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_第1页
2025年内蒙古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_第2页
2025年内蒙古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_第3页
2025年内蒙古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_第4页
2025年内蒙古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内蒙古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随着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人口迁移对一个地区人口总量变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如表显示2023年海南、贵州、辽宁和安徽四省份总人口(常住人口)、人口变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量。据此完成1~2题。省份常住人口/万人与上一年比人口变化/万人出生人口/万人死亡人口/万人海南1043169.66.7贵州3865941.130.0辽宁4182﹣1517.040.6安徽6121﹣639.552.41.表中各省份人口变化表现为()A.海南省总人口增长,人口净流出 B.贵州省总人口增长,人口净流入 C.辽宁省总人口减少,人口净流入 D.安徽省总人口减少,人口净流出2.为吸引外来人口,贵州省可采取的对策是()①加快中心城市发展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③促进中小城镇发展④加强生育配套支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的冷水性额河螯虾体型大且肉质鲜美,在本地环境下需冬眠。2023年该地区吉木乃县试行“北繁南养”模式,5月在吉木乃县种苗繁育,10月把虾苗运往山东、浙江等地越冬养殖,次年5月捕捞上市。随着“南养”试验成功,吉木乃县将额河螯虾产业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增长点。据此完成3~4题。3.选择在10月将虾苗“南养”的主要原因是()A.幼苗耐长途运输,临近消费市场 B.较大的昼夜温差,提高产品品质 C.适宜的水体温度,缩短养殖周期 D.良好的水质条件,保证食品安全4.额河螯虾“北繁南养”模式主要体现了()A.产业梯度转移 B.产业融合发展 C.区域产业集聚 D.区域产业合作加密造林指在已经存在树木的区域增加株数。某类植被分布区的加密造林潜力与该区内的植被覆盖度和裸地覆盖度关系密切。如图示意青藏高原各类植被分布区内的植被覆盖度和裸地覆盖度。据此完成5~6题。5.推断图中甲、乙、丙、丁植被类型分别是()A.针叶林、阔叶林、荒漠、草原 B.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 C.针叶林、阔叶林、草原、荒漠 D.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6.与阔叶林分布区相比,针叶林分布区适宜加密造林的原因可能是()①占地面积大②生物多样性低③分层较简单④植被覆盖度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城市无人机低空空域飞行交通系统由航线、起降点和控制系统等组成。一级航线设置通常选择地面空旷的河流、绿廊等上空,起降点主要依据空城容量、连通性、干扰、用户分布等相关因素布局。如图为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无人机低空空域三级飞行交通系统构想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图示中心城区一级航线沿河流上空设置的主导因素是()①交通流量②飞行安全③指挥控制④运输成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无人机起降点布局对其周边区域的积极作用是()A.减少交通拥堵 B.降低噪声污染 C.增加人口密度 D.提高物流速度风是影响沙丘形态的关键因素。在准噶尔盆地内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和西南部,受西风、西北风、东北风、南风等多种风的影响,广泛分布着某种形态的沙丘。据此完成9~10题。9.该种形态的沙丘是()A.① B.② C.③ D.④10.影响该种形态沙丘的局地风是()A.西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南风青藏高原东南部冰川广布,第四纪冰川地貌发育。如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某冰川槽谷(U型谷)横剖面。据此完成11~13题。11.据图可以推测该地()A.持续构造抬升、冰川厚度大 B.间歇构造抬升、冰川厚度大 C.持续构造抬升、冰川长度大 D.间歇构造抬升、冰川长度大12.甲、乙、丙三处冰碛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乙、甲、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13.从成因上看,丙处基岩平台属于()A.冰蚀谷底 B.河流阶地 C.冰斗冰坎 D.滑坡阶地松恩峡湾位于挪威西南沿海。受降水、蒸发、径流及海水输入等因素影响,湾内水体在垂直方向形成盐度分层,依次为表层(盐度<33‰)、中层(盐度33﹣35‰)和底层(盐度>35‰)。峡湾内外的盐度差异和盛行风影响水体运动,水体运动导致水温变化。图a为松恩峡湾位置和水体纵剖面示意图,b为松思峡湾取祥点不同月份水体盐度剖面图。