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_第1页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_第2页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_第3页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_第4页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

术指南(试行)

2023-12-25发布2024-01-01实施

台州市公安局

发布

台州市交通运输局

1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普通公路通行安全相关的桥涵、隧道、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方面精细化设计、交通

安全设施精细化设计等设计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台州市普通公路新(改)建工程及在役公路的精细化建设,在役公路结合养护工程适

时进行改造。

本文件适用于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工程的实施,其他道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14886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T18833道路交通反光膜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2112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3.1

精细化设计precisedesign

通过对设施和管理进行精细化设计,进一步提升重要节点及路段的交通安全性。

3.2

平面交叉口范围rangeoflevelcrossing

平面交叉口范围应包括构成该平面交叉口各条道路的相交部分和进口道、出口道及其向外延伸10m-

20m路段所共同围成空间。一般平面交叉口范围内构成要素见下图(包括交叉口进口道、交叉口出口道、

展宽段、渐变段等)。

1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图1平面交叉口范围

2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3.3

进口道entranceroad

平面交叉口,车辆由上游驶入相交区域方向的一段车行道(含非机动车道)。

3.4

出口道exitroad

平面交叉口,车辆由相交区域驶入下游路段的一段车行道(含非机动车道)。

3.5

快速公路expressway

全线不封闭,不收费,不设信号灯,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快速连续行驶的

道路。

4穿城镇化路段

4.1一般规定

4.1.1公路穿村镇路段宜按《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2)的规定,根据需求宜考虑设

置辅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满足穿城镇路段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通行需求,并宜实施路

宅分离设施,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条文说明:

设置辅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设施需要征用土地,对于运营期间的公路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精

细化提升设计时应考虑上述设施实施的可能性,不一定全路段实施,可在有条件的局部路段实施。

4.1.2穿城镇路段非机动车道设置符合以下规定:

a)穿城镇路段应设置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空间,且宜连续设置。

b)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不宜有高差,若存在高差应做好相应隔离和防护设施。

c)隔离后的非机动车道通行净宽不宜小于2m。受实际条件限制的,宜通过硬化土路肩或路基外侧

空间等形式增加非机动车道的宽度。

d)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隔离设施的,设施不得侵入机动车道建筑限界;隔离设施宜在

在交叉口和过街处降低适当降低隔离设施高度。

图2土路肩、路侧空间硬化加宽非机动车道横断面示意图

3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图3土路肩、路侧空间硬化加宽非机动车道平面示意图

4.1.3穿越城镇段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禁鸣、禁货、禁停等管控措施,并设置相应标志、标线等安全设

施。

4.1.4根据沿线具体情况设置隔离设施,采取合理限速、控制出入口数量等措施,减少支路车辆、行人

对干线公路车辆的纵、横向干扰。

4.1.5根据交通事故预防需求进行降速管理的路段应设置相应减速设施。

4.1.6根据现行《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等相关规定,综合考虑路口情况、交

通流量以及交通事故率等因素,确定平面交叉口信号灯的设置。

4.2双向四车道及以上路段

4.2.1穿城镇路段的整体式断面,应设置隔离对向机动车的安全设施。

4.2.2非机动车道的设置符合下列规定:

a)有非机动车通行需求的非城镇化路段,宜利用硬路肩或路侧空间设置非机动车道。

b)穿城镇路段外侧车道机非混行的,宜通过硬化路侧空间设置非机动车道,并满足相应通行空间

需求;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设置非机动车道的,应保证压缩后的机动车道通行空间满足3.1.2

规定值或符合实际使用。

c)在满足设置机非隔离设施条件的平面交叉口、右进右出交叉口、路段过街等处应设置连续的机

非隔离设施,设置长度不宜少于100m。见附录。

4.2.3穿城镇路段的车站、商业中心、大型公共场所出入口、学校、集镇等人流汇聚区,宜设置行人隔

离设施,避免行人随意横穿。

4.2.4行人横穿较多路段,可在中央分隔带、侧分隔带上设置防止行人横穿的隔离设施。

4.2.5道路断面由无中央隔离带过渡到有中央隔离带的路段,应合理过渡迎车面,不能有端头外漏,并

设置相应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

4.2.6相邻穿城镇路段较近的不宜频繁调整速度,宜综合考虑区间限速。

4.2.7学校路段设置限速标志时,符合下列规定:

a)上游限速标志设置在学校路段起点附近,宜在车行道左右双侧设置。

b)学校路段结束处可设置解除限速标志或新限速值的限速标志。

c)设置辅路的学校路段,无行人和非机动车横穿主路时,限速标志可仅设置在辅路上。否则主

路、辅路应同时设置限速标志。

4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4.3双向两车道及以下路段

4.3.1非机动车道的设置符合下列规定:

a)穿城镇路段根据车道宽度、非机动车通行需求宜设置非机动车道;根据实际影响情况和道路条

件可设置机非隔离设施。

b)进入城镇路段之前根据非机动车道宽度,宜在对应交叉口、右进右出交叉口、路段过街等处前

后范围设置不低于40m的机非隔离设施。见附录A、附录B。

4.3.2低于6m的穿城镇路段,根据实际情况宜在道路边缘设置反光道钉。

4.3.3横断面较窄且人车混行严重的,可根据公路实际情况设置限高限宽标志,确保车辆与行人安全。

4.3.4穿集镇、村庄集聚区路段宜设置警告标志、减速设施等提醒驾驶员前方村镇区域,减速慢行。

5桥隧路段

5.1一般规定

5.1.1桥梁和隧道路段根据非机动和行人通行需求,设置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

5.1.2隧道口完善光过渡、视线诱导、限制车速、禁止超车等措施。

5.2桥梁路段

5.2.1桥梁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设置符合以下规定:

