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名目。考点11文言文阅读一、(2021·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廉价。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准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力气。此题应在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登:应试得中。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解析】选B。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力气。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到筛选信息的区域,运用排解法,做出推断。②是说他恪尽职守,敢于劝谏。③属于马文升劝告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向皇帝恳求下令。排解②③,故选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仕途顺当,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接受;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欲脆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逼和污蔑。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患病风雨灾难,他又恳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德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解析】选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力气。原文是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由于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此处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译文:(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准时事,辄颦蹙不答。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力气,包括对词的理解和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1)“班列”:位次。“耆硕”:“耆”,泛指年老;“硕”,大,引申为年高望重。“推心”:用真心待人。(2)“非事”:无事。“语”:在这里作动词,谈、说。“辄”:总是。“颦蹙”:皱眉头。答案:(1)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意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附【译文】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作风坚决格外出名。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战胜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战胜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后又)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争辩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峻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其次年,担当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当时天下长期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文升严格考核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欲脆弱的军官。奸人对他格外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由于太子年已四岁,应当及早进行训练,文升恳求选择淳朴严谨、老成又生疏历史的人,训练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接纳。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意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恳求皇帝削减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饥民,捕获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观赏并接纳。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皇帝答应了。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五年后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打算。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厉,同“砺”。廉隅,棱角,比方端方的行为、品性),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由于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二、(2021·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格外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来宾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解题指南】对多义实词,一方面依靠积累,另一方面需要置入语境、观照搭配,这样才能精确推断其含义。常用的方法有:语法分析、语意代入、字形推想、联想迁移。【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项,可以用代入法,整句话的意思是“李揆祖籍陇西成纪,后来定居于郑州,世代都是豪门大族”,所以“代”解释为“世世”或“世代”是正确的。B项,可以用联想迁移法,学过的《张衡传》中就有“衡少善属文”的例子,不难推断“属”译为“撰写”是正确的。C项,可以用语意代入法,“昧”的后面对应的是“求贤之意”,如把“昧”解释为“冒犯”讲不通,应理解为“违反”。D项,可以用语意代入法,整句话的意思是“经书典籍都在这里,请他们任意搜寻查找”,“恣”解释为“任意”字通句顺,合情合理。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A.①②⑥ B.①③④C.②④⑤ D.③⑤⑥【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力气。可依据以下流程操作:明确题干要求→通读各组信息→择优确定最佳→排解无关选项【解析】选A。③是李揆规劝皇帝不要用羽林军取代金吾卫军巡夜,并被皇帝接受,这是说明李揆的远见卓识。④是李揆遇赦酌情移至歙州做刺史。⑤是因元载而降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慧灵敏,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见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恳求选羽林军以备巡察。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终反而自食其果。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患病坎坷。他自恃门望贵重,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解题指南】分析推断的前提是理解领悟,只有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才能精确推断。本文传主为“李揆”,传记从两个层面切入,前半部分侧重“扬善”,对李揆的好学善文、为国选材、政治远见予以褒奖,后半部分侧重“贬恶”,对李揆的官场争斗、屡遭贬黜赐予客观评述。本题的做题步骤是:【解析】选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力气。A项,相关内容在开头部分,文中“少聪敏好学”“美声上闻”“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等信息可做参考,此选项正确。B项,内容指向李揆奏请废止羽林军一事,此选项也没有问题。