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解析版)_第1页
第12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解析版)_第2页
第12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解析版)_第3页
第12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解析版)_第4页
第12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单选题。(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示意厦门中学生助手绘制的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大洋表层海水密度最低值区域的纬度大致在(

)A.10°N B.0° C.30°N D.60°S2.大洋表层海水盐度最高值区域出现在(

)A.赤道附近海域 B.副热带海域C.北极附近海域 D.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答案】1.A2.B【解析】1.根据图中密度曲线随纬度的变化可知,大致在10°N附近,海水密度出现最低值,故选A。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大至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副热带海域是大洋表层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的区域,B正确,排除ACD。故选B。(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亚速海海域季盛行偏北风,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下图示意亚速海及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黑海相比,亚速海(

)A.面积更大B.水温更高C.盐度更低D.冬季航运更繁忙4.近年来亚速海盐度明显升高,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B.填海造陆C.入海河流量减小D.刻赤海峡修建堤坝5.自然状态下,亚速海西海岸和刻赤海峡的表层海流对应的流向分别为(

)A.向南向北 B.向南向南 C.向北向南 D.向北向北【答案】3.C4.C5.B【解析】3.读图可知,黑海面积更大,A错。亚速海水城面积更小,纬度更高,水温应该更低,B错。因亚速海有两条河流注入,且海域封闭,盐度更低,C正确。结合材料,冬季亚速海海城冬季盛行偏北风,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不利于航行,D错。故选C。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注入亚速海的两条河流附近人口较多,随着经济发展,需要引更多的河流水,所以注入亚速海的河流水变少,导致亚速海盐度上升,C正确。气候变暖对亚速海盐度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填海造陆对速海盐度影响不大,B错。亚速海的盐度一般低于黑海,亚速海盐度升高一般是黑海海水大量进入所致,修改堤坝会阻止黑海海水进入亚速海。而且这是著名航道,不会修改堤坝,D错。故选C。5.结合材料信息,冬季盛行偏北风,亚速海西岸表层海流应向南流;刻赤海峡因两海区盐度差异,为密度流,表层海流由盐度低的亚速海海区水面高,流向盐度高、水面低的黑海海区,也是向南,B正确。故选B。(2022·广东·珠海市第二中学高三期末)下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流向,曲线表示海水表面等温线,海洋1000米深度水温接近4℃。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表示南半球暖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7.有可能发生交汇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0~1000米深度,水温垂直差异较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6.D7.A8.C【解析】6.由所学知识可知,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暖流是指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的洋流,图中①④为暖流,②③为寒流,BC错误;水温分布与气温分布规律相同,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①③位于北半球,②④位于南半球;综上述,④符合题意,A错误,D正确。故选D。7.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图中①③位于北半球,且从①到③温度逐渐降低,①是暖流自南向北流,③是寒流自北向南流,所以两洋流可以交汇,A正确;①是北半球暖流自南向北流,②是南半球的寒流自南向北流,③是北半球寒流自北向南流;④是南半球的暖流自北向南流;由上述可知,①④是不同半球的暖流,不能交汇,B错误;②③是不同半球的寒流,不能交汇,C错误;②④温度相差不大,纬度相差不大,应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东西两岸,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8.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水温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所以①②④水温比③较高,③纬度较高;由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纬度越高,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越小;所以0~1000米深度,③地水温垂直差异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海滩离岸流,也叫回卷流,是一股垂直于海岸流向外海的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多发于沙质海滩的横向沙坝、沟槽等地形区域。某个时刻,在风、波浪、潮流等作用下,冲向海滩的海水因某种扰动聚集起来,最终大量的海水从较低的缺口冲出形成离岸流,强劲的水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在此区域活动的人群拖到外海,造成溺水事件。下图为我国某海域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海滩最容易发生离岸流的海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10.在海滩不幸遇到离岸流,最科学的自救方法是(