a)桥上应根据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需求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2m。

b)新建桥梁设计速度或运行速度大于等于60km/h,机动车外侧设置非机动车道或步行道的,机动

车外侧应设置护栏;非机动车道外侧设置抬高的人行道的,可设置隔离栏设施分隔非机动车与

行人。

c)双向四车道的桥面上设置非机动车道的,根据车道宽度宜设置机非隔离设施延伸至平顺路面,

且宜具有一定防撞功能。

d)有行人或非机动车跌落危险的区域应设置人行栏杆防护。

e)机非隔离设施在高度和宽度方向不应有突出迎撞面的尖锐构件。

5.2.2桥梁栏杆不具备防撞能力时,应改造为桥梁护栏或加装防撞设施,同时与路基护栏进行过渡处

理。

5.2.3桥梁端头宜设置防撞设施。

5.2.4桥梁比路基宽度窄时应设置立面标记,并在桥头迎车方向设置竖向线形诱导标志;在过渡段设置

防护设施并延伸至上游路基段,避免车辆从桥头驶出路外。

条文说明:

路桥不同宽时,桥梁与桥头引道的线形应顺舒衔接,并具有足够的过渡段长度。为防止车辆冲出桥

外,应综合考虑交通量、交通组成、事故等实际情况确定桥头的防护措施。

图4桥梁变窄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示意图

5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5.2.5纵坡较大影响行车平稳路段,宜采取减速和防护措施,并设置警告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跳车路

段、降低车速。

5.2.6小半径曲线路段接桥头时,进入曲线路段宜设置限速标志或建议速度标志,根据路侧危险程度设

置护栏。

5.2.7交叉口位于桥头时,路外存在水体或高落差的,应将桥梁护栏或搭接护栏沿支路路侧延长,长度

应按主路车辆以20°驶出路外为界,应同时满足结构长度的要求,护栏设置不得遮挡通视区视线,配套

反光膜或轮廓标。

图5平交口路段护栏设置

5.3隧道路段

5.3.1隧道内部

5.3.1.1隧道内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a)隧道内有非机动车通行需求时,可通过加宽检修道或利用硬路肩作为非机动车道使用,通行宽

度不宜小于2m;隧道内有行人通行需求时,可利用检修道作为行人通行的通道。

条文说明:

综合考虑公路隧道功能定位,以及行人和非机动车对于通行隧道的不同需求,明确了公路隧道可根

据周边出行需求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b)新建隧道设计速度或运行速度大于等于60km/h,设置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的,机动车道外侧应

设置隔离设施;非机动车道外侧设置抬高的人行道的,可设置隔离设施分隔非机动车与行人;

隔离设施高度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条文说明:

参考《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规定,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对照明的需求,以及从保障隧道内行车安全、降低交通事故风险角度考

虑,规定只要通行行人或非机动车,无论长短均需设置照明。公路行业规范对照明提出要求的按公路规

范执行,没有要求的,可参照城市道路相关要求执行。

c)隧道内有条件采用加宽检修道方式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隧道洞口内、外人行道和非机

动车道纵向应连续顺适。

6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图6隧道内检修道作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使用示意图

7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图7隧道内硬路肩作为非机动车道使用示意图

5.3.1.2隧道内设施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隧道内宜设置视频监控、违停抓拍、测速等监控设施,并联网。

b)设置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的隧道应设置照明。

c)特长隧道、长隧道可每隔500m设置一处隧道轮廓带,视距不良等特殊路段宜适当加密。无照明

的隧道、紧急停车带、隧道横通道前适当位置宜设置隧道轮廓带。轮廓带颜色宜为白色,宽度

宜为15~20cm。

d)隧道内应在检修道顶部和侧墙位置设置轮廓标,宜选用反光性能好(反射效果不低于Ⅴ类反光

膜)、反射角度大的轮廓标。

5.3.2隧道洞外

5.3.2.1隧道内有条件采用加宽检修道方式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宜在检修道外边缘设置隔离防

护设施并延伸至隧道外不低于小汽车3S行程距离,在隔离端部设置防撞或消能设施、非机动车车道指示

标志、行人指示标志,也可采用地面铺装的形式引导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

图8隧道口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示意图

5.3.2.2当通过加宽检修道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时,洞口外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纵坡增加值不宜