C项,涉及与吕的争权夺利,原文说“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意思是吕地位名望比不上李揆,但处理政事的力气却超出李揆;“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李揆担忧吕官复原职对自己构成威逼,于是密令官员到吕管辖区域内捏造其过失。由此看来,选项所说“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于文无据。D项,相关内容在文尾。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译文:(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译文:【解题指南】文言翻译遵循先理解后翻译的原则。在具体操作时应依据五字方针:换(转换为现代汉语词汇)、增(补充省略成分)、调(调整倒装句式)、留(保留名词术语或古今全都的说法)、减(翻译不出的虚词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力气。第(1)句留意“滞”“冗”“竟”“引”等实词。第(2)句留意“牧守”“稍”等实词,以及“其”“则”“故”“盖”“焉”等虚词的用法。答案:(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举。(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附【译文】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后来定居于郑州,世代都是豪门大族。李揆年少时聪敏好学,擅长写文章。开元末年,考取进士,献文章给朝廷,皇帝下诏令派中书品评其文章,提升为右拾遗。乾元初,兼任礼部侍郎。李揆曾经认为主管选拔士人,大多不考察实际力气,只是严格考试风纪,索要士人的书策,实际上完全违反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经书典籍都在这里,请他们任意搜寻查找。”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今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恳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察。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相互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把握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接受用羽林军巡夜的恳求。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见,虽然格外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举。同列的宰相吕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力气却在李揆之上,吕被罢相后,以来宾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格外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所属的地方捏造吕的过失。吕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长史同正员,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遇赦酌情移至歙州做刺史。当时,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举元载担当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当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担当入蕃会盟使,加封左仆射。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三、(2021·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行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行。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后遂以著令著:显著B.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退C.多格不行 格:搁置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解题指南】(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力气。推断文言文中实词含义的几种方法:①从字形结构入手。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例如:“夫子将焉适?”“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走”“到”“往”有关,可推断为“到”的意思。②从读音入手。依据读音,可以发觉通假关系,然后依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例如:“或至涂而反。”“涂”与“途”读音相同,“途”是“涂”的通假字,“途”的意思是“路途”“道路”,可以推断“涂”的意思是“道路”。③从成语入手。同学对成语的意思比较生疏,借助成语的意思可以挂念推断实词的含义。例如:“犹矢之中的。”其中的“的”可以依据“有的放矢”中“的”的意思推断为“箭靶的中心”。④从结构位置入手。在古代汉语中,大多数词组和句子结构整齐(相像),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推断实词的含义。例如:“选置师傅,铨简秀士。”这两句结构整齐、对称,“选置”是“选拔”的意思,可以推断“铨简”也是“选拔”的意思。⑤从语法入手。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章,借助语法,可以快速地推断出实词的含义。例如:“诸人咸以君方乐广”中的“方”字后面跟了宾语,明显不能再作名词,应当理解为名词作动词,“比拟”。【解析】选A。具体分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本项中的“著”为动词,意思是“表述、写成”,不是“显著”的意思。“著令”的意思是“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解释不正确B本项中的“释”为动词,同“涣然冰释”的“释”,意思是“消退”解释正确C本项中的“格”为动词,同“格明诏,当弃市”的“格”,意思是“搁置”解释正确D本项中的“阴”为副词,同“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的“阴”,意思是“暗中,暗地里”解释正确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②不宜以小故置之③尤不行深责主将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⑤公执以为不行⑥公为之亦自若也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解题指南】(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力气。“正直”的意思是“公正坦率”。【解析】选B。①是说王尧臣要求朝廷彻查阎文应嫌疑,体现其不畏权势,公正无私,符合题意。②③是说王尧臣认为朝廷对犯小错误的韩丞相、范仲淹的处置较重,体现了王尧臣的实事求是,不逢迎投合当权者的品德,符合题意。④是侧面强调王尧臣的才能,无关正直与否,不符合题意。⑤是说明王尧臣不为利益所动,公事公办,符合题意。⑥是体现了王尧臣在诋毁面前冷静自若的神态,无关正直与否,不符合题意。据此,①②③⑤符合题意,由此推断B项正确。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疆因元昊作乱发生战斗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全都时,确定与大家反复争辩,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与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解题指南】(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力气。既有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又有对部分语段的理解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比对选项,排解错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经常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放在同一个题目中考查。做这类题目要理解文章内容,抓住人、物、时、地、事、理六要素回归原文。【解析】选B。