是人类进入商品经济并且有了货币以后才产生的。金融的产生与开展,根源于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资金运动的内在矛盾——收支失衡。(二)金融的功能1.货币供给功能。2.资本形成功能。3.支付效劳功能。4.风险转移功能。5.市场约束功能。6.资源配置功能。7.宏观调控功能。(二)金融机构凡依法设立、专门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组织,均为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职能,概而言之,就是组织社会资金的运动,建立或疏通资金融通的渠道。具体表现在:①在间接金融中充当信用中介。②为直接金融提供效劳。③为社会提供有效率的支付机制。返回第二节金融法一、金融法的定义与地位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各种法律标准的集合。所谓金融关系,是指金融领域内有关主体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可分为以下三类:①金融交易关系。②金融监管关系。③金融调控关系。根据划分法律部门的一般原理(即是否有单一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金融法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不具有单一的经济法性质。金融法虽然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但也不应当是有关法律标准的无序堆积。所谓完善金融立法体系,其要义之一,就是要注重各种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合,防止相互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使金融立法成为一个内部有机联系的整体。二、金融法的渊源金融法的渊源,是指金融法律标准借以表现的形式。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6.司法解释。7.国际条约。返回第三节金融法的根本原那么一、以稳定货币为前提促进经济开展的原那么金融促进经济的开展,必须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货币稳定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开展的一个必要条件。金融平安的实现取决于很多因素,而最为关键者有三: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健全;市场对金融机构的标准与约束必须充分;政府的金融监管必须有效。提升金融效率,核心在于适当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水平,建立良好、有序的金融市场竞争秩序。金融平安与金融效率既对立,又统一。金融法必须在金融平安与金融效率之间谋求适当的平衡。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法制建设,总体上讲,既表达了金融平安的目标,也表达了金融效率的目标,但相对而言,仍偏重金融平安,对金融效率重视不够。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应尽快得到改善:①应当就有关法律限制和监管措施对金融竞争的消极影响进行评估,并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尽量减轻这种消极影响的程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当尽快废止不必要的法律限制和监管措施。②应当加强对金融市场竞争的法律规制,禁止市场参与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裁市场参与者的限制竞争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③金融立法、金融执法以及政府采购金融效劳,应当坚持竞争中立原那么,防止在国有金融机构与民营金融机构之间,大型金融机构与中、小型金融机构之间,外乡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之间,因为制度因素和政府行为而形成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四、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原那么这里所称的国际惯例,取其广义,包括:①为众多国家广泛采用并确属科学合理的立法例。②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层面上产生的、对中国不具有条约约束力但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法律文件。③任意性的国际成文惯例。④国际公认并通行的不成文习惯和惯常作法。在当今各国经济愈加相互依赖,世界经济加速一体化,我国加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重视并厉行国内金融立法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国际惯例通常是成熟的金融交易和金融监管经验的结晶,与国际惯例接轨,可以有效地防止立法失误,提高我国金融立法的水平和金融监管的质量。与国际惯例接轨,有助于改善我国的金融法制环境,减少和降低涉外金融交往中与外方不必要的冲突与摩擦,促进金融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为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创造条件。放眼世界,谋求各国金融制度某种程度的统一,确立最低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并以此降低因各国制度差异所形成的竞争扭曲的程度,已然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国际潮流,而国际惯例无疑是各国金融制度趋同开展的重要依据。返回第二章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分析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开展历史,可以发现以下规律:1.早期的中央银行,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及货币信用经济的开展,在大私人商业银行的根底上逐步蜕变而来;而后期的中央银行,那么多半是借鉴别国经验,立足本国实际,经立法人工创设。2.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开展,是其职能不断充实与完备的过程。3.中央银行制度形成与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以所有权私有为主向以所有权国家公有为主转化的明显趋势。4.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开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放弃自身营利目的、与国家政权结合的过程。三、中央银行的职能(一)发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通货的发行权,是国家惟一的通货发行机构。中央银行垄断通货发行权,有利于稳定币值,建立良好的通货发行与流通秩序,保证通货的投入量与商品流转的需求相适应。(五)金融监管的银行在一些国家,中央银行单独或者与其他政府机构一道,履行金融监管的职能。它通过依法制定金融业务规章,审批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检查和稽核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查处金融违法违规行为,来保证金融机构的合法、稳健经营,维护金融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行。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际上已出现剥离中央银行日常性金融机构监管职能的趋势。四、中央银行的体制和资本结构(一)中央银行的体制1.单一中央银行制。即国家设立中央银行,专司中央银行职能。其中又可分为:①一元中央银行制。是全国只设立独家中央银行,其下设立众多的分支机构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主要为单一制国家采用。目前80%以上国家的中央银行属于这种体制。②二元中央银行制。是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中央银行机构,其中中央级机构为中央银行体系的最高管理机关,地方级机构那么具有相对独立的职责和权限。这种体制为局部联邦制国家采用,如美国和德国。2.复合中央银行制。即国家未单独设立中央银行,由一家国有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能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视在该银行之外设立或者不设立其他专业银行或商业性金融机构,这种体制又可以细分为混合式中央银行制和一体式中央银行制。如前苏联以及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3.区域性国际中央银行制。总是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指货币联盟内的所有主权国家共同建立一家中央银行,统一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有西非货币联盟的西非国家中央银行、中非货币联盟的中非国家中央银行、东加勒比海货币管理局、欧洲中央银行体系。4.准中央银行制。指未设立职能全面的专业化中央银行,而是由假设干政府机构或商业银行分别履行有限的中央银行职能。这种体制目前只有新加坡、利比里亚等少数国家采用。(二)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1.纯国家资本。即中央银行的全部资本归国家所有。新建的中央银行,特别是二战后独立的开展中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央银行,多属此类。2.国家与私人资本合营。即中央银行的资本,局部由国家提供,局部由私人股东提供。如日本银行。3.集体资本。即中央银行的资本由金融机构集体提供。如美国联邦储藏系统。4.纯私人资本。即中央银行的资本全部为私人股东持有,而由法律授权其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如意大利银行。5.多国资本。即区域性国际中央银行的资本非一国所独有,而是由各成员方共有。6.无资本金。即中央银行建立时根本就没有资本,中央银行立法没有关于资本金的规定,或者规定建立中央银行无需固定资本金,如韩国银行。返回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一、中央银行的法律性质(一)中央银行是法人对中央银行的法人资格,几乎所有国家都作了明确规定。(二)中央银行是国家机关法人关于中央银行的国家机关性质,只有少数国家作了明确规定。我们认为,无论各国对中央银行如何定性,其中央银行实质上都是国家机关法人:1.