超过2%,合成纵坡不宜大于3.5%。

8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6快速公路

6.1一般规定

6.1.1快速公路可根据公路等级与标准、用地条件、沿线环境景观要求等因素采用高架式、平面分幅式

和路堑式的横断面布置形式。应包括行车道、中央分隔带、路肩等部分组成,可包括加(减)速车道、

侧分隔带、辅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

6.2主路

6.2.1快速公路护栏设置符合下列规定

a)应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

b)主路高架式侧分隔带应设置护栏。

c)公路上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或净区宽度范围内与轨道交通并行,应设置路侧护栏。

d)护栏防护等级应结合速度、美观等分析综合考虑确定。

6.2.2快速公路主路上每500m宜设置交通视频监控设备,分合流点处、上下匝道口处、全互通处、转

弯处应实现视频监控实时覆盖。

6.2.3快速公路主路应设置高点监控,监控范围半径1—2km,实现高点监控图像覆盖。

6.2.4快速公路主路重要路段应设置测速设施,可采用单点测速或区间测速。

6.2.5路侧设置声屏障时,应与标志、护栏等交安设施进行一体化设置,避免相互影响。

6.2.6主路出口与辅路合流时,应设置减速车道,对应车道长度及衔接方式应符合对应规范要求。

6.2.7互通立交出口车道边缘线宜设置反光道钉。

6.2.8出口匝道地面道路与被交道路交叉口设置信号灯的,交叉口进口道的渐变段及展宽段长度应符合

相关规范要求;一般情况下,进口道方向(立交匝道出口)不宜小于140m;出口道方向(立交匝道入

口)不宜小于80m。流量较大的需考虑对应排队长度需求。

6.3辅路

6.3.1有集散需求的快速公路宜设置辅路,集散支路交通。

6.3.2辅路应根据通行需求设置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7交叉口渠化

7.1一般规定

7.1.1城镇化公路交叉口应进行渠化设计,根据《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城市道路交叉口

规划规范》及《台州市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实施细则》等规范内容,并结合慢行一体化理念精细化

设计。

7.1.2新老路面搭接的交叉口,新建项目应统筹设计交叉口范围的安全设施,做好交叉口所有非机动车

直行和转向的轨迹、放行顺序,保证路口非机动车的过街安全。

7.2信号灯交叉口

7.2.1信号灯交叉口应采用慢行一体化设计,受实际条件限制可采用其他渠化模式,但应对交叉口冲突

和右转弯盲区危险进行改善,可参照《台州市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实施细则》相关内容。

条文说明:

9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台州市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实施细则》中对平面交叉口渠化模式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规定,交

叉口可渠化为慢行一体型、渠化岛型、混合型,对交叉口冲突和盲区等不利因素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图9慢行一体型渠化平面交叉口示意图

7.2.2交叉口进、出口车道划分时应考虑不同方向交通量需求并保持车道数平衡,进口道直行车道数宜

与上游标准路段车道数保持一致,出口车道数宜与同时间汇入的车道数保持一致。

7.2.3当交叉口转向交通量较大符合设置专用车道的应设置专用左转或右转专用车道,根据流量情况设

置一条及以上;左转或掉头半径不足的可采用左转外置渠化形式。

10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7.2.4有辅路的交叉口应对辅路设置专用信号灯,不宜与主路共用。

7.2.5信号灯交叉口相关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设置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设施的应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非机动车道信号灯,其他根据交叉口

实际情况设置辅助信号灯或其他监控设施。

b)应配套闯红灯抓拍设备、视频监控、照明等机电设备。

c)有频繁变道情况的宜设置变道抓拍设备。

d)宜根据非机动车道宽度设置机非隔离设施。

e)宜进行绿波设计。

7.3非信号灯交叉口

7.3.1主路宜设置限速标志、减速标线、指路标志、反光道钉及警告设施等。支路应设置让行标志、让

行标线、示警柱等。

条文说明

非信号灯交叉口没有信号灯的控制,需要明确交叉口的相关信息,提醒驾驶员前方交叉口,注意减

速避让。

7.3.2限速60km/h及以上或双向四车道及以上的非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宜设置预警系统,并配套警告标

志等安全设施。见附录B。

条文说明:

限速60km/h及以上或者双向四车道及以上的一般是等级较高的公路,主要特点是车流量大、车速

快,非信号灯控制时,对交叉口的警惕性不足,减速不及时往往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7.4右进右出交叉口

7.4.1右进右出交叉口主线宜设置纵向减速标线,设置长度不宜低于30m;根据道路情况,车行道分界

线位置宜设置反光道钉,长度不宜低于30m。

7.4.2右进右出支路应设置让行标志、让行标线、减速带、道口标柱等设施。

7.4.3主线为一级公路、被交路为等级公路的右进右出交叉口,减速让行与右转指示标志配套使用,有

条件时先设置右转指示标志,再设置减速让行标志,无条件时可共用支撑结构。

7.4.4安全隐患较大的右进右出交叉口宜设置预警系统,加强交叉口预警。

8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

8.1一般规定

8.1.1穿城镇路段、企业密集路段、学校和医院路段、有行人过街需求的交叉口等处,应设置行人和非

机动车过街设施。

8.1.2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设置位置应与公路沿线的居住区、商业区、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设施、交

通枢纽等相关设施协调设置,并与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路需求相适应。

8.1.3行人过街设施与路侧人行步道、非机动车过街设施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应连续、顺畅,不宜中断或

存在障碍物。

8.1.4限速60km/h及以上或双向四车道及以上的普通公路,过街设施宜控制间距,根据沿线实际过街

需求设置,如公交站、学校等节点。

8.1.5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处设有机非隔离设施的,应延伸至过街设施端头。

8.1.6不易发现过街的路段,可采用预警类型的智慧斑马线系统,提高慢行过街安全性。

11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8.1.7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设施处应配套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

8.2路段过街

8.2.1路段过街主线应设置纵向减速标线,设置长度不宜低于30m。车行道分界线位置宜设置反光道

钉,设置长度根据道路情况,不宜低于30m。

8.2.2主线高等级公路的非信号灯控制路段过街应设置预警系统、减速标线、注意行人警告标志、非机

动车下车推行标志等设施。

条文说明:

