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名句名篇默写1.请用古诗原句填空,第①题还需填写作者。①深林人不知,。()《竹里馆》)②,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③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④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⑤醉卧沙场君莫笑,。(王翰《凉州词》)⑥《木兰诗》中“,”两句用互文修辞,写出木兰爱美的女儿情态。二、选择题2.下面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卿言多务,孰若孤?译文:你说你事务繁多,难道比得上我?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兄长你知晓事情为何这么晚!C.睨之久而不去。译文: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D.吾射不亦精乎?译文: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三、基础知识综合3.下面是同桌小清写的一段主持词,请帮他完善。同学们,“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在我们的课文里就有多样的呈现:无论是邓稼先鞠躬尽瘁为国研制两弹,还是闻一多历尽心血探寻文化救国药方;无论是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坚韧刚强,还是木兰;无论是端木蕻良对东北美丽丰饶的土地发出的誓言,还是光未然对黄河一泄万丈的气魄倾吐的赞叹……不同领域的优秀人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情怀。(1)请给主持词中容易读错的两个字注音。①鞠躬尽瘁②坚韧(2)你发现了主持词中划波浪线句中有两个字书写有误,你提醒小清修改。①“”改为“”②“”改为“”(3)请在横线处帮助小清将主持词填写完整。四、综合性学习4.为了准备读书交流活动,你们小组搜集到以下材料。金庸小说中最打动人的是作品塑造的布衣英雄。他们不是大内高手,而是从普通老百姓中走出来的,从布衣开始,就带上了“为国为民”的精神底色。“金庸笔下的故事,有太多发生在船上。”科幻作家宝树在阅读中发现,金庸小说中的船,不止于流连江南,而是北行黄河,南至岭表,西渡湖湘,东越沧海,从小桥流水到奇峰秀谷,大好河山各色风景都从船边掠过。(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同学们就以上材料展开讨论,请你补全他们的对话。小清:这个材料符合我们的主题吗?小凉:当然符合,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不仅武艺高强,而且①你:是的,我还发现②小清:我明白了,他的武侠小说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家国情怀。(2)小山还搜集到以下诗句,其中不符合“家国情怀”主题的一项是(

)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B.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甲]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乙]闻笛(明)孙传庭关山杨柳尽飘零,远客含愁夜独醒。何处风前三弄笛,泠然①清韵满空庭。[注释]①泠然:形容声音清越。5.两首诗都抒发了主人公听闻笛声后产生的之情,但相比于[甲]诗,[乙]诗的感情基调更显。6.赏析末句“泠然清韵满空庭”中“满”字的妙处。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范纯仁①,字尧夫,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中皇祐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仲淹曰:“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纯仁曰:“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②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七十三》,有删改)[注释]①范纯仁: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次子。②牢笼:用手段笼络。7.解释下列加点字。①复何辞②亦不能遂养焉③为宰相

④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8.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两处)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10.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范纯仁的形象特点。七、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批注。邓稼先(节选)杨振宁民族感情?友情?①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也就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这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寒春曾于40年代初在洛斯阿拉姆武器实验室做费米的助手,参加了美国原子弹的制造,那时她是年轻的研究生。)②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③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④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我不能走”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②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③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④“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⑤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11.联系全文,邓稼先在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请你概括。