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农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绿色生态农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绿色生态农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绿色生态农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绿色生态农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生态农业建设方案TOC\o"1-2"\h\u8378第一章绿色生态农业建设概述 3246181.1绿色生态农业的定义与意义 3119241.1.1定义 3274131.1.2意义 352521.2国内外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现状 3145481.2.1国内现状 3291131.2.2国外现状 3323781.3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3304901.3.1目标 384521.3.2任务 422163第二章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440802.1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4148242.2农业生态环境现状评估 4197812.3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挑战 525870第三章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 5222773.1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521353.1.1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513273.1.2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5104833.1.3土地资源利用策略 5186043.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6313893.2.1水资源现状分析 6232723.2.2水资源保护措施 670073.2.3水资源利用策略 6109773.3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6273533.3.1农业生物资源现状分析 6317233.3.2农业生物资源保护措施 6165003.3.3农业生物资源利用策略 72955第四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782874.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点 7325204.2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7197904.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87846第五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8177445.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8214205.1.1农业投入品管理 8271935.1.2农业废弃物处理 9183375.1.3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9231515.2农业生态修复技术 9139235.2.1土壤修复技术 9258895.2.2水体修复技术 9209975.2.3生态系统重建技术 974715.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 10201235.3.1项目策划与申报 10266985.3.2项目实施与管理 107512第六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051376.1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0229556.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1123696.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与措施 1116449第七章农业绿色生产技术 12136127.1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概述 1218127.2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12174267.2.1种植业绿色生产技术 12263497.2.2畜牧业绿色生产技术 12233097.2.3水产业绿色生产技术 12271427.3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 13140117.3.1政策扶持 13288487.3.2技术培训与推广 13316827.3.3示范基地建设 1392547.3.4产学研合作 13125137.3.5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评估与监测 134336第八章农业信息化建设 13220668.1农业信息化概述 13116628.2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13275868.2.1信息化基础设施 13305278.2.2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1424808.2.3农业大数据应用 14240858.2.4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 14323638.3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 14170958.3.1农业物联网技术 14194078.3.2农业电子商务 1471218.3.3农业遥感技术 14251308.3.4农业信息技术培训与推广 1417643第九章农业绿色政策与法规 14124079.1绿色农业政策体系 14212119.1.1政策目标与原则 1569839.1.2政策内容与措施 15223159.2绿色农业法规建设 15143929.2.1法规体系构建 1567389.2.2法规制定与实施 16230239.3绿色农业政策与法规实施 16185049.3.1政策与法规实施的保障措施 1663679.3.2政策与法规实施的关键环节 1610915第十章绿色生态农业建设保障措施 161009710.1组织与管理保障 16938510.2资金与政策保障 172976710.3技术与人才保障 17231110.4社会参与与宣传保障 17第一章绿色生态农业建设概述1.1绿色生态农业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绿色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遵循生态规律,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1.1.2意义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绿色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它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绿色生态农业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国内外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现状1.2.1国内现状我国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政策层面,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技术层面,我国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如生物防治、有机农业、低碳农业等;产业层面,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逐渐完善,市场前景广阔。1.2.2国外现状国外绿色生态农业建设较早,许多国家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生态农业体系。例如,欧洲联盟通过实施共同农业政策,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美国通过农业法案,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生态农业技术;日本则通过制定农业环境保护法,保障绿色生态农业建设。1.3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与任务1.3.1目标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1.3.2任务为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目标,需完成以下任务:(1)加强绿色生态农业政策体系建设,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2)加大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研发力度,推广绿色生态农业技术;(3)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5)培育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拓展绿色生态农业市场。第二章农业生态环境评价2.1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是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与构建对于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质量、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指标;(2)农业生产水平指标:包括农作物产量、产值、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3)生态环境效益指标:包括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等指标;(4)生态环境风险指标:包括自然灾害风险、生态环境污染风险等指标。2.2农业生态环境现状评估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现状评估。以下为评估结果:(1)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土壤质量总体较好,但部分区域存在土壤污染问题;水资源质量较好,但部分区域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空气质量较好,但部分区域存在大气污染问题;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但部分物种面临灭绝风险。(2)农业生产水平方面:农作物产量稳定,但部分区域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业产值逐年增长,但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匹配程度有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3)生态环境效益方面: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与预期目标仍有差距;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4)生态环境风险方面:自然灾害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区域风险较高;生态环境污染风险较大,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2.3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挑战在农业生态环境评价过程中,发觉以下问题与挑战:(1)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2)农业生产水平方面: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产值与生态环境效益不匹配等问题,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3)生态环境效益方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之间的矛盾,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水平不高;(4)生态环境风险方面: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任务艰巨。