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解析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统编版)_第1页
专题10-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解析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统编版)_第2页
专题10-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解析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统编版)_第3页
专题10-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解析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统编版)_第4页
专题10-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解析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1.(2021·天津蓟州·高二期末)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由此可以得出A.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B.大河是村落形成的直接前提C.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D.中国的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答案】A【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早期的村落主要出现在大河流域,这说明的是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A项正确;大河并非是村落形成的直接条件,B项排除;C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2.(2021·北京昌平·高二期末)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列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出现最早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巨镇水陆冲,弹丸压楚境。人言杂五方,商贾富兼并。”C.“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D.“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最早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是上古时期“就陵阜而居,穴而处”,C项正确;唐朝都城长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不是人类最早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A项错误;明清时期汉口镇“巨镇水陆冲,弹丸压楚境。人言杂五方,商贾富兼并”,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考工记》中记载的西周都城“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并非人类最早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D项错误。3.(2021·天津蓟州·高二期末)墨子说:“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卓(山陵)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住在洞穴里,地下潮湿),故圣王作为宫室……”下列对材料中古人营造宫室原因的解读准确的是A.文化习俗影响民居的建筑 B.村落的兴衰决定民居建筑C.经济发展决定民居的建筑 D.民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卓(山陵)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住在洞穴里,地下潮湿),故圣王作为宫室……”,可知,上古的人民不知道作宫室之时,就靠山而居,住在洞穴里,地下潮湿,伤害人民,所以圣王开始营造宫室,这说明古人营造宫室,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文化习俗影响民居的建筑”,故A项错误;“村落的兴衰决定民居建筑”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与经济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4.(2021·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二期末)明末到清嘉庆年间,江南松江府经过几次政区重组,县愈分愈小,愈分愈多,原来的东、西乡之别,成了县与县的差异。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的发展 B.基层治理的低效C.百姓税负的沉重 D.城乡差距的缩小【答案】A【详解】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因此会出现县愈分愈小,愈分愈多,原来的东、西乡之别,成了县与县的差异,A正确;基层治理效果和政区重组以及“原来的东、西乡之别,成了县与县的差异”无关,排除B;C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题干没有对城市和乡村的差距进行对比,排除D。5.(2021·浙江嘉兴·高二期末)明清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下列有关故宫建筑说法正确的是A.以乾清宫为界分为外朝和内廷 B.宫内建筑按前朝后寝格局布置C.专为慈禧太后看戏建造德和园 D.富丽堂皇有“汇通天下”气派【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故宫建筑按前朝后寝格局布置,故B正确;故宫以乾清门为界分为外朝和内廷,故A错误;颐和园专为慈禧太后看戏建造了德和园,故C错误;“日升昌”院落建筑富丽堂皇有“汇通天下”气派,故D错误。6.(2021·北京顺义·高二期末)“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人营造宫室的原因。其解读准确的是A.文化习俗影响民居的建筑 B.民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C.经济发展决定民居的建筑 D.村落的兴衰决定民居建筑【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人营造宫室即民居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居住在山洞中,“润湿伤民”的问题,说明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文化习俗影响民居的建筑,A项错误;经济发展决定民居的建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决定民居建筑的是经济发展,不是村落的兴衰,D项错误。

7.(2021·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二期末)如表是有关唐代长安城西市的三则史料。史料可确证当时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馍,可立办也《唐语林》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酒肆行》(张)通妻陶氏,常于西市鬻饭,精而价贱《两京新记》A.西市饮食业适应市场能力较强 B.市的管理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C.餐饮行业成为西市的主要行业 D.西市已经开始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答案】A【详解】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知,唐代商业可以支持举办大型礼席;第二则材料反映了当时西市饮食商业的繁荣景象;材料三反映了西市售卖粥饭的小商贩活动。三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当时西市饮食业的市场适应能力较强,A正确;题干未涉及政府对市的管理,排除B;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当时餐饮业是当时主要的行业,排除B;D中的“开始”在材料中无法界定,排除。8.(2021·辽宁葫芦岛·高二期末)《诗·大雅·文王有声》篇《注》云:“国家之所居,谓城方也。公之城盖方九里,侯伯之城盖方七里,子男之城盖方五里……则天子之城十二里矣。”而考古发现东周王城的面积接近10平方千米,也就是九里之城。这证实了文献中的记载是可信的。材料表明A.周朝城市建设已经颇具规模 B.考古发现可以影响历史研究C.周朝建筑深受分封制的影响 D.考古是研究历史的最佳途径【答案】B【详解】据材料“公之城盖方九里”“考古发现东周王城的面积接近10平方千米,也就是九里之城”可知,考古发现证实了文献记载是可信的,其可以影响历史研究,故B项正确;材料仅说明东周王城是九里之城,并未体现周朝城市建设已经颇具规模和周朝建筑深受分封制的影响,故排除A、C两项;“最佳途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9.