)A.尽全力逆流游回岸边 B.呼叫或挥手寻求救援C.平行于海岸向两边游 D.下潜到水底走回岸边11.假如你站在图中岸边沙滩上,会发现离岸流处的海水(

)①清澈透明②颜色偏黄③风平浪静④浪花翻卷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9.C10.C11.B【解析】9.由材料可知,离岸流多发于沙质海滩的横向沙坝、沟槽等区域;结合图例可看出,丙处北侧有一横向沙坝,南侧等深线向水浅的方向弯曲为沟槽地形,可判断出丙最容易发生离岸流,C正确;甲处等深线向水深的方向弯曲,为山底山脊地形,不易发生离岸流,A错;乙和丁两地等深线稀疏平直,不易发生离岸流,BD错。故选C。10.由材料“强劲的水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在此区域活动的人群拖到外海”可知,离岸流速度快,因此不易逆流回岸边,可暂时随波逐流,A错;呼叫或挥手寻求救援可行,但离岸流速度快,别人不一定发现,且别人发现后的救援不属于自救,B错;离岸流是在海浪和水底地形共同作用下,底层海水也发生扰动,下潜更危险,D错;由于离岸流宽度较窄,因此可向平行于海岸的两边游,C正确。故选C。11.由材料“冲向海滩的海水因某种扰动聚集起来”可知,离岸流发生时,海水聚集会使底层沙质搅动,使海水浑浊,颜色偏黄,①错、②正确;离岸流速度快且表面平静,不易发觉,③正确、④错。②③正确,故选B。(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黄海沿岸流是自渤海和黄海北部向南流动的海流,有显著季节变化。读黄海沿岸流和黑潮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黑潮流经海域表层等温线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A.B.C.D.13.沿岸流势力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12.A13.D【解析】12.读黄海沿岸流和黑潮分布示意图,该地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温度越低,据此可排除BD两项;由图可知,黑潮自南向北流,为暖流,根据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相同的特点,故该海域等温线向北凸,故A正确,C错误。故答案选A。13.由题干可知,黄海沿岸流是自渤海和黄海北部向南流动的海流,冬季,受西北风影响,沿岸流势力最强,D正确;夏秋季节盛行东南季风,故BC错误;春季西北风不是最强盛的,故A错误。故答案选D。(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洋流的性质及流向是(

)A.寒流自东北向西南 B.暖流自西南向东北C.寒流自西南向东北 D.暖流自东北向西南【答案】14.A【解析】14.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为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西洋东岸,根据洋流的分布情况判断图中洋流为加那利寒流,B、D错误,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A正确、C错误。故选A。(2022·山东潍坊·二模)2022年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七),天气晴朗,家住青岛的小明提前查询当日潮汐曲线(下图)并参加了赶海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小明参加赶海活动的时间段可能是(

)A.0:00~2:00 B.4:00~6:00 C.10:00~12:00 D.17:00~19:0016.小明参加赶海活动的当天(

)A.日、地、月处在同一直线上 B.海面潮汐涨落幅度较大C.夜晚可见月亮亮面朝向东方 D.上半夜可以观察到月亮【答案】15.C16.D【解析】15.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赶海必须要在大潮退下之后,贝壳等会随着潮退裸露在沙滩上,最适合赶海,最好是在白天,图中显示0:00-2:00和4:00-6:00,潮汐高度逐渐增加,危险系数增加,不适合,故AB错误;10:00-12:00时间内,大潮正处于最后的退潮时间段,最适合赶海,故C正确;17:00-19:00潮高逐渐升至最高,然后再下落,处于最危险时间段,故D错误。答案选择C。16.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时间为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七),而日地月要在同一直线上,时间一般为初一或者十五,故A错误;一般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涨幅也最大,故B错误;此时为上弦月时间,月亮出现在上半夜,在偏西方向,月面朝西,要在上半夜才能看到月亮,故C错误,D正确。答案选择D。(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某些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科学研究发现,早在20世纪的时候,墨西哥湾暖流就基本失去稳定性,目前它的情况更加糟糕,已有足够证据表明,这支暖流正处于这一千多年来最弱的时期,且正处于发生完全崩溃的边缘。如图为墨西哥湾暖流分布图,完成问题。17.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甲、乙两处相比(

)A.甲处水温低 B.甲处盐度高 C.甲处密度低 D.甲处深度大18.墨西哥湾暖流减弱将引起(

)A.欧洲西部风力增强 B.大西洋海平面升高 C.欧洲能源消耗减少 D.欧洲农业条件改善【答案】17.C18.A【解析】17.甲处纬度低于乙处,因此甲处水温高于乙处,A错误;墨西哥湾暖流在向高纬度地区流动的过程中释放热量的同时,由于海水不断蒸发,使高纬度地区海水盐度增大,B错误;墨西哥湾暖流在向高纬度地区流动释放热量的同时,温度降低导致高纬度地区海水密度增大,C正确;甲、乙两处深度与洋流无关,D错误。故本题选C。18.墨西哥湾暖流减弱会使欧洲西部南北温差增大,风力增强,A正确;海平面升高是全球变暖引起,墨西哥湾暖流减弱不会引起大西洋海平面升高,B错误;墨西哥湾暖流减弱,向北输送的热量减少,冬半年欧洲能源消耗增加,C错误;墨西哥湾暖流减弱会使欧洲极端天气多发,农业条件变差,D错误。故本题选A。(2022·广东·高三专题练习)白令陆坡流是逆时针流动的白令海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陆上入海河流搬运来大量的陆源物质,在此环流带上的白令陆坡流,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被称为“白令海绿带”。下图为白令海环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白令陆坡流表层海水(