高等级公路一般速度快、流量大,非信号灯控制过街处减速和避让不及时往往事故高发。过街处除

人行横道线外其他交通设施的设置较少的话对驾驶员的警惕性会不足,尤其夜间的警惕效果会更差,需

要增设其他设施来提高过街处醒目度进而提高过街的安全性。

8.2.3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等于3m或中央分隔带有桥墩或其他遮挡驾驶员视线的构筑物时,宜采用Z

字形过街。见附录C。

8.2.4采用“Z”字形过街的设施宜靠相交道路出口道方向设置,同时配置交通标线、标志及其他交通

安全设施。

图10右进右出交叉口过街优化示意图

8.2.5过街距离超过16m的过街设施应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

8.2.6当过街仅允许行人通行时,应设置阻止车辆通行的设施。

8.2.7在学校、医院、集市等行人集中路段,根据需要设置人行横道线,并配套交通标志,为规范行人

通行,宜在过街设施两端设置行人隔离设施,避免干扰主线、辅路交通。

8.3交叉口过街

8.3.1慢行一体化交叉口,非机动车应二次过街并设置非机动车信号灯。

8.3.2交叉口行人过街应设置人行横道线,信号灯交叉口应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

8.3.3`人行横道线长度(不含非机动车道)大于16m或道路中央绿化分隔带大于等于1.5m,应设置行

人过街安全岛或等候区。道路中央绿化分隔带时,行人过街安全岛宽度为分隔带宽度;无中央绿化分隔

带时,行人过街安全岛净宽不应小于1.5m,且道路宽度充足条件下,展宽段中央双黄线宽度不应低于

1.5m;道路宽度不允许条件下,可局部合理压缩停止线附近进出口车道宽度设置安全岛;安全岛或等候

区长度不应小于5m。

12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图11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示意图

8.3.4交叉口处存在行人不走人行横道线的,宜沿相交道路方向设置一定范围的人行隔离设施,设置长

度宜为30m~120m,设置条件应同时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8.3.5交叉口行人通过天桥或涵洞立体过街、非机动车地面交叉口过街时,应在交叉口处设置行人隔离

设施,并延伸至相交道路路段适当距离,避免行人穿行。

8.3.6交叉口应设置相应隔离设施,优化右转机动车与同向非机动车之间右转危险警示区的处理。

交通安全精细化要求

9交通组织精细化要求

9.1一般规定

通过对特定场景的精细化要求,达到提高交通安全性的作用,如公交站点、场景照明、视距、分合

流交织区等。

9.1.1交叉口轨迹控制

9.1.1.1交叉进出口车道设置应让直行车辆平顺通过交叉,进口道直行车道宜与上游路段车道位置对

应,出口车道宜与相应进口直行车道位置对应。

9.1.1.2交叉口范围内车道行驶方向应保持连续,不应将直行车道直接变换为左转弯车道。有左转车辆

的交叉口应合理设施左转车行轨迹,转弯半径或距离较大时应设置导向线、待转区等标线引导;转弯半

径较小时,宜采用停止线后退或车道外置等渠化方式。

9.1.1.3有右转弯的交叉口应控制右转车辆与直行非机动车或其他交通之间的交通冲突和盲区危险,根

据冲突点或盲区处设置隔离设施,如水马、隔离墩柱、护栏、绿化岛等慢行一体化的渠化措施。

13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图12内轮差危险区域保护设计案例

9.1.2右转弯处交通组织

9.1.2.1右转弯处应设置不可穿越的物理隔离设施(护栏或绿化岛),物理隔离设施长度不宜小于6m。

9.1.2.2慢行通道宽度L不宜小于8m;慢行通道与慢行等候区连接处可设置隔离柱等分隔设施,设置间

距为2m。

9.1.2.3转角处慢行空间进深宽度W常规不宜小于8m,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6m。

9.1.2.4非机动车标记下游设置3m导向箭头。

图13慢行一体化渠化右转弯区域设计示意图

14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9.1.3机动车合流/分流路段

9.1.3.1机动车合流/分流常见于互通匝道出入口、辅道进出主线开口、右转提前的交通岛交叉口右转

等处。

9.1.3.2机动车合流/分流处应设置减速和警告设施,根据具体情况宜设置监控、隔离、过街及其他设

施。

9.1.3.3主线有非机动车直行需求的应在合流/分流处调整直行通行路径,减少与合流/分流的机动车之

间小锐角交织,过街宜直角过街。设置机非隔离设施的,隔离设施应延伸至人行横道线处。

9.1.3.4机动车合流/分流处应保证停车视距,不得有障碍物遮挡。合流应减少下坡合流,若有下坡合

流的应设置减速设施或测速设备。

图14机动车合流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示意图

图15机动车分流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示意图

15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9.1.4公交停靠站精细化设计

9.1.4.1等级公路公交停靠站宜采用港湾式,设置在交叉口的公交停靠站宜设置在出口道方向,并结合

交叉口做一体化。设置于临近建设项目出入口,宜与建设项目出入口进行一体化设计。

图16公交站点与交叉口出口道一体化设计示意图

图17公交站位于建设项目出入口下游

9.1.4.2公交停靠站因实际条件受限无法采用港湾式时,设置在路侧的停靠站宜设置高出地面的站台,

并设置反光设施。

9.1.4.3公交停靠站周边的过街设施宜设置在减速段上游适当位置,不应设在加速段。

9.1.4.4双向两车道公路,停靠站标线不得施划于行车道范围内。

条文说明:

