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
分类汇编解析
第一章直线运动
第二章相互作用
第三章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曲线运动
第五章万有引力
第六章机械能
第七章动量
第八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第九章电场
第十章电路与恒定电流
第十一章磁场
第十二章电磁感应
第十三章交流电
第•卜四章电磁波
第十五章光学
第十六章分子动理论
第十七章气体固体与液体
第十八章波粒二象性
第十九章原子结构
第二十章原子核
第一章直线运动
1、(2019•全国I・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
度为伍上升第一个与所用的时间为第四个与所用的时间为人不计空气阻力,则占满足
444
t2t2t2t2
A.1<-<2B.2<-<3C,3v=<4D,4<=v5
f\%44
【答案】C
【解析】
【详解】运动员起跳到达最高点的瞬间速度为零,又不计空气阻力,故可逆向处理为自由落体运
动。则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加速运动,相等相邻位移时间关系
1::(V3—\/2j:(2—:("7^-2>..,可知:=~~=2+6,即3v;v4,故本题选Co
2、(2019•全国I・22).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
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
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人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3CQ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
出是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
速度大小为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02~~3~~~~567~~8~~9~~
卜川||川II.IIIHLII川ill,川liJi-hi」[iliqiLilii而iihiiibwhi而|il川il5
\iAK11S
【答案】A0.2330.75
【解析】
【详解】分析可知,物块沿倾斜长木板最匀加速直线运动,纸带上的点迹,从A到E,间隔越来越
大,可知,物块跟纸带的左端相连,级带上最先打出的是A点;在打点计时器打C点瞬间,物块
的速度匕=退=4.65)9233;根据逐差法可知,物块下滑的加速度
c2T3<0.1
心-4•一(6.15-3.15)x10-2
0.75m/s2o
4T24x0.12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0.233;0.75。
3、(2019•全国III-22).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中,甲
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已知相机每间隔0.1s拍1幅照片。
(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o(填正确答案标号)
A.米尺B.秒表C.光电门D.天平
(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b和c得至l」ab=24.5cm、ac=58.7cm,则该地的重力加速
度大小为8=—m/s2o(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A(2).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3).9.7
【解析】
【详解】此实验用数码相机替代打点计时器,故实验原理是相同的,仍然需要米尺来测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
就本实验而言,因为是不同照片,所以是测量连续几张照片上小球位置之间的距离;加速度求解仍然用逐差法
计算,注意是be与ab之间的距离差.
4、
5、
6、
第一章直线运动
第二章相互作用
1、(2019•全国1・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
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
左的拉力缓慢拉动M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
中
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
B.M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
【答案】BD
【解析】
【详解】如图所示,以物块N为研究对象,它在水平向左拉力F作用下,缓慢向左移动直至细绳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的过程中,水平拉力F逐渐增大,绳子拉力T逐渐增大;
对M受力分析可知,若起初M受到的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则随着绳子拉力T的增加,则摩擦力f
也逐渐增大;若起初M受到的摩擦力f沿斜面向上,则随着绳子拉力T的增加,摩擦力f可能先
减小后增加。故本题选BD。
2、(2019•全国II•16).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
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且,重力加速度取10m/s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500N,则
3
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A.150kgB.1(X)V3kgC.200kgD.2006kg
【答案】A
【解析】
【详解】
7于mgsin仇户"MN=加gcosO,带入数据解得:m=150kg,故A选项符合题意
3、(2D19•全国IH・16).用卡车运输质量为〃,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
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II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当卡车沿平直公路
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H压力的大小分别为Q、F2,则
A户6口6
A.=F2=mg
cF.mg,F2=—mg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圆筒进行受力分析知圆筒处于三力平衡状态,由几何关系容易找出两斜面对圆筒支持力与重力
的关系,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斜面对圆筒的支持力与圆筒对斜面的压力大小相同。
4、(2019•天津-2).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跨海大桥正式通车。为保持以往船行习惯,在航道处建
造了单面索(所有钢索均处在同一竖直面内)斜拉桥,其索塔与钢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钢索的数量可减小索塔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B.为了减小钢索承受拉力,可以适当降低索塔的高度
C.索塔两侧钢索对称且拉力大小相同时,钢索对索塔的合力竖直向下
D.为了使索塔受到钢索的合力竖直向下,索塔两侧的钢索必须对称分布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以桥身为研究对象,钢索对桥身的拉力的合力与桥身的重力等大反向,则钢索对索塔的向下的
压力数值上等于桥身的重力,增加钢索的数量钢索对索塔的向下的压力数值大变,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27cosa=Mg,当索塔高度降低后,。变大,cosa变小,故丁变大,故B错误