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应从源头治理、技术创新、政策引导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期实现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第三章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3.1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3.1.1土地资源现状分析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且分布不均。在绿色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合理保护与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土地资源现状入手,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3.1.2土地资源保护措施(1)加强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摸清土地资源家底;(2)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3)推进土地整理与复垦,提高土地利用率;(4)加强土地污染治理,保障土地质量;(5)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力。3.1.3土地资源利用策略(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效益;(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规模化利用水平;(3)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4)加强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5)加强土地政策引导,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3.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3.2.1水资源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在绿色生态农业建设中,合理保护与利用水资源是关键环节。本节将从水资源现状入手,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3.2.2水资源保护措施(1)加强水资源调查与监测,掌握水资源动态变化;(2)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安全;(3)推进节水型农业建设,降低农业用水量;(4)加强水污染治理,保障水质安全;(5)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2.3水资源利用策略(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加强水资源调配,保障农业用水需求;(4)加强水资源政策引导,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5)推广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3.3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3.3.1农业生物资源现状分析农业生物资源包括农作物、畜禽、水产品等,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绿色生态农业建设中,合理保护与利用农业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农业生物资源现状入手,分析我国农业生物资源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3.3.2农业生物资源保护措施(1)加强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掌握资源动态变化;(2)实施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保护珍稀濒危物种;(3)推广农业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降低资源消耗;(4)加强农业生物资源遗传资源保护,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5)推广农业生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3.3农业生物资源利用策略(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物资源利用效益;(2)推广农业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3)加强农业生物资源政策引导,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4)推广农业生物资源循环利用模式,降低资源消耗;(5)加强农业生物资源科技支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四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4.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点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包括但不限于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农业投入品废弃物、病死动物尸体等。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农业废弃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植物类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等,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可再生资源价值。(2)动物类废弃物:包括畜禽粪便、病死动物尸体等,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但同时也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3)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包括农药包装物、化肥包装袋等,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需要妥善处理。农业废弃物的特点如下:(1)种类繁多:农业废弃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性质各异。(2)资源价值高:农业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3)污染风险大:部分农业废弃物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4.2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分解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资源化产品,如生物质肥料、生物质燃料等。(2)物理处理技术:通过物理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处理,如筛分、破碎、干燥等,以便于后续的资源化利用。(3)化学处理技术:利用化学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处理,如焚烧、堆肥等,以消除有害物质,实现资源化利用。(4)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如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4.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秸秆还田模式: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还田,作为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提高土壤肥力。(2)秸秆饲料模式:将农作物秸秆经过处理后,作为饲料喂养畜禽,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3)秸秆生物质能模式: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气等,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4)病死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模式:对病死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如焚烧、深埋等,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5)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利用模式:对农业投入品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第五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5.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1.1农业投入品管理为保障农业生态环境,首先需对农业投入品进行严格管理。主要包括对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合理使用,降低其环境影响。具体措施如下:(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施用化肥,减少化肥施用量。(2)优化农药使用,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3)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保证产品质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5.1.2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农业废弃物分类回收,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2)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饲料化、能源化等技术,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3)加大对病死动物、农膜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力度,防止其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5.1.3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具体措施如下:(1)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2)加强对农民的环境法律法规教育,使其自觉遵守环保法规。(3)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5.2农业生态修复技术5.2.1土壤修复技术针对农业土壤污染问题,采用以下土壤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包括土壤深耕、客土置换、土壤改良等。(2)化学修复:利用化学药剂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固定或转移。(3)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吸收或转化。5.2.2水体修复技术针对农业水体污染问题,采用以下水体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包括水体疏浚、人工湿地建设、水源保护等措施。(2)化学修复:利用化学药剂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固定或转移。(3)生物修复: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吸收或转化。5.2.3生态系统重建技术针对农业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采用以下生态系统重建技术:(1)植被恢复:采用适宜的植物种类,对退化、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植被恢复。(2)景观格局优化:调整农业用地布局,提高生态景观连通性,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3)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5.3.1项目策划与申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前,需进行项目策划与申报。具体内容包括:(1)项目背景分析:分析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农业产业发展状况等。(2)项目目标设定:明确项目实施的目标,包括生态环境改善、农业产业发展等。