由于依据原文“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可知,任福战死是由于其“违节度”,不是韩丞相指挥失当,所以B项中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的表述错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译文:(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译文:【解题指南】第一步:将古今汉语义基本全都的字词标示出来,将比较简洁理解的内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对译或无须翻译的地方排解,以便将完全不懂的地方突显出来。其次步:将不懂的词语放到原文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们的意思。第三步:统一整理答案,留意前后协调和语句通顺流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力气。翻译时留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第(1)句在翻译时,要留意下面几个点:“荒政”是指救济饥荒的法令;“恤”是体恤的意思;“论”是论处的意思。第(2)句在翻译时,要留意下面几个点:“遇”是对待的意思;“矫饰”是虚假掩饰的意思;“称”是称誉的意思。答案:(1)“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恳求以减免死罪论处。(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擅长识人,经常称誉别人,所推举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附【译文】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予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等官职。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任光州知州。这一年光州毁灭严峻饥荒,很多强盗打开富民的粮仓(掠夺粮食),有的官吏认为依据法律应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恳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怜悯怜悯她。郭皇后被废,宦官阎文应与此有很大干系,等皇后生病了,阎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状况。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阎文应有奸谋。王尧臣恳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退天下的怀疑。只是最终没有这样做,这样自此在阎文应当权时,再也没有人敢指手画脚了,后来阎文应突然由于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予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探察四路兵马所在的山川的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当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当紧急备战。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头头是道,推举了二十多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刚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当时的韩丞相由于作为主帅出战失利而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秦州;范文正公(范仲淹)也由于不知道元昊的谋反而与元昊有过书信来往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耀州。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德行的楷模,他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当由于小小的缘由就弃置不用。况且任福是由于不听从节度而失败战死的,更不能因此而加重惩处他的主将。由于王尧臣的这些言辞没有投合宰相的心愿,等到王尧臣其他的奏议到时,就将其中的大多数搁置而不施行。其次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要紧急备战的地方,因此大家开头认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置起来的奏议,都一一被施行了。当时,宦官张永和刚开头当权,恳求朝廷向百姓收取格外之三的房屋税以用国事。建议下到了主管财赋的三司,张永和暗地里派人贿赂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那是不行行的。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身边的人也经常说他的坏话。皇上对这一切都置之不理,而王尧臣也泰然自若。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所不同的论议,确定会反复争辩,直到取得共识为止,绝不会固执己见。在皇上面前,陈述了很多与天下利害攸关的大事,等到这些事情施行时,也从来没有自夸过。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地位尊贵权势显赫时也不忘节俭。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擅长识人,经常称誉别人,所推举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有文集五十卷。在临终前,他口授他的弟弟王纯臣写下了一道奏章,奏章中表达了宗庙至重,国嗣未立的忧患。皇上对王尧臣的去世格外伤感,等到王尧臣发丧时,就停止上朝一天,并加赠他为左仆射,太常定谥号为“文安”。四、(202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看松庵记宋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概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凝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独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行乎?(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注】①九节筇(qiónɡ):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美。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之可茹茹:吃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解析】选B。“秀”解释为“秀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选D。具体分析结论A项,副词,于是,就;介词,趁着不同B项,介词,在;介词,比不同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不同D项,同为连词,竟相同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的一组是()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③嘉树帖帖地上如荠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⑤日歌吟万松间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⑤⑥【解析】选C。②是说薜萝,③是说嘉树,⑤是说章三益。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由于四周高耸,中间低洼,外形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秀丽,引人入胜。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依据草舍四周环境的特点建筑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愿相通,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解析】选B。“弹琴、下棋、喝酒”都是在环中亭。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5分)译文:(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5分)译文:【解析】(1)关键点:“尝”“树”“帅”“之”“盖”“植”“自见”。