据此完成14~16题。14.冬季峡湾表层盐度随深度变化和缓,原因是冬季()A.降水较多 B.冰雪融水少 C.蒸发较弱 D.暖流温度高15.取样点西侧中层水体由大洋流向峡湾,该水流的季节变化特征是()A.夏季垂向交换强 B.冬季流速慢 C.夏季下沉深度小 D.冬季流量小16.推测取样点附近冬季峡湾水温由表层至底层的变化是()A.先下降后基本不变 B.先升高后下降 C.先基本不变后下降 D.持续缓慢下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17.(16分)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被纳入国家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试点。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是一种通过生态环境治理赋能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的项目实施模式,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项目区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山脉腹地,是浑江、汤河的源头,属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通往长白山景区的门户。区内大型煤矿已废弃多年,地表沉陷、矿渣露天堆放等问题突出。该项目通过一体化实施,因地制宜开展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生态旅游、废弃资源利用等关联产业,助力当地高质量发展。(1)从保障项目区生态功能的角度,说明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2)结合项目实施模式,分析当地选择生态旅游作为关联产业的原因。(3)说明发展废弃资源利用产业对当地生态环境治理的益处。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09年2月7日澳大利亚东南部发生重大山火。研究表明,该山火的发生和蔓延与极端冷锋关系密切。冷锋过境前暖气团控制区域为异常高温和干燥,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区域为异常低温。如图示意冷锋过境前暖气图(a图)和冷锋过境后冷气图(b图)分别从96小时前的不同高度移动到火灾区域的轨迹。(1)根据暖气团的移动路径,分析冷锋过境前火灾区域异常高温的原因。(2)冷锋过境后火灾区域异常低温,说明其原因。(3)说明极端冷锋对澳大利亚山火发生和蔓延的主要影响。19.(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S地区曾是伦敦的传统工业区。随着英国制造业衰退,该区域逐步衰败,大量工业用地闲置。为举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政府将奥运筹办与S地区改造结合,打造奥运都会区,新建扩建体育场馆、火车站、绿地等奥运相关设施。同时该地形成了包括伦敦东部最大购物中心在内的大片商业区。奥运会后,多所著名高校在原奥运用地建设新校区。S地区多种功能融含发展,实现了区域功能转型。如图示意奥运都会区核心区空间结构。(1)指出奥运都会区核心区的主要功能。(2)分析奥运相关设施建设对该地区功能转型的有利影响。(3)说明奥运场馆周围形成连片商业区的主要原因。

2025年内蒙古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随着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人口迁移对一个地区人口总量变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如表显示2023年海南、贵州、辽宁和安徽四省份总人口(常住人口)、人口变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量。据此完成1~2题。省份常住人口/万人与上一年比人口变化/万人出生人口/万人死亡人口/万人海南1043169.66.7贵州3865941.130.0辽宁4182﹣1517.040.6安徽6121﹣639.552.41.表中各省份人口变化表现为()A.海南省总人口增长,人口净流出 B.贵州省总人口增长,人口净流入 C.辽宁省总人口减少,人口净流入 D.安徽省总人口减少,人口净流出【解答】解:海南省总人口增长,根据常住人口增加数量和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数量的对比,海南人口自然增长2.9万,实际增长16万,可以推断出海南省的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人口流入,A错误。贵州省虽然总人口增长,根据常住人口增加数量和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数量的对比,贵州人口自然增长11.1万,实际增长9万,说明人口净流出,B错误。辽宁省常住人口数量减少,出生人口数量小于死亡人口数量,人口自然负增长;从自然增长来看,人口减少了23.6万人,而实际减少15万人,说明人口机械增长表现为人口净流入,C正确。安徽自然增长﹣12.9万,实际人口减少﹣6万,说明是人口迁入较多,为净流入,D错误。故选:C。2.为吸引外来人口,贵州省可采取的对策是()①加快中心城市发展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③促进中小城镇发展④加强生育配套支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答】解: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城市吸引力,有助于吸引外来人口,①正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可以降低迁移门槛,使得外来人口更容易落户,从而吸引更多人口迁入,②正确。