(3)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根据项目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技术路线、实施步骤、投资估算等。(4)项目申报:按照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申报项目,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5.3.2项目实施与管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加强项目管理。具体内容包括:(1)项目进度管理:保证项目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按时完成各项任务。(2)项目质量管理: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要求。(3)项目资金管理: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4)项目效益评估: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第六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6.1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下是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1)产业结构单一。目前我国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2)产业链条较短。我国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发展不足,导致农业附加值较低,农民收益有限。(3)资源利用效率低。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4)农业科技创新不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不足,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6.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针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以下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1)优化产业结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力度,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2)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建设,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污染。(4)强化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6.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与措施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下政策与措施应予以实施:(1)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产业结构调整给予政策扶持,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引导农业向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发展。(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基础保障。(4)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5)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加大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污染。(6)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第七章农业绿色生产技术7.1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概述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生态规律,采用环保、节能、高效的生产方式,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产品质量,旨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7.2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体系7.2.1种植业绿色生产技术(1)绿色种子选育技术:选育抗病、抗逆、优质、高产的种子,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绿色施肥技术:采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替代化学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污染。(3)绿色植保技术: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7.2.2畜牧业绿色生产技术(1)绿色饲料生产技术:采用无污染、营养丰富的饲料原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2)绿色养殖技术: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动物福利,减少抗生素和激素使用,保障畜产品安全。(3)绿色兽医技术:采用生态兽医技术,减少化学药品使用,降低环境污染。7.2.3水产业绿色生产技术(1)绿色渔业资源开发技术: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2)绿色水产养殖技术:采用生态养殖方式,减少饲料和药品污染,提高水产品质量。(3)绿色水产品加工技术:采用环保、节能的加工方法,提高水产品附加值,降低环境污染。7.3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7.3.1政策扶持应加大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7.3.2技术培训与推广加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自觉行动。7.3.3示范基地建设建立绿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展示绿色生产技术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普及。7.3.4产学研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7.3.5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评估与监测建立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评估与监测体系,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觉问题,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第八章农业信息化建设8.1农业信息化概述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改造,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目标。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8.2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8.2.1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感知设备等。应加快农村通信网络建设,提高宽带网络接入能力,为农业信息化提供坚实基础。8.2.2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宣传、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农产品交易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8.2.3农业大数据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生产、市场、政策等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推动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金融等领域的应用。8.2.4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和支持。8.3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8.3.1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获取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湿度、气象信息等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指导。8.3.2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市场行情,实现农产品的在线交易,降低交易成本。8.3.3农业遥感技术农业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农田植被、土壤、水资源等空间分布信息,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应用遥感技术,可以提高农业资源调查、作物估产等工作的准确性。8.3.4农业信息技术培训与推广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推动农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工作,使农业信息化成果惠及更多农民。第九章农业绿色政策与法规9.1绿色农业政策体系9.1.1政策目标与原则绿色农业政策体系旨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目标主要包括: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政策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3)坚持绿色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9.1.2政策内容与措施绿色农业政策体系包括以下内容与措施:(1)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如农业生态补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节能减排等。(2)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如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3)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如生物农药、绿色肥料、病虫害生物防治等。(4)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5)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如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农业信贷等。9.2绿色农业法规建设9.2.1法规体系构建绿色农业法规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法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协调性。(2)突出绿色农业的特点,注重法规的可操作性。(3)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农业法规体系。绿色农业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2)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法规。(3)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法规。(4)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法规。(5)农业市场管理与监督法规。9.2.2法规制定与实施绿色农业法规制定与实施应遵循以下程序:(1)开展立法调研,明确立法需求。(2)组织专家论证,形成法规草案。(3)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完善法规内容。(4)提交立法机关审议,通过后公布实施。(5)加强法规的宣传和培训,保证法规的有效实施。9.3绿色农业政策与法规实施9.3.1政策与法规实施的保障措施为保证绿色农业政策与法规的有效实施,应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