(2)关键点:“其”“凌”“是故”“若斯”。答案:(1)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靠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或许是期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2)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寒冷而不转变品德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经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或许也是像这样的吧。附【译文】龙泉有很多大山,在它西南方向一百多里的诸多大山更为幽深,有座大山四周奋然而高耸起来,中间凹下,外形像箕筐,人们于是称它为“匡山”。山上有很多枝叶像虬髯一样的松树,满眼望去高入云天,新颖的翠针映照着人,犹如被洗过一样。松树上攀附的薜萝纷披布满,横向衍生成几十丈长,叶子嫩绿可以吃。松根上寄生的茯苓,有的很大犹如斗器,其中杂生着黄精、前胡及牡鞠等植物,采下可吃。我的伴侣章三益格外宠爱这个地方,在山里新盖起了一座庵庐。庵庐西南方若干步远,有两个深潭,蛟龙潜藏在水里。水面上云气精华向上腾涌而起,顷刻间就掩盖了山谷,它的颜色是那种纯白色,就像大海一样苍茫而无边无际,大风从东面吹来,云气就会消散,章君因此建起了一座烟云万顷亭。庵庐的东北方若干步远,山更加高峻,峰峦更加峭拔尖耸,那种气概犹如想与霄汉连在一起。向南可看到闽中几百里远,嘉树贴在地上犹如荠菜,于是章君又建筑了唯天在上亭。庵庐的正南方又是若干步远,地面明净阔远清爽洁净,东西北三个方向的各座山峰,都摆出秀丽的情形争相竞斗,让人宠爱玩赏遗忘了疲乏,再加上在这里可以弹琴可以下棋,可以带着酒具来喝酒,没有什么不适宜的,于是章君又因此盖了一座环中亭。章君读书的闲暇,经常披着鹤翅一样的外套,拄着竹杖,先后游历三座亭子。回来就坐在庵庐里,回望虬松,看到它们犹如元夫、巨人一样在左右作揖。章君凝视很久,精神凝定聚合,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仿佛同古代的豪杰在千年之前相互交谈。章君心情大好,起身穿起谢灵运当年一样的木鞋,每天在万棵松树间歌啸行吟,木屐的声音铿锵有力合中节拍,同歌声相互应和。虬松仿佛了解章君的心愿,也发出略微的犹如笙箫一样的声音来相互消遣。章君赞美道:“这就是我观赏松树的乐趣啊。”于是他用“看松”二字来命名他的庵庐。龙泉当地的士人,听闻此事质疑道:“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靠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或许是期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如今竟然用‘看松’来命名自己的庵庐,就犹如隐居者做的那样,他是打算鄙弃世俗的扰攘而不想去亲近呢,还是认为那些世俗之人不值得交往,而只能从松树那里取得他期盼的品质呢?”金华的宋濂私下认为不是这样。在全部植物之中,秉承坚贞刚直的气度的,只有松树是最多的。我曾经深深地思考过,天地之气刚刚伸展,根中隐蔽、收敛的,没有不在这一个季节奋起振作伸开放花(繁茂)来显示自己的秀丽的。等到那秋高气清的季节,霜露已经降下,那么都会枯黄陨落而没有什么可留下的了。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寒冷而不转变品德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经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或许也是像这样的吧。章君处世,与松树为伍,就是卓然矗立来独立品德;等到他在恰当的时候挺身而出,刚直坚贞自然会把持好,不被他人的谈论所转变,最终能够建立功勋并能给百姓恩泽,但当时的想法也不曾同松树的品德相背离。糊涂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硬说章君遗忘尘世,就质疑他的行为举止,可不行以呢?五、(202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化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照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行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第:科举考中B.推辱主帅 推:追究C.不痛绳之 绳:捆绑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解析】选C。本题考查把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力气。C项中的“绳”的意思是“约束,制裁”,成语“绳之以法”即取此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解析】选C。本题考查把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力气。A项,把/由于;B项,作为/被;C项,表承接,可译为“然后”;D项,……的人/表停顿,无意义。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由是决行深化/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化/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C.正由是决行深化/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D.正由是决行深化/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解析】选A。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力气。这是广东卷2021年的一个小变化,也可看成是对前几年主观断句题的继承与创新。可依据句意正确断句,正确标点如下:“正由是决行深化,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C.在歉收时,张咏主见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今后都减轻刑罚。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足,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观赏。【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力气。解答这类试题的方法,一般需要从全文着眼,查找与选项内容相全都的信息。这类试题在设计错误项时迷惑性往往很强,这就要求在阅读文言文时不能接受扫瞄、跳读的阅读方式,而要做到“字字落实,真正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识别选项的正误;同时,要比较生疏这类题目设错的方法,如无中生有、张冠李戴、颠倒因果、翻译错关键词等等;另外,四个选项中有三个的内容是正确的,这对读懂文章起着重要的作用。C项,依原文“俟秋成,当照旧法”可知,张咏“建议从今后都减轻刑罚”与之是不相符的。A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结尾处。B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其次自然段前半部分。D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后半部分。这三项均是对原文内容的正确的分析和概括,表述无误。5.依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译文: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译文:【解析】本小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力气。答题时确定要依据原文内容,尽量接受直译的方法,对文句进行精确翻译,不能任意扩充或想象,要求字字落实,把握句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兼顾词法、句法要求,由于文言文的翻译也含有确定的主观成分,所以也要有确定的机敏性,在具体翻译时,允许语言转换的多样化。答案:①(这些人)假如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伴侣,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其名!