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浮游植物A比浮游植物B对N、P的吸收能力强,沉水植物C比浮游植物A对N、P的吸收能力强。某环保部门欲选用其中两种植物投放到当地N、P较高的水体,以净化水体。应选用投放的的两种植物及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是A.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群落的种间关系类型不变B.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食物链的营养级数将增加C.浮游植物A和浮游植物B群落的垂直结构保持不变D.浮游植物A和浮游植物B群落的能量流动方向改变2、近年建成的北京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原址是一处废弃的砂石场,现在这里林绿水秀,被称为“首都后花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场所,更是北京北部区域重要的生态走廊组成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种植适应本地环境的多种植物可提高生态修复效率C.生物多样性增加有利于增强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负反馈调节在此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发挥作用3、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草履虫,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在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顶极群落中的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5、“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工匠”四小农场是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如图所示为一个小型人工生态农场的模式图以及该小型人工生态农场中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4kJ);请根据图和表格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项目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未利用农作物110702158鸡81023

A.该小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及它们之间形成的营养结构B.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7×105kJ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7.2%D.与常规农业种植模式相比,人工生态农场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6、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存在季节性变化B.同为森林生物群落,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而落叶阔叶林中植物多为风媒花C.生活在草原群落的动物不能生活在森林群落里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下列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8、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以下实验: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大天蚕蛾扣在纱笼里,纱笼周围撒满樟脑(樟脑有驱虫作用)。尽管外面狂风骤雨,还是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不能说明()A.大天蚕蛾的种群繁衍与信息传递有关B.雄蛾受物理信息—无线电波的吸引扑向纱笼C.雄蛾受化学信息—樟脑气味的吸引扑向纱笼D.雄蛾受雌蛾释放的化学信息—性外激素的吸引扑向纱笼9、塑料制品及直径小于5mm的塑料微粒是海洋常见的污染物,海洋环境保护专家的评估结果显示,已有数万种生物受到塑料及塑料微粒污染的威胁,生存状况堪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塑料制品及塑料颗粒很难消化,被海洋动物大量误食后,易导致动物死亡B.若塑料制品及塑料微粒导致某物种灭绝,会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做好垃圾分类和塑料制品的回收处理,能减少它们对海洋生物带来的威胁D.研发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等措施有助于保护海洋生物10、图为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为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B.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死亡率逐渐增加直至与出生率相等D.改善生存条件可使K值提高11、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现“S”型曲线;K值为环境容纳量,如图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值为200,K值一种群数是表示K值减去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K值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C.种群的年龄组成在点时是增长型,在点时是衰退型D.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点对应的时刻捕捞12、图1、2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种群数量发生图1中③到①的变化B.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C.渔业捕捞后该种群的数量要维持在图1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有害动物防治就是使其种群数量发生图2的②到③的变化直至为013、由于人们过度垦荒,某些草原出现了石漠化,在雨水冲刷下,石头上薄薄的土壤流失掉,剩下了寸草不生的石头,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石漠化地区的人搬迁后,该地区将会在较短时间内演替为草原B.发生在石漠化地区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石漠化的灾难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的演替D.人类应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适当对草原进行开发利用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4、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5、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_______,如_______,以及动物的_______等,这就是化学信息。如_______以及哺乳类等生物体中都存在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______。16、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_______,食物网越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17、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_______,退耕还林、还草、还湖,_______;加强_______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_______。18、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生产者是_______。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此外,消费者对于_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_______,动植物的_______和动物的_______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19、种群数量变化增长曲线的两种类型是“J”型和“S”型。

(1)“J”型增长曲线:是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条件是在食物和______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S”型增长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__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______________,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又称K值。20、种群的数量变化有_______几种类型。21、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_______→热能22、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18分)23、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果林木;农作物的食叶性害虫;自入侵以来对我国多个省市造成了严重危害。周氏啮小蜂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坚硬的蛹表皮,将卵产在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等害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可以通过侵染美国白蛾幼虫,使其部分死亡。

(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国白蛾属于_____,HcNPV与美国白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2)科研人员分别对放蜂区(按比例释放一定数量的周氏啮小蜂;不用农药)和对照区(常规农药防治)美国白蛾蛹被周氏啮小蜂和其他天敌寄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

统计数据发现;放蜂区其他天敌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升高,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为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科研人员计划使用HcNPV和周氏啮小蜂共同防蛾。假设“带毒蛹”(被HcNPV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为验证该假设,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a~f填入①~④处,选择g~i填入⑤处。