一切中央银行都是站在“公〞的立场履行职能,都是国家管理金融和调控信用的工具,股份公司形式的中央银行也不例外。2.各国中央银行都经营业务,但与商业银行不同,并不具有自身的营利目的,而纯粹是出于职能的需要。3.所有中央银行都依法拥有相应的金融行政管理权,这是它们作为国家机关的重要标志。(三)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为了履行职能,必须经营特定的银行业务。中央银行的特殊金融机构性质,是其历史开展的逻辑延续,更是其所负职责的内在要求。中央银行虽然经营业务,但与普通金融机构有根本的不同:1.在为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单一中央银行制下,中央银行只对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经办业务,不直接对工商企业和个人经办业务,不与普通金融机构竞争。2.中央银行经营业务,以信用调控、效劳政府和普通金融机构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3.中央银行经营业务,不是根据普通银行法,而是根据宪法或中央银行法。(二)中央银行的问责制问责制是指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用以说明其行为和报告其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推而广之,问责制乃是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之下,拥有权力的个人或机构有义务向法定的对象解释其决策和行为,并论证其合理性。问责制非但不会损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反而有助于其独立性的提升,因为它能够减轻甚至消除人们对中央银行权力膨胀和权力滥用的担忧。返回一、货币的构成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支付手段、价值贮藏四大功能。其中,交换媒介是货币的根本功能,也是划定货币范围的主要依据。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过程矛盾开展的必然结果。通货即纸币和铸币,只是货币构成中的一局部甚至是一小局部。在此之外,还有存款货币。存款货币是指银行账户中存户能够以支票或者电子方式“直接〞进行支付的存款余额。通货与存款的不同:①通货为法偿货币,存款货币不是法偿货币;②通货具备货币的各项职能,存款货币只拥有货币的局部职能;③通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货币是商业银行的负债;④通货是有形货币,存款货币是无形货币;⑤通货可以直接使用,存款货币的使用必须借助支票或银行卡以及银行支付系统;⑥通货有多种面额和多种组合,可以满足各种金额的支付要求,存款货币一般不能用于日常的小额支付。(一)存款准备金制度法律规定金融机构有义务从自己吸收的存款中,依照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所确定的比例,提取一定金额的款项存入中央银行。此种款项称为“存款准备金〞,而中央银行所确定的提取和交存存款准备金的比例,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最主要的功能是调控货币的供给量。存款准备金制度之所以能够调控货币的供给量,关键在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由于派生存款的创造是按乘数放大原理进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微量调整,就足以使货币供给量发生巨额变化,因此,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般都非常慎重。返回第四节中国人民银行法(五)金融监管的银行1.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监管管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制定与两个市场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确定可以交易的市场工具;审核交易主体资格;确定市场的交易方式;审查交易工具的发行方式和利率水平;监测市场的日常变化,负责市场信息的统计和公布;检查监督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并对违反规定者给予行政处分。返回第三章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第一节金融监管的根本理论第二节金融监管的主要环节第三节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概述第一节金融监管的根本理论一、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一)金融业的战略地位(二)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1.“逆向选择〞。发生在交易之前。2.“道德风险〞。发生在交易之后。二、金融监管主体及其金融监管权(一)金融监管主体金融监管主体是有权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规制和约束的专门机构。金融监管主体通常都是政府机构,但也有民间组织根据法律授权履行金融监管职责的情况。(二)金融监管权1.金融规章和业务命令的发布权。2.金融机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的审批权。3.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认定权。4.信息获取权。5.对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权。6.违法违规行为的处分权。应当注意的是,法律为金融监管主体配置金融监管权,不能仅限于授权。金融监管权的配置,除了授权外,还应当注重以下因素:①保护金融监管权行使的独立性,以使监管主体行使金融监管权不受非法干预;②免除监管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过程中无重大过失的善意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以解除其后顾之忧;③强化监管主体对特定公共机构、监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的问责义务,以制约其金融监管权的行使,防止权力滥用。三、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那么金融监管应当有明确界定的目标。我们认为,金融监管应当以维护金融平安、促进和标准金融竞争、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为主要目标。金融监管不仅应当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应当遵循一定的根本原那么。(一)依法监管原那么依法监管是金融监管的核心原那么。其含义包括四个方面:①所有金融机构应毫无例外地接受监管;②金融监管活动必须依法进行;③实施金融监管应以法定标准为依据;④无论监管者或是被监管者,违反国家有关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准确定位原那么1.必须认识到,作为政府对金融业实施的外部标准和约束,作为政府对市场缺陷的一种矫正,金融监管本身也有缺陷。2.必须认识到,就维护金融平安、提高金融业效率、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而言,金融监管不是万能的,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不是首要的决定因素。3.应当正确界定金融监管的边界。具体而言,就是要处理好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自主权之间的关系。(三)兼顾金融平安与金融效率的原那么在金融监管中,旨在维护金融平安的监管措施,多半具有抑制金融竞争、减损金融效率的负面效果,如市场准入控制、业务范围限制、利率限制等。但反过来,金融效率源于金融竞争,如果金融市场竞争过于剧烈,那么可能危及金融的平安。从根本上讲,金融效率才是金融监管的终极目标,但它的实现,却又以金融平安为前提。金融平安与金融效率虽然有对立的一面,但也有统一的一面,金融监管应当在二者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四)本钱收益分析原那么本钱收益分析是应用经济学的一种方法。金融监管决策应当以本钱收益分析为根底。一项规那么,一种措施,如果预期本钱高于预期收益,就不应当出台;如果实际本钱高于实际收益,就应当废除或终止。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本钱收益分析引入了金融监管过程。(五)国际合作原那么时下,金融监管仍是以各国主权为根底的。然而,在国际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金融机构跨境经营、资本全球流动、金融风险跨国传播的情况下,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有单独对金融业实施有效监管的能力。加强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是世界各国惟一的明智选择。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多边的,且合作领域非常广阔,诸如划分监管责任、协调监管行动、交流监管信息、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等。返回第二节金融监管的主要环节一、市场准入控制(一)金融机构的设立审批管理关于金融机构的设立,各国都规定了较普通企业更为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在设立条件上,通常特别强调最低资本额、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业务前景等因素;在设立程序上,除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外,还必须事先获得监管当局的批准。通过设立审批管理,政府可以有效地控制金融机构的质量,防止劣质金融机构混入市场,减少危机隐患。分业经营体制与混业经营体制各有利弊。一般而言,混业经营有助于金融机构实现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有助于金融机构通过资产多元化扩大利润来源、分散风险,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本钱,但由于资金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具有不同的运动特性,混业经营在方便分散风险的同时又可能加大风险管理的难度,可能滋生利益冲突和助长监管制度套利。而分业经营虽然能够克服混业经营的种种弊端,但它人为地限制了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开展空间,弱化了市场竞争和金融机构通过资产多元化分散风险的能力,相应地提高了时机本钱,阻碍了金融创新。二、持续性监管持续性监管是监管主体对已设金融机构经营的合规性与风险性进行的监管。