低等级公路停靠站无法采用港湾式时,应将站台设置在行车道之外,站台处设置公交车路线牌,行

车道内不得设置停靠站标线。

9.1.5主线出入口控制

9.1.5.1辅路沿线接入口与主线出入口之间有直接驶入主线风险路段宜设置隔离设施远引出入口位置。

图18入口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示意图

9.1.6交叉口纵坡

9.1.6.1低等级道路(含机耕路)接入主要公路时,应设置不小于10m长度的水平段或缓坡段,缓坡段

上坡接入时纵坡不应大于2%,下坡接入时不应大于3%。同时应做好接坡处的减速处理,如加大路面防

滑、设置减速设施、警示设施等,防止冲坡。

16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条文说明:

若纵坡过大,水平段或者缓坡段,机动车或非机动车有冲坡风险。

9.1.6.2接坡处水平段或缓坡段路侧或转角处存在高差的应做好安全防护设施。

条文说明:

接坡道路多是与主要道路之间存在高差,安全隐患大,一般可设置防撞护栏进行安全防护。

9.1.7照明

9.1.7.1交叉口、右进右出交叉口、路段过街等交通转换和横穿交通明显的区域,宜根据需要设置中高

杆灯提升照明。

9.1.7.2二级及以上公路在公路穿村镇、交叉口等区域应设置照明,三、四级公路在公路穿村镇、交叉

口等路段宜设置照明,并辐射至路侧各接入口。

9.1.7.3临水、临崖、急弯、下坡等特殊路段,在设置必要的安全和视线诱导设施情况下,宜加强夜间

照明。

条文说明:

村镇集聚区交通复杂、横穿多,需要驾驶员提前适应视觉变化和识别前方交通。

9.1.7.4设置照明的隧道洞口内外亮度应顺适过渡,不设置照明的隧道应加强设置视线诱导设施。

9.1.7.5景观设施和绿化不应影响照明。

9.1.7.6照明设施不应造成眩光。

9.1.8视距

9.1.8.1交通岛渠化的交叉口,交通岛上不应设置茂密且高的植被、大型构筑物和堆土等遮挡视线障碍

物。

9.1.8.2交叉口对信号灯视认性不足时应提前设置警告设施。

9.1.8.3交叉口的交通设施不得被绿化或其他设施遮挡。

9.1.8.4互通式立体交叉、分合流鼻端、平交口、中央分隔带开口、侧分隔带开口等影响安全视距的区

域,不得有遮挡视线的植被及其他构筑物。

9.1.8.5有辅路的交叉口,在进口道处主辅路之间的隔离设施不得遮挡视线。

9.1.8.6中央分隔带、侧分隔带及路侧的景观设施和绿化不得影响视距。平面交叉口、中央分隔带开口

处,停车视距范围内植被不宜高于路面40cm,长度应符合通视三角区要求。

9.1.8.7中央分隔带开口处,护栏、景观石等不应影响停车视距。

条文说明:

分隔带开口处护栏不应影响视距。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妨碍视距时,视距的保证更为重要,可

以不设置护栏。

9.1.8.8若实际条件受限不能满足视距要求时,宜采用以下单一或综合措施:

a)有过街设施的路段宜设置注意行人、预警系统、减速标线、减速标志等设施提醒驾驶员前方横

穿,注意避让。

b)有支路接入的交叉口/开口,支路宜设置注意来车或预警设施,提醒支路注意主路交通状况。

c)设置发光示警柱、警示灯等,提高夜间警示度。

d)设置照明设施,提升夜间识别度。

9.1.8.9落地设备机箱设置位置不得影响通视三角区视线。

9.1.8.10应保障接坡处的安全视距。

17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9.2交通设施精细化要求

9.2.1一般规定

9.2.1.1对交通设施的版面、材料、尺寸、设置位置、技术参数等进行精细化要求,以提升交通设施设

置的功能和作用。

9.2.1.2交通设施的材料及制作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反光膜》

(GB18833)、《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及其他相关规范的有关规定。

9.2.2标志版面及材料

9.2.2.1交通标志版面拼接数量不宜超过2块,宜竖向拼接。

9.2.2.2标志贴膜宜采用Ⅴ类反光膜。

9.2.2.3标志反光膜性能应定期检测,及时更换反光能能不佳的标志版面。

9.2.3交通标线材料

9.2.3.1交通标线的连续性应与车道连续性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车道连续而标线中断的情况。

9.2.3.2重要交叉口、路段宜设置双组份标线、雨夜标线,提升反光效果,并根据车流量和磨损情况做

好定期和动态维护,确保视认效果。

9.2.4护栏

9.2.4.1中央分隔带护栏

a)中央分隔带护栏设置后的侧向余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b)护栏端部与桥梁护栏衔接处应可靠连接,防止行人或车辆横穿中央分隔带。

c)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防护等级可根据限制速度选取。

d)中央分隔带护栏宜采用波形梁护栏,波形梁护栏可采用分设型或组合型。景观要求高的路段可

采用缆索护栏,缆索宜在立柱两边双面设置。

9.2.4.2机非隔离护栏

a)有人行横道线的,机非隔离护栏应延伸至人行横道线端头。

图19机非隔离设施延伸至人行横道先端头示意图

18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b)机非隔离护栏应设置于机动车道车行道边缘线外侧,不应侵占车行道通行空间,且保证路缘带