。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

实验组。

_____;产卵于_____中。

分别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_____

对照组。

_____;产卵于_____中。

a.“带毒”美国白蛾成虫b.“带毒”美国白蛾蛹c.“不带毒”美国白蛾成虫d.“不带毒”美国白蛾蛹e.HcNPV病毒f.周氏啮小蜂g.总出蜂量h.雌蜂量i.雌雄蜂寿命。

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则二者可以共同用于同一区域美国白蛾的防治。24、如图为某条小河从高山湖泊汇入大河的示意图;其中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污(含大量有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

(2)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_____稳定性。

(3)有同学调查食品工厂附近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开装置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4)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河边的芦苇,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25、三裂叶豚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被我国列为外来入侵物种。

(1)三裂叶豚草刚开始入侵某地时,其种群往往呈“_____”形增长,种群出现这种增长的原因有_____。

(2)研究发现某锈菌对三裂叶豚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验证该锈菌对三裂叶豚草的专一性寄生,科研人员进行了侵染实验。在三裂叶豚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洒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将叶片静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和记录_____,实验结果应为_____。

(3)为了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科研人员开展了生物控制实验,样地中三裂叶豚草初始播种量一致,部分实验结果见表。组别三裂叶豚草生物量(kg/m2)第1年第2年第3年第3年A:三裂叶豚草8.0712.2412.24B:三裂叶豚草+锈菌7.656.434.77C:三裂叶豚草+广聚萤叶甲8.1012.4312.78D:三裂叶豚草+野艾蒿4.894.023.12

注:锈菌—真菌;广聚萤叶甲—昆虫;野艾蒿—植物。

表格中体现出的种间关系除了寄生外,还包括_____。分析表中数据初步判断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野艾蒿,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

(4)有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通过种植野艾蒿预防其入侵,在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区域可以通过喷洒锈菌以防治其入侵。请你评价一下上述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浮游植物A比浮游植物B对N;P的吸收能力强,沉水植物C比浮游植物A对N、P的吸收能力强,因此在N、P含量较高的水体中选择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有利于对水体的净化。

【详解】

三种植物中;浮游植物B对N;P的吸收能力最弱,故不选做投放的植物。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在生态系统均为生产者,投放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食物链的营养级数不增加,群落的种间关系类型不变。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2、D【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详解】

A;据题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是由一处废弃的砂石场演替而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增加,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A正确;

B;对于生态环境的修复;选择适应本地环境的多种植物以提高生态修复效率,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增加;有利于增强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

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此生态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错误。

故选D。3、D【分析】【分析】

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详解】

A;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生”,A错误;

B;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B错误;

C;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C错误;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草履虫;二者竞争空间、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测是种间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D。

【点睛】4、D【分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并不是指种群数量的最高值,在某些时候种群数量可能高于环境容纳量,种群的内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数量,但不会直接影响环境容纳量,环境最大容纳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

【详解】

A;K值即环境容纳量;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A正确;

B;种群的内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数量;但不会直接影响环境容纳量,B正确;

C;顶极群落中的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出生率和死亡率相近,C正确;

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错误。

故选D。

【点睛】5、C【分析】【分析】

1、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3;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详解】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除了生物成分还有非生物成分,A错误;

B、据表分析,农作物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10-21-58=31×104kJ,鸡的同化量为10+8=18×104kJ,所以农作物流向人的能量是13×104kJ,鸡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8-2-3=3×104kJ,所以人通过食物网获得的能量为1.6×105kJ;B错误;

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1×104kJ)÷[(110+70)×104kJ]=17.2%;C正确;

D;生态农场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C。6、C【分析】【分析】

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作为一个群落所具有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具有镶嵌现象。

【详解】

A;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完全相同;并且是可变的,存在季节性变化,A正确;

B;热带雨林中空气流畅不通;植物大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在落叶阔叶林春天开放的花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能借助风力传播,B正确;

C;有些生活在草原群落的动物也可以生活在森林群落里;如田鼠等,C错误;

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这些特征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些特征的形成使草原植物能抵抗干旱,D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A:C:D【分析】【分析】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为了供养越来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发矿产,导致了很多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城市拥挤、住房紧张、大气污染、环境恶化、资源减少、供水不足等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详解】