1.监管标准体系。监管标准通常涉及金融机构的资本水平、治理结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指标等方面。2.监管信息渠道。通过监管信息渠道,监管主体收集、整理有关监管对象的各种信息,以判断其是否遵守或到达了监管标准。3.监管矫正措施。如果信息显示金融机构违反了相关准那么,或者未到达相关指标,或者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监管主体应当在职权范围内,依法采取对应的矫正措施。1.分子为资本总额,由核心资本/一级资本与附属资本/二级资本构成。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股本和公开储藏,在资本总额中的比重按规定不得低于50%;附属资本所包括的工程因国而异,在计入资本时须进行折扣,且总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50%。2.分母为风险资产总额,即金融机构各项资产分别乘以各自风险权数所得之积的和。3.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是8%。?巴塞尔资本协定?出台以后,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资本充足性监管,目前已是对各类银行、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实施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明确,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必须由银行及其高级管理层承担,其风险管理失败的后果也应当主要由银行及其股东承受,而不能由政府、由监管当局取而代之。至于监管层面的风险监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考核和提升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②针对假设干关键的风险因素制定量化控制指标,将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控制在平安限度以内。三、危机管理与市场退出管理(一)金融机构的终止事由金融机构退出市场/金融机构的终止,主要有三种原因:①解散。②被撤销。③被宣告破产。(二)金融机构危机的处置金融机构危机的处置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对出现危机的金融机构实施援救,防止破产;对没有援救价值或者援救不成的金融机构,尽量减轻其破产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金融机构危机可以划分为系统性危机与非系统性危机。一般认为,有较多金融机构同时或先后陷入危机并且出现金融恐慌的,为系统性危机,否那么为非系统性危机。无疑,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危机应当作为金融机构危机管理的重点。在危机管理上,应当重视流动性危机的存在。(三)金融机构破产的法律适用金融机构破产是所有国家都竭力防止的结果。但是,允许存在金融机构破产的可能性仍然具有积极意义。破产实质上是以破坏性方式对市场机制进行修补,解放处于低效率状态下的经济资源并重新进行配置。关于金融机构破产的法律适用,主要有三种模式:1.对金融机构破产不作特殊规定,完全适用普通破产法。2.金融立法作少量特殊规定并优先适用;金融立法未作特殊规定的事项,适用普通法。3.制定单行的金融机构破产法或破产条例,形成根本独立的破产规那么,但其未尽事宜,仍适用普通破产法。目前看来,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是采用第二种模式。返回第三节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经历了一系列重大转变:1.由监管当局作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管,转变为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对独立的市场主体的监管;2.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进行监管,转变为依法进行监管;3.由混业监管,逐步转变为分业监管并重视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4.由片面强调合规性监管,转变为合规性监管与风险性监管并重;5.由侧重金融机构的设立审批管理,转变为对金融机构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程监管;6.由对外相对封闭,转变为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五)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严格的分业监管,特别是当它与混业经营的反差变得日益突出的时候,不可防止会导致一系列的监管问题,危及金融稳定:①在专业监管机构对各类金融机构分别监管的情况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问题亟待解决。②相当比例的金融产品创新立足于银、证、保的交汇,这可能导致管辖权的划分不清,形成监管重复或监管真空。③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可能利用监管上的漏洞,利用法律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金融业务的差异待遇,转移业务、收入和风险,实施监管制度套利行为,破坏金融秩序。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十分重视相互间的协调机制建设。2003年9月通过,2004年6月修改了?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其宗旨是:明确监管职责,促进协调配合,防止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鼓励金融创新,以保证所有金融机构及其从事的金融业务都能得到持续有效的监管,实现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健康开展。?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表达了“分工监管、职责明确、合作有序、规那么透明、讲求实效〞的原那么,其主体内容除明确界定三家监管机构的职责外,其要点还包括:①关于金融控股公司及金融控股公司的集团公司的监管。②关于信息收集与交流。③建立监管联席会议机制、会签机制及经常联系机制等工作机制。④关于更广泛的合作与协调。应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密切合作,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信心。⑤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积极支持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开展。返回第四章商业银行法律制度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业务第四节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概念商业银行(CommercialBank)是一个抽象化的一般概念,是对具有一定特质的银行机构的总称。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是指依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在理解时,应着重把握三点:1.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2.商业银行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金融业务的企业法人。3.商业银行依据?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二、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开展现代商业银行是在货币经营业的根底上,顺应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的需要产生和开展起来的。真正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是在与高利贷的斗争中,逐步确立起来的。表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现代商业银行,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的:①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适应新条件、新要求,转变为资本主义的银行;②根据资本主义原那么,组建新型的股份制银行。起主导作用的是后一条途径。三、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这是商业银行最根本和最主要的职能。2.支付中介职能。一般而言,支付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独有的职能。3.信用创造职能。一般而言,信用创造是商业银行独有的职能,商业银行也因此而成为中央银行信用调控的重点。4.金融效劳职能。即表外业务。指金融机构不动用资金,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凭借其机构网络、卓越信用、信息优势、专业技能等,以收取佣金或手续费为目的,向客户提供金融效劳的业务。四、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一)分支银行制分支银行制是在总行或总管理处之外,广设国内外分支机构的银行体制。可细分为:①总行制。总行除领导、管理分支机构外,本身也对外营业。②总管理处制。总管理处专司领导、管理分支机构之责,本身不对外开展业务。分支银行制起源于英国,现为世界多数国家所采行,我国也实行分支银行制。(二)单元银行制单元银行制/独家银行制,是只能以单个机构从事经营,不准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体制。美国从19世纪末开始实行严格的单元银行制。但近数十年来,美国许多州已不同程度地放松对银行开设分支机构的限制。(三)银行控股公司制银行控股公司/银行持股公司,一般是指专为控制或收购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的股份而成立的公司。银行控股公司制流行于美国,旨在躲避对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种种限制。(三)突出了“风险控制为本〞的立法理念?商业银行法?原来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平安性、流动性为经营原那么。修订时,对三大经营原那么的排列顺序作了调整,平安性位居首位,然后是流动性与效益性。这种外表看似简单的位移,实那么反映了立法者注重风险控制、确保金融平安的价值取向。