(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答:答案:①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②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③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附【译文】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举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举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逢李沆、宋、寇准接连推举他的才能,(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精明强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由于一个小校官的缘由,使主帅受辱,臣生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真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谈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王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化,最终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谕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当时,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宠爱做官。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德,受到乡里的赞扬;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与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真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今懂得了努力上进。(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正值当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贩卖盐来自给。(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恳求说:“不严加制裁,生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饥饿的人有八九万,(这些人)假如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等秋天收获了,当会照旧按旧法办事。”(咸平)五年,宋真宗由于张咏以前在蜀地政绩优异,又任命他担当益州知州。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察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爱卿在蜀地,我没有西顾之忧了。”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小时候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三十年也没找到(他)。到这时他来谒见,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伴侣,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其名!”六、(2021·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学校,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留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B.及即尊位 及:等到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解题指南】做这类题目,可以把实词代入语境中进行词义的推断。推断词义有如下方法:①依据上下句的规律关系推断词义,如B项,及:等到。②依据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如A项中“然”是动词“愿”的宾语,结合上下文,应当是代词“这样”。③依据对偶、排比、并列结构等句法特点来推断词义。【解析】选C。“疾满百日当解禄”,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除俸禄,这本是一项制度,所以,“制”应解释为“制度、规定”。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①在邺下名为清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解题指南】做这类题目,要留意两点:①是不是写的这个人,②能不能体现该种精神。如不是,即可排解。做这类题目,可用排解法,先找出最不能体现该精神的一句,即可排解两项,然后再找出最能体现该精神的一句,一般就可选出。【解析】选D。①体现的是其名声行为清正;②体现的是其做事圆滑世故;⑤体现的是李丰对待子弟与外甥的亲疏关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丰年轻时擅长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D.李丰担当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经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愿透露实情,结果被杀。【解题指南】分析概括题是综合性很强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文的人、事、主旨、情感、技巧等的精确理解。考查方式多是选“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这就为考生供应了解答的捷径和技巧,即把握命题人在“设误”上的典型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人事不清,张冠李戴;②时事颠倒,前后杂糅;③歪曲概念,混淆是非;④以偏概全,因果失实;⑤夸大其词,言过其实。【解析】选A。“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不当,应为“已经远远传播到了吴越一带”。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译文:(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译文:(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译文:【解题指南】文言文翻译尽可能直译,辅以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语句通顺。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留意平常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翻译的重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②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③要符合现代人说话的习惯。④连字成句时留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确定要补出来,该调整挨次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解析】(1)重点关注:“所在”为名词性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短语;左右:身边的侍从、臣子;以丰对:用“李丰”来回答。(2)重点关注:尚:选中;外:名词作状语,表面上;惮:可怕。(3)重点关注:谘问:征询意见;谁可补者:主谓倒装,应为“可补者谁”。答案:(1)明帝问身边的臣子“安国”在哪里,身边的臣子用“李丰”来回答。(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可怕。(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附【译文】李丰,字安国,原先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由于父亲任职的缘由召来随军。起初还没有做官时,年龄十七八岁,在邺下名声行为清正,有识别人物的观看力,海内全都称颂,没有人不留意他。后来跟随军队到了许昌,声望一每天高起来。他的父亲不情愿看到他这个样子,于是命令他关闭大门,命令他跟客人断绝交往。起初,明帝做太子,李丰也热衷文学。等到明帝即位,得到吴国投降的人,问道:“江东一带听说中原一带的名士都有谁啊?”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人叫李安国。”当时李丰做黄门侍郎,明帝问身边的臣子“安国”在哪里,身边的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都广泛传播到了吴越之地么?”后来升迁为骑都尉、给事中。明帝驾崩后,李丰做了永宁太仆,由于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才能并不大。