促进中小城镇发展可能有助于提高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但相对于中心城市,中小城镇的吸引力可能较弱,对于吸引大量外来人口的作用有限,③错误。加强生育配套支持主要是针对本地人口,对于吸引外来人口的作用不明显,④错误。故选:A。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的冷水性额河螯虾体型大且肉质鲜美,在本地环境下需冬眠。2023年该地区吉木乃县试行“北繁南养”模式,5月在吉木乃县种苗繁育,10月把虾苗运往山东、浙江等地越冬养殖,次年5月捕捞上市。随着“南养”试验成功,吉木乃县将额河螯虾产业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增长点。据此完成3~4题。3.选择在10月将虾苗“南养”的主要原因是()A.幼苗耐长途运输,临近消费市场 B.较大的昼夜温差,提高产品品质 C.适宜的水体温度,缩短养殖周期 D.良好的水质条件,保证食品安全【解答】解:虾苗可能具有一定的耐运输性,但选择在10月将虾苗“南养”的主要原因并非因为其耐长途运输或临近消费市场,而是出于温度考虑,以便缩短养殖周期,A错误。较大的昼夜温差可能会影响虾的生长和品质,而非提高产品品质,此外,题干中并未提及昼夜温差作为选择10月南养的原因,B错误。额河螯虾在本地环境下需冬眠,说明其对温度有一定要求。10月北方水温开始降低,不利于虾的生长,而南方水温相对较高,更适合虾的生长,因此,选择在10月将虾苗运往南方养殖,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C正确。良好的水质条件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但题干中并未提及水质作为选择10月南养的原因,此外,水质条件通常与养殖地的选择和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有关,而非运输时间的选择,D错误。故选:C。4.额河螯虾“北繁南养”模式主要体现了()A.产业梯度转移 B.产业融合发展 C.区域产业集聚 D.区域产业合作【解答】解:产业梯度转移通常指的是产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具有更低成本或更高市场潜力的地区转移。在“北繁南养”模式中,并没有明显的产业梯度转移现象,而是利用了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协作,A错误。产业融合发展指的是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在“北繁南养”模式中,虽然涉及了繁育和养殖两个环节,但这并不构成产业融合发展,而是产业链上的分工协作,B错误。区域产业集聚指的是相关产业在某一地区高度集中,形成产业集群。在“北繁南养”模式中,并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而是利用了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分工协作,C错误。区域产业合作指的是不同地区之间在产业发展上的协作和互补。在“北繁南养”模式中,吉木乃县负责种苗繁育,而山东、浙江等地负责越冬养殖,这充分体现了区域之间的产业合作,D正确。故选:D。加密造林指在已经存在树木的区域增加株数。某类植被分布区的加密造林潜力与该区内的植被覆盖度和裸地覆盖度关系密切。如图示意青藏高原各类植被分布区内的植被覆盖度和裸地覆盖度。据此完成5~6题。5.推断图中甲、乙、丙、丁植被类型分别是()A.针叶林、阔叶林、荒漠、草原 B.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 C.针叶林、阔叶林、草原、荒漠 D.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丙丁裸地覆盖度较高,且丁裸地覆盖度更高,所以丁为荒漠,丙为草原,AD错误。根据所学知识,针叶林,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被覆盖度小于阔叶林,故甲为针叶林,乙为阔叶林,C正确,B错误。故选:C。6.与阔叶林分布区相比,针叶林分布区适宜加密造林的原因可能是()①占地面积大②生物多样性低③分层较简单④植被覆盖度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答】解:占地面积大并不是加密造林的有利条件,反而可能增加造林难度和成本,①错误。生物多样性低虽然可能意味着造林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但并非加密造林的主要原因,此外,针叶林的生物多样性并不一定低于阔叶林,②错误。针叶林的分层较简单,意味着造林时更容易考虑植被的空间分布和生长需求,有利于加密造林的实施,③正确。针叶林的植被覆盖度较低,意味着针叶林分布区内仍有一定的裸地面积可供造林,是加密造林的有利条件,④正确。故选:D。城市无人机低空空域飞行交通系统由航线、起降点和控制系统等组成。一级航线设置通常选择地面空旷的河流、绿廊等上空,起降点主要依据空城容量、连通性、干扰、用户分布等相关因素布局。如图为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无人机低空空域三级飞行交通系统构想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图示中心城区一级航线沿河流上空设置的主导因素是()①交通流量②飞行安全③指挥控制④运输成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中心城区一级航线沿河流上空设置更多是基于安全和技术考虑,而非单纯为了交通流量,①错误。