此次修订中,有许多细节表达了“风险控制为本〞的立法理念,例如:①加大了违法处分力度。②扩大了大股东范围。③强调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返回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一、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公司法?的规定。商业银行按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细分为:①有限责任商业银行。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③股份有限商业银行。二、商业银行的设立(一)设立商业银行的条件1.有符合?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商业银行的章程,在有限责任商业银行,由股东共同制定;在股份有限商业银行,由发起人制订并经创立大会通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章程,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制定,或者由董事会制定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章程的内容应当符合?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的规定。4.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5.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平安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6.其他审慎性条件。返回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业务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那么商业银行的经营原那么,是?商业银行法?所规定的、商业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循的根本准那么。1.守法经营的原那么。2.平安性、流动性、效益性原那么。平安性,是指商业银行应当严格遵守资本充足率和其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确保审慎和稳健经营。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当严格遵守流动性资产比例管理的规定,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敞口,防止因资产流动性缺乏引发存款人挤提,最终酿成偿付能力危机。效益性,那么包括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努力实现平安性、流动性、效益性三者之间的平衡与统一。3.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原那么。4.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的原那么。5.平等、自愿、公平和老实信用的原那么。6.公平竞争的原那么。二、商业银行的法定业务范围在世界各国,由于实行分业经营体制与混业经营体制的不同,商业银行的法定业务范围极不一致。我国?商业银行法?从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作了规定:①商业银行可以经营的业务,②禁止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4.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5.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6.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单位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四)其他业务规那么1.商业银行办理票据承兑、汇兑、委托收款等结算业务,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兑现,收付入账,不得压单、压票或者违反规定退票。2.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或者到境外借款,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经批准。3.商业银行的营业时间应当方便客户,并予以公告;商业银行应当在公告的营业时间内营业,不得擅自停止营业或者缩短营业时间。返回第四节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1〕无故拖延、拒绝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2〕违反票据承兑等结算业务规定,不予承兑,不予收付入账,压单、压票或者违反规定退票的;〔3〕非法查询、冻结、扣划个人储蓄存款或者单位存款的;〔4〕违反?商业银行法?规定对存款人或者其他客户造成损害的其他行为。返回返回返回第六章非银行金融机构法律制度第一节非银行金融机构概述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银行以外的各种金融机构。在法律上,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①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设立、组织、营运以及政府监管,应依照专门法律或行政法规,原那么上不适用商业银行法;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名称中不得含有“银行〞字样;③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般不得吸收支票活期存款和办理转账结算业务。与此相关,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一个功能性的实质区别,即商业银行能够创造存款货币。返回第二节信用合作社一、合作制与合作经济组织合作制是一种产权制度和企业运作模式。以合作制为根底建立和管理的企业,称为合作经济组织。合作制出现于资本主义高度成熟、社会经济矛盾趋于激化的时期,是中小企业主、个体劳动者和平民抗拒大资本家盘剥的产物。合作制的特点是:社员进出自愿,地位平等,相互扶助;财产为社员所共有,实行民主管理;社员既是出资者和管理者,又是劳动者和企业效劳的分享者。合作经济组织践行合作运动的价值理念,具体落实于对一组运作原那么的遵循。成立于1895年的国际合作社联盟1995年将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原那么归纳为以下七条:①社员自愿与开放。②社员民主管理。③社员的经济参与。④自治与独立。⑤教育、培训和宣传。⑥合作经济组织间的合作。⑦关注社区。以合作制为根底的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可以涉及不同的领域,可以建立于不同的层面。其中,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效劳的合作经济组织,称为合作金融组织。目前在我国,合作金融组织主要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它们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主要内容如下:1.五点要求: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效劳意识,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2.四项原那么:〔1〕按照市场经济规那么,明晰产权关系,促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农村信用合作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开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2〕按照为“三农〞效劳的经营方向,改进效劳方式,完善效劳功能,使农村信用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3〕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那么,积极探索和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各种产权制度,建立与各地经济开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4〕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原那么,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明确农村信用合作社监督管理体制,落实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二)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监督管理,适用?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其办理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业务,适用?商业银行法?的有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负责监管农村信用合作社期间,曾发布一系列管理规章。中国银监会承接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监管职责以后,也陆续发布了一些管理规定和指引。原那么上,凡中国银监会未作出新规定的,仍沿用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三、城市信用合作社在法律上,城市信用合作社应当是依法在城市市区内由城市居民、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法人出资设立的,主要为社员提供效劳,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合作金融组织。在实际上,我国的城市信用合作社自始即虚有其名,并不具有合作性质。城市信用合作社出现于改革开放之初。自1995年以来,政府即着手对城市信用合作社全面进行清理整顿,并实行分类处置:①组建城市商业银行;②合并重组为单一法人社;③更名改制为农村信用合作社;④由商业银行收购(收回);⑤依法予以撤销。根据政府相关文件,对予以保存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按照股份制原那么进行标准改造。城市信用合作社的监督管理,适用?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原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后由中国银监会承接。