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方案TOC\o"1-2"\h\u25431第一章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概述 242181.1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的背景与意义 2164461.2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的目标与任务 327930第二章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构建 4197042.1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设计 4269362.2标准体系框架的关键要素 421340第三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5166343.1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识别 5312213.2关键技术标准制定方法 630641第四章智能制造数据标准制定 6148194.1数据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6247844.2数据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 71135第五章智能制造设备标准制定 7280495.1设备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778355.2设备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 819672第六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标准制定 9107546.1系统集成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959046.1.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9198906.1.2系统集成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9199926.1.3系统集成与产业协同发展 9181606.1.4系统集成与安全性相结合 9311036.2系统集成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 9104986.2.1系统集成框架 9106446.2.2系统集成接口规范 931956.2.3系统集成数据交换格式 9164166.2.4系统集成功能指标 9126916.2.5系统集成安全性要求 1050586.2.6系统集成测试与验收 10303546.2.7系统集成运维管理 1027451第七章智能制造安全标准制定 10190417.1安全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10307817.1.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 10175847.1.2保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10300627.1.3坚持科学性和先进性 1062397.1.4注重实用性 10270697.2安全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 10312347.2.1安全管理体系 10254137.2.2设备安全 1191477.2.3信息安全 11200397.2.4人员安全 11104407.2.5环境安全 11289397.2.6应急管理与处理 1177807.2.7持续改进与监督 117073第八章智能制造测试与评估标准制定 1133258.1测试与评估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11212158.1.1科学性原则 11296428.1.2客观性原则 12143458.1.3先进性原则 12149068.1.4可行性原则 12151148.1.5动态调整原则 1215098.2测试与评估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 12212868.2.1测试方法 12247928.2.2评估指标 1267998.2.3评估流程 12152248.2.4评估周期 1319263第九章智能制造标准实施与推广 13282459.1标准实施与推广策略 13204849.1.1制定明确的实施计划 13173039.1.2建立健全标准推广体系 13293559.1.3开展标准宣贯和培训 1333209.1.4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与实施 13144979.2标准实施与推广的保障措施 13129039.2.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3188259.2.2加强组织领导 14181049.2.3提高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质量 14224239.2.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4233339.2.5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1432689第十章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的政策法规与监管 142031510.1政策法规在智能制造标准制定中的作用 14195410.2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的监管体系构建 15第一章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概述1.1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的背景与意义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涉及信息技术、网络通信、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其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战略需求:智能制造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制定相关标准有助于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2)产业发展需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但标准缺失、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亟待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3)技术创新需求:智能制造涉及众多技术领域,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制定标准有助于引导企业研发和创新。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产业发展:统一的标准体系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2)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制定有助于规范企业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3)保障安全与环保: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有助于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环保,降低风险。1.2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的目标与任务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的目标是构建一套科学、完整、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体目标如下:(1)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梳理智能制造涉及的各个领域,明确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2)制定关键共性标准:针对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3)推动标准实施与监督:加强智能制造标准宣贯和培训,推动标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标准有效实施。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的主要任务包括:(1)开展智能制造标准研究:对智能制造相关技术、产品、服务进行深入研究,为标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2)组织标准制定:根据研究成果,制定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标准与国际接轨。(4)推动标准应用与推广: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手段,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在产业中的应用与推广。第二章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构建2.1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设计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设计旨在建立一个系统化、层次化、模块化的标准体系,以指导机械行业智能制造的标准化工作。该框架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涵盖智能制造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保证标准体系完整性。