12.请品析画横线句。13.末句不用感叹句而用陈述句,是因为①。朗读这句话的时候,可以这样处理重读: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清华里的“散工”是女先生梅子①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的日子里,清华大学向杨绛和钱锺书发出了回校任教聘书。当时清华规定:夫妻不能在同校一起当专职教授。杨绛只好兼任教授,按课时计算工资。杨绛为自己的工作起了个幽默的名字——散工。杨绛认为兼职教师工资低点儿,但时间上很自由,那些名目繁多的会议可以不用参加了,这样能腾出时间做喜欢的事情。她利用课余时间翻译了《小癞子》,这部小说借助“小人物”的故事,揭露了社会的腐朽。这是杨绛翻译流浪汉小说的开端。②杨绛正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人生的鼎盛时期,从她那时期的工作照可以看出,她风度优雅、姿容秀丽,有着独有的自信。不上课的杨绛喜欢穿上海旗袍,撑阳伞,在清华校园中散步。清华大学里的学生喜欢追赶潮流,大家都穿清一色的列宁装。只有杨绛固执地认为,在中国服装里旗袍是永不落伍的时尚。③经历了战乱,还没有经历过革命风暴的洗礼,杨绛还不懂得为自己披上一件“隐身衣”。她认为回到热爱的校园便可以安心地教书育人做学问了,可是,短暂的好时光转眼即逝,安居乐业的平静慢慢变了。校园里的大会小会不断,人心开始变得浮躁,学术风气也逐渐低落。④学识渊博的杨绛明白:历代的哲学家一直在研究,人怎样处理与世界的关系。杨绛知道在漫无边际的海上航行,不晕船的办法只有一个: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而要以船为中心,顺着船在波涛汹涌间摆动起伏,让自己的身躯与船稳定成90度直角,就能永远在水面之上,平平正正。杨绛还知道,世界上的道理总是相通的,在波浪中牢牢把握“地平线”的办法,也适用于别的地方,这一点让她受益一生。杨绛的旗袍不见了,变成了略显臃肿的深色棉服。⑤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一般是有地位、有学识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先生。杨绛被人尊称为先生,可见人们对她的尊敬。⑥柳鸣九是著名的翻译家,曾是杨绛在社科院的同事,他写了一篇回忆杨绛的文章,用深情敬仰的笔触回忆了他们相处的一些往事:⑦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她化妆,但是化似有似无的淡妆,几乎不见痕迹。她对晚辈后生亲切关怀,像一个慈祥的阿姨。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人,基本上都是处境倒霉、生活拮据的青年人“小人物”。也就是说,她和钱锺书先生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持续了好几年。⑧如果不是柳鸣九披露,这段往事会一直淹没在尘世中,在杨绛的文字里,写了很多女儿的成长趣事,对这样的事却只字不提。⑨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从不会因为谁缺席而发生丁点儿改变,只有坦然面对才是人生真谛。不管是沧桑也好,轻盈也罢,必须独自承受和担当。很多人看到了成功者的辉煌,却看不到他背后付出的汗水和泪水。(选自《杨绛传: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删改)14.杨绛是有地位、有学识的女先生,为何自称“散工”?15.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经历了战乱,还没有经历过革命风暴的洗礼,杨绛还不懂得为自己披上一件“隐身衣”。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杨绛认为,在海上“不以自己为中心”从而避免晕船的方法也适用别处。B.杨绛翻译《小癞子》,就因为这是一部写小人物的书,杨绛关心小人物。C.校园会议越来越多,学术风气越来越低落,杨绛觉得需要面对这些变化。D.作者在叙事中,引用柳鸣九回忆性文章的片段,使文章真实又富于变化。17.最后一段写道:“只有坦然面对才是人生真谛。”结合杨绛的《老王》和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八、名著阅读18.阅读名著。

——摘自新浪微博(1)“骆驼祥子”这个外号怎么来的?(2)语文巡游活动中,本组同学不认同将“快递小哥”称作“骆驼祥子”。请你作为小组代表,结合原著内容阐述不认同的理由。九、作文19.写作。总有人,在你人生灰暗时,为你点燃希望的星火;在你怯懦不前时,为你点燃勇气的星火;在你迷惘彷徨时,为你点燃信念的星火;在你得意忘形时,为你点燃警醒的星火……点点星火,从此照亮你的心灵。请以《点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书写工整美观。参考答案:1.明月来相照王维谁家玉笛暗飞声双袖龙钟泪不干百般红紫斗芳菲古来征战几人回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暗”“袖”“菲”“鬓”“帖”等字词容易写错。2.A【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A.“孰若”的意思是“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因此正确的翻译是:你说你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故选A。3.(1)cuìrèn(2)历沥泄泻(3)示例:冲锋陷阵机智勇敢【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坚韧(jiānrèn):坚指牢固、坚固、强固有力而不易摧毁。(2)本题考查字形。①历尽心血——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②一泄万丈——一泻万丈:形容瀑布飞流直下、江河奔流的气势。(3)本题考查句子补写。结合“闻一多历尽心血探寻文化救国药方”“是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坚韧刚强”可知,补写的句子应当与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品质精神相契合,且必须紧扣“家国情怀”的主题。示例:奔赴战场英勇杀敌4.(1)示例:爱国,关心百姓疾苦。小说中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2)B【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材料内容。第一空:结合“金庸小说中最打动人的是作品塑造的布衣英雄。