C、由B的分析可知,当钢索对称分布时,2Tcosa=MSt钢索对索塔的合力竖直向下,故C正确
FF
D、受力分析如图乙,由正弦定理可知‘只要猛"幼,钢索AC、AS的拉力心c、Em进行合成‘合
力竖直向下,钢索不一定要对称分布,故D错误;综上分析:答案为C
甲
5、(2019•江苏-2).如图所示,一只气球在风中处于静止状态,风对气球的作用力水平向右.细绳与竖直
方向的夹角为如绳的拉力为。则风对气球作用力的大小为
&T
A.-:—B.—C.TsinaD.Tcosa
sir.acosa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气球受力分析,由水平方向平衡条件可得:4=Tsina,故C正确。
6、
第二章相互作用
第三章力和运动的关系
1、(2019•全国H・22).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
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4=(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仇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
表示)
(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便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
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
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m/s2.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结果保留2位小数)。
?Ts.oo!
tf,■单位:cm*/
11
r<~~►!111111.
111111
Ll'l.9611111
11111
1111
20.90111
11111
131.83J111
44.70111
1
i59.5711
76.39J
------------
gsin。一a
【答案】(,)-▼丁(2)-035
【解析】
,gsing-Q
【详解】(1)ttjmgsinO-ftnigcosO=ma,解得:u=-----------........①
gCOS夕
(2)由逐差法方得:5n=(76.39-31.83)xlO^m,T=0.15s,5i=(31.83-5.00)xlO^m,故听
9T2
9.8x--1.97
44.56x1O-2-26.83xIQ-2
m/s2=1.97ITV,S2,代入①式,得:产/T—=0.35
2
9x109.8x农
2
2、(2019•全国HI・20).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
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仁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产的作用,在r=4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
块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丫与时间,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
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A,木板的质量为1kg
B.2s~4s内,力尸的大小为0.4N
C.0~2s内,力尸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答案】AB
【解析】
【详解】结合两图像可判断出0-2s物块和木板还未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此过程
力厂等于故尸在此过程中是变力,即C错误;2-5s内木板与物块发生相对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
力,由牛顿运动定律,对2-4s和4-5s列运动学方程,可解出质量加为1kg,24s内的力产为0.4N,故A、
B正确: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故D错误.
3、(2。19•北京・8),国际单位制(缩写SI)定义了米(m)、秒(s)等7个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均可由物
理关系导出。例如,由m和s可以导出速度单位m・s」。历史上,曾用“米原器”定义米,用平均太阳日定义
秒。但是,以实物或其运动来定义基本单位会受到环境和测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采用物理常量来定义
则可避免这种困扰。1967年用钠-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的频率Av=9192631770Hz定
义s;1983年用真空中的光速6-299792458!!)07定义01。2018年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7个基本单
位全部用基本物理常量来定义(对应关系如图,例如I,s对应△也m对应c)。新SI自2019年5月20日(国
际计量日)正式实施,这将对科学和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7个基本单位全部用物理常量定义,保证了基本单位的稳定性
B.用真空中的光速。(nvs-i)定义m,因为长度/与速度u存在/二认而s已定义
C.用基本电荷e(C)定义安培(A),因为电荷量与电流/存在而s己定义
D.因为普朗克常量力(J-s)的单位中没有kg,所以无法用它来定义质量单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信息题,由题所给信息结合/=%和/=/的物理意义解答。
由题意可知,如果以实物或其运动来定义基本单位会受到环境和测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7个基本单
位全部用物理常量定义,保证了基本单位的稳定性,故A正确;
用真空中的光速定义m,即光在真空中传播299792458分之一秒的距离,且s早已定义,故B正确;
由公式/=幺可知,安培即为1s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故C正确;
t
由题意可知,对应为kg,故D错误。
4、(2019•天津-9.(1»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质量单位“千克”用普朗克常量〃定义,“国际千克原
器”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退役”"的数值为6.63X10-34,根据能量子定义,〃的单位是,该单位
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表示,则为。
【答案】Jskgm2/s
【解析】
【详解】由E=/zu,能量的单位为J,频率的单位为S-L故h的单位为J-s,又因能量的单位换成力学基
本单位可表示为kg・m/s2-m,则h的单位为kg-m2/s
5、(2019•江苏•2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4与8、B与
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必先敲击44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在B上滑动距离L后停下。接着敲
击8,B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A、8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
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4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4;
(2)在左边缘再次对齐的前、后,8运到加速度的大小劭、的';
(3)B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打.