正始年间,升为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省,经常假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规定,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除俸禄。李丰生病不满几十日,就暂且上班,不久再请假,像这样很多年。当时,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可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数年间,都做到郡守,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明显告诫两位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李伟作为郡守,由于酗酒荒于政务,祸乱新平、扶风两个郡,然而李丰并不召回问罪,众人认为是依仗自己得到皇帝的宠幸。曹爽专政时,李丰虚与委蛇于两个人之间,没有亲疏之别,所以当时有诋毁李丰的歌谣:“曹爽的势力热如汤水,太傅父子冷如凉水,李丰兄弟犹如怪兽游光。”这其中的意思是李丰虽然对外显示清净,而内心贪图省事,跟游光相像。等到宣王下令诛杀曹爽,停车在宫门前,把事情告知李丰,李丰很可怕,马上昏厥,脚站在地上抬不起来。等到嘉平四年宣王归天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推举李丰。李丰知道这虽然不是很明智的选择,然而自以为跟皇帝联亲,想着可以依附皇帝,因而接受没有推辞,于是大将军上奏任用了他。李丰担当中书令二年,皇帝经常单独召见他跟他交谈,不了解自己说什么。景王知道他非议自己,请他谈,他不说实话,就杀了他。这个事情做得很隐秘。李丰做官前后经受了两个皇帝,不为自己的家庭生计考虑,只是仰靠俸禄生活。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经常约束命令他不能侵占朝廷财物,有时得到朝廷赏赐的钱财布匹,就拿来施舍给亲戚族人;皇帝赏赐的宫女、仆人,李丰都把他们给了外甥们。等到死后,朝廷登记他家财物,家里没有多余的积蓄。七、(2021·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独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QUOTE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独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外形如椎。②踦:同“坎坷”。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亲戚:父母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C.人众车舆 舆:众多D.政由一家 由:犹如【解题指南】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方法:①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格外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运用这种方法很简洁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推出繁难。②成语推断法:在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更加顺畅。③迁移运用法: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生疏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中找到相关依据,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机敏迁移,力求融会贯穿。④语境分析法:文言实词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的,完全接受逐词逐义识记是不行能的,但我们可以依据上下文来推断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可以挂念我们确定词义。【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力气。依据前后语境,可以推断“由”是“出自”的意思。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力气。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介词,于是,就/介词,依靠错误B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错误C副词,于是/副词,竟错误D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状况”正确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贾极具政治才能。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确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陆贾游说技巧超群。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解析】选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力气。依据原文可知,B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属无中生有。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译文:(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文:(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力气。第(1)句,留意关键词“捐”“区区”“且”;第(2)句,留意关键词“故”“使”;第(3)句,留意关键词“无足”“令”。答案:(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落到您的身上了!(2)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3)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附【译文】第一篇: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经常出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原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独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赐给尉佗金印,封他为南越王。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父母、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落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独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制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情愿挂念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毁灭你;但是天子疼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受了战斗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你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对北方,拜倒称臣。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众人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假如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朝,就犹如翻一下手背那么简洁。”