他们不是大内高手,而是从普通老百姓中走出来的,从布衣开始,就带上了‘为国为民’的精神底色”可知,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具有爱国精神,为国为民,关心百姓疾苦;第二空:结合“金庸小说中的船,不止于流连江南,而是北行黄河,南至岭表,西渡湖湘,东越沧海,从小桥流水到奇峰秀谷,大好河山各色风景都从船边掠过”可知,金庸小说还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名山大川);据此概括补全对话。(2)本题考查诗句积累与运用。A.诗句意思: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表达了诗人热烈的希望,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符合“家国情怀”主题;B.诗句意思: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用于形容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不符合“家国情怀”主题;C.诗句意思: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表达了诗人希望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符合“家国情怀”主题;D.诗句意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神,符合“家国情怀”主题。故选B。5.两首诗都抒发了主人公听闻笛声后产生的思乡之情,但相比于[甲]诗,[乙]诗的感情基调更显悲凉。6.在末句“泠然清韵满空庭”中,“满”字妙在:①联系上下文,这个“满”字是指笛声清越,响遍整个空庭;②以动写静,表现了诗人被笛声所打动,身处空庭的孤独寂寞。【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基调的理解。①甲诗“谁家玉笛暗飞声”,乙诗“寒山吹笛唤春归”可知相同点是:两首诗都写到了因为听到笛声引起的情感变化,引发思乡之情;②甲诗“此夜曲中闻折柳”,写到了笛子吹奏的具体曲调是《折柳曲》,“柳”与“留”谐音,借此曲而引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乙诗“迁客相看泪满衣”写到了听笛后迁客因思乡而伤心落泪的表现。因此[乙]诗的感情基调更显悲凉。6.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赏析。“泠然清韵满空庭”的意思是:笛声清越悠扬,响遍整个空荡荡的庭院。因此可知“满”字既指清越的笛声充满整个庭院;同时“满”又与“空”相对,一“空”写出庭院的空旷,可见诗人的孤独寂寞,一“满”写出诗人内心思想之情填满心房,以动写静,衬托诗人作为迁客的悲苦境遇。7.推辞供养,赡养担任只要8.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9.怎么可以看重禄食,而轻视离开父母呢?10.忠厚宽容,举荐人才,淡泊名利。【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①句意:还有什么好推辞的?辞,推辞。②句意:近在咫尺,也还是不能实现赡养父母的心愿啊。养,供养,赡养。③句意:担任宰相。为,担任。④句意:只要朝廷提拔重用的是正直的人。但,只要。8.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句中“吾平生所学”是主语,后面需要停顿;“得之忠恕二字”是宾语,后面也需要停顿。句意:我平生所学,得到了忠恕这两个字,一生都用不完。故可断为: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9.本题考查翻译句子。作答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岂:怎么。重:看重。轻:轻视。而:连词,表转折。去:离开。邪:同“耶”,在这里相当于“呢”。10.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可知,范纯仁举荐人才,根据天下人的公论,被举荐的人并不知道是范纯仁推荐的,范纯仁推荐的必定是天下公议认为贤能的人,这体现了他选贤举能、淡泊名利;结合“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可知,范纯仁学到的就是忠恕二字,一生都用不完,这体现了他忠厚宽容。【点睛】参考译文:范纯仁,字尧夫,天资聪明,八岁就能讲解所学的书籍。考中皇祐元年的进士,被任命为武进县知县,因为是远亲而不去赴任;改任长葛县知县,又不去。范仲淹说:“你以前以远亲为由推辞,现在距离近了,还有什么理由推辞?”纯仁说:“怎么可以重视禄食,而轻视离开父母呢?即使是近在咫尺,也还是不能实现赡养父母的心愿啊。”纯仁每次推荐人才,一定根据天下人的公论,被推荐的人并不知道是纯仁推荐的。有人说:“作为宰相,怎么可以不笼络天下的士人,让他们知道是出于你的门下?”纯仁说:“只要朝廷提拔重用的是正直的人,何必让他们知道是出于我呢?”纯仁性格平和简易,不以外表和声色对待他人,曾经说过:“我平生所学,得到了忠恕这两个字,一生都用不完。”11.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需要在关键性的方案上做出准确判断。核武器试验时会不断出现大大小小的突发问题,需要邓稼先和他的团队随时解决。工作环境恶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12.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邓稼先在科学研究中所需具备的多种素质和能力,包括物理直觉、数学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这些素质和能力是他在面对复杂科学问题时必须具备的,体现了他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自己要求的严格。13.末句不用感叹句而用陈述句,是因为邓稼先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投入。他所说的“我不能走”,平静而坚定,表达了他对工作的执着和对责任的承担。示例:朗读这句话的时候,可以重读“不能”,以强调邓稼先对工作的坚定态度和决心。14.杨绛被称为女先生,是因为她有地位、有学识。她自称“散工”,是因为她只是兼职教授,按课时计算工资,工作时间上比较自由。15.这句话通过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杨绛对社会变革的适应比作“为自己披上一件‘隐身衣’”,形象地描绘了杨绛对社会变革的敏感和应对的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她在动荡时期的心态和自我保护意识。16.B17.杨绛的《老王》和本文展现了她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坦然和乐观的态度。她不仅关心社会中的小人物,还以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