A;人口增长过快导致水资源短缺;A正确;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与人口增长无关,B错误;

C;人口增长;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发矿产,导致了很多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C正确;

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废气的排出导致大气污染、环境恶化;如酸雨和温室效应等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D正确。

故选ACD。8、B: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A;大天蚕蛾的繁衍与性外激素化学信息传递有关;A正确;

BC;樟脑气味有驱虫作用;雄蛾受化学信息性外激素的吸引扑向纱笼,BC错误;

D;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D正确。

故选BC。9、A:C:D【分析】【分析】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详解】

A;塑料及塑料微粒被海洋动物误食后;因不易消化,可能会引发疾病,导致动物死亡,A正确;

B;若塑料制品及塑料微粒导致某物种灭绝;会直接影响物种的多样性,B错误;

C;做好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回收塑料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可阻断它们流向海洋,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威胁,C正确;

D;研发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有助于保护海洋生物;D正确。

故选ACD。10、B:C:D【分析】【分析】

图示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是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模式,表现为种群增长速率先慢后快再变慢,K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详解】

A、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生存压力一直存在,ab段生存压力较小;但不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A错误;

B;c点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正确;

C;随着种群数量增加;死亡率逐渐增加,c点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C正确;

D;环境容纳量决定于空间、资源情况;改善生存条件可使K值提高,D正确。

故选BCD。

【点睛】11、B:C:D【分析】【分析】

1;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

2;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

A;K值表示环境容纳量;它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改善,K值增大,环境破坏,K值减小,A正确;

B;据图可知;(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种群数量越小,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而种群增长速率不一定越大,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数量等于K/2(100)时最大,B错误;

C、种群的年龄组成在S2点和S4点时均为增长型;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还在K值之下,数量都在增加,C错误;

D、S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此时的增长速率最大,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高于S3点时进行捕捞;捕捞后的数量保持在K/2,这样可以使种群数量快速增长,D错误。

故选BCD。12、A:D【分析】【分析】

1;S形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形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

2、J形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形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详解】

A;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提高种群数量的K值;即实现种群数量发生图1中③到②的变化,A错误;

B;图2中①曲线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环境最优越,而③曲线的数量最少,故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B正确;

C;渔业捕捞时要确保捕捞后种群数量位于K/2;即图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

D;有害动物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使种群K值降低;而不是降为0,这样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错误。

故选AD。13、C:D【分析】【分析】

1;初生演替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地演替。

【详解】

AB;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因此发生在该地区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初生演替的过程漫长,演替为草原需要很多年,因此即使人们搬离该地区,该地区也不会在较短时间内演替为草原,AB错误;

C;该实例中过度垦荒导致了石漠化;即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的演替,C正确;

D;人类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适当对草原进行开发利用,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4、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流的自净能力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点睛】【解析】负反馈调节15、略

【解析】①.化学物质②.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③.性外激素④.昆虫、鱼类⑤.信息素。16、略

【解析】①.多②.复杂③.强④.高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植树种草防治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态系统的基石物质循环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分解者遗体排遗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空间种内竞争降低增高停止环境容纳量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增长、波动、稳定、下降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22、略

【解析】①.物种组成②.物种数目四、实验题(共3题,共18分)23、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周氏啮小蜂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坚硬的蛹表皮;将卵产在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等害虫”分析,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蛹属于寄生关系,所以周氏啮小蜂属于消费者;这种寄生关系导致有害生物死亡而控制其种群数量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但见效慢。

【详解】

(1)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果林木;农作物的食叶性害虫;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国白蛾属于消费者,HcNPV是病毒,与美国白蛾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2)统计数据发现;放蜂区其他天敌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升高,可能是因为放蜂区不使用农药,降低了美国白蛾其他天敌的死亡率。

(3)实验目的为验证“带毒蛹”(被HcNPV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故实验组处理应为周氏啮小蜂将卵产于“带毒”美国白蛾蛹;对照组为周氏啮小蜂将卵产于“不带毒”美国白蛾蛹,观察并统计总出蜂量;雌蜂量和雌雄蜂寿命。若“带毒蛹”(被HcNPV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则实验结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大,二者可以共同用于同一区域美国白蛾的防治。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防治和种群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实验时需理清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再结合题意答题。【解析】消费者寄生放蜂区不使用农药,降低了美国白蛾其他天敌的死亡率fbfdghi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大24、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