其办理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业务,适用?商业银行法?的有关规定。返回一、信托概述(一)信托的由来信托作为一种为他人利益管理财产的制度,滥觞于英国。信托是英美法系衡平法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内容。其核心是允许同一信托财产上同时存在两个所有权,一个是普通法上的所有权,由受托人享有;另一个是衡平法上的所有权,由受益人享有。凭借衡平法上的所有权,受益人得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并对受托人进行制约。(二)信托的概念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1.信托关系的成立和存续,以委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为根底。2.委托人须将财产权移转给受托人。3.受托人必须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4.在信托关系中,受托人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只能以自己的名义,而不能以委托人或者受益人的名义。信托与代理、委任的区别:1.代理和委任可能涉及到财产管理,也可能不涉及财产管理;而信托是以信托财产为中心构成的法律关系,没有信托财产,就不能成立信托法律关系。2.代理和委任即使涉及财产管理,也不发生财产权的移转;而在信托,财产权须移转至受托人。3.在代理和委任,委托人并不丧失对同一事务的处置权;而在信托期间,信托财产的管理和处分权排他性地归属于受托人。(三)信托的种类1.民事信托/非营业信托与商事信托/营业信托。2.私益信托与公益信托。3.设定信托与法定信托。4.生前信托/合同信托与遗嘱信托。5.自益信托与他益信托。二、我国?信托法?的主要内容(一)信托的设立1.当事人。信托有三方当事人,即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2.信托财产。信托财产是受托人因承诺信托而取得的财产(包括财产权利)。受托人因信托财产的管理、处分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也属于信托财产。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与委托人未设立信托的其他财产、与属于受托人所有财产〔固有财产〕、与受托人的其他委托人的信托财产相区别,且除法定情形外,对信托财产不得强制执行。3.信托目的。设立信托,必须有合法的信托目的。4.信托文件。设立信托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包括信托合同、遗嘱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书面形式。采取信托合同形式设立信托的,信托合同签订时,信托成立;采取其他书面形式设立信托的,受托人承诺信托时,信托成立。(二)委托人和受益人的权利委托人享有以下权利:①知情权。②调整信托财产管理方法的要求权。③信托财产不当处分行为的撤销权。④受托人解任权。受益人的根本权利是信托受益权。受益人的信托受益权可以依法转让和继承,但信托文件有限制性规定的除外。除信托受益权外,受益人可以与委托人一样,行使知情权、调整信托财产管理方式的要求权、信托财产不当处分行为的撤销权、受托人解任权。受益人行使这些权利,与委托人意见不一致时,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人民法院的裁定对全体共同受益人有效。(三)受托人处理信托事务的原那么1.诚信原那么。2.报酬约定原那么。3.信托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账原那么。4.亲自处理信托事务原那么。5.信息报告与保密原那么。6.有限责任原那么。7.共同受托人连带责任原那么。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信托终止:①信托文件规定的终止事由发生;②信托的存续违反信托目的;③信托目的已经实现或者不能实现;④信托当事人协商同意;⑤信托被撤销;⑥信托被解除。信托终止时,信托财产归属于信托文件规定的人;信托文件未规定的,按照以下顺序确定归属:①受益人或者其继承人;②委托人或者其继承人。返回第四节金融租赁公司(三)监管与自律1.信息报告义务。2.中国银监会的监督管理。3.内部控制制度。4.资产负债比例管理。5.会计和审计要求。6.风险资产分类制度及呆账准备制度。7.处分规定。金融租赁公司对中国银监会的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2.解散。金融租赁公司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后可以解散: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依法被撤消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其他法定事由。3.申请破产。金融租赁公司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可向法院申请破产: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自愿或其债权人要求申请破产的;因解散或被撤销而清算,清算组发现该金融租赁公司财产缺乏以清偿债务,应当申请破产的。金融租赁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缺乏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中国银监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该金融租赁公司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返回第五节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概述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以下简称“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效劳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有两个突出特点:①集团性。②业务多样性。财务公司的监督管理,主要适用?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国银监会2004年7月发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方法?。2.拟设财务公司应具备的条件:①确属集中管理企业集团资金的需要,经合理预测能够到达一定的业务规模;②有符合?公司法?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方法?规定的章程;③有符合?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方法?规定的最低限额注册资本金;④有符合中国银监会规定的任职资格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规定比例的从业人员,在风险管理、资金集约管理等关键岗位上有合格的专门人才;⑤在法人治理、内部控制、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等方面具有完善的制度;⑥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平安防范措施和其他设施;⑦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3.母公司承诺。申请设立财务公司,母公司董事会应当作出书面承诺,在财务公司出现支付困难的紧急情况时,按照解决支付困难的实际需要,增加相应资本金,并在财务公司章程中载明。财务公司的名称应当经工商登记机关核准,标明“财务〞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字样,并应包含其所属企业集团的全称或者简称。经批准设立的财务公司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无正当理由6个月不开业或者开业后无正当理由连续停业6个月以上的,由中国银监会撤消其?金融许可证?,并予以公告。(三)设立分公司和代表处财务公司根据业务需要,经中国银监会审查批准,可以在成员单位集中且业务量较大的地区设立分公司。财务公司根据业务管理需要,可以在成员单位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代表处,并报中国银监会备案。代表处不得经营业务,只限于从事业务推介、客户效劳、债权催收以及信息的收集、反响等相关工作。四、监督管理与风险控制1.资产负债比例管理。2.内部控制要求。3.信息报告要求。4.中国银监会的现场检查。5.股东逾期负债的处理。财务公司的股东对财务公司的负债逾期1年以上未归还的,中国银监会可以责成财务公司股东会转让该股东出资及其他权益,用于归还其对财务公司的负债。6.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包括任职资格审查及离任审计等。五、整顿、接管及终止1.整顿、接管或促成机构重组。财务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中国银监会可以责令其进行整顿:①出现严重支付危机;②当年亏损超过注册资本金的30%或者连续3年亏损超过注册资本金的10%;③严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有关规章。整顿时间最长不超过1年。其间,财务公司应当暂停经营局部或者全部业务。财务公司经过整顿,符合以下条件的,可恢复正常营业:①已恢复支付能力;②亏损得到弥补;③违法违规行为得到纠正。财务公司已经或者可能发生支付危机,严重影响债权人利益和金融秩序的稳定时,中国银监会可以依法对财务公司实行接管或者促成其机构重组。2.解散。财务公司出现以下情况时,经中国银监会核准后,予以解散:①组建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解散,财务公司不能实现合并或改组;②章程中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③股东会议决定解散;④财务公司因分立或者合并不需要继续存在的。3.撤销。财务公司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金融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中国银监会有权予以撤销。4.清算和破产申请。财务公司解散或者被撤销,母公司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清算,并由中国银监会公告。中国银监会可以直接委派清算组成员并监督清算过程。清算组在清算中发现财务公司的资产缺乏以清偿其债务时,应当立即停止清算,并向中国银监会报告,经中国银会核准,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该财务公司破产。返回第七章信贷法律制度第一节存款法律制度第二节贷款法律制度第三节同业拆借法律制度第四节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第一节存款法律制度一、存款与存款合同(一)存款的概念存款是指客户(存款人)在其金融机构账户上存入的货币资金。有时也被理解为“存款行为〞或“存款业务〞。