(2020·浙江台州·高二期末)皖南某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格局。下列关于该村落说法正确的是.A.被世人称为“桃花源里人家” B.敬爱堂里有《唐肃宗宴官图》等木雕作品C.被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 D.村北的承志堂是一位清末盐商的私家宅院【答案】A【详解】由材料信息“皖南某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可知,该村落是西递村。该村落被世人称为“桃花源里人家”,故A正确;宏村承志堂是一位清末盐商的私家宅院,里面有《唐肃宗宴官图》等木雕作品,故BD错误;宏村被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故C错误。10.(2020·湖南娄底·高二期末)《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包括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坊市界限被打破③政府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的推动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是南宋城市化率程度提高的原因,②④正确,故选B;根据所学,国家统一、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的说法不符合南宋的史实,南宋国家不统一,政府对商业的发展总体上控制的,但不是不再限制,排除①③,故排除ACD。【点睛】11.(2020·四川遂宁·高二期末)如图是古代都城迁移示意图。据如图可知A.交通因素影响都城布局 B.经济水平决定都城位置C.古代都城均是水运枢纽 D.开封成为古代政治中心【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唐,都城主要在长安、洛阳,有黄河的便利交通,元明清都城在北京,有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可以看出,交通因素影响都城布局,故选A;元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在南方,都城在北方,故排除B;C表述太绝对,错误;北宋的都城在开封,不能说明开封成为古代政治中心,排除D。【点睛】12.(2021·辽宁丹东·高二期末)如表是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表。可知年份特大城市数量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960114625229.530.428.4198022210311934.033.434.6200040812927940.834.044.2A.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日趋均衡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C.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缓慢增加 D.世界各国之间贫富差距缩小【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中1960-2000年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的增加幅度和特大城市人口占比,可得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对比和人口占比来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高于发达国家,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发达国家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只能得出特大城市人口增加缓慢,不能得出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发展情况,故排除C项;“世界各国之间贫富差距缩小”这种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13.(2021·天津蓟州·高二期末)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C.法制建设日趋完善 D.城市建设世界领先【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供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收地方税;这说明,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注重改善居住环境,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城市化水平相当高”,故A项错误;材料只提及《娱乐地法》,无法说明法制建设日趋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与其他国家比对,无法说明英国的城市建设世界领先,故D项错误。14.(2021·山东菏泽·高二期末)20世纪60年代,英国伯明人口减少8%,伦敦人口减少54万:1970-1985年间,伯明翰与伦敦的人口均出现负增长:19851995年间,上述两个城市的人口基本没有増加,材料表明英国A.人口逐渐呈现减少趋势 B.深受经济危机冲击C.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答案】D【详解】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英国的城市人口在不断下降,说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市人口减少,并不代表带整体人口减少,排除A;经济危机对城市人口减少没有直接影响,排除B;材料与城市化水平无关,排除C。15.(2021·辽宁沈阳·高二期末)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B.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 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可知,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城市化是西方列强侵略而被动进行,缺乏足够的内驱力,并且始终在传统与近代之间徘徊,保留大量的保守因素,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而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社会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B项正确;根据材料“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可知,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彻底性,并未提及空间上的差异性,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曲折和不彻底性,没有强调移植西方城市化模式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没有对不同城市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的结论,D项错误。16.(2021·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二期末)下表呈现了中国近代后期城市化发展的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中国A.城市化未引起社会关注 B.缺乏城市化的物质基础C.民国时期研究结论失实 D.城市化受阻于政治环境【答案】D【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民国初年至20世纪30年代城市化率在提高,而1949年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1949年是解放战争关键的一年,由于此时的战争影响了城市化进程,D正确;表格中民国初年至20世纪30年代城市化率在提高,表明城市化已经引起相应关注,故A项错误;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为城市化奠定物质基础,故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民国前期,民族工商业发展较快,城市化率确有一定提高,故C项说法错误。17.(2020·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高二期末)据学者研究,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如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化A.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 B.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C.