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四)_第1页
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四)_第2页
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四)_第3页
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四)_第4页
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四)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24秋•仓山区校级月考)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A.大气厚度 B.天气状况 C.太阳高度角 D.地势高低2.(2024秋•鼓楼区校级月考)月球公转周期27.32天,木星公转周期11.8年。如图为某日太阳系部分天体相对位置示意图。次月看到满月现象的当日24点,天体相对位置最可能是木星()A. B. C. D.张家口张北大疙瘩村石柱群呈现四棱、五棱、六棱、七棱状,直径在15至80厘米之间,排列紧密。这些石柱是地下熔融的高温岩浆随着火山爆发喷出地面,沿着地表流动,逐渐冷却形成的熔岩(图2);图1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小题。3.形成石柱群的岩石,其物质主要来源于左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4.若该地火山爆发过程中,在地下50千米处发生了地震,在地面测得地震波的横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A.速度明显加快 B.速度明显变慢 C.速度不发生改变 D.突然消失2022年8月9日,随着太阳活动逐渐接近最大值,在两周时间内,太阳发生了36次日冕物质抛射,共爆发了14次太阳黑子和6次耀斑。如图为太阳黑子图。据此完成5﹣5题。5.在2023年前后,太阳活动将达到最大值,则之后的最小值可能出现在()A.2019年 B.2029年 C.2034年 D.2037年轨道倾角是指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如图为行星绕日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曲线图。据此回答6﹣6题。6.根据曲线a、b可知,行星绕日运动具有的特征是()A.共面性,同向性 B.近圆性,特殊性 C.同向性,近圆性 D.共面性,近圆性2023年4月24日2时到8时,太阳引发了一场特大地磁暴。此次地磁暴来自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引起。如图示意太阳大气层。完成7﹣9题。7.此次太阳活动是()A.耀斑 B.日珥 C.黑子 D.太阳风8.日冕物质抛射()A.发生在①层 B.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发生在③层 D.发生在②层和③层9.此次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有()①南北两极出现极光现象②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③导致大规模的火山地震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回答10﹣10题。10.古代中国人对“金乌”的想象,可能源自人们所看到的某一种太阳活动。该太阳活动最有可能是()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据此完成11﹣11题。11.当太阳出现大“金乌”时,地球上()①有线通讯可能出现短暂的中断②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乱抖动③中纬度地区有可能看到极光现象④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明显减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如表为北半球年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表完成12﹣12题。纬度64°N50°N40°N30°N20°N0°N可能总辐射量(W/m2)139.3169.6196.4216.3228.2248.1有效总辐射量(W/m2)54.471.798.2120.8132.7108.812.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量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A.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B.阴雨天气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 C.臭氧含量多,吸收的紫外线多,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D.大气透明度高,吸收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如图示意南半球某海岸线附近某时刻等压线分布(此刻甲处海陆风的风向和风力如图所示,乙、丙两处代表风向和风力的箭头只有一个正确)。完成13﹣14题。13.甲处气流此刻受到的地转偏向力指向()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14.与甲处相比,此刻乙处()A.气温更高 B.气压更高 C.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D.气流受到的摩擦力更大二.解答题(共4小题)15.(2024秋•安溪县校级月考)学完“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整理自己的学习作品,并提出一些问题,以期更深刻地从时、空角度认识地球。阅读相关作品,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这位同学完成整理任务。活动一:读图1太阳系模式图、图2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图3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从空间角度看地球。(1)据图1,简述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2)地球从外向内进行了圈层结构的划分,图2中存在的错误之处是,修改后应是。(3)图3是地球四大圈层相互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中圈层丁的名称是,通过图3,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是、。活动二:读图4地球动物演化示意图,从时间角度看地球。(4)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动物演化的特点是、,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的地质时期是,该时期植物繁盛,是重要成煤期。16.(2024秋•安溪县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结束了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出差,航天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舱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面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图为“神舟十三号”航天返回舱返回路线示意图。(1)航天返回舱在图示甲位置时位于地球大气的层;在该层内,航天返回舱返回过程中,舱外温度监控器监测到的气温变化是。(2)航天返回舱在图示乙位置时位于地球大气的层;在该层内,30km以上区域大气温度明显(填“升高”或“降低”),主要是因为该大气层内存在着大量的(气体);航天员在该层内通过电子监控发现有飞机在飞行,简述其利于航空飞行的原因。(3)航天返回舱在图示丁位置时位于地球大气的层,简述该层大气的大气特征。17.(2024秋•安溪县校级月考)图1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图2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图1,说出我国太阳总辐射量贫乏区所在地形区并分析其原因。(2)结合图1和图2,分析影响某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太阳能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请从生活用品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举出一例,并简要说明利用太阳能的好处。18.(2024秋•德化县校级月考)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和海陆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1中,M、N两地中温度较高的点是(填字母),点③和点④中气压较低的是。(2)若该地区此时地面风向如图2所示,则M、N两地中为海洋,且风力最强是在一天中的。A.8时—13时B.13时—16时C.16时—20时D.20时—次日8时(3)在图1中画出热力环流。