宽度。

c)对向道路出口车道数为2个的交叉口,有车辆掉头需求的,则机非隔离设施的端部应适当后

移,且距离停止线不宜小于6m,具体根据掉头车种掉头半径确定。

d)道路设有中央隔离时,机非隔离护栏高度宜为70cm~80cm;道路无中央隔离栏时,机非隔离护

栏高度宜为100cm~120cm,且在开口段应以斜式渐变等方式逐渐降低护栏净高,端部的护栏高

度宜为0.7m,长度结合三角通视区范围适当设置。

e)设置机非隔离的在端部应设置非机动车行驶或非机动车车道指示标志。

9.2.4.3路侧护栏

a)当障碍物前设置护栏,护栏面距其防护障碍物的距离宜大于护栏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外延值

(W)。

条文说明:

条文中“障碍物”主要包括标志、照明、监控等设施或杆柱以及上跨桥的桥墩。

b)辅路路侧护栏宜根据辅路设计速度并结合辅路机动车的运行车速,根据其驶出路外路侧净区的

情况,确定是否设置路侧护栏。

c)急弯或连续急弯,或弯坡组合路段的外侧应设置路侧护栏。

d)长直线接急弯,尤其是有驶出路外风险较大的路段外侧应设置路侧护栏。

9.2.4.4行人隔离设施

a)人行隔离设施除隔离功能外,应具有防攀爬功能,净高不应小于0.9m,且无蹬踏面结构。

b)人行隔离设施应紧邻过街设施,不宜空留其他空间。

c)人行隔离设施不应影响视距要求。

9.2.5减速丘

9.2.5.1村镇路段、支路上减速丘设置满足下列规定:

a)减速丘设置路段的道路限速值不应高于50km/h。

b)减速丘应设置在视距良好的路段。

c)支路上减速丘宜在距离主线道路边线5-7m处设置。

9.2.5.2减速丘应在路面全幅设置,可与道路土建工程同步建设,并在减速丘前适当位置设置减速丘警

告标志,可与限速标志或建议速度标志配合使用。

9.2.5.3减速丘应表面线形平顺,和路面交界处边线平直,纵向边缘应逐渐降低至与路肩齐平,避免影

响道路排水。

9.2.5.4减速丘尺寸及材质满足下列规定:

a)大型减速丘中心高度宜采用76~90mm,减速丘长度宜为3700~4300mm,宜采用抛物线形或弧

形,示例如见下图。

条文说明:

本条文推荐尺寸参考美国交通工程师协会提出《GuidelinesfortheDesignandApplicationof

SpeedHumps》,大型减速丘尺寸可根据实际道路情况及交通状况进行调整,但不得超出规定尺寸范围。

图20大型减速丘尺寸图

19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b)应在大型减速丘体表施划反光白色标记,见下图。

图21大型减速丘体表标记示例

c)大型减速丘可采用现浇型,小型减速丘可采用预制型和现浇型。

d)现浇型小型减速丘中心高度宜为50~60mm,宽度宜为500~600mm,尺寸见下图。

图22现浇型减速丘尺寸

9.2.6反光道钉

9.2.6.1反光道钉颜色分为黄色和白色;有被动发光、主动发光(频闪、同频)等规格。

9.2.6.2路段过街设施可结合智慧斑马线设置感应式反光道钉或频闪反光道钉。

9.2.6.3设置在边缘线外侧的反光道钉宜距离边缘线0.1m。护栏宜设置在反光道钉外侧,在衔接处护栏

宜做渐变式引导,不宜直接设置在反光道钉外。

20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图23反光道钉与标线配合设置

9.2.7道口标柱

9.2.7.1道口标柱设置可参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

南》等规定内容设置。

9.2.7.2道口标柱设置宜符合以下规定:

a)绿化带端头一般设置1根,不宜超过2根,有条件的绿化带宜在侧石上设置具有反光效果的立

面标记代替道口标柱,立面标记宜采用Ⅴ类反光材料制作。

b)接入主要公路的支路接入口根据开口宽度设置道口标柱,支路宽小于等于6m的宜在两侧各设置

1根;支路宽大于6m的两侧设置不宜超过2根;接入口较密集路段宜综合考虑,不宜设置过

密,避免对驾驶员造成信息误解。

c)其他需设置道口标柱的场景应充分考虑设置位置和数量,避免造成过载、误导交通信息。

d)道口标柱贴膜不宜低于Ⅴ类反光材料。

e)道口标柱可采用弹性材料、钢性材料或发光材料;硬化路面范围内易刮擦点位道口标柱宜采用

弹性材料。

图24支路接入口道口标柱设置示意图

21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图25道口标柱过密

9.2.8线形诱导标

9.2.8.1线形诱导标尺寸、高度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要求。

9.2.8.2上、下行方向的线形诱导标宜考虑支撑结构共杆使用。

9.2.8.3连续弯道的每处弯道应设置不少于3块的线形诱导标。

9.2.9信号灯

9.2.9.1灯具组合

a)机动车信号灯主灯灯具宜采用竖向设置方式;慢行一体化设计时,非机动车信号灯可与人行横

道信号灯同杆,灯具竖向设置。

b)交叉口未设专用转弯机动车道或交叉口设置专用转弯车道但转弯与直行相位未分离时,信号灯

灯具采用机动车信号灯;交叉口设置专用转弯机动车道且转弯与直行相位分离时,信号灯灯具

可采用方向指示信号灯、机动车信号灯组合方式。

(1)(2)(3)(4)