图示一级航线沿河流上空设置,河流作为天然屏障,有助于减少无人机与其他飞行器的冲突,提高飞行安全性,并且河流走向通常较为明确,便于指挥控制,因此,主导因素是飞行安全和指挥控制,②③正确。运输成本并非航线设置在此的主导因素,更多是基于效率和安全性的考虑,④错误。故选:C。8.无人机起降点布局对其周边区域的积极作用是()A.减少交通拥堵 B.降低噪声污染 C.增加人口密度 D.提高物流速度【解答】解:无人机起降点主要用于无人机的起飞和降落,与减少地面交通拥堵无直接关系,A错误。无人机起降点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声,但相较于其对物流效率的提升,噪声污染并非其主要积极作用,且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缓解,B错误。无人机起降点的布局对周边区域的人口密度无直接影响,人口密度的变化更多与经济发展、居住环境等因素有关,C错误。无人机起降点的布局可以缩短无人机货物的运输时间,提高物流速度,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D正确。故选:D。风是影响沙丘形态的关键因素。在准噶尔盆地内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和西南部,受西风、西北风、东北风、南风等多种风的影响,广泛分布着某种形态的沙丘。据此完成9~10题。9.该种形态的沙丘是()A.① B.② C.③ D.④【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在准噶尔盆地内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和西南部,受西风、西北风、东北风、南风等多种风的影响”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多种风影响下,应该形成多种形态的沙丘,而①图是沙丘链,延伸方向与风向垂直,A错误。②图为新月形沙丘,迎风坡为缓坡,风向均比较单一,B错误。③图不是沙丘,C错误。④图沙丘形态多样,应该是受多种风影响形成的,D正确。故选:D。10.影响该种形态沙丘的局地风是()A.西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南风【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准噶尔盆地内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处西风带,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风较强,而冬季风以偏北风为主,故西风、西北风、东北风均是当地影响时间较长,较普遍存在的风向,而南风可能是由于局部地形或热力环流形成的风,故影响该种形态沙丘的局地风是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青藏高原东南部冰川广布,第四纪冰川地貌发育。如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某冰川槽谷(U型谷)横剖面。据此完成11~13题。11.据图可以推测该地()A.持续构造抬升、冰川厚度大 B.间歇构造抬升、冰川厚度大 C.持续构造抬升、冰川长度大 D.间歇构造抬升、冰川长度大【解答】解:若该地持续构造抬升,冰川槽谷底部应呈现较为均匀的抬升痕迹,而图中槽谷底部存在多级阶地,表明抬升是间歇性的,A错误。图中槽谷底部多级阶地的存在,反映了地壳的间歇抬升;同时,U形谷深度大,宽度大,所以冰川厚度大,冰川厚度大才能在抬升过程中形成多级阶地,故B正确。冰川长度大可能影响槽谷的形态,但图中并未直接提供关于冰川长度的信息,且槽谷底部的多级阶地更能反映地壳的抬升特点,而非冰川长度,C错误。多级阶地表明地壳抬升是间歇性的,但图中并未直接说明冰川长度大,故D错误。故选:B。12.甲、乙、丙三处冰碛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乙、甲、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壳抬升,原来的U形谷会向上抬升,冰碛物也会向上抬升,丙处冰碛物地势最高,应该是形成最早,其次是甲,最后形成的应该是乙,所以三处冰碛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丙、甲、乙,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从成因上看,丙处基岩平台属于()A.冰蚀谷底 B.河流阶地 C.冰斗冰坎 D.滑坡阶地【解答】解:冰蚀谷底通常呈现U形,且底部较为平坦。但图中丙处基岩平台并非由冰川侵蚀直接形成,而是冰川作用后地壳抬升暴露出来的,A错误。河流阶地是由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与冰川作用无关,故B错误。丙处基岩平台位于冰川槽谷的一侧,且呈现出类似冰斗冰坎的形态,这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随着地壳的抬升,这部分基岩被暴露出来形成平台,C正确。滑坡阶地是由滑坡作用形成的,与冰川作用无关,故D错误。故选:C。松恩峡湾位于挪威西南沿海。受降水、蒸发、径流及海水输入等因素影响,湾内水体在垂直方向形成盐度分层,依次为表层(盐度<33‰)、中层(盐度33﹣35‰)和底层(盐度>35‰)。峡湾内外的盐度差异和盛行风影响水体运动,水体运动导致水温变化。图a为松恩峡湾位置和水体纵剖面示意图,b为松思峡湾取祥点不同月份水体盐度剖面图。据此完成14~16题。14.