【答案】(1)VA=J24gL;(2)as=3〃g,48'=〃g;(3)vB=2,2〃gL
【解析】
【详解】(1)由牛顿运动定律知,4加速度的大小
z
匀变速直线运动2aAL=VA
解得匕='2〃gL
(2)设A、8的质量均为相
对齐前,B所受合外力大小〜=3"〃唁
由牛顿运动定律F=mau,得as=3〃g
对齐后,A、B所受合外力大小尸=2〃mg
由牛顿运动定律F,=2)naB>得as'="g
(3)经过时间3A、B达到共同速度也位移分别为以、XB,A加速度的大小等于的
则v=dAttv=vn-aiit
1212口1
XA=^aAl»XB=VBt-^aBt,XB-XA=l
L乙
解得vB=2j2〃gLo
第三章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曲线运动
1、(2019•全国H・19).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
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I,表示他在竖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第一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
D.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m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由wr图面积易知第二次面积大于等于第一次面积,故第二次竖直方向下落距离大于第一次下
落距离,所以,A错误;
B.由于第二次竖直方向下落距离大,由于位移方向不变,故第二次水平方向位移大,故B正确
C.由于以斜率知第一次大、第二次小,斜率越大,加速度越大,或由7=口■易知0>。2,故C错误
t
D.由图像斜率,速度为也时,第一次图像陡峭,第二次图像相对平缓,故0>〃2,由G-fy=maf可知,人⑼2,
故D正确
2、(2019•北京-9).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地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
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下后从。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上。由于挡板靠迂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
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
系列痕迹点。
硬板白纸
(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
A.斜槽轨道光滑
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
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
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
(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坐标系。
a.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点,钢球的(选填“最上端”、"最下端''或者
“球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轴时(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轴与重锤线平行。
b.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取4、8、C三点,
AB和BC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X,测得AB和BC的竖更间距分别是产和”,则士g(选填“大于”、
“等于”或者“小于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己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结果用上
述字母表示)。
(3)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A.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
尖的平抛运动轨迹
(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
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
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C.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5)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
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同样是受地球引力,随着抛出速度增大,物体会从做平抛运动逐渐变为做圆周运动,请分析原因。
【答案】⑴.BD(2).球心需要大于8(3).B(4),B(5).利用平抛运动的轨
\丫2-X
迹的抛物线和圆周运动知识证明即可
【解析】
【详解】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解答。
⑴本实验中要保证小球飞出斜槽末端时的速度为水平,即小球做平抛运动,且每次飞出时的速度应相同,
所以只要每次将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即可,故BD正确:
(2)a.平抛运动的起始点应为钢球静置于Q点时,钢球的球心对应纸上的位置.,由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做
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在确定),轴时需要),轴与重锤线平行;
b.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即住相等时间间隔内所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知,由于A
y.12
点不是抛出点,所以——>三;设48,BC间所用的时间为T,竖直方向有:%一弘=g7,水平方向有:
x~%丁,联立解得:%—x;
(3)A项: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由于细水柱射出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B项: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小球不同时刻位置即平抛运动的轨迹上的点,平滑连接在一起即为
平抛运动轨迹,所以此方案可行;
C项: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板放轩,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笔尖与白纸间有摩擦阻力的作用,所以铅
笔作的不是平抛运动,故此方案不可行;
(4)由平抛运动竖直方向运动可知,力=gg/,时间/=J丝,所以只要高度相同,时间相同,故B正确;
(5)由平抛运动可知,竖直方向:〃水平方向:x=联立解得:,=看/,即抛出物体的轨迹
2zvo
为抛物线,当抛出的速度越大,在抛物线上某点的速度足以提供该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物体的轨迹
从抛物线变为圆。
3、(2D19•江苏-6).如图所示,摩天轮悬挂的座舱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座舱的质量为机,运动
半径为R,角速度大小为①,重力加速度为g,则座舱
