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貌的形成(解析版)_第1页
构造地貌的形成(解析版)_第2页
构造地貌的形成(解析版)_第3页
构造地貌的形成(解析版)_第4页
构造地貌的形成(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构造地貌的形成一、单选题读断层示意图,完成下面1-2小题。1.图示断层()A.属于水平方向发生位移的断层 B.属于垂直方向发生位移的断层C.往往形成绵延很长的褶皱山脉 D.岩层沿着断裂面发生左右位移2.形成图中①处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 D.地壳运动【答案】1.B2.D【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岩层沿断裂面发生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即沿着断裂面上下错断,故B正确,A、D错误;沿断裂面上升的岩块常常形成块状山或者高地,绵延很长的褶皱山脉是水平岩层在挤压力作用下发生褶皱形成的,C错误。故B项正确。2.图中①处地貌为岩块上升形成的块状山或高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为地壳运动中的垂直运动,D正确;变质作用对地貌形成基本无影响,A错;岩浆活动主要是火山喷发形成火山锥,B错;岩块断裂上升后,风化、侵蚀作用等外力作用对块状山或者高地地貌具有破坏作用,使其高度下降,所以不是形成①处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C错。故D项正确。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3-4小题。3.甲地()A.为背斜构造 B.岩层中间老、两翼新C.为向斜构造D.岩层断裂上升形成山岭4.形成乙地目前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地壳运动【答案】3.C4.B【分析】3.在强大挤压力作用下,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C正确,A错误;向斜构造,岩层中间新、两翼老,B错误;甲地形成山岭,是因为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并非岩层断裂上升形成,D错误;故选C。4.乙地为背斜构造,形成之初为山岭,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运动。但在外力长期作用下,其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因此,形成乙地目前谷地地貌的地质作用是侵蚀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5.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图中区域()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答案】D【详解】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A错误。b地为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B错误。c地为断层,不稳定且漏水,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地为石灰岩,受流水溶蚀易形成喀斯特地貌,D正确。故选D。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6-8小题。6.图中a地是()A.背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谷 D.断块山7.图中a、b、c、d四地,最可能储藏地下水的是()A.a B.b C.c D.d8.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答案】6.C7.B8.D【分析】6.据图可知,图中a地岩层向上弯曲,所以为背斜;从地表形态看,a地地势低洼,为谷地。所以a地为背斜谷,C正确,A、B、D错误。故选C。7.根据所学已知,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图中a、b、c、d四地,只有b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B正确,A、C、D错误。故选B。8.图中岩层①②③具有层理构造,可知,①②③为沉积岩,因为沉积岩越靠下,形成年代越早,所以②早于③,③早于①。④穿透并破坏了①②③,可知,④形成于①②③之后。综上,该地岩层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②③①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岩层均为沉积岩。读图完成下面9-10小题。9.①处的构造地貌为()A.谷地 B.断层谷 C.背斜谷 D.向斜谷10.②处山峰在当地有“飞来峰”之称,其形成过程是()A.侵蚀一褶皱一沉积一断层 B.侵蚀一褶皱一断层一沉积C.沉积一断层一侵蚀一褶皱 D.沉积一褶皱一断层一侵蚀【答案】9.C10.D【分析】9.读图可知,①处岩层为D1,是最老的岩层,向两侧依次是D2、D3、C1,岩层依次变新,说明该地质构造为背斜;①处地势低,应为山谷,故其构造地貌为背斜谷,C正确,B、D错误;A项仅仅指出地貌为谷地,没有表明地质构造,不符合“构造地貌”题意,A错误,C正确;故选C。10.②处山峰位于向斜槽部,其孤立于其他岩石之上成为飞来峰”,形成过程如下:该地区形成多层沉积岩,说明先发生了沉积作用;②处在挤压力作用下,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褶皱构造的向斜;挤压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程度,向斜部位岩层发生断裂,形成断层;沿断裂面左侧岩块上升隆起,周围与“飞来峰”属于同一岩层的岩石被侵蚀,而位于向斜槽部的“飞来峰”岩石由于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而保留下来,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下图为某地岩层(沉积岩)剖面图,该地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由早到晚的发生过程是()A.