政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 D.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表格中1600年英国早期城市化城市总人口33.5万人中伦敦占22万,城市人口所占比例8.25%中伦敦占有5%,伦敦作为英国政治中心,无论在城市总人口还是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中,都体现了其作为政治中心的优势,即这时期城市化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伦敦作为政治中心明显城市化速度要快些,无法得出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伦敦作为英国政治中心为摆脱其优先发展的藩篱,没有体现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的信息,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没有催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D项错误。18.(2021·四川广安·高二期末)下表是对美国城市数目、人口等在不同时段的统计。由此推知,美国A.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发展已位居世界首位【答案】C【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790—1880年美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人口比例迅速增加,这主要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加快了其城市化的进程,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经济结构的变化,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化而非工业化,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美国以外国家的信息,无法体现美国工业发展居世界首位,故排除D项。19.(2021·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二期末)如图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1949—1960年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B.1960—1978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D.1949年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迅速【答案】B【详解】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困难,1960年中央实施“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因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项正确;从图表可知,1949—1960年我国城市数量呈上涨趋势,但无法得出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的结论,排除A项;我国的城市化尚未完成,排除C项;1978年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排除D项。20.(2020·江苏连云港·高二期末)如图反映了某国人口密度和城市分布变化情况。促成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海外贸易扩展 B.独立战争胜利C.联邦体制确立 D.工业革命推动【答案】D【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反映的是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故选D;材料中人口密度和城市分布的变化和海外贸易扩展没有关系,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地图,英国没有独立战争,排除B;英国联邦体制对人口密度和城市分布的发展没有影响,排除C。二、材料分析题21.(2020·浙江湖州·高二期末)明清建筑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缕灿烂的阳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明清的工程制度更加严密,而且官式建筑已经定型,并遵从僵化的程式,共中包括大型木料的匮乏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明清时期的大木构架艺术形式和技术难度开始降低并走下坡路,与唐宋时期的木构建筑相比,建筑整体造型变得呆板和僵硬。但是,当时砖瓦的普及,使这一时期的建筑外观色彩富有变化。——摘自王其钓《华夏营造中国古代建筑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建筑造型变得“呆板和僵硬”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明清的工程制度更加严密”的政治背景。材料二建筑群体空间布局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轴线对称式布局和体量均衡式布局。轴线对称式布局即以中轴线为主体,其中沿直线布置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群的惯用手法。生活要求是古往今来所有建筑所遵循的规律,但在居民建筑中表现尤为突出。以典型住宅的北京四合院为例。进门为外院,外院的南面为倒座房,作为外客厅及杂物间使用。外院与内院间有转增及垂花门分隔,一般客人不进入内院。进垂花门为内院,正斤为内客厅,作为家庭集会使用。二进内院的正厅为家长住房,厢房为晚辈用房。后院栽植花木或盆景。这种布局不仅通行于北京,从东北、华北一直到云南,很大一片区域居民都是采用四合院。——摘编自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小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民式建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以宏村承志堂为例加以说明。【答案】(1)原因:工程制度严密:官式建筑定型;大型木料匮乏:大木架艺术形式和技术难度下降。政治背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2)特点:空间布局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功能上强调满足生活要求。说明:承志堂总体布局以中线划分,中间前为庭院,后为主人会客的前厅和长辈居住活动的后厅。庭院左侧是娱乐场所,还有供主人休闲的后花园和读书的书房。宅院右侧,是服务性设施和佣人的生活区。【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明清的工程制度更加严密”可知,工程制度严密;根据“官式建筑已经定型,并遵从僵化的程式”可知,官式建筑定型;根据“大型木料的匮乏”可知,大型木料匮乏;根据“大木构架艺术形式和技术难度开始降低并走下坡路”可知,大木架艺术形式和技术难度下降。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明清的工程制度更加严密”的政治背景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建筑群体空间布局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轴线对称式布局和体量均衡式布局。轴线对称式布局即以中轴线为主体,其中沿直线布置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群的惯用手法”可知,明清民式建筑空间布局轴线分明,左右对称;根据“生活要求是古往今来所有建筑所遵循的规律,但在居民建筑中表现尤为突出”可知,明清民式建筑功能上强调满足生活要求。说明:根据材料二中展示的中国民居的特点,结合所学“宏村承志堂”的相关知识可知,承志堂总体布局以中线划分,中间前为庭院,后为主人会客的前厅和长辈居住活动的后厅。庭院左侧是娱乐场所,还有供主人休闲的后花园和读书的书房。宅院右侧是服务性设施和佣人的生活区。22.(2021·广东·金山中学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1000多处。这些团体和机构,性质不一,情况复杂,然而随着工作的进展,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问题的关注由点到面,基本上都包含政治改革、文化教育、科技改良和推广、卫生保健、组织合作社、移风易俗、自卫保安等内容,最终成效不大。——摘编自彭大鹏(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简要回顾》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在《农业调整法》通过时,农业部长华莱士表示,美国“自由的个人主义时代”已经结束,“唯一可以达成长期生产控制的方法,乃是农民们自己组织起来,联合起来进行努力。”他还动用政府力量,引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之间签订“市场协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