A.运动周期为邺
(D
B.线速度的大小为①R
C.受摩天轮作用力的大小始终为
D.所受合力的大小始终为/wdR
【答案】BD
【解析】
【详解】由于座舱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公式口=——,解得:T=—,故A错误;由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
Tco
角速度的关系可知,u=故B正确;由于座舱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座舱受到摩天轮的作用力是变力,
不可能始终为〃名,故C错误;由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可得:F合=mc"R,故D正确。
4、
5、
6、
第四章曲线运动
第五章万有引力
1、(2019•全国I・21).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
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
N上月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
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扬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
A.M与N的密度相等
B.Q的质量是P的3倍
C.。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尸的4倍
D.。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尸的4倍
【答案】AC
【解析】
【详解1A、由a・x图象可知,加速度沿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g-丘二"%
kk
变形式为:a=g--x,该图象的斜率为-一,纵轴截距为重力加速度g。根据图象的纵轴截距
mm
可知,两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又因为在某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
41
力和万有引力相等,即:6萼=脸,即该星球的质量加=的。又因为:孚,联立
AG3
得「=耳。故两星球的密度之比为:——=故A正确;
4兀RGpNgNRM
B、当物体在弹簧上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0的一瞬间,其所受弹力和重力二力平衡,,咫=",
即:w=—;结合a・x图象可知,当物体P和物体Q分别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压缩量之比为:
g
—=7^=1,故物体P和物体Q的质量之比为:^=——=1,故B错误;
2X
qO2mQxQgM6
C、物体P和物体Q分别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a=0)时,它们的动能最大;根据结合
a-x图象面积的物理意义可知:物体P的最大速度满足次=2、-3%・丹=34%,物体Q的最大速
12
E—"%吠Qtny2
度满足:诒=2%%,则两物体的最大动能之比:—7^-=----=--,-T=4,C正确;
43"叫%
D、物体P和物体Q分别在弹簧上做简谐运动,由平衡位置(a=0)可知,物体P和Q振动的振幅A
分别为%和2/,即物体P所在弹簧最大压缩量为2%,物体Q所在弹簧最大压缩量为4%,则Q
下落过程中,弹簧最大压缩量时P物体最大压缩量的2倍,D错误;
故本题选AC。
2、(2019•全国II•14).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
球的过程中,用〃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尸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能够描F随h变化关系的图
【答案】D
【解析】
GMm
【详解】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越大,尸越大,故选项D符合题意;
(R+4
3、(2019•全国III・15).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
分别为。金、。地、。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y金、丫地、-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令</?坦</?火,由
此可以判定
A.〃金>。地火B.〃火〉a地〉。金
C.uQu火>v金D.丫火“地>丫佥
【答案】A
【解析】
【详解】AB.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绊=〃也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大,故知A项正确,B
错误;
CD.96粤="匕得v=J也可知软道半径越小,运行速率越大,故C、D都错误。
R2RVR
4、(2019•北京-6).2019年5月17□,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
卫星(同步卫星)。该卫星
A.入轨后可以位于北京正上方B.入轨后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D,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同步卫星的特点和卫星发射到越高的轨道所需的能量越大解答。
由于卫星为同步卫星,所以入轨后一定只能与赤道在同一平面内,故A错误;
由于第一宇宙速度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所以卫星入轨后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
误;
由于第二宇宙速度为卫星脱离地球引力的最小发射速度,所以卫星的发射速度一定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故C
错误;
将卫星发射到越高的轨道克服引力所作的功越大,所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小,故D正确。
5、(2319•天津・1).2018年12月8日,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探月飞天梦想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已知月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
R,探测器的质量为加,引力常量为G,嫦娥四号探测器围绕月球做半径为厂的匀速圆周运动时,探测器
的()
A周叫老c…、iGMm
B.动能为
D.向心加速度为粤
C.角速度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空依===根±=“,可得丁=2产」工,故A
r2T~rVGM
正确:解得v=^――,由于纥=^mv2=,故B错误;解得CD=GM
,故C错误:解得。=
故D错误。综上分析,答案为A
6、(2019•江苏・4).1970年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至今仍沿椭圆轨
道绕地球运动.如图所示,设卫星在近地点、远地点的速度分别为必、V2,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r,地球
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方红一号”从近地点到远地点万有引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所以匕>匕,过近地点圆周运动的
速度为y=J丝,由于“东方红一号”在椭圆上运动,所以匕>\GM..