尉佗听罢,于是马上站起身来,向陆贾赔礼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仪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你好像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原,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有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犹如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通过交谈,)尉佗格外宠爱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陆贾完成授予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听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状况向高祖汇报,高祖格外兴奋,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其次篇: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毁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由于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祖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八、(202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行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磬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哀痛。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所导火灭会:适逢B.意其穴竟于是 意:料想C.亦阳慑为殆 慑:可怕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 虞:哄骗【解题指南】对多义实词,一方面依靠积累,一方面需要置入语境、观照搭配,这样才能精确推断其含义。常用的方法有:语法分析、语义代入、字形推想、联想迁移。【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项,可以用语义代入法,整句话的意思是“适逢带路人的火把熄灭了”,所以“会”解释为“适逢”是正确的。B项,可以用联想迁移法,《鸿门宴》中就有“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的例子,不难推断“意”译为“料想”是正确的。C项,可以用语义代入法,整句话的意思是“也假装可怕表现出筋疲力尽的样子”,“慑”解释为“可怕”是正确的。D项,可以用语义代入法,后文说“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点明白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让后人吸取类似教训,而这句话的意思是“私下里担忧子孙后代来到这里的人可能不了解状况”,“虞”解释为“哄骗”不合情理,应为“担忧”的意思。2.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3分)()①是中极暗②烟郁勃满洞中③心骇乱恐甚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力气。可依据以下流程操作:明确题干要求通读各组信息择优确定最佳排解无关选项【解析】选D。①②④都是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①写龙洞黑暗,②写洞内浓烟布满,④写短短里许却危机重重。③⑤⑥都是通过写人的反应来侧面烘托龙洞艰险。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简洁才得以出洞。C.依据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解题指南】分析推断的前提是理解领悟,只有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才能精确推断。然后审读每一个选项,排查易错点,进而回归原文,查找证据,确定正误。本题的做题步骤是:疏通全文审读选项查找证据明确正误【解析】选C。A项,相关内容在开头部分,文中“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等信息可做参考,此选项正确。B项,原文“则其前隘”以及对出洞后人物各色情态的描写可做参考,此选项正确。C项,原文说“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举酒酌穴者”句中“酌”为使动用法,即“让那些进入洞内的人饮酒”,而不是选项所说“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D项,相关内容在文尾,“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两句话可做参考,证明此选项正确。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初焉,若高阔可步。(3分)译文:(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译文:【解题指南】文言翻译遵循先理解后翻译的原则。在具体操作时应依据五字方针:换(转换为现代汉语词汇)、增(补充省略成分)、调(调整倒装句式)、留(保留名词术语或古今全都的说法)、减(翻译不出的虚词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力气。第(1)句留意“初”“若”“步”等实词。第(2)句留意“白”的翻译,以及“下”的活用,还要在“为”后面补充出宾语,“遂”前面补充出主语。答案:(1)起初,(洞)好像高大宽敞,可以行走。(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附【译文】历下有很多名山胜水,龙洞是更为突出的胜景。龙洞在县城东南三十里外,旧名叫禹登山。依据《九域志》记载,大禹治水来到这里,所以这样说。山中有潭,经常浮出云气,大旱时祈祷就会下雨,前朝封那里的神灵为灵惠公。潭水前,层层山峰在云中矗立,分别叫锦屏、独秀、三秀,信奉佛教的人分散居住在这里。从锦屏山到佛刹山,巉岩环绕,飞鸟也只能飞到半山腰。靠着山有龛屋,幽深宽敞可容纳十几人,四周镌刻着很多佛像。乱世纷争,躲避战乱的人很多来到这里。有上下两个山洞,下面的地处偏僻,曲折向东,叫龙洞,就是这个地窖,看上去很深的样子。我私下里想要和同行数人一起入洞观看。有人说洞内极其黑暗,没有烛火不能前往,我就马上派遣仆人点燃成捆的茭在前面带路。起初,(洞)好像高大宽敞,可以行走;不多久,只能低头行走;又不多久,弯下了腰;又不多久,只能跪着走;又不多久,匍匐而行;又不多久,全部人只能趴在地上像蛇一样前行。适逢带路人的火把熄灭了,浓烟布满洞中。想要后退,不容转身;连续前进,前方愈加狭隘,又加上浓烟,于是,大家闭着嘴,压着鼻子,屏住呼吸。内心惊恐万分,自以为命丧于此,不会再出去了。我大声呼喊让大家快走,大家由于烟的缘由,没有人出声答复我,我内心更加可怕。我正好在前面,突然看到些许光亮,猜想地窖到了终点,于是极尽全力奋身而出,像鱼一样纵身飞出,才摆脱束缚出来。像这样,仅有一里左右。会合之后,有哭的,生气的,大骂的,相互讥讽的,顿足懊悔的,提肩喘息的,欣喜兴奋额手称庆的,摘掉帽子光着脑袋具体叙述其狼狈患病的。只有带路的小孩年幼,形体瘦小,领先而出,好像没经受苦楚,见大家都困顿,也假装可怕表现出筋疲力尽的样子。那些在洞外宴饮的人,就举起酒杯让那些进入洞内的人饮酒,每人两杯。即使是平常不喝酒的,也要让他洒酒于地,这叫作定心饮。我于是静静想起,以前韩文公登上华山,爬到极顶,被阻不能返回,呼号数日。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曾经怀疑这件事未必有。从今日这件事来看,那么韩文公的哭喊并非无中生有。唉,不登高山,不临深渊,古圣先贤的教训很清楚啊,而我们这些人为了玩乐,使父母遗留给我们的躯体几乎被埋没陨灭而不被上天垂怜怜悯。这作为教训,直到死也不能遗忘啊!我私下里担忧子孙后代来到这里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加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北京延庆区八年级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教师书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
- 小学二年级家长会教师发言稿范文五篇
- 【学练考】2021-2022学年高一人教版物理必修2练习册:模块终结测评-
-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寒假复习 专题01 三角形(13个知识点回顾+9大题型归纳+过关检测)
- 【走向高考】2021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 【同步参考】2020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配套练习:第4单元-单元检测
- 劳务派遣人员考核方案
- 意志力讲解学习课件
- 生产作业员质量意识培训课件
-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
- 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办法
- 《路由与交换》课程标准
- 工程开工令模板
- 福建省漳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员工投诉表格样板
- 电缆采购技术要求
- 风电场防地震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