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四)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BCBBDDCAAC题号121314答案BAB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24秋•仓山区校级月考)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A.大气厚度 B.天气状况 C.太阳高度角 D.地势高低【分析】影响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等差异。【解答】解:太阳高度角越大,地表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少,地表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辐射量越多,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2.(2024秋•鼓楼区校级月考)月球公转周期27.32天,木星公转周期11.8年。如图为某日太阳系部分天体相对位置示意图。次月看到满月现象的当日24点,天体相对位置最可能是木星()A. B. C. D.【分析】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解答】解:读图可知,图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位于中间,所以为满月,根据题干可知,次月看到满月现象的当日24点,仍然接近于满月,24时月球位于正南方向,不见太阳,排除A选项;由于月球公转周期27.32天,木星公转周期11.8年,则次月月球在木星的东侧,木星在月球的西侧,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可知,符合条件的图示是B,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难度大,根据图示结合月球和木星的公转周期分析解答。张家口张北大疙瘩村石柱群呈现四棱、五棱、六棱、七棱状,直径在15至80厘米之间,排列紧密。这些石柱是地下熔融的高温岩浆随着火山爆发喷出地面,沿着地表流动,逐渐冷却形成的熔岩(图2);图1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小题。3.形成石柱群的岩石,其物质主要来源于左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3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解答】解:读图判断,①位于地面以上,①应为大气层;②位于地面至地下39﹣41千米之间,②应是地壳;④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即古登堡面以下,④应为外核;③位于地下80千米至400千米之间,与软流层的深度吻合,③为软流层。材料信息表明,石柱群是地下熔融喷出地面逐渐冷却形成,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因此其物质主要来源于左图中的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4.若该地火山爆发过程中,在地下50千米处发生了地震,在地面测得地震波的横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A.速度明显加快 B.速度明显变慢 C.速度不发生改变 D.突然消失【分析】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较快。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约17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解答】解:横波从地面向下传播经过莫霍界面速度明显增加,在穿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完全消失,A错误,CD错误。莫霍界面平均深度为17km,在地下50千米处发生了地震产生地震波,向地面传播,根据地震波传播的规律可知,横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速度明显变慢,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2022年8月9日,随着太阳活动逐渐接近最大值,在两周时间内,太阳发生了36次日冕物质抛射,共爆发了14次太阳黑子和6次耀斑。如图为太阳黑子图。据此完成5﹣5题。5.在2023年前后,太阳活动将达到最大值,则之后的最小值可能出现在()A.2019年 B.2029年 C.2034年 D.2037年【分析】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位于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位于日冕层;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由太阳活动最大值向后推半个周期为太阳活动最小值,即为2029年,B对,ACD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太阳大气层结构与太阳活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轨道倾角是指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如图为行星绕日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曲线图。据此回答6﹣6题。6.根据曲线a、b可知,行星绕日运动具有的特征是()A.共面性,同向性 B.近圆性,特殊性 C.同向性,近圆性 D.共面性,近圆性【分析】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八大行星的轨道面接近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解答】解:图示八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很小,说明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基本上在同一条平面上,说明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偏心率很小,说明公转轨道具有近圆性,故D正确。图示不能确定八大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特殊性不是八大行星运动的特征,故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大行星公转的特点的判断,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问题。2023年4月24日2时到8时,太阳引发了一场特大地磁暴。此次地磁暴来自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引起。如图示意太阳大气层。完成7﹣9题。7.此次太阳活动是()A.耀斑 B.日珥 C.黑子 D.太阳风【分析】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此次地磁暴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引起,日冕物质存在于日冕层,日冕层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8.日冕物质抛射()A.发生在①层 B.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发生在③层 D.发生在②层和③层【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解答】解:由于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所以图中①是光球层,②是色球层,③是日冕层。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日冕层③,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9.