----,故B正确。
第五章万有引力
第六章机械能
1、(2019•全国n•18).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其机械能£电等于动能Ek与重力势能Ep之和。取
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该物体的E总和瓦随它离开地面的高度〃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2.
由图中数据可得
A.物体的质量为2kg
B./?=0时,物体的速率为20m/s
C./『2m时,物体的动能Ek=40J
D.从地面至力=4m,物体的动能减少100J
【答案】AD
【解析】
QQJ
【详解】A.且"图像知其斜率为G,故6=—=20N,解得机=2kg,故A正确
4m
B.力=0时,6=0,a=E机-8=100J-0=100J,故解得:片[()m/s:故B错误;
C./i=2m时,%=40J,E产E机用,=85J-40J=45J,故C错误
D.〃=0时,E尸E机-Ep=100J-0=100J,力=4m时,Et'=E机•昂=80J-80J=0J,故氏Er=100J,故D正确
2、(2019•全国III・17).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
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外力作用。距地面高度人在3m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反随
〃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lOm/s?。该物体的质量为
A.2kgB.1.5kgD.0.5kg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F+mg)h=Ek-Ek()f得七二七如一(尸+咋?)〃,即F+mg=12N;
下落过程,(mg-F)(6-力)=々,即/一尸=l=8N,联立两公式,得到〃曰kg、F=2No
3、(2。19•天津・10).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国产新型航空母舰已完成多次海试,并取得成功。航母
上的舰载机采用滑跃式起飞,故甲板是由水平甲板和上翘甲板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为便于研究舰载
机的起飞过程,假设上翘甲板8C是与水平甲板A8相切的一段圆弧,示意如图2,A8长4=150m,BC
水平投影&=63m,图中C点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12。(sinl2°«0.21)o若舰载机从A点由
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f=6s到达8点进入8C。己知飞行员的质量m=60kg,g=10m/s2,
求
图1
•J上,*
H—-------4g
、人图2
(1)舰载机水平运动的过程中,飞行员受到的水平力所做功W;
(2)舰载机刚进入8C时,飞行员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多大。
【答案】(1)IV=7.5X104J:(2)=l.lxlO5N
【解析】
【详解】(1)舰载机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其刚进入上翘甲板时的速度为则有
①
2t
根据动能定理,有
I,
W=-nu2-O@
2f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
W=7.5xl04J③
(2)设上翘甲板所对应的圆弧半径为/?,根据几何关系,有
a=Rsin。④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叫=〃7^■⑤
联立①④⑤式,代入数据,得
3
FN=l.lxioN@
4、(2019•江苏-8).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并处于自然状态.小物块的质量为〃?,从A点向左
沿水平地面运动,压缩弹簧后被弹回,运动到A点恰好静止.物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与地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小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在上述过程中
A.弹簧的最大弹力为〃mg
B.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s
D.物块在4点的初速度为师7
【答案】BC
【解析】
【详解】小物块压缩弹簧最短时有七琢,故A错误;全过程小物块的路程为2$,所以全过程中克服
摩擦力做的功为:j^fng-2s,故B正确;小物块从弹簧压缩最短处到A点由能量守恒得:Epmax=,
故C正确:小物块从A点返回A点由动能定理得:一"叫NsuO-g加哝解得:%=2j砺,故D错
误。
5、(2019•江苏•10).某兴趣小组用如题1图所示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Hz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
A.电磁打点计时器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选填"A”或"B”).