图26常用信号灯灯具组合

c)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左转指示信号灯、直行指示信号灯、右转指示信号灯组合设置方式或左

(右)转指示信号灯、直行指示信号灯组合设置方式(见下图(2));信号交叉口为两相位

时,慎用下图(1)组合设置方式。

(1)(2)(3)

图27极少使用信号灯灯具组合(除特殊情况,一般不使用的组合方式)

22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d)右转机动车与过街行人较多的信号控制交叉口,应设置右转方向指示信号灯,根据相位,信号

灯灯具组合为机动车信号灯+右转方向指示信号灯,或左转方向指示信号灯+机动车信号灯+右转

方向指示信号灯。一般情况下,当右转车辆不受控时,根据相位,信号灯灯具组合为机动车信

号灯,或左转方向指示信号灯+机动车信号灯。

e)设置掉头专用进口车道的信号控制交叉口,应设置掉头信号灯。

图28掉头信号灯灯具图

f)双向四车道及以上两条道路相交信号控制交叉口应设置多组信号灯,即“主灯+辅灯”形式。交

叉口信号灯辅灯采用竖向设置方式。

9.2.9.2辅灯设置要求

a)设置侧分带的交叉口进口道,在停止线延长线或下游、机非绿化带尽端视线良好处设置一组机

动车信号灯辅灯;无侧分带交叉口进口道,在停止线延长线或下游、人行道边缘视线连好处设

置一组机动车信号灯辅灯。人非共板道路,在停止线延长线或下游、机非之间设施带视线良好

处设置一组机动车信号灯辅灯。

b)设置待行区交叉口,待行区正对方向应设置一组机动车信号灯辅灯。

图29信号灯主辅灯设置位置示意图(一组辅灯)

23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图30信号灯主辅灯设置位置示意图(二组辅灯)

9.2.9.3人行横道灯及非机动车信号灯设置要求

a)已施划人行横道标线的信号控制交叉口或行人过街流量大的路段应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