此次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有()①南北两极出现极光现象②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③导致大规模的火山地震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解答】解:①太阳活动有可能导致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所以南北两极有可能出现极光现象,故正确。②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磁场,冬至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故正确。③大规模的火山地震的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和太阳活动无关,故错误。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回答10﹣10题。10.古代中国人对“金乌”的想象,可能源自人们所看到的某一种太阳活动。该太阳活动最有可能是()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分析】太阳大气是太阳外边的大气层,从里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是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色球层上出现的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出现的是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风。【解答】解:根据材料,“金乌”是太阳表面出现的颜色较暗的斑块,是太阳活动中的太阳黑子现象。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太阳活动的特点,需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据此完成11﹣11题。11.当太阳出现大“金乌”时,地球上()①有线通讯可能出现短暂的中断②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乱抖动③中纬度地区有可能看到极光现象④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明显减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分析】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解答】解:①太阳出现大“金乌”时,说明太阳活动剧烈,则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但不影响有线通讯,故错误。②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乱抖动,故正确。③太阳活动导致极光现象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但如果太阳活动强烈,在中纬度也可能看到极光现象,故正确。④太阳活动导致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如表为北半球年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表完成12﹣12题。纬度64°N50°N40°N30°N20°N0°N可能总辐射量(W/m2)139.3169.6196.4216.3228.2248.1有效总辐射量(W/m2)54.471.798.2120.8132.7108.812.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量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A.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B.阴雨天气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 C.臭氧含量多,吸收的紫外线多,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D.大气透明度高,吸收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分析】赤道地区纬度低,得到太阳辐射光照强,可能总辐射量应该高;但由于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由于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解答】解:A、赤道地区云层后,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小,不符合题意。B、赤道地区由于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故正确。C、赤道地区由于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该观点只是表明一个方面,不全面,不符合题意。D、赤道地区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要结合当地大气运动对于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的影响。如图示意南半球某海岸线附近某时刻等压线分布(此刻甲处海陆风的风向和风力如图所示,乙、丙两处代表风向和风力的箭头只有一个正确)。完成13﹣14题。13.甲处气流此刻受到的地转偏向力指向()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分析】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赤道不发生偏转。【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风向与地转偏向力呈垂直关系,甲位于南半球,风向指向西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与风向垂直,指向东南,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甲处气流此刻受到的地转偏向力指向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4.与甲处相比,此刻乙处()A.气温更高 B.气压更高 C.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D.气流受到的摩擦力更大【分析】风速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解答】解:根据图中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可知,此时刻同一纬度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上的要高,故海洋上的气温较低,B正确,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中等压线分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致,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海洋上摩擦力比陆地上更小,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等压线判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二.解答题(共4小题)15.(2024秋•安溪县校级月考)学完“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整理自己的学习作品,并提出一些问题,以期更深刻地从时、空角度认识地球。阅读相关作品,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这位同学完成整理任务。活动一:读图1太阳系模式图、图2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图3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从空间角度看地球。(1)据图1,简述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2)地球从外向内进行了圈层结构的划分,图2中存在的错误之处是岩石圈,修改后应是地壳。(3)图3是地球四大圈层相互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中圈层丁的名称是大气圈,通过图3,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活动二:读图4地球动物演化示意图,从时间角度看地球。