1.能够为客户开立存款账户,收受客户存款的,或者说有资格经营存款业务的,只能是金融机构。2.客户在金融机构存款,与金融机构形成一种合同关系。3.笼统地讲,存款是客户在其金融机构账户上存入的货币资金。4.就现金存款而言,一旦存款人将款项交付与接受存款的金融机构,存款合同成立并生效,其所有权即移转于后者,存款人仅取得相应的债权,即本息的偿付请求权。5.接受存款的金融机构对存款人承担以种类、数量相同的货币归还的义务。6.金融机构应向存款人计付利息,但对于某些类型的存款法律可能禁止支付利息。(二)存款的种类1.根据存款人性质的不同,分为单位存款和个人储蓄存款。2.根据存款期限和提取方式的不同,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又可分为结算存款和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按存款人的不同,又可分为单位定期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3.根据存款币种的不同,分为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三)存款合同的性质存款合同属无名合同。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存款合同的定性,有所不同。大陆法系以存款为消费寄托,准用有关消费借贷的规定,英美法系认为存款实为存款人对银行的贷款。在我国,关于存款合同的性质,特别是存款是否转移所有权的问题,存在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存款只转移货币的使用权,所有权由存款人保存;而在法学界,大局部人认为存款转移所有权,即存款人在出让货币所有权给金融机构的同时,取得对金融机构的相应债权。本书认为,存款转移所有权。(四)存款合同的成立时间:有待明确的问题存款合同是要物合同(实践合同),即合同的成立除要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外,还必须有标的物的交付。存款人完成交付的时间,即是存款合同成立的时间,也是风险发生转移的时间。因此,合理确定交付完成的时间至关重要。存款人在银行柜台办理存款必然有一个过程,要经过假设干环节,具体何时交付完成,未见有国家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但司法实践早就面临这样的问题。(二)单位存款的管理1.对单位存款适用强制原那么。凡在开户银行开立账户的开户单位,应将所收入的现金,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按其开户银行确定的时间送存,不得擅自保存,不得“坐支〞现金,也不得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机构。2.将财政性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3.开户银行依法对开户单位支取和使用存款进行监督。4.单位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储蓄存款的种类1.人民币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存款、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款、定活两便储蓄存款、华侨(人民币)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办的其他种类的储蓄存款。2.外币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存款、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办的其他种类的外币储蓄存款。(二)储蓄存款的原那么储蓄机构办理储蓄业务,必须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那么。(三)储蓄机构的管理储蓄机构是依法获准办理储蓄业务的银行、信用合作社和邮政企业。除储蓄机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办理储蓄存款业务。储蓄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时间营业,不得擅自停业或者缩短营业时间。储蓄机构必须严格执行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公布的储蓄存款利率,并在其营业场所挂牌公告。(六)储蓄存款的提前支取和挂失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储户提前支取的,必须持存单和存款人的身份证明办理;代储户支取的,代支取人还必须持其身份证明。储蓄机构在验证存单开户人姓名与证件姓名一致后,方可办理支付。存单、存折分为记名式和不记名式。记名式存单、存折可以挂失,不记名式的存单、存折不能挂失。储蓄机构受理挂失后,必须立即停止支付该储蓄存款;受理挂失前该储蓄存款已被他人支取的,储蓄机构不负赔偿责任。挂失7天后,储户需与储蓄机构约定时间,办理补领新存单、存折或支取存款手续。(七)个人储蓄存款的查询、停止支付和没收对个人储蓄存款的查询、冻结、扣划均须以法律为依据。(八)存款人死亡后储蓄存款的过户或支付手续1.存款人死亡后,合法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权提取该项存款,应向储蓄机构所在地的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储蓄机构凭以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该项存款的继承权发生争执时,由人民法院裁判,储蓄机构凭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2.在国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等在国内储蓄机构的存款或委托银行代为保管的存款,原存款人死亡,其合法继承人在国内者,凭原存款人的死亡证明向储蓄机构所在地的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储蓄机构凭以办理存款的过户或支付手续。3.继承人在国外者,可凭原存款人的死亡证明和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亲属证明,向我国公证机关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储蓄机构凭以办理存款的过户或支付手续。4.存款人死亡后,无法定继承人又无遗嘱的,经当地公证机关证明,按财政部门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职工存款,上缴国库收归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可转归集体所有。储蓄机构对上缴国库或转归集体所有的存款一律不计付利息。返回第二节贷款法律制度一、贷款的概念和种类(一)贷款的概念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处于债权人的地位,在定期或随时应归还本息的条件下,将货币资金(现金或现金请求权)贷给他人的一种资产业务。另外,贷款一词也常指贷款人向借款人贷放的货币资金。我国关于贷款的现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主要有三:①?商业银行法?;②?合同法?;③1996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那么?。二、金融机构的贷款经营原那么1.守法原那么。2.自主经营原那么。3.平安性、流动性、效益性原那么。4.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原那么。5.公平竞争原那么。6.有担保原那么。金融机构经营贷款业务,应以有担保为原那么,以无担保为例外。三、贷款的一般程序1.贷款申请。2.贷款调查和审批。贷款人应当建立审贷别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3.签订合同。贷款人与借款人签订书面借款合同,约定借款的种类、用途、金额、利率、期限、还款方式、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以及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保证贷款应当由保证人与贷款人签订保证合同,或者保证人在借款合同上载明与贷款人协商一致的保证条款,加盖保证人的法人公章,并由保证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署姓名。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应当由抵押人、出质人与贷款人签订抵押合同、质押合同,需要办理登记的,应依法办理登记。4.发放贷款。5.贷后检查。6.贷款回收。贷款人在贷款到期前,应当向借款人发送还本付息通知单;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还本付息。对逾期贷款,贷款人应及时发出催收通知单,做好逾期贷款本息的催收工作,并按规定加收罚息,必要时可通过诉讼或仲裁程序解决;属于担保贷款的,贷款人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依法行使抵押权或质权。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应当与贷款人协商。四、借款合同(一)借款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1.贷款人须依法具有贷款资格。2.借款合同的标的,只能是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现金请求权。3.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实践合同;其他借款合同,均为诺成合同。4.订立借款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5.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单务合同,其他借款合同均为双务合同。6.贷款人以现金提供贷款的,自交付时起其所有权转移至借款人,借款人有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并承担损失风险。贷款人以转账方式提供贷款,即贷记借款人存款账户赋予其现金请求权的,自贷款转讫之时起,借款人作为存款人取得对存款账户所在金融机构的债权,借款人(此时为存款人)有权按规定请求存款账户所在金融机构偿付现金,或者开具以存款账户所在金融机构为付款人的票据。7.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外,借款合同原那么上为有偿合同,借款人除返还本金外,并须支付利息。(二)借贷双方的权利与义务1.借款人的主要权利:①按合同约定的日期和数额提取和使用贷款;②在征得贷款人同意后向第三人转让借款合同项下的债务。2.借款人的主要义务:①按合同约定的日期和数额提取贷款。②按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③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贷款。④按照约定期限和利率(须合法)支付利息。