冬季峡湾表层盐度随深度变化和缓,原因是冬季()A.降水较多 B.冰雪融水少 C.蒸发较弱 D.暖流温度高【解答】解:松恩峡湾位于挪威西南沿海,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对峡湾表层盐度随深度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且降水通常会增加水体盐度的垂直差异,而非减小,故A错误。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补给少,这有助于保持峡湾表层水体盐度的稳定性,减少盐度随深度的剧烈变化,故B正确。冬季虽然蒸发较弱,但蒸发对水体盐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期过程中,且蒸发通常会增加水体盐度,而非导致盐度随深度变化和缓,故C错误。暖流温度高通常会增加水体盐度的垂直混合,而非保持盐度随深度的稳定性,且暖流对峡湾表层盐度的影响并不如冰雪融水直接,故D错误。故选:B。15.取样点西侧中层水体由大洋流向峡湾,该水流的季节变化特征是()A.夏季垂向交换强 B.冬季流速慢 C.夏季下沉深度小 D.冬季流量小【解答】解:夏季水温高,表层水体密度小,不利于垂向交换的增强,且夏季蒸发旺盛,表层盐度可能增加,进一步阻碍垂向交换,故A错误。根据材料,中层水体由大洋流向峡湾,这主要是受峡湾内外盐度差异和盛行风的影响,与冬季流速无直接关联,且流速快慢并非本题考察的重点,故B错误。夏季下沉深度小与中层水体由大洋流向峡湾的现象无直接联系,且下沉深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水温、盐度、地形等,故C错误。取样点西侧中层水体由大洋流向峡湾,说明表层海水由峡湾流向大洋,说明峡湾表层海水盐度小于大洋,图b中可看出,取样点表层海水冬季盐度较高,与大洋的盐度差异小,故大洋与峡湾之间的水体流动流量小,D正确。故选:D。16.推测取样点附近冬季峡湾水温由表层至底层的变化是()A.先下降后基本不变 B.先升高后下降 C.先基本不变后下降 D.持续缓慢下降【解答】解:冬季峡湾水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水体运动、太阳辐射、地形等。根据材料,中层水体由大洋流向峡湾可能带来较暖的水体,而底层水体受大洋高盐度水体影响可能保持较低温度,因此,水温不太可能先下降后基本不变,故A错误。冬季中层水体可能带来较暖的水体,使得表层至中层水温先升高;而底层水体受大洋高盐度、低温水体影响,水温较低,因此从中层到底层水温会下降,故B正确。冬季表层水温受太阳辐射和冰雪融水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太可能基本保持不变;而中层和底层水温的变化则受中层水体流动和底层水体性质的影响,故C错误。冬季水温的垂直变化不可能持续缓慢下降,因为中层水体的流入可能会带来较暖的水体,改变水温的垂直分布,故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17.(16分)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被纳入国家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试点。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是一种通过生态环境治理赋能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的项目实施模式,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项目区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山脉腹地,是浑江、汤河的源头,属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通往长白山景区的门户。区内大型煤矿已废弃多年,地表沉陷、矿渣露天堆放等问题突出。该项目通过一体化实施,因地制宜开展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生态旅游、废弃资源利用等关联产业,助力当地高质量发展。(1)从保障项目区生态功能的角度,说明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2)结合项目实施模式,分析当地选择生态旅游作为关联产业的原因。(3)说明发展废弃资源利用产业对当地生态环境治理的益处。【解答】解:(1)项目区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山脉腹地,是浑江、汤河的源头,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这里的大型煤矿已废弃多年,导致地表沉陷、矿渣露天堆放等问题突出。为了保障项目区的生态功能,需要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环境治理,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恢复地表植被,以发挥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从而恢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将矿渣用于填埋沉陷的矿坑,可以解决矿渣堆放问题,减轻地质灾害风险;开展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确保项目区环境质量达标;积极开发废弃资源,如利用矿渣等制作建筑材料等,实现变废为宝。