(2)前瞻性原则: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为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预留发展空间。(3)实用性原则:紧密联系实际生产需求,保证标准体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4)兼容性原则:兼顾国内外标准,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标准体系层次结构:根据智能制造的特点,将标准体系划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个层次。(2)标准体系模块划分:按照智能制造的要素、流程和生命周期,将标准体系划分为多个模块,包括:智能制造基础设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智能制造应用场景等。(3)标准体系要素构成:针对每个模块,明确其包含的要素,如:设备、系统、平台、技术、管理、服务等。(4)标准体系关联关系:分析各模块、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保证标准体系的逻辑性和协调性。2.2标准体系框架的关键要素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层要素:主要包括智能制造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标准,为智能制造提供基础支撑。(2)技术层要素:主要包括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工艺、装备、系统等方面的标准,保证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和应用。(3)应用层要素:主要包括智能制造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最佳实践等方面的标准,推动智能制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4)管理层要素:主要包括智能制造管理、评价、监督、认证等方面的标准,保障智能制造的可持续发展。(5)服务层要素:主要包括智能制造服务、咨询、培训、运维等方面的标准,为智能制造提供全方位服务。(6)人才层要素:主要包括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标准,推动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7)国际合作与交流要素:主要包括智能制造国际标准、技术交流、合作项目等方面的标准,促进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以上关键要素的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将为机械行业智能制造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第三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3.1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识别智能制造是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途径,其关键技术的识别对于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进行识别:(1)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视觉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实时感知,为后续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是连接各个环节的关键,包括工业以太网、无线通信技术、5G等。通过高速、稳定的网络通信,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3)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智能制造中起到关键作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挖掘等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智能决策、优化生产过程。(5)技术:技术是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包括工业、协作等。通过对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6)边缘计算技术:边缘计算技术是一种将计算任务从云端迁移到网络边缘的技术,主要包括边缘计算设备、边缘计算平台等。通过边缘计算技术,降低数据传输延迟,提高实时性。3.2关键技术标准制定方法为保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顺利实施,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关键技术标准制定的方法:(1)调研国内外相关标准: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标准,了解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为制定标准提供参考。(2)分析关键技术需求:根据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分析关键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场景,明确技术标准制定的初衷。(3)制定标准框架:在了解关键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标准框架,包括标准的范围、结构、内容等。(4)编写标准草案:根据标准框架,编写标准草案,明确关键技术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等。(5)征求意见:将标准草案征求相关企业和专家的意见,收集反馈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6)审查和发布:经过多轮修改和完善后,对标准草案进行审查,通过审查后发布实施。(7)标准实施与监督:发布实施后,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对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需要。第四章智能制造数据标准制定4.1数据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数据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智能制造过程中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下是数据标准制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数据标准制定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保证数据的可量化和可比较性。(2)实用性原则:数据标准应具备实用性,满足智能制造各环节的需求,便于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3)兼容性原则:数据标准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与现有标准和规范保持一致,便于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数据进行整合。(4)动态性原则:数据标准制定应具备动态性,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5)安全性原则:数据标准制定应充分考虑数据安全,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4.2数据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数据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分类与编码:明确数据分类体系,对各类数据进行统一编码,便于数据识别和管理。(2)数据格式与结构:规范数据格式,统一数据结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3)数据元定义:对数据元进行明确定义,包括数据元的名称、类型、长度、精度、取值范围等。(4)数据采集与传输:制定数据采集和传输的标准,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和有效性。(5)数据处理与分析:制定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标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方法。(6)数据存储与管理:明确数据存储的介质、存储方式和存储周期,制定数据备份、恢复和管理的策略。(7)数据共享与交换:制定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标准,包括数据接口、数据传输协议等,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的互通。(8)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制定数据安全策略,包括数据加密、用户认证、访问控制等,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9)数据质量评价:制定数据质量评价的标准,包括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方面的评价方法。(10)数据标准实施与监督:建立健全数据标准实施与监督机制,保证数据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执行。