(4)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动物演化的特点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该时期裸子植物繁盛,是重要成煤期。【分析】(1)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有: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⑤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2)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平均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全球平均17千米);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深度范围约为80—400km),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软流层以上部分为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地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原因是横波不能传播。(3)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岩石圈的范围是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即软流层以上部分。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圈:从地表到大气上界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岩石圈的上部)、水圈(全部)和大气圈(底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4)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解答】解:(1)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适宜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适中,地球自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外部条件是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图一可看出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2)岩石圈位于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图中包含范围不对,莫霍界面以上应为地壳。(3)圈层丁可以降水给甲圈层,丁应为大气圈。图3各圈层之间的双向箭头说明其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4)读“地球动物演化示意图”可知,地质年代从前寒武纪到古生代到中生代到新生代,动物演化由无脊椎到脊椎到两栖到爬行到哺乳到鸟类到人类,说明地质历史时期动物演化的特点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从水生到陆生。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典型的代表是恐龙,该时期是裸子植物繁盛,也是重要成煤期。故答案为:(1)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2)岩石圈;地壳(3)大气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4)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中生代;裸子【点评】本大题以学生探究活动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历史、圈层结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素养。16.(2024秋•安溪县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结束了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出差,航天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舱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面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图为“神舟十三号”航天返回舱返回路线示意图。(1)航天返回舱在图示甲位置时位于地球大气的高层大气层;在该层内,航天返回舱返回过程中,舱外温度监控器监测到的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2)航天返回舱在图示乙位置时位于地球大气的平流层;在该层内,30km以上区域大气温度明显升高(填“升高”或“降低”),主要是因为该大气层内存在着大量的臭氧(气体);航天员在该层内通过电子监控发现有飞机在飞行,简述其利于航空飞行的原因。(3)航天返回舱在图示丁位置时位于地球大气的对流层,简述该层大气的大气特征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大气对流运动显著;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较多;越往顶部,大气的密度越低。【分析】(1)垂直大气的气温从高层大气到地面的变化是先降后升,再降再升。(2)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3)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解答】解:(1)结合图片可知,甲海拔高度在120km,因此应位于高层大气,该层内航天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气温应是先降低后升高。(2)结合图中可知,乙位置为40km,因此应位于平流层;30km以上区域大气温度明显升高,主要是由于该大气层存在臭氧层,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平流层的空气主要是水平运动,空气稳定,天气晴朗,能见度较好,因此适合飞机飞行。(3)丁处位于10km左右,因此应位于对流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对流层的热源来自于地面辐射,因此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大气对流运动显著;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较多;越往顶部,大气的密度越低。故答案为:(1)高层大气;先降低后升高(2)平流;升高;臭氧;原因:大气水平运动,比较稳定;该层水汽和杂质较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3)对流;特征: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大气对流运动显著;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较多;越往顶部,大气的密度越低。【点评】本题以“神舟十三号”航天返回舱返回路线示意图为资料,涉及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特点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察了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17.(2024秋•安溪县校级月考)图1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图2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图1,说出我国太阳总辐射量贫乏区所在地形区并分析其原因。(2)结合图1和图2,分析影响某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太阳能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请从生活用品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举出一例,并简要说明利用太阳能的好处。【分析】(1)根据图例可以确定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属于贫乏区的地区;原因可以从地形、天气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