b)行人过街信号灯正对人行横道范围设置。

c)在中央隔离带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宜在安全岛上设置行人二次过街信号灯。

d)慢行一体化设计时,非机动车信号灯应与人行横道信号灯组合设置,非机动车信号灯宜置于人

行横道信号灯之上,灯具下净空高度不应低于2m。

e)人行横道信号灯可结合语音等设备协调设置。

9.2.10电子警察

9.2.10.1电子警察设备一般距离停止线18m—30m,最佳距离为24m。

9.2.10.2电子警察设备宜采用悬臂杆(L型杆或T型杆)安装,杆件挑臂末端宜延伸至最远处车道中心

线上方。安装净空高度应不低于5.5m,立杆高度宜在6m左右。隧道内宜采用吊顶安装,高度不得侵入行

车限界。

9.2.10.3设备安装方向一般为顺行车方向,抓拍车辆尾部;有特殊管控需求时,可逆行车方向安装,

抓拍车辆前部。

9.2.10.4一台摄像头可覆盖1~3个车道,右转专用车道宜根据实际道路情况设置。

9.2.10.5交叉口每个车道配置一台频闪补光灯。一个交叉口配置一台终端服务器、一台信号灯检测

器、一台落地机柜。每根电警杆件上配置一个抱杆机柜,距离落地机柜较近的电警杆件可不配置抱杆机

柜。

9.2.10.6主要设备参数见附件。

9.2.11视频监控

9.2.11.1视频监控设备球机宜共杆设置。

9.2.11.2高点监控应设置在道路沿线高层建筑顶部,设置位置应视野开阔,不受其他建筑物或树木遮

挡,安装高度宜离地30m以上。

9.2.11.3尽可能与其他智能机电设备合杆安装;不具备条件时,自立杆件安装。

9.2.11.4每个点位配置一个抱杆机箱,机箱净高不低于2.5m,可以与其他智能交通设备共用抱杆机

箱。

9.2.11.5主要设备参数见附件。

24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9.2.12测速

9.2.12.1测速设备提前设置前方测速标志。也可在测速点位附近设置速度显示屏等设施。

9.2.12.2同一道路相邻测速监测点距离应大于10000m。

9.2.12.3每个测速点配置一个测速机箱,机箱安装在路侧的适当位置,机箱内安装配电设备、安装支

架和线槽,并提供维护电源插座。

9.2.12.4每个测速点配置一个爆闪灯,对车辆抓拍环境进行补光。

9.2.12.5主要设备参数见附件。

9.2.13交通情报板

9.2.13.1广域信息屏宜设置在快速干线重要节点前1000m—2000m处或地面道路重要节点前500m—

1000m处。

9.2.13.2区域信息屏宜设置在快速路主线上的出口匝道上游200m—500m处或地面道路分合流节点上游

200m—500m处,作为广域信息屏局部交通信息细化发布,和广域信息屏配合使用。

9.2.13.3匝道信息屏宜设置在上匝道与地面衔接处的上游路段或上匝道口。

9.2.13.4门架式交通信息屏应安装在行车道正上方,悬臂式和立柱式交通信息屏宜安装在行车道右

侧。屏体最下沿距离地面应不小于5.5m。

9.2.13.5机箱宜采用不锈钢抱箍方式安装,离地高度应不低于2.5m。

9.2.13.6LED可变情报板可结合周边路网发布实时路况,可设置于拥堵路段、热点场所、大型交通吸引

发生点附近可分流道路。一般设置于转换点前约200~500m。

9.2.13.7小型LED可变情报板可设置在交叉口、路段位置用来发布信号指令;大型LED可变情报板可

设置在入城口、重要节点处用来发布重要信息。

9.2.13.8LED可变情报板可结合周边停车设施作为停车诱导标志,实时更新停车位情况。

9.2.13.9常用交通信息发布设备样式分为LED光带屏和LED全点阵屏,样式选择应综合考虑发布内

容、设备设置位置、管理需求等。

9.2.13.10主要设备参数见附件。

9.2.14杆件及基础

9.2.14.1交通设施杆件应多杆合一设置,减少单立杆。

图31多杆合一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示意图

25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9.2.14.2交通标志杆优先设置在行车方向右侧。同一道路指路标志和车行道行驶方向标志杆件支撑形

式及安装位置宜保持一致。

9.2.14.3标志杆件外观颜色应统一。

9.2.14.4杆件结构应结合所安装的交通标志进行受力验算。

9.2.14.5悬臂式、门架式标志杆件需预留穿线孔。

9.2.14.6若杆件直接安装在人行道路面,地脚螺栓顶端不露出路面,路面作平整处理,并采取护栏围

护等保护性措施。

9.2.14.7一般情况下,交通标志杆件基础表面宜下沉地面30cm,采取防锈措施后覆土处理。

9.2.14.8信号灯机箱采用混凝土基础及水泥砂浆抹面,露出地面部分进行美化;基础顶面一般高出地

坪30cm,可视周边地形及排水情况适当加高,但不宜超过50cm;

9.2.14.9新建桥梁应预留监控、标志等设施基础,能共杆设计的可综合考虑基础位置和大小。

9.2.14.10公路跨线桥跨越范围内桥面灯杆、交通标志、机电设备等基础宜与桥梁护栏进行一体化设

计。

9.2.14.11杆件基础宜与路面基层施工同步实施。

9.2.14.12杆件及基础部分使用寿命不小于15年。

9.2.15机箱

9.2.15.1设备机箱宜考虑多箱合一,采用智能化综合机箱。

图32综合机箱设置示意图

9.2.15.2落地设备机箱宜就近集中区域设置,避免凌乱。

9.2.15.3抱杆机箱设置应考虑箱下净空,杆件承重等要求,多箱共杆的应保障接线安全。

9.2.15.4机箱内部设备及接线应规范,充分预留后期加载空间。

9.2.16管线及电缆

9.2.16.1规划信号灯交叉口,新建道路时近期未建设信号灯的应预埋管线。

9.2.16.2信号灯地下电缆线穿线管的埋置深度为其顶部距路面的距离不小于50cm;若电缆需要穿过车

行道路,埋置深度不宜小于70cm。

9.2.16.3新建普通公路除预埋排水管外,宜在交叉口、重要路段、穿城镇地区路段预埋过街和并行交

通管线,减少后期二次施工。

9.2.16.4杆件配套的强弱电线缆应穿管敷设。

9.2.16.5电缆应采用穿电缆保护管敷设方式,电缆管连接应牢固。

9.2.16.6不同类型的管线不宜共管,若需共管的应进行可行性论证。

9.2.16.7信号灯灯具信号线电缆线应一灯一线,不应有接头。

26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9.2.17公安窨井

9.2.17.1带电设施应就近设置连线窨井,公安交管用杆件附近2m范围内、公安交管用设备机箱附近2m

范围内应设置公安窨井;公安窨井之间应同步预埋管道。

9.2.17.2大窨井一般设置于机箱附近或管道汇集处;小窨井一般设置于人行道、绿化带或渠划岛。不

含垫层大窨井尺寸为60cm×60cm×50cm;不含垫层小窨井尺寸为40cm×40cm×50cm。

9.2.18接电及接地

9.2.18.1信号机应独立供电,其他设备不应从信号机内引电。

9.2.18.2信号灯、监控、监测设备等带电设施杆可触及金属部分均应做接地安全保护。

9.2.18.3机箱应规范设置接地。

9.2.18.4悬臂式杆件基础应进行防雷设计。

27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文件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28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附录A

(资料性)

[1]《浙江省公路条例》

[2]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

[3]《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文)

[4]《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浙交(2018))

[5]《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及严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规范(试行)》(公交管[2019]172号文)

[6]《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交办公路〔2015〕26号)

[7]《浙江省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浙交〔2018〕84号)

[8]《浙江省普通国省道公路标志标线规范化管理意见》(浙公运〔2020〕43号)

[9]《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

[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关键技术指南》

29

台州市普通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试行)

附录B

(资料性)

交通安全设施协调应用

B.1慢行一体型信号灯交叉口设施示例

说明:

1.渠化:进口道车道数宜为路段2倍;左转车道宜单独设置;交叉口流量

变化明显的可设置可变车道;潮汐现象明显的可设置潮汐车道;交叉

口公交站一体化设计。

2.信号灯及监控:配备信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