⑤向贷款人提供财务会计报表以及有关的方案、统计资料,接受贷款人对其贷款使用情况的监督。3.贷款人的主要权利:①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和数额收取本息;②检查、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③如为担保贷款,作为保证受益人、抵押权人、质权人享有相应的权利。4.贷款人的主要义务:①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和数额提供贷款。贷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只能按照实际贷款数额归还贷款并计算利息。②对借款人的债务、财务、生产、经营情况保密,但对依法查询者除外。五、对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管理(一)授权、授信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当在法定经营范围内对有关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及关键业务岗位进行授权,即对其开展业务的权限作出具体规定。授权逐级进行。总行授权不得超越核准的经营范围,转授权不得大于原授权。授权人应根据受权人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主要负责人业绩等,实行区别授权,并在必要时对授权及时进行调整。(二)贷款利率管理制度贷款人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贷款利率。自营贷款和特定贷款,贷款人除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计收利息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委托贷款,贷款人(受托人)除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计收手续费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必须遵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有关规定。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质,是以金融机构的资本及负债制约其资产总量及结构,目的是为了保持资产的平安性和流动性,保证资产质量,防范和减少资产风险,提高信贷资金效益。(四)关联贷款管理制度对关联贷款的管理和标准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关联方和关联贷款进行界定;②关联关系的报告义务;③关联贷款的内部控制程序和外部控制程序;④禁止某些形式的关联贷款,对允许的关联贷款规定限制比例;⑤关联贷款必须按公允条件进行;⑥关联贷款的信息披露;⑦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商业银行法?第40条第1款: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五)不良贷款管理制度贷款人应当建立和完善贷款质量管理制度,依法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登记、考核、催收和冲销。目前我国关于不良贷款的监测与考核,仍是实行双轨制。一种是根据以期限管理为主的贷款分类法,将不良贷款分为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另一种是根据以风险管理为主的五级分类法,将贷款按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次级、可疑、损失三类为不良贷款。以期限管理为主的贷款分类法虽然仍在某些场合使用,但以风险管理为主的五级分类法已成主流。返回第三节同业拆借法律制度关于同业拆借的限制性规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主体限制。可参加同业拆借的,必须是依法设立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能参加同业拆借;金融机构内局部支机构之间不得进行拆借。除商业银行可按规定授权省级分行参加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外,各金融机构只能以法人为单位申请成员资格并入市交易。2.拆借期限限制。同业拆借必须坚持短期原那么,拆借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4个月。目前,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已开1天、7天、20天、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共7个交易品种。同业拆借到期后不得展期。3.资金来源限制。拆出资金,限于交足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和归还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后的闲置资金,不得占用联行资金和中央银行贷款进行拆放。返回第四节民间借贷法律制度民间借贷是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直接发生的货币借贷。关于民间借贷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1.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非金融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借贷;非金融企业之间除国家特别规定者外,不得直接借贷。2.自然人用于出借的,应为其合法所有的资金;非金融企业用于出借的,应为其根据财务管理规定可以自行支配的自有资金。3.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的,应当认定无效。4.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实践合同,且允许当事人约定以口头形式签订借款合同。5.民间借贷,可以有息,也可以无息。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数);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即计收复利。返回第八章证券法律制度第一节证券法律制度概述第二节证券业机构法律制度第三节证券发行与上市法律制度第四节证券交易法律制度第五节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第六节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第一节证券法律制度概述2.债券。债券是政府、公司等为了筹集资金,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一种借款凭证。债券主要有以下特征:①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②期限性;③流通性;④收益相对稳定;⑤债券可以有多种发行主体。目前在我国,中央政府、经核准的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金融机构等都可以依法发行债券。在我国,按发行主体的不同,债券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政府债券/政府公债;公司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3.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是相对于证券主板市场而言的,它主要为新兴的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提供上市时机。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有许多不同之处:①主板市场主要为大中型企业筹资效劳;二板市场那么主要为有开展前途的中小型企业、高科技公司提供集资途径。②主板市场一般要求上市公司有连续盈利记录,而二板市场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松。③由于二板市场风险相对更高,二板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对信息披露的要求较之于主板市场更为严格。2.证券法的体系。我国证券法的渊源大体可分为四个层次:①证券法律;②行政法规;③部门规章;④证券交易所依照证券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定的具体交易规那么、会员管理规章、证券交易所从业人员规那么,以及证券业协会制定的行业自律标准。我国的证券法律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①证券发行法律制度。②证券交易法律制度。③证券经营、效劳机构法律制度。④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那么对证券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适应了我国金融业当前的开展水平,有助于标准资金流通秩序,提高监管效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但从长远来看,打破分业经营格局,逐步允许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乃是大势所趋。(四)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原那么我国?证券法?不仅对政府监管进行了规定,而且授权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依法实施自律性行业管理。返回第二节证券业机构法律制度一、证券交易所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1613年成立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目前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是创立于1792年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成立于1990年11月与1991年7月。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证券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证券公司只能采取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的组织形式。(一)证券公司的设立世界各国的证券公司设立制度,主要可分为两种模式:①以美国为代表的注册制/直接登记制。②以日本为代表的许可制/审批登记制。我国对证券公司的设立采取审批登记制。