1图
(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
影响,在祛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刀的影响已得到消除.同学乙
认为这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看法正确的同学是(选填“甲”
或“乙”).
(3)消除摩擦力影响后,在祛码盘中加入祛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纸带被打
出一系列点,其中的一段如题2图所示.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A点的速度m/s.
2图
(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A点的距离为L.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4二:%/算出.祛
码盘中祛码的质量为相,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接近”)
祛码、祛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做的功可用W刁阳上算出.多次测量,若W与△叫均基本相
等则验证了动能定理.
【答案】(1).B(2).乙(3).0.31(0.30~0.33都算对)(4).远大于
【解析】
【详解】(1)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即B:
(2)当小车开始运动时有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为最大静摩擦力,由于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所以甲
同学的看法错误,乙同学的看法正确;
(3)由图可知,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约为0.62cm,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所以速度为
s0.0062
v=—=----------m/s=0.31;
t0.02
(4)对小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T=Ma,对硅码盘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T=联立解得:
Mmg_mg
M~s,当M机时有:T»mg,所以应满足:M加。
M
6、
第六章机械能
第七章动量
1、(2019•全国I-25).竖直面内一倾斜轨道与一足够长的水平轨道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平滑连
接,小物块8静止于水平轨道的最左端,如图(a)所示。-0时刻,小物块A在倾斜轨道上从静
止开始下滑,一段时间后与8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当A返回到倾斜轨道上的尸点(图
中未标出)时,速度减为0,此时对其施加一外力,使其在倾斜轨道上保持静止。物块A运动的
修图像如图(b)所示,图中的也和A均为未知量。已知A的质量为加,初始时A与3的高度差
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餐阻力。
图(a)图(b)
(1)求物块8的质量;
(2)在图(b)所描述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已知两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在物块3停止运动后,改变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
擦因数,然后将A从尸点释放,一段时间后4刚好能与3再次碰上。求改变前面动摩擦因数的比
值。
211
【答案】(1)3m(2)正,ngH(3)—
【解析】
【详解】(1)物块A和物块B发生碰撞后一瞬间的速度分别为乙、以,弹性碰撞瞬间,动量守恒,
机械能守恒,即:=mvA+mBvB
1.1212
乙4乙
m-mn2m
联立方程解得:以=8匕;%二一:一匕
m+tnBm+mB
根据v-t图象可知,=--V,
解得:,知3m
(2)设斜面的倾角为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当物块A沿斜面下滑时:=由v・t图象知:
5v.
当物体A沿斜面上滑时:fngsinO+f=ma2,由v-l图象知:=—
解得:f="mgsin。;
H1
又因下滑位移%=「;=77M
smc/2
则碰后A反弹,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为:%2=4=1,?・0・4。=0.1卬1
sin。22
其中人为P点离水平面得高度,即力
故在图(b)描述的整个过程中,物块A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为:
W11n(HH}2u
W=f(x]+x2)=-mgsin0x\——+——=—mgH
9(sin。5sin”15
(3)设物块B在水平面上最远的滑行距离为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救生与急救操作考核试卷
- 模具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 核电站设计与建设中的质量监督与验收标准考核试卷
- 漆器工艺品目标消费群体研究考核试卷
- 竹材采运信息化与大数据分析考核试卷
- 电磁场扫描与探测教具考核试卷
- 租赁店铺的社区关系维护考核试卷
- 煤炭行业人才培养与引进考核试卷
-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文化产业管理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财贸学院《艺术市场营销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米生产与食品安全
- NES-3000 ECDIS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操作手册
- DB11-T 311.1-201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第1部分:土建工程
- 八年级下册历史:问答式复习提纲
- 2025年中国氢气传感器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幼儿园亲子采摘活动策划方案四篇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浮力》第4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 教案
- 2025方大特钢科技股份限公司招聘5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全国清华版信息技术小学一年级下册新授课 第12课 在网上交流信息 说课稿
- 综合管理部门车辆安全生产职责模版(2篇)
- 办公楼拆除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