)A.淡水补给少 B.流向不稳定 C.浮冰量较少 D.营养盐丰富20.白令陆坡流被称为“白令海绿带”的主要原因是(

)A.水温较高 B.流速较慢 C.海面较宽 D.风浪较小21.白令陆坡流“白令海绿带”的产生会(

)A.阻碍太平洋与北冰洋水交换 B.改变阿拉斯加暖流流动方向C.促进全球海一气之间碳循环 D.遏制沿岸泥沙进入到北冰洋【答案】19.D20.A21.C【解析】19.阅读图文材料,显示陆地入海河流搬运来大量的陆源物质,在此环流带上的白令陆坡流,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证明其表层海水营养盐丰富,故D正确;同时也说明白令陆坡流表层海水进入淡水补给较多,故A错误;材料提到白令陆坡流是逆时针流动的白令海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流向稳定,故B错误;图示区域纬度较高,隔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近,浮冰较多,故C错误。答案D。20.阅读材料,白令陆坡流主要是其营养盐丰富,生物生产力很高,其主要原应是受到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增温,导致区域的水温较高,因此生物生长条件较周围区域好,故A正确;区域的海水运动属于大规模的海水运动,逆时针环流,流速不慢,故B错误;图中白令陆坡流只有一条狭长的海水流,因此海面较窄,故C错误;图中显示区域的海水流动成逆时针方向流动,且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附近,受到极地东风的影响,风浪较大,故D错误。答案选择A。21.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白令海绿带”的产生会促进海水的流动,加速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海水交换,故A错误;阿拉斯加暖流的流向受到大陆的阻挡、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白令陆坡流的产生没有改变阿拉斯加暖流流动方向,故B错误;“白令海绿带”的产生,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对海-气之间的碳循环具有促进作用,故C正确;随白令陆坡流“白令海绿带”的产生,导致沿岸的泥沙顺着白令海环流向较高纬度海区流动,促使沿岸部分泥沙从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故D错误。答案选择C。(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西风漂流和极地环流分别是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作用而成。罗斯地区存在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的冰架正在消融。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

)A.极地环流为顺时针环流 B.西风漂流性质上为寒流C.西风漂流夏季强冬季弱 D.极地环流夏季位置偏北23.冰架的消融对罗斯地区的影响有(

)①地面辐射增强②太阳辐射增多③大气辐射减弱④大气温度升高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22.B23.C【解析】22.图中极地环流为逆时针环流,A错误;西风漂流性质是寒流,B正确;冬季南北温差大,西风在冬季更强,故西风漂流冬季强,C错误;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极地环流位置偏南,D错误。故选B。23.冰架消融,地面反射率降低,地面辐射增强,①符合题意;冰架消融对太阳辐射没有影响,②不符合题意;地面辐射增强,大气辐射也增强,气温升高,③不符合题意;④符合题意。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2017·全国·高考真题)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递增25.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26.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24.D25.C26.A【解析】24.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依次为10~50、50~100、100~150、500~1000、1000~5000,密度自西向东递增,D正确。25.图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多,河流入海后越靠近岸边水体含沙量越大,水体越浑浊,从而造成浮游植物光照时间短,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呈正相关,因此越接近岸边,浮游植物密度越小,C正确;26.由材料“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可知,冬季比夏季水温低,总数量减少;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泥沙输送减少,近岸水体透明度提高,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A正确。二、综合题。27.(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2)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答案】南下的冷空气在较大的气压梯度和狭管效应的共同影响下,快速穿过峡谷,并在下坡过程中不断加速,近地面的风速较大;由于峡谷地势较低,冷空气过峡谷后在下沉过程中自身的增温幅度较小(焚风效应弱),且较大的风速使冷空气在到达N海域之前与下垫面的热量交换较少,增温幅度小,冷气团保持较低温度;冷气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使N海域表层水温降低;强离岸风使N海域底部冷海水上泛,表层海水温度降低;上泛的冷海水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充足,使N海域海产丰富。【解析】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这是美洲中部冬半年,冷空气频繁南下。水温较低:南下的冷空气受到较大的气压梯度作用,风速较快,通过峡谷后受到狭管作用,速度不断加快,海洋表面摩擦力小,近地面的风速较大,峡谷地势较低,冷空气下沉,焚风效应弱,增温效果不明显,最终冷气团保持较低温度,受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冷气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影响显著,使其表层海水水温降低。海产丰富:该地处于东北信风带位置,东北信风向西推动,受离岸风影响,该地海岸附近形成上升补偿流,底层海水上泛,上泛的冷海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