证券效劳机构为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等证券业务活动制作、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财务参谋报告、资信评级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应当勤勉尽责,对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其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除非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五、证券业协会证券业协会是依法成立的证券业自律性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在我国,证券公司应当参加证券业协会。证券业协会的职能是对会员进行自我管理,并为会员提供效劳。返回第三节证券发行与上市法律制度(二)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综观各国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主要有注册制、核准制与审批制三种类型。注册制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核准制以法国、瑞士等为代表,我国目前也是采用核准制。(四)证券发行的承销证券承销,是指证券公司根据与证券发行人订立协议,帮助证券发行人发行证券的法律行为。一般而言,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证券依法必须由证券公司承销。1.证券代销。指证券公司代发行人出售证券,在承销期结束时,将未售出的证券全部退还给发行人的承销方式。2.证券包销。指证券公司将发行人的证券按照协议全部购入(全额包销)或者在承销期结束时将售后剩余证券全部自行购入(余额包销)的承销方式。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筹集的资金,必须用于核准的用途,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再次公开发行公司债券:①前一次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尚未募足;②对已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或者其他债务有违约或者迟延支付本息的事实,仍处于继续状态;③违反?证券法?的规定,改变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所募资金的用途。(二)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申请公司债券上市交易,应当符合以下条件:①公司债券的期限为1年以上;②公司债券实际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③公司申请债券上市时仍符合法定的公司债券发行条件。申请公司债券上市交易,应当向证券交易所报送规定的文件。返回第四节证券交易法律制度(三)证券交易信息披露制度证券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持续信息公开制度,是指上市公司、公司债券的发行人在证券上市以后,应当依法持续披露相关的信息。持续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中期报告、年度报告和临时报告。五、证券交易禁止行为证券交易禁止行为是指我国证券法律规定的各证券市场参与者在证券交易过程中不得从事的行为。(一)内幕交易行为内幕交易行为是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对证券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进行证券交易,或者将该信息泄露给他人,或者根据该信息建议他人进行证券交易。1.内幕人员。2.内幕信息。返回第五节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二)上市公司收购的种类1.根据收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协议收购、要约收购、间接收购、其他合法方式收购。2.根据收购的意愿和态度划分,可分为善意收购和敌意收购。3.根据收购的支付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现金收购、证券收购和混合收购。(三)买壳与借壳上市“壳〞即壳公司,是指证券市场上拥有和保持上市资格,但业绩较差,公司的总股本和流通股规模较小,股价较低的上市公司。买壳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某上市壳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而成为公司的母公司并控制该公司的行为。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将本公司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或与上市公司的资产进行置换,以实现母公司间接上市的目的。买壳与借壳上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上市公司收购行为,后者是一种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但是,二者又是紧密关联的,借壳上市是买壳的目的,买壳那么是借壳上市得以实现的一条现实途径。(四)上市公司收购的原那么1.保护公平竞争,禁止行业垄断原那么。2.股东待遇平等原那么。3.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原那么。4.信息充分披露原那么。5.禁止内幕交易原那么。返回第六节证券监管法律制度3.中间型。介于政府集中监管型和行业自律主导型之间,既强调政府立法集中统一管理又注重行业组织的灵活自律管理。目前看来,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这种证券监管模式,我国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实行以政府监管为主、行业自律管理为辅的证券监管体制。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发行的监管,除依法核准公开发行证券外,还包括:对发行人依法披露信息进行监管;对保荐人及其保荐活动进行监管;对证券公司的承销业务进行监管;对为证券发行出具有关文件的证券效劳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管;依法查处证券发行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二)证券交易的监管1.证券交易行为的监管。主要指打击各种违法交易活动,标准当事人的证券交易行为。2.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监管。主要指对收购人和被收购公司在收购活动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监管,其重点是保证信息披露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3.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标准上市公司的运作,是维护证券市场交易秩序的重要环节。返回返回返回返回第十章支付法律制度第一节票据与票据法第二节我国支付结算制度第三节国际贸易支付结算制度第四节电子支付法律制度第一节票据与票据法一、票据概述(一)票据的概念与分类票据是出票人依票据法签发、自己承诺或委托他人按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书面凭证。我国?票据法?规定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1.汇票(BillofExchange)。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或者在将来可以确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的票据。汇票的当事人有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1〕根据出票人的不同,汇票分商业汇票与银行汇票。〔2〕根据附不附商业单据,汇票分为光票汇票和跟单汇票。〔3〕根据付款时间的不同,汇票可分为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4〕根据是否载明收款人,汇票分为记名汇票和不记名汇票。2.本票(PromissoryNote)。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或在指定的日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日期,无条件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确定金额的票据。本票只有出票人与收款人两方当事人。〔1〕根据出票人的不同,本票分为一般本票与银行本票。我国?票据法?规定的本票,限于银行本票。〔2〕根据付款时间的不同,本票也可以分为即期本票与远期本票/期票。我国?票据法?规定的本票,限于即期本票。3.支票(ChequeorCheck)。支票是存款客户签发的,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支票限于见票即付。支票也有出票人、付款人与收款人三方当事人。其付款人必须是依法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票人必须是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有支票存款账户的客户。〔1〕根据付款方式的不同,支票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2〕根据是否记载收款人的姓名或名称,支票分为记名支票和不记名支票。〔3〕划线支票(CrossedCheque)。经划线的支票,收款人只能是银行,不能提取现金。〔4〕空头支票。支票的出票人所签发的支票金额不得超过其付款时在付款人处实有的存款金额。禁止签发空头支票。(二)票据的特征1.要式性。即票据的作成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要求。根据我国?票据法?,票据的要式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票据上的签章。②票据金额。③必须记载事项。④票据记载事项的更改。2.无因性。指票据是否有效,与出票或转让原因无关。只要符合法定形式,其持票人即能取得票据文义载明的权利,票据到期时,付款人必须无条件付款。无因性的实质是实现票据关系与其根底关系的别离。二、票据法律关系(一)票据法律关系票据法律关系是指由票据法确认和标准的、票据当事人基于票据行为而发生的票据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简称票据关系。(二)票据当事人票据当事人是指享有票据权利、承担票据义务的票据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是否在出票行为中出现,票据当事人分为:①根本当事人。票据一经签发就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