堆积→褶皱→断层→抬升→侵蚀→下沉→堆积 B.堆积→断层→褶皱→抬升→侵蚀→下沉→堆积C.褶皱→断层→抬升→堆积→下沉→侵蚀 D.褶皱→断层→侵蚀→堆积→抬升→侵蚀【答案】A【详解】已知该地岩层均为沉积岩,沉积岩由堆积作用形成,所以岩层在发生褶皱之前,该地形成了深厚的呈水平状态的沉积岩层;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过程中,挤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程度,发生断裂,两侧岩层上下错位,形成断层;断层形成后,该地在地壳运动中抬升,参差不齐的侵蚀面见证了这个过程;然后该地地壳下沉,地势变低,又经历新的堆积过程,形成水平状态的沉积岩层。所以图中的过程是堆积→褶皱→断层→抬升→侵蚀→下沉→堆积,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某湖泊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12-13小题。12.湖中小岛最高处的海拔可能为()A.1898米 B.1945米 C.2048米 D.2123米13.该湖泊的形成最有可能是()A.火山口集水 B.河流改道 C.滑坡阻断河流 D.地壳断陷集水【答案】12.D13.A【分析】12.读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湖泊的边缘是1950米,湖中小岛的最高处的海拔应该是大于2050米,小于2125米,湖中小岛最高处的海拔可能为2123米,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该湖泊的形成最有可能是火山口集水,从地势来看,四周高中间低,应该火山口喷发后,积水形成的火山湖。A正确。附近没有发育河流、BC错。地壳断陷不会形成圆形的湖泊形状,D错。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与平原相比,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都比较大。据此完成下面14-16小题。14.与平原相比,山地不利于人类出行的原因主要是山地地区()A.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B.相对高度和坡度大 C.科技落后,难以修路 D.自然灾害多15.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人们通常优先建设公路,其次才是铁路,这主要是因为公路比铁路建设()①难度大②成本高③成本低④难度小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6.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是为了()A.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C.通过更多的山村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答案】14.B15.B16.A【分析】14.山地地区不利于人类出行,主要是因为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地势崎岖,难以修建道路,B正确;地广人稀、科技落后和自然灾害多,不是山地地区出行难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平原地区也会存在,但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出行就方便得多,ACD错误;故选B。15.与修建铁路相比,修公路难度较小,①不符合,④符合;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便于修建,②不符合,③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主要是为了降低线路坡度,利于汽车行驶,增加安全系数,A正确;增加线路长度会增加成本,B错误;通过更多的山村、增加山区线路密度不是山地地区建成“之”字形的主要目的,CD错误;故选A。17.如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地貌示意图,A、B、C为地质年代依次变老的沉积地层。据此回答图中地质构造与地形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一背斜谷 B.乙一向斜谷C.丙一背斜山 D.丁一向斜山【答案】D【详解】依据沉积地层的新老关系,甲地中间新两侧老,可以确定为向斜构造,并且甲处有河流流经,是河谷地貌,所以甲地为向斜谷,故A项错;乙处有河流流经,属于河流谷地,由乙处谷地向两侧地层由老变新,属于背斜构造,故乙地为背斜谷,B项错;丙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岩层属于向斜区域,故C错;丁处等高线高低处凸出,为山脊,岩层属于向斜区域,故D项正确。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8-20小题。18.图示地区()A.③处是背斜山 B.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C.②处适合修建水库 D.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19.推断图示地质演变过程的先后顺序是()A.沉积-褶皱-断层-侵蚀-沉积 B.沉积-褶皱-沉积-断层-侵蚀C.褶皱-沉积-断层-侵蚀-沉积 D.沉积-断层-褶皱-侵蚀-沉积20.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A.①河段自西向东流 B.②河段自东向西流C.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答案】18.B19.A20.C【解析】18.