第五章智能制造设备标准制定5.1设备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智能制造设备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应遵循以下准则:(1)科学性原则:标准制定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2)系统性原则:标准制定应充分考虑智能制造设备系统的完整性,涵盖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全过程。(3)适应性原则:标准制定应考虑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保证标准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4)安全性原则:标准制定应关注设备安全,保证设备在设计、制造、运行等环节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法规要求。(5)经济性原则:标准制定应考虑设备的经济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5.2设备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智能制造设备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功能要求:标准应明确设备的基本功能指标,包括精度、速度、稳定性等,以满足生产过程的需求。(2)设备结构要求:标准应规定设备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外观、尺寸、接口等,保证设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换性。(3)设备材料要求:标准应规定设备所用材料的基本要求,包括材质、功能、环保等,保证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4)设备控制系统要求:标准应明确设备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控制策略、编程语言、通信协议等,保证设备与上位机的良好通信。(5)设备安全防护要求:标准应规定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紧急停止、过载保护、故障诊断等,保证设备在异常情况下的安全运行。(6)设备安装与调试要求:标准应规定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流程,包括设备安装、调试方法、验收标准等,保证设备顺利投入使用。(7)设备维护与保养要求:标准应明确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方法,包括日常保养、定期检查、故障处理等,延长设备使用寿命。(8)设备节能减排要求:标准应关注设备的节能减排,规定设备在设计、制造、运行等环节的能耗和排放标准,促进绿色生产。(9)设备智能化功能要求:标准应规定设备的智能化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故障预测、远程监控等,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10)标准实施与监督要求:标准应明确标准实施的责任主体、监督部门,以及标准执行的检查、评估方法,保证标准的有效实施。第六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标准制定6.1系统集成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6.1.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系统集成标准制定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保证标准的合法性和适用性,为智能制造系统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指导。6.1.2系统集成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在制定系统集成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保证标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智能制造技术需求。6.1.3系统集成与产业协同发展系统集成标准制定应充分考虑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智能制造系统的整体竞争力。6.1.4系统集成与安全性相结合在制定系统集成标准时,应重点关注系统的安全性,保证智能制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防范各种风险。6.2系统集成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6.2.1系统集成框架系统集成标准应明确智能制造系统的框架,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平台、网络通信、数据处理等方面,为系统集成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6.2.2系统集成接口规范系统集成标准应制定统一的接口规范,保证不同系统之间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互联互通,提高系统的兼容性。6.2.3系统集成数据交换格式系统集成标准应规定数据交换格式,为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提供统一的编码规则和传输协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6.2.4系统集成功能指标系统集成标准应明确智能制造系统的功能指标,包括响应速度、处理能力、稳定性等方面,为系统评估和优化提供依据。6.2.5系统集成安全性要求系统集成标准应规定系统安全性的基本要求,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保证智能制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安全风险。6.2.6系统集成测试与验收系统集成标准应制定测试与验收规范,保证智能制造系统在投入使用前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6.2.7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系统集成标准应明确系统运维管理的要求,包括系统监控、故障处理、功能优化等方面,保证智能制造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第七章智能制造安全标准制定7.1安全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7.1.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在智能制造安全标准制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标准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同时要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保证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7.1.2保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安全标准制定的核心目的是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在制定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保证标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发生的可能性。7.1.3坚持科学性和先进性安全标准制定应坚持科学性,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同时要注重标准的技术创新,不断适应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需求。7.1.4注重实用性安全标准制定要注重实用性,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生产需求,便于企业贯彻执行。同时要注重标准与实际生产过程的紧密结合,保证标准能够真正发挥指导作用。7.2安全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7.2.1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与教育、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等。保证企业能够全面、系统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7.2.2设备安全制定严格的设备安全标准,包括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环节。重点加强对关键设备的安全防护,保证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安全稳定运行。7.2.3信息安全针对智能制造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标准。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保证智能制造系统在信息传输、存储、处理等环节的安全性。7.2.4人员安全加强对智能制造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与教育,制定人员安全标准。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应急预案等方面,保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7.2.5环境安全针对智能制造生产环境,制定环境安全标准。包括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等方面,保证生产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7.2.6应急管理与处理制定应急管理与处理标准,包括应急预案、调查与处理、统计分析等方面。