(2)该地位于长白山景区的门户地带,是浑江、汤河的源头,旅游资源集群状况与地域组合状况好,旅游资源独特,潜在客源市场广阔;地处长白山腹地,环境基础好,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如森林、溪流、野生动植物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相对于其他高端产业,生态旅游业主要依托生态环境和已有的旅游资源,技术门槛低,投资回报周期较快,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与工业等产业相比,旅游业附加值高,旅游业的盈利能够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生态旅游业节能减排,对环境影响小,能够助力该地实现绿色发展。(3)发展废弃资源利用产业可以有效减少废弃资源的存量,减轻废弃资源对土地的占用和污染问题;通过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可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增强生态旅游业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业发展;废弃资源利用产业可以拓展当地收入来源,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提供资金补充,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持续开展。故答案为:(1)恢复地表植被,发挥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恢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利用矿渣填埋沉陷矿坑,减轻地质灾害风险;开展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的治理;积极开发废弃资源,变废为宝。(2)位于长白山景区的门户地带,旅游资源集群状况与地域组合状况好,潜在客源市场广阔;地处长白山腹地,环境基础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业技术门槛低,投资回报周期较快:旅游业附加值高,其收益能够反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生态旅游业环境影响小,实现绿色发展。(3)减少废弃资源存量,减轻废弃资源占地及污染;改善环境,增强生态旅游业的吸引力:拓展收入来源,为生态环境治理补充资金。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09年2月7日澳大利亚东南部发生重大山火。研究表明,该山火的发生和蔓延与极端冷锋关系密切。冷锋过境前暖气团控制区域为异常高温和干燥,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区域为异常低温。如图示意冷锋过境前暖气图(a图)和冷锋过境后冷气图(b图)分别从96小时前的不同高度移动到火灾区域的轨迹。(1)根据暖气团的移动路径,分析冷锋过境前火灾区域异常高温的原因。(2)冷锋过境后火灾区域异常低温,说明其原因。(3)说明极端冷锋对澳大利亚山火发生和蔓延的主要影响。【解答】解:(1)读图a可知,图为冷锋过境前暖气团分别从96小时前的不同高度移动到火灾区域的轨迹,图中显示气团当前位置大概位于大分水岭西侧,而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空心点表示96小时前的暖气团位置,因此有两个暖气团,其中一个来自西侧的暖气团在往东移动,同时有一个来自东侧的暖气团在向西移动,且这两个暖气团在大分水岭西侧相遇了;西侧暖气团主要来源于夏季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这一气团源地炎热,带有大量的热能;暖气团在向东移动的过程中,由于逐渐下沉,导致气团内部压缩增温,进一步提升了温度;东侧暖气团经过东澳大利亚暖流上方,受到暖流的加热作用,温度进一步升高;东侧暖气团在向西移动的过程中,遇到大分水岭的阻挡,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了局部的高温区域;两股暖气团在火灾区域相遇,由于它们各自带有较高的温度,相互叠加,产生了异常高温的现象。(2)读图b可知,冷气团有两个来源地,一个来自南极洲,一个来源于南极洲周围高纬度海域,都是来自高纬度地区,性质严寒;它们在移动过程中经过寒流(西风漂流)控制的印度洋海域,受寒流影响,进一步降温,因此冷锋过境后火灾区域异常低温。(3)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极端冷锋来临前,受暖气团控制,火灾区域出现异常高温,导致蒸发旺盛,地表干燥,植被枯萎,可燃物增加,从而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高温条件下,对流活动旺盛,火势上升速度快,加剧了火灾的蔓延;冷锋来临时,伴随着强烈的风速,火势得以快速蔓延;风速大还使得氧气得到持续补充,火势能够持续燃烧,进一步加剧了火灾的危害。故答案为:(1)西侧暖气团来自(夏季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团源地炎热;暖气团向东移动过程中逐渐下沉,气团下沉增温;东侧暖气团经过(东澳大利亚)暖流上方,受暖流影响增温;东侧暖气团西移过程遇到大分水岭阻挡,在背风坡下沉增温。(两股暖气团相遇,产生异常高温。)(2)冷气团来自南极洲、南极洲周围高纬度海域,性质严寒;经过寒流(西风漂流)控制的印度洋海域进一步降温。(3)极端冷锋来临前,受暖气团控制异常高温,蒸发旺盛,地表干燥,植被枯萎,可燃物增加,易起火;异常高温,对流旺盛,火势上升快;冷锋来临时,风速大,火势快速蔓延风速大,氧气得到补充,能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