据图可知③处岩层向下弯曲,山地地形,是向斜山,故A错,岩层具有层里构造,属于沉积岩,可能存在化石,故B正确,②处是断层,不适合修建水库,故C错,①处岩层向上弯曲,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故D错。19.该岩层层里分明,早期应该发生过沉积,随后地层弯曲,②处是断层出现在地层弯曲之后,且500米处有侵蚀痕迹,最后又产生沉积,故A正确。20.图中河流沉积物在①河段中位于南侧,说明河流自东向西流,故A错,在②河段中位于北侧,说明河流自西向东流,故B错,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故C正确,D错。二、综合题21.读全球板块分布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写出甲、乙、丙所在的板块名称。(2)指出甲、乙之间的板块界线附近常形成的地貌。(3)有人预测M海域将不断扩大,N海域将不断缩小,请依据板块理论证明该预测。【答案】(1)甲为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板块;丙为亚欧板块(2)裂谷、海洋(3)M海域为红海,地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张裂地带,两大板块不断地相离运动导致该海域不断扩大;N海域为地中海,地处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碰撞地带,两大板块不断地相向运动导致该海域不断缩小。【详解】(1)熟记六大板块的分布是回答本题的关键。甲虽然位于亚欧大陆,但就板块划分,属于印度洋板块;乙在红海以西的非洲,为非洲板块;丙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以北为亚欧板块。(2)由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之间的板块界线为张裂地带,板块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或海洋。(3)由所学知识可知,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张裂会导致张裂处的海、大洋、裂谷扩大,板块碰撞会导致碰撞处的海洋面积缩小,山脉升高。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地带,海域将不断扩大;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地带,海域将不断缩小。22.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甲处岩石顶部缺失的主要原因。(2)指出①②两地中最有利于储存地下水的地区,并说明理由。(3)若乙地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河流,拟在该地修建一座水库,请判断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答案】(1)甲所在地区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其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岩石容易被侵蚀,导致顶部缺失。(2)①地;理由∶①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3)不合理;理由;乙地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导致水库漏水;断层处地质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等。【详解】(1)甲处岩石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产生裂隙,岩石容易被侵蚀,因此导致顶部缺失。(2)向斜构造岩石向下凹,有利于储存地下水。①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②岩石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3)乙地位于断层下降岩块,断层处多裂隙,修建水库易导致水库漏水;断层处地质不稳定,地基不稳,存在安全隐患等。因此在该地修建一座水库不合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智利被誉为世界“铜矿王国”,其铜矿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下图为“智利24°S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埃斯康迪达为智利最大的铜矿之一,该地铜矿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位于东西山脉之间的中央谷地南北绵延约650公里,地势较平坦,上覆大量冲积土,是智利重要的农业分布区。(1)假如上述3千万前的岩浆活动同时发生于浅海,推测有可能形成的地貌,并说出理由。(2)说明该地铜矿体形成的大致过程。(3)分析中央谷地地表形态形成的地质作用。【答案】(1)海底火山、火山岛,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得多;如在浅海中发生同样的岩浆活动,岩浆就会喷出大洋地壳形成海底火山;若海底火山在三次岩浆喷发中不断生长,可能露出海面而形成火山岛。(2)智利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断层发育;来自于地幔软流层的含铜岩浆沿断层侵入地壳,在冷却凝固过程中,铜元素富集而形成铜矿体。(3)内力作用形成中央谷地两侧断层,中央谷地沿断层相对下陷,形成低地;河流等外力作用把风化、侵蚀物质搬运至此堆积。【详解】(1)考查海底岩浆活动对海底地貌的影响,岩浆活动一般形成火山或者一些熔岩高原,由于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在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