保证企业在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降低损失。7.2.7持续改进与监督建立智能制造安全标准的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同时加强对企业执行安全标准的监督与检查,保证标准在实际生产中得以有效执行。第八章智能制造测试与评估标准制定8.1测试与评估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8.1.1科学性原则在制定智能制造测试与评估标准时,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保证标准的制定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实验验证,保证标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8.1.2客观性原则测试与评估标准的制定应遵循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估结果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为智能制造系统的功能评估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8.1.3先进性原则在制定测试与评估标准时,应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前瞻性。8.1.4可行性原则测试与评估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实际应用场景和条件,保证标准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智能制造系统的测试与评估。8.1.5动态调整原则智能制造技术不断发展,测试与评估标准应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根据技术进步和实际需求,及时更新和完善。8.2测试与评估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8.2.1测试方法(1)确定测试对象:明确智能制造系统的测试对象,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多个方面。(2)测试场景设计: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设计合理的测试场景,保证测试结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3)测试用例制定:根据测试场景,制定详细的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数据、预期结果等。(4)测试工具选择:选用合适的测试工具,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8.2.2评估指标(1)确定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智能制造系统的特点,构建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功能、稳定性、安全性等多个方面。(2)指标量化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评估指标,采用合适的量化方法,保证评估结果的精确性。(3)指标权重分配: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合理分配指标权重,提高评估结果的合理性。8.2.3评估流程(1)数据收集:通过测试方法获取智能制造系统的运行数据。(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关键信息。(3)评估计算: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权重分配,计算评估结果。(4)结果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5)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8.2.4评估周期根据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和技术更新速度,合理设定评估周期,保证评估结果的时效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对评估周期进行调整。第九章智能制造标准实施与推广9.1标准实施与推广策略9.1.1制定明确的实施计划为保证智能制造标准的有效实施与推广,首先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该计划应包括标准实施的阶段划分、具体任务、责任主体、时间节点等要素。实施计划应结合我国机械行业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保证标准的可行性和适应性。9.1.2建立健全标准推广体系建立健全标准推广体系是保证智能制造标准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该体系应包括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标准推广的效率。9.1.3开展标准宣贯和培训为提高行业内外对智能制造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应组织开展标准宣贯和培训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讲座等形式,对官员、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等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标准的核心内容,提高标准实施的能力。9.1.4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与实施企业是智能制造标准实施的主力军,应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与实施。和企业应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标准融入企业发展战略,提高智能制造水平。9.2标准实施与推广的保障措施9.2.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是智能制造标准实施与推广的重要保障。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智能制造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职责、程序和要求。同时加大对违反标准规定的行为的处罚力度,保证标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9.2.2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是保证智能制造标准实施与推广的关键。部门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动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的开展。同时行业协会、企业等也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保证标准实施与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9.2.3提高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质量提高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质量是保障智能制造标准有效性的基础。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标准制定过程的监督,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同时企业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9.2.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实施与推广的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体育赛事运营管理场规则与格式规范3篇
- 二零二四年度一致行动人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协议合同3篇
- 2025年水电安装工程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6篇
- 2025宾馆与旅游公司联合运营客房租赁合同范本2篇
- 2024物流企业税收优惠适用合同
- 2025年度充电桩充电桩项目融资与投资合同3篇
- 2025厂房买卖合同模板:工业地产投资合作框架3篇
- 2025年度龙门吊拆除设备再利用及资源化利用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装饰艺术玻璃定制销售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仓储物流中心停车场租赁及仓储服务合同3篇
- 公司SWOT分析表模板
- 小学预防流行性感冒应急预案
- 肺癌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 声纹识别简介
- 生物医药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第1篇
- 基于Android的天气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冲锋舟驾驶培训课件
- 美术家协会会员申请表
- 聚合收款服务流程
- 中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中石化温州灵昆油库及配套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搞笑朗诵我爱上班台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